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辖区总面积1635.81平方千米,耕地2.85万公顷,总人口55.54万人,人均耕地0.051公顷。土地资源量多、质量差是沂源县的显著特点,有效耕地面积相对不足,耕地质量低下,始终是制约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沂源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保护耕地,并从本县丘陵面积大、旱地多、水浇地少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14个省(区),面积约21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22.7%。这里热量充足,雨泽丰沛,生物物质循环旺盛,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也是热带亚热带经济作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贵阳市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土地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评价的一个压力为指标,应用GIS对贵阳市区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资源中大部分土地资源重较好,但旱地和水田共有17.11km^2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区,这部分耕地已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同时,适合人类耕作的高质量耕地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减少了近1/3,说明贵阳市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沿河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瑞  谢东明  张与伦 《贵州地质》2020,37(3):409-415
土壤酸化是耕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酸性、强酸性土壤中,多数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会明显降低作物的生产能力。本文通过对比沿河县1980—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7—2019年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分析全县土壤酸化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土壤pH值分布于399880之间,平均为610。与1980—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全县主要耕地土壤类型pH平均值均有下降,其中黄壤pH值降幅为591%;石灰土降幅为759%,从中性下降为酸性;紫色土降幅为2209%,从碱性降为酸性;全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酸化范围变大,主要从中性转化为酸性,酸性转化为强酸性,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加深,水田酸化程度高于旱地。建议通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合理调整化肥施用比例,大力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积极推广使用石灰、白云石、粉煤灰、碱渣、生物质碳等生物改良剂,因地制宜建立土壤改良示范点等多项对策来缓解和治理耕地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来,淮滨县紧紧围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一基本国策,采取"四个到位"的有效措施,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7.5208万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6.6498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辖区总面积1635.81平方千米,耕地2.85万公顷,总人口55.54万人,人均耕地0.05公顷。土地资源量多、质量差是沂源县的显著特点,有效耕地面积相对不足,耕地质量低下,始终是制约沂源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十几年来,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南省汨罗市耕地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范家园地区存在富硒土壤分布区面积达30.22 km2,其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均值为0.43 mg/kg,垂向土壤剖面特征研究表明硒主要富集于表层.通过不同农作物样品分析发现,红薯及水稻富硒率最高,分别达到87.10%和81.63%.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园地、旱地、水田;区内第四纪新开铺组地层硒含量相对更高;红壤相对水稻土硒含量更高;表层土壤硒含量与pH值、铁氧化物含量分别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在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基础上,优选周墩、第头坝、道冲村3处易于利用的连片耕地作为富硒土壤优先开发建议区.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是一个个区域性坚守的累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耕地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县辖区内7个镇3个乡,人口44.64万人,土地面积为47341.81公顷,其中,农用地32595.47公顷,耕地29586.4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90.77%。近年来,温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耕地面积增加791.01公顷,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和保障用地是土地管理的两大任务,也是一对矛盾,是今年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核心内容。衡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53.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6.6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45公顷,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是衡阳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实现“双保”,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连志东 《河南地质》2008,(12):17-17
近年来,商丘市以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连续9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该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34个,开发整理土地25419.48公顷,累计投资3.37亿元,新增耕地3055.5公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平阴县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坚持土地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措施,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扎实推进“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新增耕地面积保持连年稳定增长,两年新增耕地372公顷,耕地保有量达到了3.33万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3.11万公顷,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保障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早中新世沟鞭藻模特地理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绍智  黄奇瑜 《现代地质》2000,14(3):273-280
对早中新世的沟鞭藻植物地理作了初步研究,提出北半球在当时可划争为3以鞭藻地理区,即热带区、亚热带-温带区和北方区。热带区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Polysphaeridiumzoharyi丰富并存在偏胺热带、亚热带的种Tuber ceulldiniumdinium vancampoae为特征,亚热带一温带区以同时存在Tuberculodiniumdimium vancampoae和温带种Bitect  相似文献   

13.
刘庆宇 《地质与勘探》2022,58(3):609-618
青海省门源县内林草地面积大于44万公顷,耕地仅不到4.2万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2016年在门源县地区开展了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青海省首次在大面积林草地区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评价土壤养分、土壤环境等级划分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门源县土壤质量一等优质土壤占比92.4%,二等良好土壤占0.8%,三等中等土壤占5.6%,四等差等土壤占0.9%,五等劣等土壤占0.3%。通过项目实施可服务门源县土地资源管理,为门源县土地规划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依据,助力门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4.
百字短讯     
<正> ·资源与储量·世界石油可采储量最新估计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6届世界石油大会上的评估值,世界最终可采石油储量约为4 582亿吨(33450亿桶)。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1.8~2.1亿亿立方米,其总能量约为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能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15.
《浙江地质》2008,(3):29-30
国家统计局等三部门日前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第6号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为121775.9千公顷(合18.266亿亩)。从地区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分布的耕地较多,占369%;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17%、23.8%和17.6%。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1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这一数据采用国土资源部2006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进行了耕地面积数据事后质量核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统计公报显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综合耕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分区管控。本文选取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插值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土壤和水稻中Cd、Hg、As、Pb四种重金属的基本特征;采用土壤—水稻系统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划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As和Cd,而水稻的主要污染物是Cd和Pb;采用IICQ评价法得到研究区仅有11.27%的耕地处于清洁状态;基于IICQ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5个综合分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分区管控建议。基于IICQ的耕地土壤重金属评价结果相对更为全面和客观,其分区方案与管控措施也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南方岩溶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杉木河流域的子流域——黄洲河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区,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林地、旱地、水田)中的土壤CO2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年平均浓度为:水田(21 008×10-6)>林地(9 038×10-6)>旱地(5 660×10-6);(2)一年中林地与旱地的土壤CO2月浓度曲线与月均气温曲线的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年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一致:1-7月土壤CO2浓度逐渐升高,8月浓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6 157×10-6和13 458×10-6;(3)水田土壤CO2浓度在1-3月逐渐下降,3月出现最低值11 727×10-6,3-12月逐渐升高,8月开始波动升高,在10月达到峰值(29 993×10-6);(4)白云岩区土壤CO2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秋高、冬春低);(5)气温、降雨对林地和旱地土壤CO2浓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水田土壤CO2浓度影响不显著;(6)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对土壤CO2浓度有一定影响,且土壤pH增高,其土壤CO2浓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8.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广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8. 95万km2 ,占广西总面积的37. 82%。区内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丰富多彩的岩溶旅游资源,至今已发现的、比较重要的岩溶旅游资源实体达500余处,分属26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景观,包括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名山和象形山石、洞穴、岩溶峡谷以及古人类遗址等。以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构成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为详细了解毕节市耕地土壤的元素含量特征及质量状况,本文通过1∶5000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全市耕地土壤中元素的高精度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毕节市耕地土壤中硒、镉、铜、锰、钴、钒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元素的高含量及分布与成土母质、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关系密切,其中成土母质为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养分指标氮、磷、钾及环境指标酸碱度、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对毕节市耕地土壤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全市中-酸性耕地占比8531%,三等及以上耕地占比8218%,耕地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土壤养分质量中等-较丰富等级占比9204%,磷、钾较缺乏-缺乏等级占比较高是制约土壤养分质量的重要因素;土壤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占比8237%,镉高含量区的分布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系统分析毕节市耕地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量化评价,为该地区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利用方式开发耕地资源和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地球化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陈雪骅 《湖南地质》2009,(11):14-17
新的土地规划,将严格在国家下达给湖南省的主要控制指标范围内进行,其中"6项约束性指标"规定:到2010年,湖南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3.33万公顷,确保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3.33万公顷。到2020年,湖南要保证耕地保有量37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323.53万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3.98万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96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