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美国——干旱 5月后半月的大雨缓和了美国东南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田纳西州、佐治亚州等地的严重干旱.而且谷物得救、火灾减少.不过,若干地区还需要更多的降雨.弗吉尼亚北部是本世纪最干旱的春季. 2.伊朗——大雨从5月3日到6日的大雨造成伊朗中部洪  相似文献   

2.
1.美国西部和加拿大——高温、干燥在1985年7月前半月,由于极端的高温和干燥,美国的十一个州和加拿大的森林地区发生火灾的面积超过了六十万公顷;干燥的天气也使农业、畜产、供水受到很大影响.加拿大的阿尔伯达南部和萨斯喀彻温州,7月的降水量在正常年份的25%以下,因此,受灾的小麦难以恢复,使得USDA(美国农业部)对加拿大的小麦值产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全 《气象》2012,38(5):635-640
2012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中心分别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和鄂霍茨克海附近,后者强度较常年平均明显偏强;中高纬环流呈经向型,乌拉尔山附近维持阻塞高压活动,强度偏强;平均南支槽位于90°E附近,接近多年平均位置,强度偏弱。2012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3.2℃,较1月-7.2℃明显回暖,但比常年同期(-2.0℃)偏低1.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5 mm,较1月16.8 mm减少2.3 mm,较常年同期(17.6mm)偏少3.1 mm。月内出现三次全国范围的中等以上强度冷空气过程,以及三次降水过程。西藏南部出现极端降水事件,云南和四川西南部的气象干旱发展,南方大部继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4.
1.美国西部——干旱由于干旱美国西海岸和落矶山脉北部农作物受灾,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到七月初为止,加利福尼亚20多万公顷的地区发生过火灾.在落杉矶,从一月一日以来的降水量仅有89毫米,是平均值的42%.在蒙达娜州,一月一日以来的降水量只有58毫米,三分之二的小麦长势不好. 在加拿大的大草原,农作物也因为干旱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5.
云南各量级雨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贵芬  刘瑜 《高原气象》2009,28(1):214-219
利用1959-2005年云南125个测站的雨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云南中雨日、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及各量级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和变化,并与雨日的气候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中雨以上强降雨日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雨季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分别占全年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的84%,90%,94%,99%,特别是6~8月大雨以上强降雨日占全年的61%以上,强雨日的集中程度相当高,且降雨量级越大集中越高.云南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在增多;大雨日的增多趋势不明显,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增多趋势较明显,且大暴雨日比暴雨日的增多趋势大.雨日、中雨日在减少;雨日的减少趋势十分明显.以每10年平均计算,云南省内总大雨日增多6.9天,暴雨日增多4.3天,大暴雨日增多0.7天,中雨日减少75.4天;云南省内站平均雨日减少7.6天.云南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全省减少量是每10年平均减少15.3 mm;大雨量、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稍有增多,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量、中雨量有较明显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39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观测数据,计算各站月、季及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结合该区域旱涝灾害的已有研究,利用标准降水指数及线性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1961—2012年旱涝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2年,关中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mm,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关中平原干旱频次增加。(2)关中平原无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小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关中平原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增多。(3)春季、秋季、年SPI整体呈现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关中平原春季、秋季、年尺度均呈干旱化的趋势;而夏季、冬季SPI则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季趋于湿润化。(4)渭南西部、咸阳东部、宝鸡东部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西安中部户县、长安等地,宝鸡西部、咸阳北部发生雨涝灾害的频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重庆市雷电活动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及ArcGIS软件,对2008—2019年ADTD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重庆市地闪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雷电流幅值、陡度的分布特征和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重庆市平均每年发生地闪2.08×10^(5)次,其中负地闪占95.7%;地闪频次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为3.04×10^(5)次,最少年为1.27×10^(5)次,月分布呈单峰型,7—8月为雷电高发期,占全年的57.9%,日变化呈双峰型,负地闪在夜间03时及下午17时到达峰值,正地闪峰值出现时间比负地闪要晚1—2 h,且午后的峰值远小于夜间;地闪密度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山脉的交汇处及台地—丘陵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江津北部至重庆中心城区、开州南部至万州北部、忠县南部至石柱西部、永川南部—荣昌至大足西部为地闪密度大值区,密度普遍大于3次·km^(-2)·a^(-1),局部大于6次·km^(-2)·a^(-1);总地闪平均幅值为37.9 kA,其中10—50 kA的部分占80.1%,概率峰值则出现在28 kA;总地闪平均陡度为10.1 kA·μs^(-1),其中5—20 kA·μs^(-1)部分占92%,概率峰值出现在8 kA·μs^(-1)。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拟合得到总地闪幅值及陡度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观测值和拟合值基本一致,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9—2016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ERA-Interim (1°×1°)再分析资料中的经、纬向水汽通量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PWV)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IDW等方法,分析三江源地区PWV与水汽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precipitati-on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去的38 a,经、纬向多年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50. 2、196. 7 kg·m-1·s^(-1),纬向水汽通量气候倾向率比经向大。南边界为纬向主要水汽输入边界,东边界为经向主要水汽输出边界,纬向水汽输送大于经向输送。多年平均PWV为1998. 3 mm,近38 aPWV呈现微弱增加趋势,1979—1997年,PWV呈下降趋势,1998年后PWV呈增加趋势,同期降水也在增加,说明该时段三江源地区气候转湿。PWV与水汽通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转折年相一致。三江源区多年平均PCE为24. 57%,1989年PCE最高,达32. 76%,各季节平均PCE空间分布与年平均PCE分布一致,均表现出南部、东南部高,西部、东北部低的变化特征,各季节PCE大小差异明显,春季多年平均PCE为15. 92%,夏季25. 67%,秋季21. 01%,冬季仅7. 03%。  相似文献   

9.
黔南干旱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黔南州12县(市)气象站2009-07-01—2010-04-30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平均风速、累计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等资料,分析计算全州12县(市)降水距平百分率(Pa)、相对湿润度指数(M)、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用3种指标分别对黔南2009-07—2010-04的气象干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用Pa值评估,有4县(市)为中旱,8县市为轻旱;用M值评估,全州均无旱;用CI值评估,全州各站均出现干旱。  相似文献   

10.
一些水文气候资料分析表明,美国西部正在经历着多年的严重干旱。然而,利用重建的覆盖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过去1200年的网格化干旱资料进行分析,看出与更早时期出现的极端干旱和发生在公元800~1300年间(中世纪暖期(MWP))的大范围严重干旱相比,现在正经历的干旱还不算很严重。如果美国西部干旱程度的加强是一种对气候变暖的自然响应,那么任何将来温度增暖的趋势都将会加剧美国西部地区的长期干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多年月平均资料分析了5—7月东亚上空月平均环流变化,并计算了月平均大气加热场。发现5—7月高原上大气加热场的出现,低层早于高层,西部早于东部;海、陆上空大气加热场的分布符号相反。 高原附近500毫巴月平均西风环流变化,从5—6只是缓慢的,而6—7月却有一突变;200毫巴相反,西风减弱5—6比6—7月更明显。高原南部500毫巴西风6—7月减弱明显,并变为东风,这可能与高原地区7月加热最强有关。而高层200毫巴西风5—6月的明显减弱,是属于更大范围环流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是目前常用的温室气体增温能力的通用指标。如果用GTP代替GWP,1990-2005年,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南非温室气体排放所占份额增加,而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所占份额减少;2015-2030年,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所占份额将增加,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和巴西所占份额会减少。用GTP代替GWP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所占份额减小,而欧盟所占份额增加,这可能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考虑尽早采用GTP代替GWP而欧盟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夏季新疆中亚槽型大降水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新疆中亚槽型63次大降水过程发现,过程平均降水量的大值区,白天、夜间、24小时降水量的大值区都集中在北疆西部山区和天山山区.在大降水落区,平均降水量白天比夜间小1-3mm,≥10mm的降水在夜间发生的气候概率比白天高10%.大降水移动路径主要集中在昭苏-特克斯-新源-小渠子-天池-木垒一线.  相似文献   

14.
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2℃,比常年同期(-3.9℃)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6mm,较常年同期(10.0mm)偏少。月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发生大雾天气;青海部分地区发生雪灾,广西遭受冻害;热带风暴尤特袭击西沙群岛;华北干旱缓和,云南干旱持续。1全国大部地区月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同期12月,月降水量,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在10mm以上,其中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有30~100mm,全国其余地区不足10mm,东北西部以及新疆中部和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新疆西南部和东部、青海大部、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四川省2002—2020年降雨灾情数据和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及5727个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逐小时降雨资料,分析四川省降雨灾情时空分布及其与雨量特征的联系。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降雨灾情数量增长明显,盆地西部、南部灾情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凉山州和盆地东北部死亡人数最多。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灾情分布有从盆地东北部、南部向西部发展,最后到东北部的趋势。盆地在有大暴雨出现时灾害发生可能性最大,致灾频率50%以上,暴雨致灾频率20%~40%;攀西地区暴雨出现时致灾频率20%~30%;川西高原暴雨天气过程较少,大雨出现时致灾频率最大,为10%~30%。最大小时雨量盆地区在10 mm以下的灾害主要发生在盆南和盆东北,盆西在各个雨量等级范围内占比都较大,攀西地区灾害主要集中在10~40 mm,川西高原为20 mm以下。最大日降雨量小于50 mm的灾害主要分布在盆南,超过300 mm的主要发生在盆西北,50~100 mm以盆南和盆西南为主,攀西地区50~100 mm占比最大,川西高原为25~50 mm。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青 《气象》2011,37(4):508-512
2011年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中心位于北美北部,强度比常年同期偏弱.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三波型分布,东亚大槽、北美槽强度偏弱,西欧槽接近常年同期,东亚锋区明显南压.南支槽位于90°E附近,强度与常年相当.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1月主要气候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8.3℃,比常年同期(-5.9℃)偏低2.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2 mm,比常年同期(12.1 mm)偏少3.9 mm.华北、黄淮等地区干旱持续发展,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严重.月内有3次中等强度冷空气及6次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
范丽红  何清  崔彦军  潘晓玲 《干旱气象》2006,24(1):14-17,27
分析了40 a气温、降水及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石河子地区平均温度以0.3℃/10 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该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年、冬季、夏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80~90年代气温呈增加趋势,80年代冬季升温比夏季升温明显,而90年代夏季升温比冬季明显。(2)降水总体趋势上升,降水增长率为12.5 mm/10 a,90年代平均降水比30 a均值偏多20.8%。(3)年平均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其减少率为-0.3/10 a。(4)石河子地区的温度、降水及干旱指数用M 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石河子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这对于本区绿洲的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运城市13个气象站1974—2019年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和气温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旱涝指数等方法,分析运城市近46年作物生长季降水量、需水量和农业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5 mm/10 a;春、秋季为弱增加趋势,夏季明显减少;各月分布不均,7月最多,4月最少,7—9月降水量占作物生长季总降水量的59.8%;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的递减式分布。(2)需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9.12 mm/10 a;春、夏、秋三季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春季增加最快,而夏季需水量占比最大达52%;空间上表现为自西向东递减。(3)旱涝指数平均为0.64,总体属于中度干旱气候类型;年际变化较大,但变化趋势不明显;5月和9月旱涝指数呈弱增加趋势,其余月份均呈弱减小趋势;干旱发生频率为95%;旱灾以春旱为主,涝灾以秋涝为主;旱涝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4)平均水分亏缺250.1 mm,其中夏季亏缺最多,秋季亏缺最少;水分亏缺自西向东减少,亏缺最严重的是西北地区;平均积分湿度指标为65%,为可旱作农业区,但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干旱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0.
泰安市年水资源总量为30.43亿方,人均占有量为528立方,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分之一;亩均占有量是484立方,仅占全国亩均量的四分之一,足见我市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另一方面,根据世界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有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降水减少的趋势,这意味着本来就缺水的我市将变得更为干旱。据泰安市多年降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722.6mm,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平均降水量分别为711.6mm、739.8mm、716.4mm,而1981—1989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75.3mm,只占多年平均值的80%。1986—1989年的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