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永杰  丁冬华  王学生  徐勇 《现代测绘》2012,35(2):47-48,52
使用RD8000在探测球墨铸铁管线时,埋设较深的管线探测值经常超出限差,探测精度不能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要求.针对此,在作业中进行了一些摸索,发现探测值在不同深度段与埋设值之间存在分段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厦门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实践,论述了管线探测的精度要求、作业方法、探测程序、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措施,最后统计分析了管线探测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GPS测量数据在机载预警雷达探测精度试飞试验中的应用,阐述了机载预警雷达探测精度计算的数据处理模型和数据处理流程,推导了有关精度计算公式。采用此项测评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雷达探测精度评估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管线探测成果数学精度检测方法或系统存在检测类型不全面、检测工作繁琐、检测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借鉴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精度检测系统,基于AutoCAD平台二次开发了城市管线探测数学精度检测系统,实现了管线探测成果数学精度的自动检测和手动检测以及对检测项目的一体化管理,涵盖了管线点测量精度检测和探查精度检测,并可按照测区或图幅进行精度统计、输出相关记录表格,大大提高了质检效率。  相似文献   

5.
彭磊  任立华  黄真辉 《测绘工程》2014,23(12):35-38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是高精度GNSS定位的核心问题,随着GNSS现代化的逐步实施,L5载波观测值的增加给周跳的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文中结合三频组合观测值的一些特性,提出一种多频电离层残差法用于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实验表明,文中方法不仅能探测出双频条件下不能探测出的一些特殊周跳组合,还可以单历元间直接解算得到单个频率上的周跳值。  相似文献   

6.
地下管线探测中测深精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管线探测中测深精度不高的现状,对历年管线探测工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从人员、仪器、作业方法、环境、地下管线材质等多个方面,对影响管线探测测深精度的末端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其中4项为影响测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对确认的主要因素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检测测深参数、合理选择探测方法和测深位置等手段可提高测深精度。并对多根管线并行等复杂区域管线探测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在工程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学金  张传亮  方乐  陆文  赵世军  叶松 《遥感学报》2022,26(6):1260-1273
星载激光测风雷达是探测全球风场的重要工具。目前由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全球首颗星载激光测风卫星Aeolus已于2018年8月顺利升空部署,美国和日本也在积极论证和研制新的星载激光测风雷达技术体制,分别采用混合多普勒测风雷达HDWL(Hybrid Doppler Wind Lidar)和相干多普勒测风雷达CDWL(Coherent Doppler Wind Lidar)技术体制。本文简要介绍了Aeolus、HDWL和CDWL技术体制,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数据获取率和获取量、风场探测精度以及对数值预报系统的改进作用对这3种技术体制进行了评估综述。研究结果表明以气溶胶和云滴粒子为示踪物进行的大气风场探测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其测风精度约为0—2 m/s,其探测范围为边界层和对流层下层;以大气分子为示踪物的大气风场探测精度相对较低,其精度约为1—3 m/s,但其具有更大的探测范围。根据3种星载激光测风雷达技术体制,Aeolus和HDWL具备探测边界层和对流层的大气风场能力,CDWL只能获取边界层至对流层下层的风场数据,HDWL体制相比Aeolus和CDWL,能够获取更多的风场探测数据,且能够实现较高精度水平风场矢量探测数据。OSSE(Observing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实验表明,将星载激光测风雷达风场探测资料同化到数值预报系统之后,预报结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双星联合探测体制下,更大的风场探测范围相比径向风场的探测更有助于提升数值预报系统的精度,而径向风场的探测将更好地提升星下点的探测精度。HDWL体制相比Aeolus和CDWL,由于其探测范围更广,且可以实现径向风速的探测,故推测其对数值预报系统的精度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对这3种技术体制的分析评估可为发展中国的星载激光测风雷达技术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G PS精密定位中,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探测和修复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定位结果的精度,特别是实时动态定位(R TK)。文章阐述了几种常规的非差周跳探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方法在不同采样率情况下的适用度,并通过算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Turbo Edit算法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伪距观测值精度较低造成的小周跳探测不准的问题,分析归纳了不敏感周跳组合。设计了基于移动平滑窗口的探测模型,分别改进了Melbourne-Wübbena组合和Geometry-Free组合的周跳探测阈值条件,有效降低了伪距观测值精度较低对于周跳探测的影响。实验采用GPS和北斗实测双频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地探测和修复双频非差观测数据中所有模拟的周跳。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水下地形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探测模型尚未综合应用SAR的极化信息。本文基于Valenzuela的雷达散射截面表达式与袁业立提出的海波高频谱表达式,并结合全极化SAR相干斑抑制的极化白化滤波法,将极化信息有效地运用到水下地形SAR探测中去。最后,以中国台湾浅滩为例,分别利用Radarsat-2单一极化和全极化影像开展水下地形SAR探测研究,探测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全极化信息的探测精度明显优于单一极化信息的探测精度,利用极化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下地形SAR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卡尔曼滤波用于动态周跳探测精度不高问题,本文通过将直线轨迹约束条件加入标准卡尔曼滤波方程中,从而对卡尔曼滤波方程中的预报值进行修正,来提高动态周跳探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约束后的卡尔曼滤波对于动态周跳的探测精度有相应的提高;约束卡尔曼滤波弥补了标准卡尔曼滤波不能探测连续周跳的缺陷,并且加入约束条件后的卡尔曼滤波收敛速度更快,对动态周跳探测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自然界、仪器、人为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观测数据中不但存在偶然误差而且还存在着由这些因素引起的粗差。因此,对观测数据进行认真检测,定位并修正粗差观测,以提高参数估计的准确度和精度,一直是测绘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粗差探测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详细地介绍了三种粗差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互补性参数的港湾初级生产力遥感及GIS探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港湾初级生产力的遥感探测方法基本上集中在对叶绿素的光谱探测上,由于干扰因素的存在(海面波动,水中悬浮泥砂),使遥感探测的精度受到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具有互补性参数的港湾初级生产力遥感探测模型,由于互补性参数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抗干扰能力,使探测的精度得到明显改善。在广东大亚湾的初步试验表明:水交换状态参数的引用,模型的误差从6.5%降为0.26%,精度大大提高,从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几年来从事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发现、总结影响地下管线探测精度的规律性,结合测绘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不断发展与使用的趋势下,分析影响管线探测质量的一些因素,使测绘生产单位进一步了解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使测绘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保证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现势性。  相似文献   

15.
在GPS精密定位中,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探测和修复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定位结果的精度,特别是实时动态定位(RTK)。当接收机采用不同采样率时,由于相位观测值所组成的序列函数收敛性将发生变化,各种周跳探测方法的能力也将发生改变。综述了几种常规的周跳探测方法,并对其特点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构造出的周跳检验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算例探讨了在不同采样率下其探测周跳的能力和适用度,最后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地下水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评价了各种探测技术的精度、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给出了与不同地下水环境相适合的探测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形变场的地基SAR精度验证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可实现高精度的小区域性连续形变监测。为研究其形变探测能力与精度,建立了一套精度验证平台和系统。在楼顶布设不同位置分布的角反射器,并采用步进平台控制角反射器模拟不同数值形变,形变角反射器与稳定点及楼顶表面构成小区域二维形变场,利用IBIS-L(image by interferometric system-landslides)系统完成形变监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角反射器发生毫米级形变时,地基干涉雷达IBIS-L系统形变探测平均精度为0.27 mm,而角反射器发生亚毫米级形变时,其形变探测平均精度为0.11 mm;该系统可以实现小区域性的亚毫米级形变探测,对于缓慢微小变化,其具有更好的形变探测能力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遥感探测到的小目标信号一般是弱信号,利用传统的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方法直接抑制背景来突出异常变化目标,往往导致小目标弱信号同时被抑制,造成目标探测率低、虚警率高。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弱信号小目标的高光谱变化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投影寻踪将异常变化影像投影到独立成分,突出异常变化目标,然后再抑制背景,从而达到异常变化目标和背景的有效分离。该模型可以有效降低虚警率,提高探测率。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模拟数据得到的探测精度为99%,利用真实数据得到的检测精度为86%,与传统异常变化检测算法相比,精度最高提高了9%。本文研究方法适用于弱信号小目标的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19.
GNSS精密单点定位中的实时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实时质量控制方法,重点研究了钟跳探测与修复、周跳探测与标记、抗差估计方法,并在现有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控制方案对PPP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跳不利于周跳探测,严重影响非差PPP的精度和效率,必须对其进行探测与修复;联合MW、GF组合可以探测出绝大多数周跳,且较使用单一方法更为准确、可靠;采用改进的抗差估计有效抑制了残余粗差对精密定位的影响,显著提高了PPP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星间观测实现了移动卫星的连续跟踪,是提升卫星钟时间比对精度的重要手段。研究了基于星地/星间联合观测时间比对技术;推导了星地/星间时间同步比对模型;给出了星间钟差到星地钟差的一致性归算方法。理论上加入星间观测移动卫星钟差预报精度能大幅提升,但异质观测设备导致钟差观测序列不连续,影响了卫星钟预报精度。研究了小幅钟差跳变的探测与补偿技术,提出了基于传统粗差探测与相邻历元组差相结合的钟差跳变探测方法,有效消除了异质观测设备带来的钟差不一致性,提升了卫星钟预报精度。最后利用实测与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