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硫酸钡(重晶石)形式存在的钡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碳酸钡(毒重石)形式存在的钡矿床,在世界上并不多见.然而,在扬子地块北缘的大巴山一带的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既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又广泛发育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1-3].本文运用有机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大巴山一带寒武纪大型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的沉积环境进行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钡矿物种类丰富。通过对南秦岭钡成矿带钡矿床中矿石和矿化围岩的电子探针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中钡主要以重晶石、毒重石、钡解石、菱钡镁石、钡长石、汉江石、安康矿、钡冰长石、钒云母等形式存在;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针镍矿、闪锌矿、硫钒铜矿、蓝辉铜矿、斑铜矿。此外,还发现少量钒钛氧化物。在研究钡矿物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对毒重石、钡解石、菱钡镁石、钡长石、钡冰长石等钡矿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巴山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毒重石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台及邻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部是钡富集的重要层位,广泛分布的重晶石矿床主要赋存在暗色硅岩中。毒重石(BaCO2)、钡解石[BaCa(CO3)2]矿床的分布仅限于大巴山断裂北侧,即陕南与川北地区。毒重石与钡解石、重晶石、磷结核、黑色硅岩、黑色页岩、钒矿和石煤等构成特有的沉积序列。毒重石的δ13”CPDB平均值为-16.4‰,反映了形成毒重石的碳为有机成因,钡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热泉与生物。  相似文献   

4.
陕西石梯钡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石梯重晶石-毒重石矿床产于南秦岭早古生代大型钡成矿带中。矿石类型有重晶石矿石、毒重石矿石、重晶石-毒重石混合矿石和钡解石矿石,但以重晶石矿石为主。经显微测温表明,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03.4~253.1℃(主峰值140~160℃),盐度范围为(0.35~10.73)wt%NaCleqv;毒重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52.8~303.7℃(主峰值200~220℃),盐度范围为(0.18~9.73)wt%NaCleqv;钡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07.8~260.0℃(主峰值160~200℃),盐度范围为(0.71~8.41)wt%NaCleqv。经激光拉曼分析表明,在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气相组成中,各矿物有一定差异:重晶石含一定量N2、H2S和CH4,毒重石含大量CO2和N2,而钡解石含有CO2、N2和CH4。成矿流体温度相对较高、富含CO2是形成毒重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钡以BaSO_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BaCO_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南秦岭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成矿带。本文对毒重石、钡解石、重晶石及石英等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各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都变化于90~310℃,主要集中范围为120~220℃。尽管如此,毒重石、钡解石的形成温度峰值比重晶石高出40℃,而石英的形成温度分布较均一,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虽变化于1%~15%NaCl_(eqv),但毒重石、钡解石和石英样品中的盐度值普遍大于5%NaCl_(eqv),而重晶石中的盐度值小于5%NaCl_(eqv)的样品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以NaCl-H_2O型包裹体为主,而毒重石中富含大量N_2-CO_2-H_2S-CH_4等复杂组分水溶液型包裹体,显示出毒重石与重晶石在成矿环境上有较大差异。由此笔者明确提出,水溶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形成毒重石矿床主要机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柳振江  刘家军  杨艳  王建平 《矿物学报》2007,27(Z1):295-297
钡以BaSO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BaCO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并不多见.然而,在扬子地块北缘的大巴山一带的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既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又广泛发育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Wang Z.等,1991;刘家军等,2004;高怀忠,2005).本文通过对大巴山一带寒武纪大型毒重石矿带进行氢-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探讨毒重石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7.
陕西神河钡矿床位于南秦岭钡成矿带的北矿带,重晶石和毒重石为主要的矿石组成.显微测温分析表明,重晶石、毒重石和钡解石内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08~205℃(峰值130~170℃)、118~274℃(峰值150~210℃)和146~227℃;盐度w(NaCleq)分别为0.53% ~9.86%、0.18% ~8....  相似文献   

8.
刘家军  柳振江  苏文超  杨艳  石龙 《矿物学报》2007,27(Z1):277-278
钡以BaSO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以BaCO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具有生产碳酸钡的毒重石矿床:英国Settlingstones、土库曼斯坦Karakala和我国大巴山一带.关于毒重石的形成机理问题,一般认为是在先形成重晶石的基础上,由CO32-交代重晶石而形成的(Sidorenko等,1947;Chamberlain等,1986;Hancox等,1934).针对我国大巴山一带的层状毒重石的成因,一些学者提出了交代作用、陆源化学沉积、生物沉积、火山热液沉积和热水沉积等观点.然而,在我国大巴山一带的毒重石矿床中,普遍存在由毒重石与硅质岩、毒重石与重晶石相间而构成具有截然界线的条带状、层纹状、软变形状等沉积构造.这些特征用"交代成因"(包括成岩交代)观点是难以解释的.生物沉积、火山沉积、热水沉积等作用对毒重石矿床的形成均可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这些成因观点均没有对由比重相近的毒重石、重晶石两种矿物分异构成典型沉积构造的原因进行具体解释.作者通过对毒重石、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后,提出了毒重石矿床的新成因观点--水溶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庙子毒重石-钡解石-钡白云石型钡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庙子钡矿床是属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毒重石 -钡解石 -钡白云石矿床。典型的海底喷流岩组合为毒重石岩 硅岩 硅质板岩 碳质板岩 灰岩 ,典型的海底喷流岩构造有角砾状、网脉状、气孔状、块状、层纹状、条带状等。钡矿石的主要组分为毒重石、钡解石、钡白云石。矿石的形成还与成岩早期有机质、细菌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岩、毒重石岩是在低能、缺氧、强还原条件下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形成。钡矿形成环境为早寒武世麦地坪期扬子地台北部的陆棚边缘滞留盆地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一带的早古生代硅质岩建造中,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和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低于毒重石流体包裹体峰值。这些矿床中重晶石的3δ4S值比同期海水3δ4S值高(除去文峪矿区重晶石一个3δ4S值与同期海水3δ4S值接近),表明当时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引起了重S的富集。各钡矿床中的毒重石有各自的1δ3C和1δ8O值范围,毒重石中的C来自有机质事件反应。根据热力学计算表明,小于162.42℃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重晶石矿石;在温度高于162.42℃时,海水中积累充足的CO32-(来自有机事件)有利于形成毒重石矿石。在重晶石矿床形成的晚期,如出现贫Ba2+热液,且海水中积累足够的CO32-和温度高于162.42℃,CO32-可以交代重晶石中的SO42-,形成交代成因的毒重石。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钡矿床分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涂怀奎 《甘肃地质》1999,8(2):53-57
秦巴山区钡资源丰富,钡矿床(重晶石、毒重石)分3 带:南带为毒重石矿带,北带与中带为重晶石矿带。成矿条件与成矿类型各不相同。在秦巴山区寻找大型、超大型钡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2.
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锶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的差异性,文中对大型钡成矿带的锶同位素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地层钡矿床中23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的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7 771~0.708 869,平均值为0.708 379,低于寒武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9),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有幔源物质的混入,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该过程类似于造成重晶石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的现代洋底热水活动。志留系地层钡矿床中12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8 242~0.708 809,平均值为0.708 447,高于志留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7 93),可能是同时代海水与深部热水混合所致,并有较高放射性成因壳源锶的混染。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文中锶同位素的研究为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紫阳黄柏树湾毒重石矿床和竹山文峪河毒重石-重晶石矿床呈层状或似层状产于下寒武统下部或其相当层位的硅质岩中,矿体受岩性和岩相控制作用明显.对矿床中毒重石、钡解石和方解石的锶同位素及碳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形成这些矿物的碳主要来自沉积物中的生物有机质在早期成岩阶段经降解、缩合及脱羧基作用所形成的烃类物质或生物气;而锶主要为沉积物孔隙水中海水锶与沉积物中火山碎屑物质蚀变过程中所释放的锶的混合.毒重石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沉积物的孔隙水介质中,形成毒重石的成矿流体主要为早期成岩阶段沉积物中由海水、有机质组分和火山物质组分相互叠加和混合而组成的孔隙水有机成矿流体.毒重石矿石中广泛发育的生物碎屑及粒屑结构说明生物作用通过生物成因重晶石 (bio- barite)的形式将海水中的 Ba2 浓集并沉降于海底,形成钡矿床的初始富集体.因而,海水中生物作用和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是形成本区毒重石矿床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扬子地块北缘大型钡成矿带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钡以BaSO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以BaCO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一带的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成矿带。本文研究了钡成矿带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点,结果显示,在以毒重石矿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样品的δ^34S值相对较低,变化范围较小(22.1‰~37.0‰),平均27.3‰(n=11),基本上与寒武纪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δ^34S=27~32‰)接近或略低。反映了形成重晶石的硫来自海水,并有可能经历了热化学的硫酸盐还原作用;与毒重石共生的重晶石形成与热液流体有密切关系。在以重晶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样品的δ^34S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较宽(33.4‰~57.6‰),平均43.5‰(n=31)。与寒武纪海水硫酸盐δ^34S值相比发生了大的改变,反映了与同期海水硫酸盐相关的重硫的强烈富集。这种高正值特点超过了地史中海水硫酸盐的最高值,说明重晶石的形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强烈的重硫富集,归因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碑坝地区位于川陕交界。解放后在本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1966—1970年陕西区调队和四川第二区调队在本区进行了1:20万区调工作,对晚前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铁船山组、麻窝子组和上两组,统称火地垭群。1974年成都地质学院李建林老师带领学生在铁船山以西任家河一带实习时,首次在铁船山组顶部发现藻类化石,以及下伏地层的微品灰质白云岩砾石,提出铁船山组新于上两组和  相似文献   

16.
对东秦岭地区河南嵩县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含稀土碱性碳酸岩矿脉并在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钡解石矿物。依据该钡解石主量元素组成,计算分子式为Ba_1._(04) Ca_0._(81)Sr_(0.14)(CO_3)_2,为锶钡解石,LA-ICP-MS分析表明其富Na、K、Mn、Pb、REE、Y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4 080×10-6,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该矿物与常见于沉积岩中的钡解石存在显著差别。钡解石呈现出与霓辉石共生(钡解石正晶型,霓辉石围绕钡解石生长;霓辉石正晶型,钡解石围绕霓辉石生长),或与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共生(它形)两种状态。早期方解石与钡解石共生,形成于碱性岩演化早期的碳酸盐与硅酸盐不混溶阶段;晚期方解石则以布丁状分布于钡解石和霓辉石中,为碳酸盐交代阶段产物。霓辉石、钾长石、钠长石、辉石、磷灰石、方解石、石英和钡解石共生的组合与已知火成碳酸岩的矿物组合相似。该区碳酸岩富集REE、Ba和Sr,与已知大型富稀土碳酸岩矿床(如牦牛坪稀土矿)特征一致。结合已发现矿脉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为东秦岭地区寻找火成岩型稀土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矿产与地质》2007,21(4):F0003-F0003
据有色金属通报消息:在陕、甘、川三省交界的甘肃省文县阳山,武警黄金部队官兵奋战10年,探获一座亚洲最大的类卡林型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t,改写了我国没有200t以上超大型独立金矿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陕西紫阳黄柏树湾毒重石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矿床是我省首次探明储量的毒重石矿床。矿床位于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西部南缘。毒重石矿体产在下寒武统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层中。矿层底板为中厚层硅质岩,顶板为含胶磷矿结核的薄层硅质岩,矿层本身大致由下部斜钡钙石,中部毒重石和上部重晶石——毒重石构成。矿石类型主要有毒重石型和重晶石——毒重石型两类,前一类质量较优。有用组份为BaCO_3,平均食量64.61%,杂质含量很低。矿床属海相沉积成因并经受过热液活动改造。含矿层位稳定,矿石建造固定而特殊,但矿层受断裂破坏严重。矿带延伸数十公里,找矿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毒重石-钡解石-钡白云石型钡矿的勘查和评价中能有效地圈定矿体,划分富,中,贫矿石和非矿石的回归预测方程为BaO=0.5614-3.127×10^-5It,划分矿与非矿的荧光强度值界限为It=24350,贫矿与中等矿的边界限为It=29.467,中等矿与富矿的边界为It=33000,岩石中测量的X射线荧光强度值曲线变化幅度小,形态平缓稳定,可以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制地质-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物标示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秦岭一带的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既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又发育大量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通过对矿床中岩矿石的热解、有机碳分析、氯仿沥青"A"抽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研究,认为含矿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标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有机质演化受热和生物降解双重作用影响,接近和达到了成熟阶段。在含矿岩石与矿石中,Ba与有机碳含量具有不协调的负相关趋势,有机质成熟度越高,越利于Ba的富集。钡的超常富集,不仅是一个消耗大量有机碳的过程,而且是有机质成熟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