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怡  毛新伟  徐卫东 《水文》2006,26(1):92-94
引江济太是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的一项重要调水工程。本文应用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量和质的影响,说明了引江济太工程有效增加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的供给,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用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提出了需加强引水期水资源量质监测,并建议研究增加新的调水线路,扩大引江济太效果。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太对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野外定点采样、室内同步分析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水化学指标的方法,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各湖区水体碱性磷酸酶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m)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期间,各湖区水体中vmax及Kmm值时空分布存在差异性。调水稀释了各湖区蓝藻浓度,抑制了水体碱性磷酸酶vmax;贡湖区、西岸河口区及湖心区水体中Kmm值与入湖累积水量之间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p=0.007)。梅梁湖、竺山湖、贡湖及西岸河口区水体碱性磷酸酶vmax/Kmm随着总磷浓度升高而增加,但竺山湖、贡湖、草型湖、湖心及西岸河口区水体vmax/K随生物可利用磷(PO3--P)浓度增加而下降。除草型湖区外,其它湖区水体v/K随叶绿素a浓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唐永良 《水文》2005,25(4):39-41
通过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水质、水量的实测,以同步监测所得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其对水境的影响程度,阐述了引江济太对锡澄东部地区的利与弊,提出了引江济太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域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太湖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在引江济太原型试验引分水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量水质模拟与调度的耦合模型。针对模型优化的复杂性,对水量水质数值模拟的格式算法、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模拟与优化模型的协调衔接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法。应用研究中,针对引江济太原型试验中暴露的引水分配不合理问题,研究了特定时段内望虞河引水的合理调度,并重点分析不同工况下调水对太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对区域水量水质联合模拟与调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耄耄之年,风闻“引江济太”之说(即引长江水治理太湖之意)。搞了几十年的专业工程,粗听有理,详究无考,三思后发现这个“济”字大有后患之嫌。事关千秋万代,不说难以静心。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湖西区入湖水量变化及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娟  胡艳  武剑  吴志勇  甘月云 《水文》2016,36(3):44-49
随着太湖流域湖西区沿江引排工程的全面建成,以及区域水资源调度的开展,湖西区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变化。基于1986~2012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出入湖水量、降雨量、沿江主要口门引排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检验法,对湖西区降雨量、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及净入湖水量的各月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年净入湖水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西区全年和汛期降雨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年及汛期引水量、净引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全年、汛期、各月净入湖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湖西区净入湖水量统计量在1997、1999、2001、2006年超出了临界线,其中,1997年净入湖水量由偏少转为偏多,可能与降雨由偏枯转为偏丰有关;1999年与湖西区沿江口门改扩建、口门调度以引水为主有关;2001、2006年则与环太湖巡测线路向湖边调整使控制水量增加有关。此外,湖西区净入湖水量的不断增加也与湖西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产汇流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事物总是有一组组科学数据为支撑,洞庭湖的现状是季节性缺水很严重,为此要引江济湖,实施此举必须有科学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太湖月亮湾湖泛发生过程模拟及水土物化性质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太湖湖泛具有在非确定区域非特定时间突发的特性,在野外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利用Y-型沉积物再悬浮发生模拟装置,进行了风浪作用下太湖月亮湾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的室内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及沉积物基本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泛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经历了显著的好氧-缺氧-厌氧阶段,溶解氧(DO)水平从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9.
太湖水域“湖泛”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桂华  马倩 《水科学进展》2009,20(3):438-442
针对2007年和2008年太湖贡湖和无锡宜兴近岸水域及近年来太湖北部湾区域发生的"湖泛"现象,通过实测监测和历史资料分析,揭示出太湖湖体污染负荷高、水体藻类死亡,太湖的流泥分布,风场、气温、水位等要素的组合,是"湖泛"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研究"湖泛"机理和防治提供了科学基础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太湖全新世沉积物的古盐度指标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物中的Ca/(Fe+Ca)比值和硼含量随水体含盐度的高低而相应增减,它们都是较好的古盐度指标。本文对太湖全新世的沉积物进行了古盐度指标的分析。并与现代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作了对比,结果反映东太湖为陆相沉积环境,而西太湖则主要为海相沉积环境。此结论与古生物化石的结论一致,从而证明了太湖地区于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大规模的海侵,并形成海湾-湖环境。同时也证明了这些古盐度指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太湖水体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水体光学特性是进行湖泊水体光学及水体光学遥感研究的基础。计算了太湖冬、夏季水体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并在分析水体吸收特性的基础上对水体的光学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冬季太湖水体的光学类型属PY型(悬浮粒和黄质共同作用型),即水体的吸收特性受悬浮质和黄质的共同作用,而夏季则属CPY型(浮游藻类、悬浮粒和黄质共同作用型),即水体的吸收特性受悬浮质、黄质和浮游藻类三者的共同作用;不论冬季还是夏季,非色素悬浮粒是影响太湖水体散射特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太湖水域氮、磷环境容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小琴 《江苏地质》2008,32(3):249-253
最近20年来,太湖水质不断恶化,富营养问题日益严重。有效治理太湖当前污染的前提,是查明太湖的污染因子、途径及环境容量。本次研究从生态地质的角度,以太湖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组成、生态效应分析为依据、以东太湖输出Ⅲ类水为目标,估算太湖水体的N、P环境容量,对太湖水体环境容量问题作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肖婵  谢平  唐涛  陈丽 《水文》2009,29(1)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基于仙桃断面的流量数据,计算分析了调水145亿m3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方案下的流量特征值的变化,并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调水前后多年月平均径流过程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径流年内集中度变小,径流年内相对变化幅度变小,径流过程线峰谷差变小,引江济汉工程使这些变化更显著;各种历时(年、枯期、汛期)平均流量均变小、旬平均流量极小值变小,引江济汉工程对这些变化起补偿作用.由于汉江水华的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由调水工程引起的枯期流量减小以及旬流量极小值变小必然对汉江水华的爆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里下河地区沿海引江冲淤保港及改善水环境试验成果,结合2000年以来的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江资料、四大港道冲淤测验资料,初步分析了两枢纽的引江能力以及港道淤积规律、提高梅汛期四大港排涝能力的引江冲淤时机、可冲淤水量,提出了两枢纽与沿海四港闸的联合调度运用有关建议,可作为今后具体实施引江冲淤调度的参考,以实现冲淤保港、改善水环境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特性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光学特性,利用太湖实测数据和半分析方法与光学闭合(Optical Closure)原理,对太湖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其光学特性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悬浮物浓度的差异,使得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后向散射主要由无机悬浮物引起,浮游藻类对后向散射系数的贡献较小;由于悬浮物来源不同,使得悬浮物粒径分布、形状以及组成成分不同,导致太湖水体单位后向散射系数存在一定变化;以550 nm作为参考波段对太湖后向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得出该波段后向散射系数与悬浮物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指数在1.32~2.8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09.  相似文献   

16.
苏干湖水系属于柴达木内流水系西北端的一个独立水系, 在现状条件下, 苏干湖盆地水循环关系为大小哈尔腾河-苏干湖的"补给-蒸发"相平衡.大小苏干湖为盆地水资源的尾闾汇集区, 生态景观大部分为戈壁荒漠, 生态植被集中分布在湖外围地下水埋深小于5 m的浅埋带.在评价分析现状水均衡的基础上, 分析了盆地水循环过程, 结合氢氧同位素测试和遥感信息提取, 得出大、 小苏干湖水体的补给来源不同, 河流来水量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大苏干湖水域, 对小苏干湖水体影响较小.初步建立了苏干湖盆地生态植被变化模式, 结合引哈济党工程, 分析了不同调水情景下, 大苏干湖水体面积的变化、 地下水浅埋带的变化及生态变化. 结果表明: 在大哈尔腾河调水1.0×108m3时, 不会对苏干湖水系生态状况造成明显的影响, 因而可对敦煌生态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敦煌月牙泉湖水位持续下降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月牙泉湖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实际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定量分析了月牙泉湖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认为地表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所引起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月牙泉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超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储存资源的减少是导致月牙泉湖地下水位下降的次要原因。遏止月牙泉湖水位继续下降并逐步回升的关键是增加湖区上游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减少党河灌区开采量,为此提出了农业节水和引哈济党二种治理方案,但就月牙泉湖水位恢复速度和时间及取得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而言,引哈济党方案优先。  相似文献   

18.
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2年周年太湖全湖不同湖区湖泊光学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并阐述了其变化原因,将太湖与国外一些湖泊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太湖的光学特征.结果表明:光学衰减系数的湖区分布大致为:河口区>五里湖>湖心区>梅梁湾>贡湖>东太湖;由于不同湖区对光学衰减系数影响的主导因素不一样,其季节变化存在差异,东太湖季节变化不大,湖心区衰减系数秋冬季较大,而梅梁湖区则夏秋较大;衰减系数日变化则表现为中午大,上午和下午小;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主要有逐渐递减和先递减后均匀2种类型;衰减系数的光谱特性表现为在短波部分较大,长波部分较小,670nm处有一相对高值.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期以来,我国杭州湾以北的沿海水文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古三江排水的格局发生改变,由古娄江、古东江和吴淞江组成的三路排水改变成仅剩吴淞江一路,东北和东南方向的出海通道基本不通,太湖地区的水面面积扩大,湖群发展,许多濒湖低田受淹,沦为浅湖;二是杭州湾至苏北沿海地区开始历史上海堤修筑的高潮,最终完成全面的海堤工程。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开始出现的。形成北宋初期以来杭州湾以北沿海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可以用海平面的上升来解释。海平面上升使太湖流域东流水势受阻,为维持流域上游来水与下游输送的平衡关系,太湖自动向比降增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铁军 《地下水》2023,(3):119-122
甘肃省金昌市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是全国108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跨流域调水是缓解金昌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引硫济金工程作为解决金昌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效调蓄调度利用水资源对满足金昌市水资源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引硫济金输水工程沿线五个关键控制点用水组成和输水效率进行分析,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和数理统计的计算方法确定引硫济金工程综合输水效率,提出水资源优化利用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引硫济金工程综合输水效率为0.635,可通过加强对地表水、泉水、地下水及外调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运用、引导全社会节水并鼓励污水循环和重复利用、加强输水渠道的管理维护、减少跑冒滴漏及区间损失、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等多种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对缓解金昌市水资源短缺矛盾十分重要。分析结论为金昌市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