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库布齐沙漠3种沙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2000-2015年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库布齐模式在国内外影响力很大,实现了防沙治沙和生态经济的双赢。但库布齐模式在科学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主要表现在库布齐模式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沙产业的效益评价方面。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法)评价了库布齐模式中3种沙产业模式2015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3种沙产业模式中,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高,达到1.000,高于生态饲料加工模式的综合效率且3种沙产业模式的纯技术效率均实现DEA有效;3种沙产业模式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均较高,均值为0.978,最优为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布齐模式存在的问题、沙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动力学为主模型,对江苏省未来城市化发展的4种典型模式进行了情景模拟与比较。结果表明,同时期内不同发展模式下的城市化所导致的资源环境效应强度存在较大差别。借鉴自然演变型、工业推动型和第三产业拉动型3种城市化发展模式,提出综合协调的发展模式;仿真比较显示,该发展模式既能有效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效应,又能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已呈现结构模式特征,合作机制和发育环境是模式的形成基础。在构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认知模型和对其发育环境的类型分析后,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5种结构模式:点一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并从模式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形态两方面进一步分析模式动态演化的5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曾馥平  蒙冠禧 《山地学报》1999,17(3):265-269
从荒坡地新建果园10我种作物间种模式中筛选出5种优化模式,分析和评价了各种模式对农业资源的利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经济学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达拉特旗风沙区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12项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和AHP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对试验区3种典型退耕模式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并与未退耕荒地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3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与未退耕荒地的综合生态效益指数大小趋势为:沙柳+沙蒿退耕模式﹥柠条+沙蒿退耕模式﹥杨树+沙蒿退耕模式﹥未退耕荒地;3种退耕模式综合效益值均达到未退耕地的4倍以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物效益、土壤效益、小气候效益、防风固沙效益显著;沙棘+沙蒿退耕模式生态效益数值最高,可以作为达拉特旗风沙区或其他风沙区生态建设中最优植被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由文字转化为曲线图,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重要的知识点。"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或四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坐标图: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沙地资源农业利用模式的经济生态综合评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对干旱沙区比较典型的(Ⅰ)小麦玉米带作模式、(Ⅱ)沙地衬膜种稻技术模式、(Ⅲ)沙地长龙架葡萄栽培模式、(Ⅳ)沙地果树微灌栽培模式,(Ⅴ)枣粮间作模式5种沙地利用模式进行了经济生态综合评价。讨论了在多因素决策的情况下5种模式的优先排序:Ⅱ>Ⅰ>Ⅴ>Ⅳ>Ⅲ。评判因子权值确定采用判断矩阵分析法,模糊矩阵合成运算选用加权线性变换模型M(·,+)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省衡阳市酃湖乡4个村268家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主导因子分析法,总结了城乡边缘区农户就业空间行为的模式,即传统农业模式、城郊农业就业模式、省域就业模式、市域就业模式、本村置业模式和本市置业模式等6种就业空间行为模式,并从城市化、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二元结构等3个方面总结了各种模式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荒坡地新建果园10多种作物间种模式中筛选出5种优化模式,分析和评价了各种模式对农业资源的利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工业旅游与珠海金湾区旅游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结合珠海市金湾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定位,初步分析了珠海金湾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潜力和启动策略,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名牌企业主题园模式,工业园区观光地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模式,以及组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国林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10,29(10):1802-1813
建立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以周庄、同里、西递、宏村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传统村镇旅游地社区参与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旅游规划与决策参与度是影响传统村镇旅游地社区总体参与度的关键性因素;(2)西递处于社区高度参与状态,周庄、同里、宏村处于社区中度参与状态,四个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西递>周庄>同里>宏村;(3)我国传统村镇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的程度偏低,成为影响社区参与度总体得分和社区参与层次的主要原因;(4)导致社区参与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传统村镇旅游地在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区旅游制度和政策、社区形态与旅游资源属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处于矛盾之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社区发展的很大压力。综合保护与发展的思想对解决这样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要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就需要调和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区的社会与经济需求,在保护区外向当地社区提供可行的经济替换,减轻他们对保护区的依赖,从而使当地群众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加强依法管护的同时,运用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将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周边社区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促进社区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减缓了社区对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的村社还组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森林共管委员会等保护性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线上服务对社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以南京零售业为例,基于线下和线上零售特征,采用WMS (Web Map Service)方法和SAG (Scenarios Accessibility Gap)测度线下、线上和综合场景下社区零售可达性格局及其场景差异,采用SLM (Spatial Lag Model)、基尼系数,逐一讨论多场景下不同收入群体的社区零售可达性的公平差异程度。结果表明:(1)不同场景下,南京市社区零售可达性均呈现“城郊两极化”区域差异,随中心城区、主城区、郊区逐次下降。(2)线上服务能有效提高96.76%社区的零售可达性,降低线下场景中64.23%的盲点社区,显著优化了传统线下的社区零售可达性。(3)线下场景,零售可达性随着房价区间升高而先升后降;线上场景,零售可达性随着房价区间升高呈现线性递增,说明线上服务改变了线下场景社区经济属性与零售可达性的关系,放大了不同经济属性社区之间的机会不平等。(4)线下场景,南京市不同收入群体所享有的社区零售资源差距相对较小,而线上场景则差距较大,不公平性更高;由于尺度效应,相比于线下场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市场抽样调查的结果数据,按照客源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将来华外国游客主要分为4个文化群体:欧洲文化群(主要包括英、法、荷、德、意、西)、东亚文化群(日、韩)、北美文化群(美国、加拿大)和澳洲文化群(澳大利亚、新西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归纳分析各个文化群体游客的文化表象以及特征,对来华游客的旅游认知评价行为的一般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分析了旅游认知评价行为的规律,探讨来华不同文化群体游客的认知评价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获得94个草地群落样方,对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存在20个类型。在放牧干扰下,大多数群落类型处于退化状态,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群落替代关系;调查发现群落中每平方米内平均含8种草本植物,平均盖度62.4%,地上平均生物量是4859kg/hm^2,平均可食率为61.5%;鸢尾群落、牛旁群落和小狼毒群落是草地严重退化后形成的典型有毒害群落类型;长期的高强度放牧虽然增加了群落类型多样性,但减少了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总体而言,长期的放牧干扰降低了德钦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非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保继刚  孙九霞 《地理学报》2006,61(4):401-413
在中国不同地区案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学者的案例材料,探究中国和西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发掘两者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基本结论为中西方社区参与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参与的社会意义不同,旅游是西方社会当地社区发展的力量之一,但却是中国当地社区发展的主导力量;所追求的利益点不同,西方在追求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看到了旅游所带来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中国的社区参与注重单纯的经济利益诉求;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不同,西方的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而中国社区几乎都是被动参与旅游;参与方力量对比不同,西方社区、企业、政府等各参与方之间力量对比相对均衡,而中国各社区参与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悬殊;参与的发展阶段不同,西方走得比中国更远。中西社区参与旅游差异出现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为民主化进程不同、NGO和NPO等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17.
罗培  秦子晗 《地理研究》2013,32(5):952-964
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应用问卷调查和登门访谈的方法,对地质公园内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和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认知态度,明确他们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诉求。调查表明,在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参与度低,参与机会有限,有强烈的参与决策、规划、商业经营的愿望,并希望在参与中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参与过程得到政府、企业的保障。本文在现有的经营体制下,从资源保护(含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商业经营、利益分配、社会参与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居民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社区参与模型体系,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琳  严程棋  杨莹  范艺馨  吴箐 《热带地理》2020,40(6):993-1003
基于广州13个社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广州老年人小病及慢性病旁路就医距离以1 km为“就地—旁路”临界点,以5 km为“近旁路—远旁路”临界点,形成核心—边缘旁路就医圈层;2)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更远;3)居住社区类型是影响旁路就医距离的关键因素,医疗级配不均对旁路就医距离远近影响较大,也是城乡社区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差异化的重要原因;4)对社区越满意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内就地就医。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医疗需求共同影响老年人旁路就医行为的距离远近,进而影响老年人健康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19.
Nine additive allometric equations for computing above-ground, standing biomas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plant community and for each of 18 single species typical of the Tamaulipan thornscrub of north-eastern Mexico. Equations developed using additive procedures in seemingly unrelated linear regression provided statistical efficiency in total biomass estimates at the scales of both individual species and at the plant community. A single equation for each species improves efficiency in biomass estimates by 12.5% in contrast to using a single equation for the plant community. Therefore, additive equations developed in seemingly unrelated linear regression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are recommended to compute biomass components and total biomass for the specie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0.
In the context of disaster normalization,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resist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disasters caused by extreme weather, it is necessary to shift the focus of building resilient urban communities to the level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Community resilience is a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community resour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deficiency of storm and flood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resilient communities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it.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d 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resilienc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munity material space level, community management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 Then three communities i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re select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esilience of community stormwater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 of the community, the allocation of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 and the dail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anagement; (2)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all communities are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communities invest les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wisdom; and (3) Resilient communiti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on-engineering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but also to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scale green infrastructure oriented toward storm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