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分析广饶县多年来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总结了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主要水化学组分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南部淡水区水质普遍有恶化趋势,4个监测点中有3个阴离子类型已经或已出现由HCO_3型转变为HCO3·Cl型的趋势,且矿化度、氯离子含量普遍有升高趋势,主要与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对地下水演化、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及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及控制因素,采集了不同类型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别测试了水样阴、阳离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中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质量浓度范围为316~6 948 mg/L,微咸和咸地下水呈条带状分布在沁河冲洪积平原中部,在三阳镇-修武县一带,水化学类型复杂,以HCO3·SO4-Na·Mg·Ca型和SO4-Na·Mg型水为主。北部山前冲洪积扇和沁河北岸地下水为淡水,为HCO3-Ca·Mg型水。②δ2H-δ18O关系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水化学组分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在补给区以碳酸盐岩溶滤作用为主,径流区发生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排泄区以蒸发浓缩、石膏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③地质和气候环境是造成地下水咸化的主要成因,且受到工农业污水渗漏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温泉汤温泉是威海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温泉,综合地球化学和地质调查方法,分析温泉汤温泉的形成模式。本文采集温泉汤温泉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补给来源,估计水循环深度,结合地热地质条件进一步丰富了地热成因机制。水化学Piper分析图表明温泉水属于Na-Cl型温泉,水岩作用分析表明温泉水具有浅层水的特征,而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分布于中国东部大气降水线附近,推测温泉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浅层水的影响。根据δ~2H同位素高程效应,计算得到温泉的补给高程为225~265m之间,根据周边地形地貌特征,南部山区约为240m左右,确定南部山区是主要的补给源。综合分析认为,大气降水从温泉汤温泉南部山区汇聚到盆地中,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通过断裂破碎带在深部进行热交换形成温泉热水,然后运移到地表,出露成温泉汤温泉。通过成因模式分析,为温泉汤温泉的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威海地区其他温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矩形图的天然水化学分类和水化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Piper图和Durov图的基础上,推荐一种新的水化学图——矩形图,并详细叙述了矩形水化学图的划分原则和依据。通过银川平原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证实这种水化学图可用于确定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并进行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德州市德城区、临邑县城、武城县城、齐河县城和禹城市5个代表点深层地下水近20年或近10年的水质资料,研究了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主要水化学指标的动态演化。研究表明,德城区、武城县和禹城县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比较稳定,临邑和齐河个别年份的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但水质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多数水化学组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水化学组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其自身水化学地球环境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肥城盆地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选取20个地下水水质分析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值等水化学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则以HCO^-3,NO^-3,SO 2-4为主,阴、阳离子分别存在HCO^-3>NO^-3>SO 2-4>Cl-和Ca^2+>Mg^2+>Na^+>K^+的关系。TDS介于325.0~1720.0 mg/L之间,均值为741.55 mg/L。地下水呈弱碱性,且属高硬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 3-Ca,HCO 3·SO 4-Ca为主,水-岩作用是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受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控制。研究区地下水以Ⅱ,Ⅲ类水为主,占65%,但Ⅴ类水所占比重也较大,占到了35%。  相似文献   

8.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于山前—黄河—沙漠沿线采集湖水、地下水样品16组,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并结合遥感解译和钻探等技术方法划分了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成因类型。研究表明该区湖泊多数为淡水—微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a(Mg)(Ca)HCO3(Cl)型;少数为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a(Mg)(K)Cl(SO4)型,湖水TDS变化较大,介于0.857~7.36g/L,主要接受引黄灌溉补给和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湖泊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河流成因的牛轭湖、基底为全新世黄河古河道冲积砂层的风蚀湖及基底为全新世风积沙层的风蚀湖;其中以Ⅱ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威海市环翠区地下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0项因子,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部分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导致水质变差,其主要超标因子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等。  相似文献   

10.
为查清山东泰安大汶口化工集聚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采集地下水样品9组,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离子比例关系和饱和指数法,查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水中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为淡水—微咸水,TDS介于0.98~2.40g/L;阳离子以Ca2+、Na+为主,占阳离子含量的49.57%、38.56%,阴离子以Cl、HCO3为主,占阴离子含量的52.81%、25.99%;水化学类型以ClCa·Na为主;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溶滤作用、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二者的贡献率均为40%。在人类活动因素中,工业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31%,说明人类活动因素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持续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水质明显变差,水位持续下降等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该文梳理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发展沿革,概述了各时期监测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国家和省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对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作用,介绍了地下水监测内容和手段,总结了地下水监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针对重点监测区监测网有待完善,专门性监测井比例尚需提升,自动化监测能力稍显不足,监测经费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站网规划建设,完善技术标准,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成果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热资源是集热、水、矿为一体的新型能源,具有污染小、易开发、投资小和环保的特点。在鲁西北平原区地热井多集中分布在城区内,且同一地区地热井的取水区段基本一致,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没有较为完善的回灌措施,且尾水处理工艺简陋甚至直接排放,造成了地热资源开采区及排放流经区域水土污染,该文在对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浅层及深层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九江环庐山地区观测井水、大气降水、冷泉水、地热温泉水及地表水水样的常量化学组分和氢氧同位素及氚活度,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地下水主要分为西北、东南两个水文地质单元,西北侧以九江台2号井井水、东林寺泉水为代表,水化类型为HCO3-Ca;东南侧以地热温泉井水、观音桥泉水为代表,水化类型为HCO3-Na,离子组分主要来自风化壳岩石风化。氢氧同位素显示,九江庐山地区地下水均属于降水成因型,部分井泉具有深循环的特征;氯离子估算结果显示,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率约为4.5%~33.27%。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形成裂隙承压自流井泉是庐山地区地下水主要成因,另有部分为降水经长时间深循环形成地热温泉水,而九江台2号井既有浅表水特征又有深循环水的特征,暗示两个不同补给源的含水层通过不同循环路径上升到浅表地层,携带有部分深部构造活动信息,有利于获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检出项目较多,共有20种,主要为卤代烃类和单环芳烃类,但总体浓度均较低,仅有3种有机指标超标,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化工厂及皮革城附近。滨州地区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厂家"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处置,导致流经污染源附近的地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而这些受污染水体又通过不同方式如污灌等进入不同地段的土壤,以垂向入渗形式进入并污染到浅层地下水。典型地段和污染源附近,有机指标检出率和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6.
The southern coast of Laizhou Bay, Bohai Sea, is one of the areas in China most seriously impacted by seawater intrusion. Based on the sources of intruding waterbedies, seawater intru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intrusion of saline water derived from modern seawater, and intrusion of subsurface brine and saline water derived from paleo-seawater in shallow Quaternary sediments. There are som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amage. The subsurface brine intrusion is a special type, which can cause very serious disaster. The coastal landform and the Quaternary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predominant factor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awater intrusion types. Various coastal environments in different coastal sections result in three types of intrusion: seawater intrusion, saline groundwater intrusion, and mixed seawater and saline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outhern coast of Laizhou Ba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the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in the northern Laizhou City coast, the mixed seawater and saline groundwater intrusion area in the Baisha River-Jiaolai River mouth plain area, the mixed seawater and saline groundwater intrusion area in the Weihe River mouth plain area northern Changyi county coast, and the saline ground-water intrusion area in the northern Shouguang plains.  相似文献   

17.
Due to long-term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Beijing Municipality,regional groundwater funnels have formed and land subsidence has been induced.By combining a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GPS monitor-ing network data,radar satellite SAR data,GIS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a coupled process model based on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land subsidence has been established.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funnels and the land subsidence response process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Beijing.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rrent groundwater funnel area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southwest of Shunyi District,the northeast of Chaoyang District and the northwest of Tongzhou District,with an average decline rate of groundwa-ter level of 2.66 m/yr and a maximum of 3.82 m/yr in the center of the funnels.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response model of land subsidence to groundwater funnels with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where the maximum land subsidence rate was about-41.08 mm/yr and the area with a subsidence rate greater than 30 mm/yr was about 1637.29 km2.Although a consistency was revealed to exist between a groundwater funnel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land subsidence funnel,this consistency was not perfe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model of land subsidence to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was more revealing when combining conventional technologies with InSAR,GIS,GPS,providing a new strategy for environmental and hydrogeological research an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land subsidence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深水井水位数据、龙子祠泉流量资料及临汾地震台短水准所在区域内的长观孔水位资料,分析临汾地震台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整体变化状态,根据区域水位变化特征对临汾地震台短水准近年来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地震台短水准测量场地周边区域地下水位在2011~2013年发生明显变化,与水准观测曲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水准异常时间滞后于水位变化2~3 a;而大范围水位上升尤其是浅水井水位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非构造所致。水位上升引起平原区地面回弹的现象符合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即水位回升使孔隙水压力得到恢复,砂层回弹进而引起地面回弹,并引起短水准高差测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某生产CaCl2化工厂因环境问题被停止生产,厂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掌握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含量和地下水受污染情况,布置了土壤采样点和地下水监测点,利用厂区周边已有机民井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室内检测、分析研究等工作,得出在厂区周边土壤60~30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Ca^2+,Cl^-富集,鉴于土壤的天然吸附和自净能力,目前条件下,厂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受影响较小。通过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和弥散试验,圈定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查明了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影响变化情况的预测分析,为后续区域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