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王世赞 《气象》1978,4(11):9-9
温度表读数要避免视差,这对观测员来说,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是不是所有温度表的读数视差都一样呢?由于温度表的结构不同,读数视差是不一样的。套管型温度表,它的刻度是在水银柱(或酒精柱)的后面底板上,观测温度时,视线先通过水银柱才看到刻度。所以读数视差是眼睛位置偏高,读数偏低;眼睛位置偏低,读数偏高。而对于棒状温度表来讲,因为它的  相似文献   

2.
1 对比法在观测读数上的运用  为了确保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要求值班员读数后注意复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第一遍读数错了,复读又出现读错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测报工作总结认为复读时注意进行对比是避免复读错的一种有效办法。例如:干球温度读数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读数对比,两者相差一般在0.2℃左右;干球温度读数与温度自记值进行对比,两者的差值是否反常,差值过大,可以判断读数可能有问题;地面温度表之间的读数也可以进行对比。08时观测0cm地温读数与地面最低温度读数对比,或与对应的酒精柱读数进行对比;14…  相似文献   

3.
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在气温低于-10℃时,必须使用毛发湿度计读数。而且对读数进行订正。订正曲线的绘制是把毛发湿度计读数及干、湿球温度表读数转换后的湿度值点在坐标纸上(规范规定不少于一百个点),按点的聚散趋势描绘成订正曲线。这样做具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观测中 ,温度自计纸的最小刻度是 1° ,因此小数位的读数是估计的。如某日 14时换下的温度计的读数为19.8,而接班员从换下的自计纸上看 ,认为记号处可以读19.6 ,于是就改为 19.6。这样做不甚妥当 ,原因是 :①《规范》规定 ,自记仪器观测读数方法是“根据笔尖在自计纸上的位置观测读数。”此数值并不完全是根据迹线读取的。②上述情况在自记迹线上升 (或下降 )时较为多见。气温上升时 ,自记笔尖位于自记迹线的上方 ,定时观测做记号时 ,短垂线与温度迹线有很小的一部分重合 ,如果仅从自记迹线上看 ,就会认为当时的观测读数比迹线读数…  相似文献   

5.
现用的雨量杯在夜间进行雨量观测读数,是借助于电灯光或手电筒来进行的。由于雨量杯和雨水均为无色,读数时比较困 难,如果在雨量杯刻度的背面处涂上带色油漆作为反光衬托,则刻度比较明晰,读数容易。  相似文献   

6.
在气象基本业务观测,尤其是温度观测中,往往容易发生读数误读的现象,为了避免发生读错5℃、10℃或零上零下颠倒这类差错,《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必须复读,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时思想高度集中,记录时认真细致,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从而提高观测读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水银气压表悬挂不垂直,气压表的读数就会比在垂直悬挂时的读数大些.据计算,在水银柱长度为760mm,倾斜角为55'46″时,气压表的读数就会差到0.1 mm,此时气压表槽部偏出铅垂线为12.3mm.因此要经常注意检查现用气压表是否垂直.方法很简单,只需松动固定环上的任一螺丝即可,若气压表保持不动,则说明是自然垂直的.  相似文献   

8.
王瑞青 《山西气象》2001,(3):55-55,63
在观测中尤其是温度观测往往容易发生读数差错,为避免发生读数差5度10度或颠倒零上零下这类差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须复读一次。”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前要巡视仪器,心中有数,观测时思想集中,视线要和水银柱顶端齐平,记录时细致认真,动作要迅速。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在观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自觉地做到以下三点,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读数差错。1熟悉温度表的标度单位和刻度方法我们现用温度表有以5℃和2℃为标度单位,最小刻度为…  相似文献   

9.
董国清 《气象》1985,11(4):32-32
一般情况下,SL_1型翻斗式遥测雨量自记记录的整理方法与虹吸雨量计相同。由于笔尖的上跳高度并不是十分均匀的,有时和自记纸上的格数不完全吻合,所以,在跳数清楚时,应以跳数为准。 当降水量较大,看不清跳数或者上下出格或者上下基线不到时,应以实际迹线所占的格数为准,但要注意和6小时雨量读数及整个降水过程的雨量读数相吻合,因为记录器和计数器应该是同步的。例如图1中,02—08时6小时的降水读数为12.1毫  相似文献   

10.
李时伟 《气象》1982,8(4):9-9
双管水银压力表的零点指标是在基准管的上端,而压力值的读数却在另一支压力管的下端。在进行示值检定时,往往是先把读数游标移在所需的检定值上,然后降(增)压到此数值(规程规定只允许调在±1  相似文献   

11.
吴宏钢 《气象》1999,25(1):54-54
我们在使用E601B型水面蒸发器时发现,当测针标尺某小数的读数与测针右侧的"0线"对齐时,会出现读数与旋动螺帽上的数字不一致的情况.按理,当测针右侧的"0线"对齐标尺刻度的0.1或0.5刻度时,旋动螺帽上的数字在其"0线"上也应为"1"或"5",但往往不这样.  相似文献   

12.
在工作中,发现有的站水银气压表悬挂不垂直,导致水银柱高度误差。水银气压表悬挂不垂直,气压表的读数就会比在垂直悬挂时的读数大些。设气压表处在垂直位置时的水银柱读数为H,气压表倾斜了α角(α角是水银气压表与竖直平面夹角)时的水银柱读数为Hα。于是有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大气探测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0cm地温表示值的原因地面最高温度表20时的读数应≥地面0cm温度表任一次读数。在实际预审工作中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有低于0cm温度表读数的现象,且在夏季出现的次数较多。地面最高温度表放置不完全符合规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杜香 《气象》1977,3(11):29-29
在每次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先读一次干球温度表读数,做到事前胸中有数,在进行观测温度后还要复读一遍,比较一下是否有误。然后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比较是否相差过大。最后与温度计读数进行比较。经过如此两读、两比,可以杜绝干球温度表读数的1℃和5℃差。  相似文献   

15.
关丁 《气象》1977,3(5):9-9
我站地处河西走廊戈壁滩边缘。过去我们认为地面最高表读数之所以低于0厘米正点温度,是由于最高表仪器不精密,水银柱随温度的下降而缩回球部所造成的。后来发现在14时读数时,最高表的瞬间读数就已经低于0厘米温度表的读数,也就是说最高表的水银柱并没有象0厘米表那样升高到相应的数值。那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19日,某站出现一次地面最高温度读数偏高0.8℃现象,经检查发现是由于值班员调整不当所致。 18日21日至19日20时,该测站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持续的降温天气过程,全天以阴雨天气为主,没有日照。19日日最高气温读数与18日20时干球读数相同,根据温度变化规律,当日的地面最高温度应该与前日20时0cm地温读数接近。  相似文献   

17.
肖祥  郑百红 《广东气象》2007,29(1):64-65
分析河源气象站一次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气温相差过大的情况,认为人工观测与自动站观测取值相隔了一个时间段,当秋冬时节温差变化较大时,容易导致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温度读数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李传兵 《气象》1998,24(8):56-56
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偏低的原因在本站的观测记录中(其它站也有类似现象)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常常低于地面温度表14时的读数。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往往认为是温度表安装不当造成的。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我认为:两支温度表水银球部构造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守寅 《气象》1982,8(6):32-32
701雷达测风仰角较高或斜距读数较大时,必须放大或缩小斜距读数再行点绘。若将97、590…缩小5或20倍的话,往往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无误地心算出来。现介绍一种改变螺线斜距数标,以取代放大、缩小斜距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湿球温度失真的原因日常观测中,常发现实测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的读数差值突然变大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球温度失真、读数偏高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在08、14、20h三次定时观测中都可以出现。值班员观测时发现水杯里的水是满的,湿球读数无误,湿度计也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