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能源资源调查与勘探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必须要准确理解和定义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现在涉及到相的研究成果,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相的含义、使用及其分类不尽一致。通过系统回顾“相”一词诞生到发展演化过程,结合多数学者的意见和使用习惯,本文建议采用“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包含了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的含义。对于相的命名,可以使用代表物质的如灰岩相;代表环境的,如河流相;代表成因的,如浊流相;代表生物综合特征的,如笔石相;以及代表构造背景如磨拉石相等。对侧重环境的相命名与分类,按照“环境+相”原则来使用。根据研究程度,按照相(facies)—亚相(subfacies)—次相(suborder facies)来描述和分类。即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亚相是相的次一级环境的物质表现,次相是亚相的次一级环境的物质表现,而微相(microfacies)则是岩石薄片、揭片和磨光面中的生物学和沉积学的全部特征。  相似文献   

2.
热水沉积岩相形成于裂谷盆地、洋中脊(有限洋盆)、弧—盆系统、陆缘盆地、陆内湖相盆地等不同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内。按照成岩成矿方式—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动力学分类原则,热水沉积岩相类型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岩相、热水准同生交代岩相、热水同生蚀变岩相、热水爆炸—液压致裂角砾岩相、热卤水准同生渗滤交代岩相与热流柱构造有关的热流体隐爆—液压致裂角砾岩相,包括不同成岩方式形成的17种构造岩相学类型,它们是建立构造岩相学独立填图单元的基础。热水流体系统的根部相→喷口相→中心相→过渡相→远端相,具有显著的构造岩相学分带和相体分布规律,但在现今陆内造山带中,它们多经历了碎裂岩相、糜棱岩相和热流体改造—叠加—再造成岩相,需进行构造岩相学变形史研究和构造岩相学变形筛分,才能有效恢复它们形成时的构造古地理,促进提升对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探测与资源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4.
试论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1.贵州早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地层,分布在黔中地区的属:①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堆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a亚相);②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沉积(湖域)亚相铝土矿地层(Ⅰb亚相).分布在遵义(南部)、息烽、开阳地区的属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c亚相);分布在遵义、瓮安及正安、道真地区的属铝硅酸盐岩古风化壳原地残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d亚相).2.黔中Ⅰa、Ⅰb亚相铝土矿地层下部有清镇式铁矿,最近在修文小山坝Ⅰa亚相地层下部清镇式铁矿夹层中采获不少C_1孢子,在遵义苟江及道真羊角塘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中也采获丰富的C_1孢子。3.黔中Ⅰa、Ⅰb亚相铝土矿地层属早石炭世九架炉组,它与黔北的早石炭世Ⅰc、Ⅰd等亚相铝土矿地层情况不同,因此,黔北Ⅰc、Ⅰd亚相地层不宜沿用九架炉组的名称,应另立名称,建议定为苟江组.4.贵州早石炭世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及其层位可与邻省川东南、湘西、鄂西相应的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对比,均可能为早石炭世产物.  相似文献   

6.
地震相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其目的是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相带。针对传统地震相分析中一些信号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文章介绍了6种新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地层以火山岩为主,伴有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对其古地理面貌的恢复,只有采用特殊的研究思路才能实现。缘于此,本文采用成因相和环境相的研究思路,对该地区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恢复,为如何在火山沉积盆地中进行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思维方法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甘肃樊家川油田延9油层储层沉积微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微相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储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岩心资料分析入手,按照成因相→成因相组合与成因分析→测井微相模式→单井测井相分析→平面微相分析的思路,对樊家川油田延9油层河流相储层进行微相细分研究,归纳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10.
白豹油田三叠系长3,长4+5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背景出发,根据重矿物分析、砂岩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物源方向为NNE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资料,对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3、长4+5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根据泥岩颜色、沉积旋回、测井相分析与砂岩厚度、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相层序和相模式,为储层特征研究、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出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岩相,划分了热水沉积岩相的亚相,微相,并总结其特征,按成岩成矿作用方式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亚相,热水同生交代亚相,热水浊流沉积亚相,热水液压致裂一隐爆亚相,热卤水渗滤交代亚相,热水(岩浆)流体隐爆-液压致裂亚相等6个亚相,沉积盆地分析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盆地中地层格架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单元,按地球化学动力学-岩石组合可划分为硅质岩亚相,重晶石岩亚相,钠长石岩亚相,铁镁碳酸盐岩亚相,方柱石-黑云母岩亚相,硫化物岩亚相等6个亚相,在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地球化学分析与模拟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体系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地层层序单元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单元。  相似文献   

12.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20,22(2):207-220
近年来,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已刊文章和来稿中,一些作者把岩石或岩石类型称作“微相”或“岩相”,把岩石薄片中的微观特征称作“微相”,把岩石的宏观特征称作“宏观相”。笔者曾写过2篇中文的短文《主编的话——岩石不是微相》和《主编的话——岩石不是岩相》,刊于《古地理学报》(中文版)中。但是此二文尚未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还有,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中国沉积学家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的岩石宏观特征,提出了“亚相”和“微相”。这个“微相”的定义与外国沉积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根据岩石的显微镜下微观特征提出的“微相”的定义完全不同。这些问题屡屡出现从而迫使笔者,作为《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主编,应该遵循“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再写出1篇中文及英文兼有的新文章,即《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定义的评论》(A review on the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把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如“相”、“沉积相”、“岩相”、两种“微相”、“宏观相”、“亚相”等术语的定义讲清楚,并把此文同时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中刊出。希此文能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并撰写文章和参与这些问题讨论及争鸣,争取逐步得到一些共识,从而促进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相态研究可确定异常元素的赋存状态,马架子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经过几次异常检查及查证,未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引起异常的成因机制不清。对异常样品中元素在氧化物相、结合相及硫化物相中分配的综合研究证实,Ph、Zn元素主要是以均匀分散形式存在于岩石中,为非矿致异常,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为异常查证及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和化验分析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认为该时期发育冲积扇和河流2种沉积相类型,河流相可细分为4种亚相7种微相。通过单井和连井剖面相分析,研究了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并编制出各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分析了物源区及古河流流向,指出了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6.
17.
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区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的分析,对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含油层系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该区海内库莱(Mercure)组和奥菲西纳(Oficina)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相沉积,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与之同期伴生的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砂体,其次,在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根据测井,地城和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合同区含油层系100余个小层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阿合勒-冲乎尔火山沉积盆地是一个以火山岩并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即该区泥盆纪地层是以事件作用的产物为其主要成分特点。显然,对其古地理的恢复、相的划分采用传统的相序分析方法是不合适的。作者认为要阐明该区泥盆纪的古地理面貌,必须在区域地层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相标志和沉积物的特点,寻求它们的物理成因和地质成因解。在这一过程中,相的动力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上述学术思想指导下,把本区泥盆纪的相分为成因相和环境相两大类,并对其中的微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把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了火山岩的搬运机制和堆积环境研究中提供了先期研究实例,同时为研究和恢复该区以至整个新疆北部泥盆纪的古地理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梅山铁矿矿石类型及成因——高温实验结果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袁家铮 《现代地质》1990,4(4):77-84
根据宁芜地区梅山铁矿的地质条件为背景而设计的方铁矿(Wü)-磷灰石(Ap)透辉石(Di)-霞石(Ne)四元系,经1400℃的高温实验,产生了液态不混溶产物——铁浆相和硅酸盐浆相。经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铁浆相中除主要成分为FeO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硅酸盐、磷酸盐等成分,这些成分含量的多少,是液态不混溶作用发育程度不同的结果。通过可能形成梅山铁矿3种主要矿石类型的平衡反应式,计算了从400℃至1400℃时的lgfo2值和lgkT值,并得出梅山铁矿矿浆成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地震相分类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沉积相识别及储层预测中,现在流行的商业软件Stratimagic提供了基于地震道、平面图和地震数据体的道、面、体三种地震相分类划相技术.这里从原理、方法流程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对这三种分类划相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对比,提出了这三种分类划相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原则.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我国西部BKQ地区的储层预测研究中,划分出了研究区的有利储集相带,为后期的钻井部署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