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丹巴地区是扬子地台西缘著名的中深变质岩区。该区变形强烈,变质复杂,未发现有鉴定意义的生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该区难而未决的基本地质问题。自1997年以来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四川省岩石地层清理》对该区地层进行了重组,重建了丹巴地区构造地层格架,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区域变质岩区填图的构造地层学准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变质岩区填图工作的关键问题是能否或如何在“地层学”意义上来划分填图单位。鉴于变质岩的构造特殊性,公认应当采用构造-地层方法,但是这里涉及的不单纯是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而且涉及对变质构造特征的理论认识。本文以北京西山浅变质岩系为例,对构造地层学准则进行初探,因为这里可明确建立双重地层系统,便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报》1966,45(2)
一、区域地质 (一) 地层与岩石区内广布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及辉石麻粒岩,次为黑云母变粒岩、石榴石白粒岩、磁铁石英岩。在变质岩系之上较广泛的分布了混合岩化岩石及混合岩,沿断裂带还分布有动力变质及蚀变岩石。其中石榴石白粒岩可作为标志层。区内变质岩  相似文献   

5.
福建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根坤 《福建地质》1991,10(2):158-164
近几年福建变质地层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证实福建省内有太古代地层存在。可以清楚地看出,福建有太古界-下元古界片麻岩和区域混合岩化变质岩(2.7-1.6Ga)、中元古界绿片岩、变粒岩和片岩(1.4-0.9Ga)、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变质砂岩、千枚岩(0.8-0.4Ga)等三大套变质岩系。从横向看、福建存在着6个迥然不同的变质地层结构序列类型,反映福建基底由六个微型地块拼贴而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 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7.
杨子江  李咸阳 《地质通报》2006,25(1):118-123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 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9.
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该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构成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加积杂岩。在此基础上,厘定了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成因模型,并对苏鲁造山带的东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查干文都日石墨矿为赋存于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一段(Chj1)含石墨变质岩系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含矿岩性为粉砂质炭质板岩,经历多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该文对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石墨矿床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厚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了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宪涛  坚润堂 《云南地质》2013,32(2):139-141
金矿床赋存于金山矿田东侧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双桥群的浅变质岩系为矿源层。矿床经历区域变质成矿期和动力变质成矿期两个成矿阶段,浅变质岩系和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是最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以寒冷气候位特征的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共同经历了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因此认为这些浅变质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的构造残片,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加积杂岩,并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俯冲和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佐证。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形成及其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4.
贡山地区两类特殊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城民  王辉 《云南地质》2001,20(2):119-127
贡山地区存在两类特殊的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低压热轴型、减压增温型。其共同特征是:具明显的递增变质现象,以地幔热流上升为主要因素,构造背景为碰撞造山。不同之处为:低压热轴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形成于低压环境,变质岩石的分布与断裂、剪切带无明显关系;减压增温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形成于中低压环境,变质岩石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呈间隔带状出露。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沿西昆仑北缘的铁克力克断裂北侧断续出露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由于长期以来对其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及成因等存在不同认识,人们常称其为浅变质岩系。岩石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片理十分发育,但总体变质程度明显低于铁克力克断裂南侧下元古界埃连卡特群变质岩。浅变质岩之上被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或上石炭统卡拉乌依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基本地质现象观察以及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基础上,通过K-Ar和Rb-S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对已有年龄数据的具体对比分析,认为本区浅变质岩的原岩年龄在517-448Ma之间,属晚寒武-中奥陶世地层,形成于塔里木古大陆南缘弧后盆地的滨-浅海环境;志留纪-中泥盆世期间,发生在塔里木大陆板块南缘的弧-陆碰撞(440-377Ma)事件不仅使寒武-奥陶系普遍遭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早期主要变质作用),还导致了寒武-奥陶系及下伏地层由南而北的逆冲推覆以及韧性剪切变形(晚期韧性动力变质作用)。上尼盆统奇自拉夫组粗碎屑磨拉石建造是陆壳焊接阶段的典型产物,在此之前,本区浅变质岩系已经定型。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测区变质岩系分布面积416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自下而上为迪口组、龙北溪组、大岭组,总厚11501米。麻源组和吴挡组未在区内出露。本文在综合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测区的变质岩系的构造和地层层序作一初步分析。在沉积岩区,通常是根据地层资料去控制构造。但在变质岩区,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和成熟的地层层序资料,不可能这样做,相反,只有在查明区域大构造的情况下,才能基本查明地层层序。“查明变质杂岩之间的空间构造相互关系已成为确定变质岩层原来层  相似文献   

18.
<正>1区域地质背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侧边缘。矿区的地层发育齐全,从最古老的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深变质到中深变质岩系、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岩系直到未变质的沉积盖层震旦系及古生代、中生代地层都有较广泛的出露,另有少量新近纪及第四纪沉积零星出露(马玉孝等,1999)。攀西古裂谷的形成演化为含矿岩浆的活动提供了营力和空间,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及容矿空  相似文献   

19.
变质岩系在我国出露相当广泛,除了常常出現于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地区以外,还有較大面积的不同較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变质地层和变质岩体,分布于不同地区。在这些变质岩系中往往含有許多具有工业价值的和不同規模的、不同类型与种类的矿产,其中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同夺以不同的类型分布在不同的构造地层中。这种产状可以用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相转变的底辟上升、造山楔伸展构造作用来解释。文中分析了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的基本特征,综述了造山后伸展的机制和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