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锦  赵宁博  裴承凯  李新春 《铀矿地质》2012,(6):388-392,408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化探数据应用研究是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以下简称放射性水化)资料和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水系沉积物)完成了几十个预测工作区和上百个预测区的化探预测评价工作。本文介绍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化探数据应用研究的技术流程、数据处理、化探图件编制、地球化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预测评价的内容。该成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技术,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今后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核工业"重点战略任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铀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数字铀矿山"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数字铀矿山建设包括数字铀矿勘查和数字铀矿采冶两部分,其中数字化勘查业务依托于铀矿地质云平台,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入库管理、从数据分析到三维成矿预测、从预测评价专题图件到地质勘查精准部署的流程化。铀矿地质云平台应用示范系统以数字化铀矿勘查为服务对象,集成二连盆地主要研究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采用符合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简称OGC)标准的开源技术,实现铀矿多元信息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共享。通过开展铀矿地质云平台数据建设,研究铀矿大数据采集、汇聚、清洗与分析挖掘技术,建立天然铀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为未来全面构建核工业铀矿地质云平台,实现数字铀矿山的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做好前期技术及功能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MRAS的河草坑铀矿田靶区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与研究江西河草坑铀矿田多源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借助MRAS技术平台,采用特征分析方法,对该矿田的铀矿资源定位预测与评价,圈定出7片靶区。  相似文献   

4.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放数据处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放数据处理与研究通过对各铀成矿区带航空放射性特征分析研究,提取了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航放铀含量异常及高场和航放多元信息异常,总结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等4大类型铀矿的航空放射性特征及预测要素组合模式。该组合模式在铀资源潜力评价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航放异常信息的合理组合,能有效地加强和突出与铀矿化相关的放射性异常信息及成矿环境信息,对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的模型驱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萍萍  陈建平  柴福山  郑啸  于淼  徐彬 《地质通报》2015,34(7):1333-1343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提出了模型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的新方法,以及模型流程建模技术贯穿整个矿产资源预测评价过程的新思路,以地质理论指导地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大数据挖掘2条主线展开研究,实现了面向地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矿产资源的定量预测评价。结合青海祁漫塔格铁铜多金属矿床、山东焦家金矿床、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等不同地区、不同成矿类型和矿种开展了应用研究,完成了找矿模型工作流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有利成矿信息的挖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数据时代数字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力评价工作在成矿预测阶段所涉及的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思维下的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肖克炎  李楠  王琨  孙莉  范建福  丁建华 《地质通报》2015,34(7):1266-1272
以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思维方法,结合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具体工作,探索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基本理论基础。认为大数据的相关性预测方法和常用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是一致的,矿产预测模型理论、多学科信息相关性分析、预测地质求异理论、矿产区域趋势分析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四项基本理论。总结了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主要工作流程。建立数字化预测数据平台、根据预测矿产模型进行数据清洗、编制预测要素图件、建立预测模型、圈定预测靶区和成矿远景区、进行资源潜力估算等是预测评价的基本任务与流程。  相似文献   

8.
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及综合评价技术是当前铀矿勘查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了航磁、航放弱信息的形成理论,通过试验建立了有效的弱信息提取模型。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开展了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弱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技术可快速缩小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惠群  韩绍阳  柯丹 《地质通报》2015,34(7):1344-1349
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及综合评价技术是当前铀矿勘查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了航磁、航放弱信息的形成理论,通过试验建立了有效的弱信息提取模型。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开展了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弱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技术可快速缩小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结构设计、图件(库)编制、数据集成入库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库建设过程,采用一体化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技术,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库建设,对于资料的综合管理及今后开展全国铀矿资源动态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砂岩型铀矿钻孔数据及地质资料进行汇集整理,建设铀矿地质钻孔及勘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钻孔资料的统一管理,提高钻孔地质资料集成应用的工作效率,面向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铀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出了铀矿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用户交互的4层架构,采用云计算虚拟化、分布式储存、并行计算等技术建立了铀矿大数据基础环境,提升了铀矿钻孔大数据集的统一存储管理和计算能力;实现了多源异构钻孔数据智能化抽取、高效率转换及快速装载的目标,提高了数据管理及集成应用的工作效率;基于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钻孔数据进行快速三维可视化表达及多条件快速查询功能,为铀矿勘查、成果集成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属于国情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集成核地质系统几十年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地质研究成果,全过程使用GIS技术,全国范围内圈定铀矿预测区329个,预测铀资源量200余万t。在铀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地物化遥综合信息及铀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实现了铀矿资源潜力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评价,为制定铀矿地质勘查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常态化动态评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简要介绍依据航磁数据推断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分析总结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等4大类型铀矿的航磁预测要素特征,并分析了利用航磁推断的地质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各类型铀矿的预测要素组合模式。最后以桃山-诸广铀成矿带为例阐述了航磁数据处理与研究对铀资源潜力评价的作用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航磁数据处理与研究是铀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航磁数据推断的断裂、侵入岩体及火山构造可以判别有利的构造环境,识别有利的控矿构造,预测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铀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砂岩型、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思路、找矿方向,引领、支撑了系列找矿重大突破,重塑了铀矿勘查新格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20余年来铀矿地质科研布局的总体思路与演进方向;然后总结了铀矿重大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研究进展,系统凝练了地质、物化探、遥感、钻探工艺、分析测试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核心勘查装备研制成果,梳理了铀资源预测评价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效;最后,在重大基础前沿和成矿理论、先进铀矿勘查技术研发、非常规核能裂变资源勘查技术研究、数字铀矿勘查技术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未来10~15年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在“双碳”目标和核能大发展对铀资源保障需求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并加强铀矿地质科技创新,高质量引领和推动“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刘武生  贾立城 《铀矿地质》2011,(6):352-358,379
基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原理,结合砂岩型铀矿特征,总结了一套适用于砂岩型铀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并以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为例,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预测评价模型的建立,预测变量的构置与筛选,成矿有利度计算及最小预测区圈定,资源量估算等5方面的示范,定位定量地对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进行了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砂岩型铀矿成矿定量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建立矿床物理-数学模型、成矿预测等关键技术,并在潮水盆地大红山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应用.认为该成矿预测技术丰富了我国铀矿成矿定量预测方法,可作为我国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view3.2a平台的二次开发工具,采用Avenue和Microsoft VB6.0语言,设计开发了地漫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评价信息系统。信息平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以某盆地的控矿地质、盆地构造、地质异常多深信息数据为例,建立了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系统对该盆地的地质、遥感、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基于空间分析和成矿预测的数据处理,圈定出14片远景区,其中4号远景区已钻探见矿。该系统的开发成功对铀矿的成矿预测评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空间信息处理具有重要的试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我国铀矿勘查明显复苏,新探明了一定规模的铀资源储量,有近100万km2提高了铀矿地质调查程度,大型铀矿资源基地、老的铀矿田和重点远景区勘查都取得重要进展,新探明了数个中大型至特大型铀矿床,首次提交了超大型铀矿床。铀矿勘查能力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了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四大类型"铀矿研究、铀矿基地扩大研究、铀矿地质应用基础研究、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制等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提出了"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的基本方针、"基础先行、着力基地、系统勘查、整体评价"的铀矿找矿思路和建设铀矿大基地的战略,并提出实施铀矿大基地勘查、铀矿大普查、铀资源潜力区域评价和铀矿地质科技创新等4项地质找矿工程(计划);坚持树立"大铀矿体系"的理念,坚持与属地地勘队伍开展"大联合",与国内外高校等地质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为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铀矿资源数据集成应用系统,实现了铀矿资源多源数据的存储、查询、三维可视化,以及铀矿资源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对铀矿资源数据集成应用及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