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2月18日17时7分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发生M4.1地震,山东省地震局出动现场流动监测队迅速在震中附近架设4个流动台站,与周边固定地震监测台组网监测震中区域余震活动。本文介绍了流动台的组建,监测流动台的运行情况,展现出流动台在余震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计算流动台地震计的正弦标定、脉冲标定测试结果,验证了流动台地震专业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通过计算流动台的台基噪声水平,评估流动台的架设环境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30日11时51分,新疆托克逊南发生一次MS5.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震中周围地区无明显构造出露。历史上该区未有5级以上地震活动记录,仅在1976年3月和10月分别发生过MS4.8级和4.5级地震。近几年,该地区地震活动较为平静,少有3级和4级地震发生,但1月27日曾发生一次MS4.0级地震。5.6级地震后,距震中最近的高崖子台和库尔勒台仅记录到不足10次余震,最大震级为2.0,因此,这次5.6级地震亦属孤立型地震。震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  相似文献   

3.
利用余震法快速判定宏观震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在震后快速响应阶段的盲场快速评估过程中,震中位置普遍采用速报震中,而速报震中与实际宏观震中之间存在客观的不一致性,会给震灾评估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而在震后短时间内可用信息量极少的情况下,判断宏观震中的位置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引入余震法,为震后快速判定宏观震中提出了新的思路。通过对1970年以来近40组破坏性地震的研究,利用余震法可在震后6h根据地震破裂性质推断宏观震中,其准确度、时效性都能为震后快速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测震台站33个,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实时传输到青海省地震局.针对震中附近只有3个测震台站,不利于余震监测和震后趋势研判的情况,中国地震局及时协调四川和青海地震局的流动观测队伍赴玉树地区开展现场测震加密工作.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前方监测组工作队迅速在震中附近架设3个流动监测台站,与周边固定地震监测台、广东流动监测台组网监测震中区域余震活动。流动地震监测台站的快速组网,极大地提升了台网在震区的监测能力,提高了余震的定位精度,使更多的余震事件被记录到;流动监测的区域联动协作,展现了地市级地震监测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地震应急流动监测的效率,为地震流动监测的快速组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阜新矿震台网子台地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数字矿震监测台网4个子台台址背景噪声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各子台台址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值)、有效测量动态范围。结果表明,各个子台的台址环境和观测仪器的性能良好,背景噪声水平符合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6.7级地震;2016年12月8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发生6.2级地震。13天内,新疆连续发生两次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二处迅速响应,组织各学科有关专家对两次6级地震进行了震后梳理与总结。根据对两次地震震中500km范围内地震前兆固定观测台网的统计,阿克陶区域的监测台项数共计24个,台站数12个,分别占全疆台项、台站数的16.2%和21.4%;呼图壁区域的  相似文献   

8.
东源M4.8级有感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震中附近架设了3个流动台,现场组网监测余震的活动。通过10 d的观测,不但记录了大量ML0.0级以上地震,还记录更多的ML0.0级以下地震事件。统计分析表明,此次地震属主震-余震型。流动监测不但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和定位精度,还向数字化烈度迈进了一步,为今后的烈度速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中强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大量余震,这些余震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干扰并受到主震面波尾波的影响,其中一些余震波形信噪较低,通过测震台网常规分析方法只能在震中距最近的一个台站检测到较清晰的P、S波震相到时,即为单台记录地震事件。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目录中存在大量单台记录地震事件。地震观测报告未给出其震中位置,且给出的震级可信度较差。精确估计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中和震级,能够补充完善现有地震目录,为余震序列特征分析、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和强余震预测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4,18(4):348-352
利用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2001—2003年469次新疆境内的地震,分别与新疆地震局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平均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偏差较小,而台网内各子台测定的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相比,有些子台的震级偏差范围较大,有些则相对小些。计算得出乌鲁木齐遥测台网测定的平均震级偏差ΔM=0.104±0.268。  相似文献   

11.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中国地震》2015,31(4):698-709
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次MS≥6.5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余震能量场的空间变化,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进而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能量场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等,并对7次地震震后各个时段的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不同时段由余震能量场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可有效缩小用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2震后2、4、6、12、24h等5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且震后24h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1982年4月14日14点36分56.4秒,在宁夏海原县西北蒿川公社发生了一次5.5级地震。距震中最近的海原地震台(震中距约30公里)以及震后两个临时台(架于蒿川公社和干盐池公社),震后十天内共记到1.0~2.9(ML)级余震约40个,其中25个是在震后一天内发生的,最大余震为紧接主震后发生的2.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水平面上处理科氏力余震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氏力余震效应对大震后紧急救援时速判最强余震的震级以警惕二次灾害是有意义的。讨论在平面上处理科氏力问题,也就是在震中所在的地图上处理科氏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广西区域地震预警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2016年部署了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地震预警系统运行正常,多次实现了针对广西地区的地震预警。针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5.2级地震的预警事件,对预警系统各主要环节进行检验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台网平均台间距25 km左右及波形数据延时约4 s的条件下,与正式报相比,地震预警系统首报发布时间距离首台触发用时10.2 s,其中等待触发时间3.1 s,震后12.0 s,震中距离偏差18.5 km,预警震级偏差0.3;终报震中距离偏差4.4 km,预警震级偏差0.2。结果表明,地震预警系统在广西北流5.2级地震预警事件处理上具备较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备了一定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余震频度分布进行宏观震中快速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地震》2015,35(2):121-132
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的偏离是现阶段震后烈度快速判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个MS≥6.5破坏性大地震后24小时内的余震频度N值的空间变化, 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 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 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本文将主要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确定的步骤和结果, N值计算方法和N值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 最后将7次大地震每个时段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① 破坏性大地震24小时内不同时段由余震频度N值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 可有效缩小由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 ② 震后2、 4、 12、 24小时四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 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 并且震后24小时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中强地震余震序列地震目录编目是否完备、 震源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余震序列特征分析、 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和强余震预测等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余震序列目录中存在较多单台记录地震事件,地震观测报告仅给出其震级,而未给出震中位置. 由于余震波形间的相互交叠干扰,使得余震最大振幅的测量误差较大,造成地震观测报告给出的单台事件震级误差较大. 精确估计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中和震级,能够补充完善现有地震目录,提高地震目录的完备性. 本文对单台记录地震事件震中和震级的估计不仅限于单个台站,而是通过分析区域台网中多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实现. 首先以余震序列中震级较大、 波形记录信噪比较高的地震波形作为模板,使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检测单台记录的地震事件在多个台站的震相到时. 如果能在4个以上台站检测到震相,则利用测震台网常用的HYPOSAT方法估计其震中位置,并利用多个台站记录波形与模板地震的振幅比估计其震级. 之后计算主震发生后不同时间的最小完备性震级,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以分析此地震余震序列的目录完备性. 经过计算共得到253个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级和其中177个事件的震中位置,其震中空间分布范围与余震序列中其它地震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震级复测以及与人工拾取震相到时误差对比表明,该方法所得震相检测和震级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主震及最大余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有较多数量单台事件的目录所给出的震级偏低,分析认为可能受主震与较大余震后续震相以及余震间相互干扰所致. 主震发生0.02—0.3天内,其余震序列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的对数呈线性下降,在0.3天后最小完备性震级稳定在ML1.1左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7日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境内发生Ms4.6级强有感地震,震中位于北北西走向的凉山断裂南段,邻近则木河断裂,分析认为,这是一次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进一步用西昌满腔遥测地震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得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认为它们可能是北北西走向的凉山断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由河北省地震局和唐山市地震局联合主持召开的“唐山晚期强余震研讨会”于2月18日至19日在唐山市举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所、天津市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等特邀单位代表以及河北省地震局、沧州地震局、秦皇岛市地震局、唐山市地震局及其所属各县、厂地办和唐山中心台等单位领导和代表共计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21位代表相继做了学术报告和专题发言,围绕唐山晚期强余震的预报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就唐山地震类型及其判别,唐山地震序列衰减特征、余震活动特点以及强余震前兆时、空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多路研  相似文献   

19.
系统梳理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6.4级地震构造背景,总结分析余震序列参数演化特征和震前有关异常现象及其预测效能。初步结果如下:①于田6.4级地震发生在黑石北湖断裂附近,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张性破裂;②本次地震前原震区发生一次MS 4.6前震,主震后余震相对丰富,构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震后2个月序列b值为0.71,h值为1.73;③震前震中附近出现准周期活动、地震平静、中源地震影响、多方法组合、垂直摆倾斜和GNSS等中期和短期异常,可能与本次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及其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石河子地震及其余震呈N40°E方向线性展布,与准噶尔南缘断裂近乎垂直;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15~30 km范围内,优势分布为15~25 km。石河子5.4级地震震中位置为44.001395°N,85.872175°E,距离新疆地震局测得的震中位置仅1.2 km,而距离宏观考察的震中位置约49 km。分析重定位结果其震源机制解得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准噶尔南缘断裂,而不是宏观考察的以连哈比尔尕山断裂;节面Ⅰ是主破裂面,而且其走向与重定位地震序列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