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对四川乐山范店寒武、奥陶系界线上下的牙形石进行了研究,已发现有5属11种.其组合面貌与我国华北、南方地区下奥陶统最底部的牙形石组合大体一致,从而为该地寒武-奥陶系界线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确认该地白云岩与灰岩的界线并不是真正的寒武-奥陶系分界线,正确的分界线应在原岩性界线之下约5m的白云岩处.因此,本剖面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顶部约5m的白云岩不是寒武系,应属奥陶系.最后,对界线上下牙形石的颜色进行鉴定,其色变指数低,属2级,为生成液态烃适宜的成熟度范围,提出是有利的生油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少荣 《贵州地质》1996,13(3):213-219
根据所获的丰富的牙形资料,较系统地将黔北地区上寒武统顶部及下奥陶统底部建立了四个可进行区域性对比的牙形石带,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控制在M.S带与C.P带之间18.29m的范围之内,这是我省目前已知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控制的最短距离资料,为准确划定黔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却尔却克山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南部,孔雀河北侧.该地地层出露良好,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界线清楚,两地层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界线的理想地点之一.早在1928年中瑞科学考察团的E.诺林就在却尔却克山做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后又有不少地质工作者在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取得了许多进展(表1).1985年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与西南石油地质局05工程处地研队协作,开展了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工作.通过工作,在却尔却克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笔石、牙形刺及三叶虫化石.本文拟在报道这些成果,对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界线划分进行探讨.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南京汤山观音台组顶部、仑山组和红花园组底部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基于观音台组顶部白云岩中白云石和方解石δ~(18)O 值的相似性,认为它是在成岩作用初期由交代作用形成的准同生白云岩。依据同位素分析,所研究层段的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埋藏成岩环境,未经历大气淡化成岩阶段。依据地层多重划分概念修订了观音台组和仑山组的界线。依据碳同位素与有关地区对比探讨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界线附近δ~(13)C 值仅见小的负偏移,反映这一时期海平面的升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桂北阳朔——恭城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朔、恭城-带首次发现球接子以及三个笔石带,修正了该地区地层的时代归属,对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研究及建立寒武系、奥陶系的化石带及岩石地层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层次清晰,交通方便(图1),因此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地质学家涉足此地(李四光、赵亚曾,1924)。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尤其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成果甚丰,其中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该界线层型的主要参考点;寒武系和奥陶系亦被确定为我国南方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标准剖面;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层型剖面。寒武系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8.
河北卢龙武山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暴露良好、沉积连续、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特征以及丰富的古生物标准化石(如三叶虫和牙形刺等),因此该处受到许多地质研究人员的重视并被选为华北型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地点。本文配合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研究,对界线附近地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古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研究,是国际上开展的全球各系界线层型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旦被正式确定为国际界线层型剖面,可作为全世界对比的标准,这是国家的荣誉,也是今后世界各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都要参观研究的胜地。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近几年来,加拿大纽芬兰西部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经过不少人的调查研究,可能作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的呼声很高。目前看来,只有中国吉林浑江大阳岔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可以与之抗衡。 1986年7月下旬在吉林省浑江市召开了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国际会议,各国代表对浑江大阳岔的小阳桥等几个寒武系-奥陶系剖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讨论。几个剖面中以小阳桥剖面最为杰出,不仅地层出露良好,而且化石多,保存佳,尤其是笔石丰富多彩。深为国际同行所称道。冶里组底部一层新笔石的发现,更引入注目。林尧坤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3):298-303
本文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研究的成果,以露头剖面和钻井的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依据,以地震层序格架为指导,首次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地层中建立起了以层序为单位的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寒武-奥陶纪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沉积层序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奥陶系3个剖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柯坪地区奥陶系由6个三级层序组成,横向对比表明四石厂剖面发育最完整,同古四布隆和苏巴什剖面有地层缺失,只能识别出下部3个三级层序。碳酸盐岩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曲线之间呈负相关,并且与层序界面、层序内部各体系域之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划分层序的一个辅助性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理地区存在较完整的新元古代泛非期构造-热事件记录,海东挖色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中获得黑云母K-Ar年龄799Ma、锆石U-Pb年龄667Ma,苍山云弄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748Ma,大沟箐角闪辉长岩中获得K-Ar年龄892.3Ma。新元古代挖色花岗岩和云弄峰花岗岩与奥陶系大成村组沉积接触。大成村组粉砂岩中产腕足类、腹足类化石,顶部与中志留统阴阳山组假整合接触,缺失下志留统。向阳村奥陶系—志留系发育较好,产丰富的三叶虫、笔石化石,其中不乏早奥陶世的标准分子。大理地区的地层构造与丽江地区差异较大,不能对比,但可以同青海南部及藏东对比。古中元界苍山群相当于宁多群,新元古界罗平山岩组相当于草曲群,缺失震旦系—寒武系。下奥陶统向阳组、迎凤村组相当于青泥洞组和曾子顶组。因此,大理地区板坱构造划分应归属西藏-三江造山系中的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西藏-三江造山系与扬子-华南陆块区的界线应移至红河-程海断裂上。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干清  张维杰 《现代地质》1995,9(2):149-161
本文讨论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接触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与哲斯组,缺失晚二叠世沉积;描述了代表本区地层序列演化的典型剖面,并对各单位在区域上的延伸及其对比关系进行了简述,认为本区二在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应以火山事件沉积为主线,以地层序列演化及生物化石为标志,而不应以岩性相及厚度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序列演化分析,认为大石寨组与哲斯组之间的不整合是本区构造事件的代表性界面。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格局研究程度偏低、认识出入较大,沉积期古隆起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运用最新的井震及野外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建立了上扬子地区奥陶纪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重建了重点层位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揭示,二级层序结构控制了沉积充填结构,每个二级层序的下部地层厚度起伏明显,指示了古地貌明显起伏特征,古隆起区具有明显的三级层序超覆沉积缺失结构;二级层序晚期古隆起范围缩小,填平补齐作用使得三级层序地层厚度总体稳定.岩相古地理分析揭示,奥陶纪总体具有北部、西部和南部三面稳定古隆起环绕中部凹陷区特征,川中古隆起明显分隔中部凹陷区;认为川中古隆起及南北两侧古隆起具有间歇性扩大、川东地区SSQ2早期存在隆起区,而中部凹陷区总体具有持续性沉降及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表明,早奥陶世桐梓组沉积期继承了娄山关群的总体古地理格局结构,形成了2个膏岩区及古隆起周缘白云石化颗粒滩相带组合,而湄潭组可能存在西部来源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6.
四川峨眉高桥震旦系—寒武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 四川峨眉高桥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位于峨眉山东麓。其大地构造位置居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东侧,扬子台背斜西部边缘地带。这里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构造简单,沉积连续,化石丰富,交通方便,是研究震且系与寒武系界线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满洲里地区为一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区域地层主要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区内甲乌拉、查干布拉根和额仁陶勒盖3个大型银(铅锌)矿床均赋存在中生界的底部地层中。以往对其时代归属存有争议。笔者对区内3大银(铅锌)矿区和巴颜浩雷银多金属矿化区的赋矿地层及对本区地层划分起重要作用的坎子井实测剖面地层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内银(铅锌)矿的赋矿地层在岩石组合和地层层序、地球化学等方面与上部晚侏罗—早白垩世地层有比较显著的差别。赋矿地层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与本区新的地质研究成果表明,区内银(铅锌)矿赋矿地层的时代应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莱芜煤田石炭系多门类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本区石炭系及牙形刺组合带,在此基础上对其地层层序及生物地层的划分和二叠系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为奥陶系最底部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其以大套白云岩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下扬子区。通过对安徽池州洪家剖面仑山组的系统分析,并结合下扬子区多个相关剖面的资料,进一步确定仑山组岩性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夹有部分亮晶颗粒灰岩和亮泥晶颗粒灰岩。整体上以亮晶生屑灰岩或泥晶生屑灰岩的出现作为仑山组顶界,在下扬子区内部、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以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出现为其底界,而在下扬子区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则以白云岩化出现为其底界。整个仑山组所含生物化石种类和数量较少,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牙形石带,分别是Monocostatus sevierensis带、Acanthodus lineatus-A. costatus带、Scolopodus? pseudoplanus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和Paltodus deltifer-Tripodus proteus带,推测其时代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早期。仑山组主要形成于浅潮下带至深潮下带环境中,其地层总厚度和其中的白云岩厚度受到古地理因素的控制。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推断仑山组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条件下的多种白云岩化作用叠加中等埋藏条件下的白云岩化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根据近年来内蒙古地层年代划分研究成果,初步对中蒙边界中东段蒙古地层岩石、化石进行了整理与划分,并以中国出露的地层为参照,进行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以统一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