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MRI在中老年女性额骨内板增生症(HFI)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中老年女性(45~97岁,平均年龄67.66±11.95岁)头部多排螺旋CT和MRI图像,应用VR后处理图像评价HFI类型,以CT和MRI矢状位、CT斜矢状位图像测量额骨内板厚度,分析CT和MR测量额骨内板厚度的差异,分析年龄、额骨内板厚度与HFI的关系。结果:中年组(45~59岁,平均年龄52.97±4.43岁)、老年组(60~97岁,平均年龄73.49±8.45岁)分别29例和73例,中年组、老年组患者HFI患病率分别为41.38%和56.1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患病组中,中年组、老年组重度HFI患病率分别为41.67%和56.1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CT矢状位、CT斜矢状位测量额骨内板厚度无统计学差异,CT矢状位、MR矢状位测量额骨内板厚度无统计学差异。中年组、老年组,两组患者额骨内板厚度无统计学差异。患病组额骨内板厚度大于非患病组。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人群,年龄与额骨内板厚度,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多排螺旋CT和MRI可以显示、测量额骨内板厚度,VR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反映额骨内表面,利于额骨内板增生症的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ABCD2评分基础上,评估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A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70例TIA患者(平均年龄62.4岁±5.4岁),全部患者均行DWI及CTA检查,且随访3个月。分别于7天、3个月记录患者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CTA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以评估所有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70例患者中,68例(40%)患者DWI阳性,43例(25%)诊断LAA。DWI阳性患者中单侧肢体无力(OR=2.3;95% CI,1.1~4.8),TIA症状持续时间≥ 60 min(OR=3.7;95% CI,1.4~9.9),ABCD2> 5(OR=5.4;95% CI,1.5~18.8),LAA(OR=2.7;95% CI,1.3至5.5)。随访期间,7天内发生脑梗死1例,7天至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6例,ABCD2评分> 5(OR=24.4;95% CI,2.5~238.7),DWI阳性结果(OR=9.8;95% CI,1.1~83.1),LAA(OR=20.4;95% CI,2.4~175.1)。除1例患者外,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DWI均为阳性。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LAA与7天、3个月脑梗死风险的增加是相关联的。结论:在ABCD2评分基础上引入DWI和CTA检查作为辅助,能提高对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列对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及在SWI上的分布特点,并根据SWI序列上CMBs的检出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对所搜集病例中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h后复查。结果:在64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序列、常规MR序列、DWI序列、CT扫描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39.0%、0.03%、7.8%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比例分别为20%、64%、16%。CMBs中度患者最常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后复查,SWI检测出新出血灶,并且微出血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SWI比常规MRI更敏感地检测出脑出血灶。结论:SWI与常规MR、DWI序列及CT相比,在CMBs的检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筛查及评估具有重大价值。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复查中能敏感地检测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重要的预后监测作用。SWI有望替代CT扫描,成为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胸部CT征象与临床分型关系,提高对COVID-19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COVID-19的胸部CT资料,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46.2±17.2)岁,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A、B和C组,比较3组病例胸部CT病灶分布、累及肺叶侧别、数目和密度等表现与临床分型的差异。结果:75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性别在各临床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在左肺上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分布均高于普通型,重型患者病灶在左肺下叶、双肺分布高于普通型。病灶均以磨玻璃密度影、实变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在A、B和C组中呈递增趋势,其病灶范围较普通型大。结论: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分型、胸部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熟悉这些特征有助于重症COVID-19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估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发热门诊收治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COVID-19确诊患者46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比较人工智能(AI)定量分析中病灶累及全肺感染体积、磨玻璃密度体积(GGO体积)和实性密度体积(SO体积)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型26例、重型16例和危重型4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更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3种临床分型肺部病变的CT表现均以GGO为主;普通型的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均与临床分型具有显著相关(0.86、0.87和0.84)。结论:人工智能CT定量指标分析(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与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毒株胸部CT表现及其演变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75例原始株、130例德尔塔(Delta)变异株和562例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病例的胸部CT图像,分析、对比不同毒株CT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Omicron组中的轻型患者比例(499例,88.79%)明显多于原始株组(9例,12.00%)和Delta组(47例,36.15%)。相对于原始株组,Delta组轻型患者发生率较高(47例,36.15%vs.9例,12.00%),重症发生率较低(14例,16.87%vs.19例,28.79%)。96.97%(64例)原始株组病例,93.98%(78例)Delta组病例,98.41%(62例)Omicron组病例初次CT表现以磨玻璃影为主,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磨玻璃影形态和分布方面,19.05%(12例)Omicron组病例表现为腺泡结节磨玻璃影,明显多于原始株组(3.03%,2例)及Delta组(3.61%,3例),3组病例病灶主要沿胸膜下分布,但Omicron组较原始株组及Delta组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平扫CT对不同年龄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次诊断及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1月6日确诊新冠肺炎并行胸部薄层CT检查患者52例,所有患者1个月内再次行胸部CT复查,并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60岁和> 60岁)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性,同时观察所有患者CT复查的情况。结果:52例患者肺部病变中,24例累及气道(46.2%)、21例累及血道(40.4%)。年龄组间的对比显示病变部位(单/双肺、气道)、树芽、大片形态、纤维条索、间质性改变、胸膜增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例患者中,复查CT显示病变进展者18例,表现为范围增大者18例(100%)、实变加重者7例(38.9%)、GGO加重者14例(77.8%)、胸腔积液增多者6例(33.3%);复查CT显示病变缓解者34例,其中范围减小者31例(91.2%)、密度变淡者6例(17.6%)、纤维机化12例(35.3%)、完全吸收2例(5.9%)、胸腔积液减少4例(11.8%)。结论:新冠肺炎患者CT表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像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120例拟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患者,都进行了胸部多排螺旋CT术前检查,并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自体肋软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部分病例进行了术后CT复查评估。结果:CT准确评估肋软骨无钙化(1级)28例和轻度钙化(2级)62例,均可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中度钙化(3级)23例中12例可用自体肋软骨行隆鼻术,剩余7例全部重度钙化(4级)患者直接放弃肋软骨而采用耳软骨等替代进行隆鼻术。同时还发现叉状肋3例、肋软骨部分融合7例,镜面右位心伴内脏扭转1例,肺部占位病变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及多种三维重建对拟选择自体肋软骨行隆鼻术的患者是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自体肋软骨是否存在钙化及程度,并能精准测量各肋软骨实际走行、长度、宽度及厚度,能够为肋软骨隆鼻术提供可靠的术前影像信息,同时还可以用于术后评估移植效果及排查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在左心耳(LAA)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扫描的6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行左心房增强扫描的21例房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左心耳与肺静脉的关系,对左心耳各径线进行定量测量,并对两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患者与对照组肺静脉变异率及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位置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左心耳口部长短径、面积、容积及第一转折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炫速双源CT可以对左心耳各径线进行定量测量,并可清晰显示其相邻解剖结构,对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平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感染科诊断为COVID-19的13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肺部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合并糖尿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重症组(45.8%)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25.5%);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病变数量、对称性分布、周围为主分布、弥漫分布、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以及煎蛋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的病灶数量> 10个、弥漫分布、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而非重症组的周围为主分布、边缘模糊以及煎蛋征的发生率高于重症组。结论:胸部薄层CT平扫能够明确新冠患者肺部异常影像学表现,评估病变的数量、分布范围及形态特点,合并基础病、病变数量、分布特点、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及铺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脑栓塞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处病灶)经临床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的静脉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接受MRI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CT平扫及MRI序列检查结果,评估其影像表现。结果:8例确诊患者中浅表型静脉性栓塞6例(单侧5例、双侧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深部中央型静脉性栓塞者2例(单侧/双侧基底节丘脑静脉梗死各1例),临床表现均较轻且病情进展缓慢,预后效果较理想。12处病灶CT平扫均呈低密度影;T1WI图像呈低信号,DWI图像则呈高信号,T2WI图像呈高信号9处,混杂信号3处;6例行MRI增强扫8处病灶强化环厚薄均匀,但形态欠规则。结论:MRI相较于CT检查,能帮助医师更直观、清晰地了解静脉脑栓塞患者的病灶信息,对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拟定和预后效果的准确评估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是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为回顾分析3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资料。结果得到临床上主要以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发病;脑CT示:基底池渗出物(18/30),脑实质结核瘤和粟粒性结节(8/30),脑积水(20/30),脑梗塞(2/30).结论认为结核性脑膜炎的CT特征表观可以为其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CT扫描还有助于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期,病变范围,部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估和预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的发生与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患者的头颈部CTA和冠状动脉CTA资料,评估图像质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计算狭窄程度。按照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可分为两组:中度及以上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对相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别做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按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头颅CT平扫结果进行分组: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并进行两组间t检验。按颈总-颈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概率作χ2检验。分析81例患者静态心电图、心绞痛以及TIA发生率与有无脑梗死以及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1例患者中,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处狭窄程度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脑梗死组相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非脑梗死组重。经配对χ2检验,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影响TIA的发生概率(P<0.05)。对81例患者分析其静态心电图,有TIA组静态心电图ST-T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TIA组(P<0.05)。结论: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存在关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及相应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关。颈总-颈内动脉存在中度及以上狭窄时,TIA的发生率增加,且TIA组受检者静态心电图ST-T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无TIA组。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了100例脑脓肿,其中一般性脑脓肿62例、脑内小脓肿38例(强化灶小于1.5cm),并对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平均66.53±3.1岁)。本组均行MRI检查,71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有3次以上影像学检查资料(平均3.8次),随访复查时间20d~18m(平均2.3月)。结果:77例中脑梗死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9例,自发性脑出血5例,脑肿瘤术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77例中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者3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74例。单个脑叶受累28例,两个脑叶受累35例,多个脑叶受累14例。影像学随访可见病灶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皮质表面线状或沿脑回走行的CT平扫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部分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或海马区。结论:CLN病因复杂多样,影像学随访中CT平扫脑皮质出现脑回状高密度影及MRI上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医院住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肺部感染的完整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阳性率为90%(135/150),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150例患者中CT表现主要为:小叶性肺炎62例、大叶性肺炎41例、肺结核31例、肺脓肿9例、真菌感染7例;小叶性肺炎、肺结核以多肺叶分布为主,大叶性肺炎、肺真菌感染则以单肺叶分布为主;15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为101例,不佳者为49例,两者进行疗效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肺部感染,CT能够准确地分析肺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