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于由风洞试验得出的不同风场类别的脉动风速进行了盒维数的分析,发现各类风场的盒维数明显不同,而采用传统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的A、B、C三类风场的脉动风速的盒维数几乎没有变化。为了弥补脉动风速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的缺陷,采用包含分形维数的Weierstrass-Mandelbro函数模拟A、B、C三类风场的脉动风速,并与由风洞试验得到的各类风场的脉动风速的盒维数,湍流度,功率谱等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形模拟方法所得的脉动风速的盒维数在各类风场中明显不同,且随着湍流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分形模拟方法模拟的脉动风速谱和风洞试验的脉动风速谱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桥梁风场模拟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将基于线性滤波器的ARMA模型应用于大跨度桥梁的风场模拟,推导出自回归(AR)阶数P和滑动回归(MA)阶数q不等情况下,ARMA模型用于模拟多变量稳态随机过程的公式,将ARMA风场模拟方法与目前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风场模拟的谐波合成法应用于一座实际大跨度斜拉桥的风场模拟,通过对比研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证实了ARMA法能够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风场模拟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因其简便、经济的独特优势,地脉动方法在场地动力性能评价中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业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对国际地脉动研究的最新进展缺乏足够的了解,我国地震工程界对其研究和应用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文着重介绍了地脉动单点谱比法和地脉动台阵方法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现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以期促进地脉动方法在我国的合理使用,推动我国地脉动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宽频带地震动混合模拟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晓丹  陶夏新 《地震学报》2012,34(4):571-577
从发展现状、 主要研究成果和可探讨问题等方面, 对宽频带地震动混合(hybrid)模拟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首先介绍了混合模拟方法的发展历程, 从高频段模拟技术、 低频段模拟技术和宽频带合成技术及交叉频率等方面, 介绍了混合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随后介绍了混合模拟方法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改进, 包括随频率变化的辐射因子、 非线性场地放大因子、 多重S-S波散射理论等; 最后, 对混合模拟方法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下击暴流是雷暴天气产生的近地面短时强风,具有和大气边界层近地风显著不同的风场特征,其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也和常规风荷载模拟方法不同。在将下击暴流风速表达为时变的平均风速和调制的非平稳脉动风速之和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基于改进的OBV模型(Oseguera and Bowles/Vicroy(OBV))的方法来模拟平均风速,其平均风速直接由改进的OBV模型表达,而不同于已往研究中将平均风速表达为竖向风剖面与时间函数的乘积,并采用结合快速傅里叶变化的谐波叠加法来模拟调制的非平稳脉动风速。改进的OBV模型考虑了下击暴流的风暴中心移动和强度演化的影响,更准确地描述了下击暴流的实际物理过程。通过实例仿真,说明结果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在台风风场下输电塔的动力特性,以广东地区某输电塔为例,采用不随高度变化的石沅台风风速谱,应用谐波叠加法生成台风风场下的风速时程,同时在模拟中采用了FFT技术,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运算效率。通过比较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可以看出,模拟值与目标值非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工程场地动力特性分析的地脉动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地回顾了地脉动研究的历史,综述了地脉动在场地动力分析中应用的四种主要分析方法:直接富氏谱法、相对参考点谱比法、单点地脉动谱比法和利用地脉动反演场地剪切波速法。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侧重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地脉动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脉动进行地球物理无源探测技术,并基于地脉动观测的水平分量与竖直分量谱比法(H/V),获取沉积层卓越频率和沉积盖层厚度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正演的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水平层状、倾斜层状和不均匀构造三种由简单到复杂的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模拟地脉动随机源的探测数据,将数值模拟获得的数据利用H/V谱比法(Nakamura方法)进行反推,与原模型设置值相对比符合良好,表明FDTD的全波正演能很好地模拟获得各种模型在随机源激发下产生的稳定波场信息,为应用地脉动探测研究城市沉积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地脉动波场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以往研究地脉动机制的几种方法。然后依据作者对基岩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的理论分析结果,结合地脉动记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出了判定地脉动波场性质的形态法,轨迹法和基岩地脉动谱比法,并用实际地脉动观测记录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高大建筑群周围风环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城市中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群会显著改变城市近地面层风场结构. 在有较强来流时, 建筑物周围某些地区会出现强风; 如果这些强风区出现在建筑物入口、通道、露台等行人频繁活动的区域, 则可能使行人感到不舒适、甚至产生伤害, 产生行人风环境问题.因此在设计阶段, 应对建筑物的风环境做出评价, 以对可能出现的行人风场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采用风洞热线测量、风洞刷蚀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等方法, 对北京地区某高大建筑在北京地区盛行风条件下的风环境, 开展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并进行相互验证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3种方法得出行人风场结构和分布基本一致. 研究还分析了各方法的长处和局限, 指出3种方法的相互配合, 可使城市高大建筑的行人风环境研究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Stochastic s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cquiring fluctuating wind pressures for wind induced response analys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he wind pressure acting on a large-span space structure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stationary non-Gaussian field. This paper reviews several simulation algorithms related to the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 (SRM) and the Sta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 (STM). Polynomial and Exponential transformation functions (PSTM and ESTM) are discussed.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algorithms, with respect to accuracy,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are analyzed, and the algorithms are improved for bette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verify the improved algorithm, wind pressure fields on a large-span roof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wind tunnel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it well with the wind tunnel data, and the algorithm accuracy,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are shown to be better than those of current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超高层建筑周围风场特性,以天津高银117大厦为例,通过DZZ2型采集系统进行现场实测,对该大厦周围的平均风速、脉动风速、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Von Karman谱等风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风向及横风向脉动风速变化规律不服从标准高斯分布;顺风向及横风向湍流强度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且其变化程度与平均风速范围有关;顺风向及横风向湍流积分尺度均随平均风速的增加而增大;Von Karman谱对低频范围内超高层周围风场特性描述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模型模拟超高层建筑的脉动风速时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而且通过风振时域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超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特性,更直观地反映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使用线性滤波法即白噪声滤波法(white noise filtration method,WNFM)中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模拟超高层建筑的风速时程。首先,考虑超高层建筑风速时程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导出了四阶AR模型的参数表达式。接着,基于AR模型模拟了一幢高度为200 m超高层建筑的风速时程。最后,通过比较模拟风速功率谱、模拟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与目标风速功率谱、目标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吻合程度,验证基于AR模型模拟超高层建筑风速时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卫星所携带的磁通门磁强计会随时间发生零位漂移,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补偿.基于行星际磁场的剪切阿尔芬波动特性,利用Davis-Smith方法可计算磁强计的零位磁场.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总磁场幅度BT及压缩波动对Davis-Smith方法所产生零位补偿的误差特征.我们发现,BT越大,零位补偿误差越大;且当压缩波动频率和剪切波动频率不同时,磁场各分量的零位补偿之间的比值与对应背景磁场的比值近似相等;压缩波动的幅度越小,零位补偿的误差趋于更小;此外,压缩波动的频率和初始相位等也会影响零位补偿的误差.这些误差特征可为提高零位补偿的可靠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起伏地表三维电阻率法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限差分法是地球物理数值模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研究起伏地表对三维电阻率法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网格变换方法将起伏地表映射成水平地表,推导出映射后坐标系下稳定电流场基本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映射后的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三维山谷、山脊地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测量装置的地形影响,结果表明:起伏地表对稳定电流场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太湖风生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16  
梁瑞驹  仲金华 《湖泊科学》1994,6(4):289-297
建立了太湖三维风生流数值模型,并用差分法求解;垂直方向上采用了坐标变换技术,把任一节点的水深转换成无量纲水深,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因风力作用造成的自由水面波动和湖底不规则的影响;水平面上采用锯齿网格处理,对于四周以闭边界为主的湖泊水域,显得比较合理。计算结果表明,湖泊风生流沿垂直、水平方向都有较大变化,流向上下、水平也并不一致,这是湖泊水流区别于其它水域水流之所在。计算模拟显示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wind vane in a wind fluctuating both in direction and speed is integrated by the graphical method of isocline and isocurvature. Two examples are given, one for the wind fluctuating only in speed and the other for the wind fluctuating both in direction and spe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涡模型对L形和U形三维钝体建筑物的绕流特性和风压分布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考虑平均和脉动速度入口边界,在雷诺数为1.5×10~5~7×10~5条件下,对2种钝体的9种分析工况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钝体绕流对周围流场影响的强弱程度依次为尾流区、屋顶区、来流区,影响大小随着流场与钝体之间距离、钝体建筑高宽比、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对来流区0.25H、屋顶上部0.4H、左右两侧0.5H、尾流区2.0H范围内流场的影响最大;钝体迎风面风压分布比较均匀,而侧面、背面和顶面受绕流涡旋的影响较大,平均风压分布较为复杂,并与脉动风压分布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结构抗风设计与建筑风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modeled the effect of a direct current (DC) electric field on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s by the pseudospectral time domain (PSTD) method, based on a set of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poroelastic media. This study belongs to the more general term of the seismoelectric coupling effect. The set of physical equations consists of the poroelastodynamic equations for the seismic waves and the Maxwell's equation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e magnitude of the seismoelectric coupling effec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arge density,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the Onsager coefficient, a function of the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the fluid viscosity, and the zeta potential. The poroelastodynamic vibration of a solid matrix generates an electric oscillation with the form of streaming current via the fluctuation of pore pressure. Meanwhile, fluctuating pore pressure also causes oscillatory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 resistivity of the solid matrix. The simulated poro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variation with an existing background DC electric field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 physical experiment carried out in an oil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 electric field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ropagating elastic energy through the seismoelectric coupling in a wide range of the seismic frequency b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