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亦  张亚亚 《测绘通报》2016,(8):77-80,94
土地利用现状解译能力是卫星数据在土地资源领域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和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作为研究区,利用eCognition软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通过初步影像分割、构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化最邻近分类及对分类结果整理修改与分析,从中随机选取了不同地类、不同面积的图斑,以更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结果作为真值,进行了典型地类的属性精度、面积精度评价,从而对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的土地利用现状解译能力进行了测试与评定。  相似文献   

2.
面对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和省级基础测绘重点要素年度更新需求,本文以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为主要参考数据,提出了省域遥感解译样本库的建设方法。首先制定了适用于深度学习的甘肃省自然资源遥感解译样本分类体系和顾及地学知识的样本选取标准,据此构建了囊括不同尺度单元的全要素、单要素和变化检测3类样本数据集;然后基于自主研建的甘肃省遥感解译样本库平台,构建了从样本采集、模型训练、智能解译到质量评估的全链路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面向不同尺度区域,地物提取准确率达90%,变化检测准确率达74%,实现了地表要素从粗粒度到细粒度的自适应解译。研究成果在甘肃省省级基础测绘更新、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及非农化监测等领域进行了业务化应用,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基于LANDSAT7 ETM+影像,采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土地利用覆盖图的过程和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给出了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工艺流程图。使用该方法制作的十一种分类要素的北京地区1:5万土地利用覆盖图,平均分类精度为84.85%,可以满足一般用户对土地利用覆盖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分类与编码方案(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跨部门、分布式、多源、多专业、多时相、多类型、海量异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和管理,根据我国资源环境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应用的需求,参考各部门多年来在地理信息领域积累的分类及编码研究成果及标准,采用线分类的方法,设计了地理要素类的分类体系,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要素类的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编码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兼容性,稳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我国地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遥感影像广泛应用于大气校正、土地覆盖分类和目标识别,但云的存在妨碍影像解译工作和后续利用。本文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多特征融合方法进行云识别,该方法基于不同地物之间的光谱、纹理和其他特征之间的差异,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整体准确率大于90%,误检率小于5%,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且有较高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的海量堆积与应用信息的匮乏日益凸显信息认知提取的重要性,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论的指导下,同时参考视觉认知流程,提出了遥感信息图谱认知方法用于遥感数据的自动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框架下逐步挖掘多源遥感数据的"图"、"谱"特征并进行图谱耦合分析,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分析、监督学习等关键步骤完成"察觉—分辨—确认"的地学认知流程,初步满足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需求。在土地覆盖信息自动解译应用中建立了基于"图谱"先验知识的管理与运用机制以实现自动化,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升智能化程度,并以自适应迭代控制模型使结果精度向最优逼近。选取了珠江三角洲的试验区域进行了基于ALOS多光谱影像的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IS的固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一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调查中,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解决此问题,笔者以包头固阳县为研究区,利用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ETM+多光谱数据和中巴资源二号卫星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解译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同时给出了易混淆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此方法的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得到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2.13%,Kappa指数值0.8 016.研究结果为包头市固阳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研究中使用了中巴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国内土地利用变化影像应用研究方面还较新,需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由于此影像的免费使用,使得成本费用大大降低,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一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调查中,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解决此问题,笔者以包头固阳县为研究区,利用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ETM+多光谱数据和中巴资源二号卫星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解译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同时给出了易混淆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此方法的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得到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2.13%,Kappa指数值0.8016。研究结果为包头市固阳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研究中使用了中巴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国内土地利用变化影像应用研究方面还较新,需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由于此影像的免费使用,使得成本费用大大降低,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玏洋 《测绘通报》2017,(10):95-99
根据1995、2000、2005、2009、2013年Landsat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平行六面体、最大似然、最小距离、马氏距离)进行解译,利用高分一号影像对不同解译方法进行评价,确定最优解译方法。利用最优解译方法解译得到升金湖保护区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景观格局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其水域面积、图斑数、破碎度等要素,得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对近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的研究,为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分类可为生态系统模型、水资源模型和气候模型等提供重要信息,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文以西安市2016年Landsat-8卫星的OLI多光谱数据为基础资料,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将西安市的土地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裸地、水体、草地、耕地、林地6类,采用监督分类中常用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解译,利用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等指标对各分类精度加以评价,并结合实际用地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3D-GIS中方向关系描述及其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  刘文宝 《测绘科学》2007,32(3):23-25
方向关系是描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二维空间方向关系的描述和定性推理,二维空间中方向关系的描述和推理相对比较完善。本文采用投影方法给出三维空间方向关系描述模型,研究了单方向关系的推理,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单方向与多方向关系的定性推理,以及多方向关系与多方向关系间的定性推理。最后研究单方向关系定性推理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段举举  沈云中 《测绘学报》2012,41(6):825-830
论文介绍了GPS/GLONASS组合静态相位相对定位模型,将GLONASS双差观测方程的模糊度参数表示成参考卫星的单差模糊度和双差模糊度参数;用误差分析法证明了单差模糊度按实参数估计不影响基线解算精度,而GLONASS双差模糊度必须按整参数进行解算;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确定GPS和GLONASS观测值的合理权比。实际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GPS/GLONASS组合定位较单一系统解算的基线精度均有提高,尤其比GLONASS单系统的解算精度有显著提高,比GPS单系统的精度也有适当提高,其中单历元基线解算精度约提高了10%,当单一系统的可用卫星数少于4颗时,GPS/GLONASS组合定位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精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斗系统现在已经进入了全球组网的阶段。本文详细推导了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两种方案,利用Multi-GNSS Experiment(MGEX)网的实测数据,分别从单个测站和亚太及其周边地区的12个测站来全面地进行北斗、GPS单系统,以及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的精度评价与分析;验证了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组合系统单点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单系统的结论,以期为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单基站CORS定位技术原理以及CORS的基本算法和发布方式。比较了单基站CORS和常规RTK定位技术,体现了CORS系统的优势。着重介绍了使用单基站CORS放样的具体步骤,包括点位放样、直线放样和曲线放样。为今后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骨架点是单株树木几何模型重建的基础。本文结合水平集、聚类方法和图论3种方法,采用ILMSVP和天宝SX10获取模拟与实测单株树木点云数据,并实现单株树木骨架点提取,其中模拟数据用于方法实现,实测数据用于验证。为解决单株树木点云数据缺失情况,本文重复利用水平集、聚类方法和图论方法得到较完整的单株树木骨架点。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单株树木骨架点提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Galileo单点定位数学模型,在对各项误差进行改正的基础上,利用MGEX跟踪站连续7d的IOV卫星观测数据进行Galileo伪距单点定位试算。结果表明,基于4颗IOV卫星的Galileo单点定位的性能低于全星座的GPS单点定位,其中Galileo单点定位的水平方向精度优于4.5m,高程方向精度优于9.0m。相比于GPS单系统,增加Galileo卫星后的GPS/Galileo组合单点定位在3个坐标分量上的定位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Parallel machine problems with a single server and release times are generahzatlons ot classical parallel machine problems. Before processing, each job must be loaded on a machine, which takes a certain release times and a certain setup times. All thesesetups have to be done by a single server, which can handle at most one job at a time. In this paper, we continue studying the complexity result for parallel machine problem with a single and release times. New complexity results are derived for special cases.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GPS/北斗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采用IGG-Ⅲ方案对单/双系统单点定位进行定权,并将结果与等权处理结果作比较。分析表明,对于单系统而言,GPS/北斗组合可以显著增加可用卫星数,降低pDop值,提高定位精度;无论是单系统还是组合系统,使用选权迭代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定位精度,提高解算成功率,且对组合定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本文建立了四种单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模型,对各单系统的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MGEX提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作为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区域,各单系统体现出不同的定位效果;在N、E和U方向上,GPS的定位残差多数在-5~5 m之间变化;GLONASS的定位残差均在-15~15 m之间变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亚洲区域的定位结果远优于其他区域,残差变化较平缓.Galileo受时段长度的限制,对于较长的有效时段,Galileo在三个方向上的定位结果稳定,定位精度也可达到5 m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用户对位置服务(LB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两部Android智能手机采集GNSS数据,对Android智能手机伪距单点定位(SPP)和单频精密单点定位(PPP)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智能手机的SPP、单频PPP定位性能. 结果表明:在使用多普勒平滑伪距和信噪比随机模型的基础上,Android智能手机GPS单系统的SPP定位精度可达3 m,GPS、Galileo、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四系统定位精度可达亚米级. 在单频PPP静态定位中,在GPS单系统下,定位精度仅能达到米级,且收敛时间较长;在GPS、Galileo、GLONASS、BDS四系统下,定位精度可达亚米级,且平面方向可在40 min内收敛. 在单频PPP动态定位中,手机的定位精度仅能达到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