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了1996-2003年期间,通过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尤其是高级变质地层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些进展是:重建了一个由4个岩群12个岩组构成的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发现了枣儿沟角度不整合面和新建了古元古代的美岱召岩群;提出了适合高级变质地层发育区地层工作的"构造-岩层-事件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这一思路和方法指导下,明确了本区构造样式演化与高级区地层系统重建的关系,提出了主期构造决定岩石地层现今展布特征,早期构造造成地层组成、结构特征、空间叠置及接触关系性质,后期构造导致区内高级变质地层局部复杂化和再造的基本规律性的认识.最后对高级区开展地层研究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述靖  高德臻 《现代地质》1995,9(2):130-141
本文概述了在苏尼特左旗地区进行8幅1:5万地填图过程中所取得的新发现和重要进展。在变抽地层方面:发现了早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划分出中元古代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了湿都尔庙群的内函;沉积地层方面;测制了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和哲斯组的连续剖面,发现其底界与下无古界呈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两个项目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大青山—乌拉山及其邻区重建了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将新建的美岱召岩群列入古元古代。对区内高级变质岩石地层进行重组,在麻粒岩系中划分了2个岩组,归并为桑干岩群,将乌拉山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亚岩群,下亚岩群片麻岩系,上亚岩群相当于集宁群,可称孔兹岩系。提出本区高级变质区的主期构造是穹形构造与穹间褶皱群构造组合样式(简称“穹—褶”构造),确立了大型顺层滑脱构造系统是决定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研究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厚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了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杭乌拉山以北哈日奥布日格断凹陷盆地两侧,北东向出露770km2的哑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二叠系双堡塘组,但该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石组合及层序特征,与内蒙古岩石地层所述的双堡塘组的现在定义和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完全相悖。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方法,开展岩石组合、基本层序、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研究,划分出3个段级填图单元。根据发现的笔石化石和被晚泥盆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的关系,将地层时代确定为早志留世,改划为志留系圆包山组。泥盆纪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使其发生浅变质和片理化变形,并形成轴向北东的复式向斜构造。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形成紧闭倒转褶皱。志留系圆包山组的确定对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2)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3)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4)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5)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6)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狼山地区糜棱岩岩石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中发现在狼山地区的前寒武系中,糜楼岩分布广、类型多,具有不同的岩石显微变形和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糜棱岩的原始母岩为长英质岩石和沉积变质岩石,岩石成分的差异与地壳深层次构造附近的围岩密切相关.糜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及华力酉期。并根据糜棱岩的分布规律,划分出数条韧性剪切带,并控制有硫铁、铜多金属及放射性矿产的分布。重建了本区的构造格局,为今后的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永定地区下、中元古界变质岩基本特征及地层时代依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金清  王文腾 《福建地质》1993,12(4):268-279
闽西永定地区的中深变质岩系经调查主要岩石组合为变粒岩、片岩、变质火山岩及少量石英岩,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构造形变特征明显有别于区域内的震旦纪楼子坝群,获得同位素年龄1825—1628 Ma。据此认为,这套变质岩不属于原划定的楼子坝群,应分属于下、中元古界。对该地层所夹变质火山岩的形成环境,本文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明溪寒塘组地质特征及时代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福建明溪北部寒塘地区出露一套低绿片岩相浅变质岩系,原划分为中-上元古界下峰(岩)组。经1:5万区调和剖面研究,现已查明其空间层位在万全(岩)群之上,并伏于盖洋群之下,其岩石组合,原岩建造与其上覆及下伏岩石地层差异明显,具自身特点,厚度较大,且区内有一定延伸性,因此,作者新创建寒塘组,据其与上覆,下伏地层关系及及取得的930Ma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时代归属青白口纪,该岩石地层单位的的建立及其时代确定,对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划分,区域对比及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文山 《地球学报》1996,17(Z1):23-27
根据中国早元古代变质建造研究表明,早元古时期,中朝变质地区华北分区是中国陆壳中可确认的最主要相对稳定的隆起区。其它变质地区及中朝变质地区的其它分区相对于华北分区为较活动的构造区。吕梁运动之后中朝变质地区为相对稳定的准地台,而其它变质地区一般仍一度处于较活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FROM BACK-ARC BASIN TO BACK-ARC FORELAND BASIN—THE SEDIMENTARY BASI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STAGES IN CORRIDOR AND NORTH QILIAN MTS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 9972 0 78)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盐边县北部稗子田地区的专留系发育良好,牙形刺化石极为丰富,与上覆泥盆系连续沉积,并呈整合接触。该剖面为我国扬子区较为理想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其代表和反映了扬子区西部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丰富了区内志留系的研究内容。笔者详细记述了稗子田专留系至下泥盆统下部剖面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的垂直分布状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内新的地层系统,提出地层划分的对比依据和建议。新方案除对志留系底的黑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变质矿物特征及变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的阿其克、皮牙曼、杜瓦、康开依、桑株水库一带断续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杂砂岩、变质钙质砂岩、细粒片岩及少量千枚岩、变质砾岩、大理岩等.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为绿泥石、白云母、石英、方解石和少量黑云母、钠长石.本文着重就岩石中片状变质矿物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的发育特点、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它们的晶体化学成分所反映的变质温、压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该套变质岩属于由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引起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南天山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前震旦系基底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4年在新疆南天山地区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 ,首次发现了晚太古代、元古宙结晶基底。晚太古代变质岩主要由变质深成岩组成 ,表壳岩组合为沙窝大沟岩组 ,岩性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阜平期变侵入岩为巴什托格拉克片麻杂岩 ,为一套无序的 TTG岩系。五台期变侵入岩为沙窝布拉克片麻岩套。为一套基本有序的变侵入岩系列 ,包括 TTG和二长花岗岩两个岩系。三者组成太古宙古陆核。下元古界奥图拉托格拉克岩群为一套无序变质火山—沉积岩系 ,具有古老沟弧盆体系特征 ,阿牙克托格拉克岩组原岩为古蛇绿岩组合 ,具洋脊玄武岩特征 ;克孜拉格岩组原岩为杂砂岩 ,属盆地沉积 ;卡拉格兹岩组原岩为岛弧火山岩。长城系乱滩布拉克组由一套变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岛弧或活动陆缘沉积 ;卫东庄组为一变质碎屑岩建造 ,具弧盆碎屑岩沉积特征。长城纪末侵入了多岛滩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部黄哈吐地区1∶5万区调工作,在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NE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粗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微晶灰岩及中性火山碎屑岩,内含丰富的腕足、珊瑚、苔藓虫等化石.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早期,大体相当于艾菲尔阶-吉维特阶,应归属为大民山组.由于该套地层在黄哈吐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区划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胶东蓬家夼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蓬家夼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层间滑动断层带中、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为区内燕山期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的硫、碳来源于矿区围岩;部分铅则可能具有地幔成因。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富Na+、Cl-,贫K+、F-。成矿流体δ18OH2O为0.59‰~4.03‰,δDH2O为-97.95‰~-89.5‰,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成矿时代在100Ma。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在山东胶莱盆地的北缘发现了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研究表明该类矿床赋存于中生代盆地盖层与变质基底接触带附近的低角度层间滑动断层中 ,该断层带具有延伸大、低角度、倾向滑动和层带结构等特征。主要工业矿体受层间滑动构造角砾岩带控制。低角度层间滑动断裂带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构造和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