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应用钻井、测井、古生物及地震资料,对埕岛地区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坊子组、三台组、蒙阴组和西洼组,其中坊子组和三台组细分为上、下两段;受控于断层活动,除埕岛低凸起上缺失中生代地层外,其余地带均发育;坊子组、蒙阴组地层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变化较小,三台组、西洼组在横向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层缺失;中生代地层接触关系复杂,除发育顶底两个不整合面以外,在三台组与坊子组、蒙阴组与三台组及西洼组与蒙阴组之间至少发育了2个地层不整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南部即指浙、闽、粤、赣、湘、桂等省区。其早期中生代地层,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多年来,一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随着许多新资料的不断披露,关于本区早期中生代的地层、古生物、沉积特征、含煤性、沉积古地理轮廓等等,均陆续出现一些系统的文献报导。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方面,也曾有过某些零星的介绍。本文拟在前人资料基础上,根据一些新的材料和见解,并通过笔者近年来在该地区的工作实践,试图较系统地对本区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作一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基底“多层结构”的探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爽  彭玉鲸  姜正龙 《世界地质》2009,28(4):430-475
松辽盆地钻井基底岩系中残留的岩浆锆石和中生代火山岩中捕获的岩浆锆石的测年资料统计显示, 盆地基地的形成时间具有240 Ma ±、350 Ma ±、420 Ma ±、530 Ma ±、1 000~1 100 Ma ±、1 800 ~1 850 Ma ±和2 500 Ma ±七个峰值。结合钻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和岩性特征的研究, 松辽盆地基底可划分出6个构造层: 华力西构造层、加里东构造层、贝加尔(兴凯) 构造层、四堡构造层、吕梁构造层、阜平构造层和迁西构造层, 揭示其基底具有“多层结构”的特征, 表明该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兴蒙22吉黑造山带、西伯利亚及华北板块陆缘构造演化协调一致。拟建的古生界地下岩石地层单位与周边地区已有的岩石地层单位可进行对比, 有利于扩大盆地外围和深部油气藏勘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苏北地工陆相中生界地层问题突出,表现在对钻井地层划分对比上观点很不统一,对地层发育与分布的认识模糊不清。通过地层古生物、钻井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结合多方面最新资料和成果,对象山群的分布范围、葛村组的发育与分布、“黑浦口”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对济阳坳陷老斜452井的古生物分析中,发现穴状女星介(相似种)Cypridea(Cypridea)cf.cavernosa、蒙阴女星介C.(C.)mengyinensis等介形类化石,说明该地区发育了白垩纪地层。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的细分主要是依据区域岩性、电性及孢粉化石等地质资料,但白垩系的岩性、电性与上下地层相似,且化石稀少,缺乏充足的古生物资料,因此难以系统、准确地划分。老斜452井发现介形类化石给济阳坳陷白垩系的细分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学依据,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湖南白垩系下统地层,是近年来通过古生物群的研究,逐步从“红层”中划分出来的。尽管出露面积不大,但分布范围颇广,全省几个主要陆相中—新生代盆地中均有沉积。一般都在盆地南缘出露较好,古生物群也较丰富。 目前,关于湖南白垩系下统的划分还存在不同意见,对比也较混乱,地层名称使用亦杂。本文试以区测资料为基础,并搜集新发现的古生物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对湖南下白垩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南方在许多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有属珠蚌科内一个淡水至半咸水相新属——祁阳蚌(Qiyangia)。由于该属特征明显,产出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已被大多数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视为华南地区早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的一个重要瓣鳃类化石。新近,笔者在黔北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工作时,发现祁阳蚌不仅出现在产有禄丰蜥龙动物群的自流井群下部,而且大量分布在“香溪群”上部地层中,并有湖南“观音滩生物群”中的其  相似文献   

8.
在北部和中部美国山脉及加勒比海和南美安第斯山脉间目前已发现了至少70个构造地层地体。这些地体的构造演化和在时空上的成因已引起了争论(例Howell等,1985;Debiche等,1987;Wilson等,即出版)。这个争论是在用古地磁和古生物地层资料企图来确定这些地体的构造演化时的产生。区域地体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地体的演化史已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而且都是根据亲自实践的各种准确资料。在解译“交通塞”构造时就产生了一些争议,其中一些地体肯定在运动方向上产生过间歇性的反转,在同一板块上,其它的地体也跟着反转。其中一些资料明显可见是不可靠的,但我们解决这些争论必须依据一些必不可少的可靠资料。我们已形成了一个体  相似文献   

9.
南沙地区下第三系沉积特征及其与含油气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南沙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围区区域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了南沙海区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指出南沙东部钻井和拖网揭示的中生代上部沉积地层(白垩系)很可能延伸到南沙中部。南海裂谷期间形成的下第三系具有明显的裂谷充填特征,其构成生油岩主体。南沙西南及西部的下第三系受到走滑、拉张和挤压的影响,构造复杂,圈闭多,规模大,是主要的生油和储集岩层。在南沙东北部充填在裂谷中的下第三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积压,是重要的储集岩层。南沙东部地区也是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1 研究目的(Objective)山东胶莱盆地为晚中生代—新生代叠合盆地,不仅保存着极为丰富的白垩系恐龙足迹和骨骼化石,也发育连续的白垩纪至古近纪早期地层层序,其中极有可能存在K-Pg界线并记录有关重要事件的地层信息。基于部署在胶莱盆地中部的科学钻探JK1井,本研究拟探索、查验K-Pg界线及其科学证据。2 研究方法(Methods)胶莱盆地中部胶州断块区是潜在的K-Pg界线易于揭露处。山东地质调查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嘉荫—逊克地区晚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正> 黑龙江嘉荫-逊克地区的中、新生代地层广泛分布,尤其是晚白垩世地层沿黑龙江南岸出露较好,化石丰富,产有巨型鸭嘴龙等,是研究我国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的理想地区之一。 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组合特征,本区晚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自上而下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深部“红层”地层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岩石地层学“最优分割”数值计算方法 ,对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资料而长期难以进行地层划分的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至中生界“红层” ,进行了岩石化学性质差异的最优分割划分。结合有限的古生物化石资料和标准地层剖面的岩石学特征 ,将分割的层序进行了地层归属标定 ,成功地将“红层”各个层属及亚层属划分出来 ,其科学性、合理性已为之后的勘探成果所证实 ,同时在东营地区最深探井———郝科 1井的地层划分中得到了运用。该方法为缺少古生物化石数据的“哑地层”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岩心水井钻探地层时代划分的困难, 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寒武系和奥陶系层型剖面标志特征的分析, 识别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分层标志特征;介绍了钻井岩屑地质编录的基本技术要求;分析了岩石地层单位地球物理测井的物性标志特征。阐明, 通过岩屑地质编录结合物探测井能够较好地对平原区钻井进行地层时代划分。   相似文献   

14.
大同煤峪口原“怀仁群”中的植物化石及其时代之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雨帆 《地质论评》1984,30(6):569-574
早在1975年秋的河北中生代地层会议上,山西的个别同志和与会的少数同志指出在大同组之下,可能还有下侏罗统(系指原定为二叠纪的“怀仁群”),但在其地层表中因缺证据而未列入。1976年河北地质学院大同专题队对原“怀仁群”的地质时代也提出了异议,认为因含T_3—J_1的植物化石而应属晚三叠—早侏罗世。1977年山西矿业学院的73级学员及老师也对大同地区的“怀仁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分为两个具有完整三分结构的层序SQ1和SQ2(与煤田八道湾组下段和上段一一对应);根据连井剖面,建立了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地质条件,进行了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聚煤规律,表明煤田主力煤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的末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三角洲平原区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对下一步煤炭勘探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友勤  刘尔义 《吉林地质》1996,15(3):111-117
概要的总结了东北区中生代地层中古生物群,以及它们在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分布,借以说明岩石地层的时代,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境内)地层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正> 1966—1968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为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境内)的地层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1973—1976年,在西藏科学考察中,又获得比较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本文在上述工作和所获新资料的基础上,概要地介绍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境内)地层研究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区中生代生物群特征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的总结了东北区中生代地层中古生物群,以及它们在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分布,借以说明岩石地层的时代,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安宁盆地含盐系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早在四十年代,就闻安宁盆地中新生代红色地层中有盐,直到八十年代初才经地表详查及深部钻井证实是一个大型氯钠——硫酸盐矿床。通过对若干条剖面及钻井岩心的深入观察,采获大量生物化石,认为主要含盐层应属晚侏罗世(Kimm.—Oxfian阶—Tithonian阶)。鉴于它与典型的滇中小盆地型红层系列有别,建议恢复使用朱庭祜1927年创建的安宁组一名。在晚侏罗世安宁组中找到大型盐类矿床在国内、省内均属首次。文章讨论了安宁组归属晚侏罗世的依据,鉴别出晚侏罗世叶肢介的二个化石带:Nestoria-Keratastheria带(下)及Euestheria带(上)。论述了安宁盆地中生代红色地层与邻区及国内类似地层的对比。对云南中新生代沉积的含盐层位、滇中红色盆地成盐远景以及上述二化石带的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安宁盆地位于昆明市西32公里,面积264平方公里,其中的中新生代红色地层厚逾3000余米。盆地内晚侏罗世地层蕴藏着规模可观的岩盐矿床。含盐系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多门类生物化石,尤以介形类、叶肢介、陆相双瓣类、腹足类、轮藻、鱼类等为常见。经室内研究,认为盐层时代应归晚侏罗世(Kimm.—Oxfian阶——Tithonian阶)。在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规模巨大的盐类矿产资源在省内、国内尚属首次,这对于重新检查云南含盐地层序列以及在滇中滇东继续寻找盐矿均具意义。本文根据目前掌握的古生物资料,论证含盐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并赋存煤和石油等矿产,是世界上研究陆相三叠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北方那些二叠、三叠系连续沉积的盆地(如准噶尔盆地、陕甘宁盆地等)更是解决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和建立陆相三叠系地层层序的关键地区。 我国陆相三叠系的研究工作,早在本世纪初期业已开始,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乃是解放后展开的。1959年的全国地层会议对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进行了首次系统总结(斯行健、周志炎,1962)。通过近二十年的工作,在地层古生物方面又积累了丰富的新材料,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突破,从而填补了我国三叠系陆相地层的一些空白,使某些长期争议的难题得以初步解决,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认识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的全貌、确立其标准层序、进而建立我国三叠纪的植物群序列,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