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对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N2O释放通量的田间观测,研究了气候、农业活动和土壤性状对田间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适宜于反硝化作用进行时,降雨事件与N2O季节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响应关系;形成N2O释放峰的最佳WFPS在48%-80%,气温在15-25℃;自然土壤冬春季N2O释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施肥增加了土壤N2O释放峰的强度,而翻耕能形成弱的N2O释放峰,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微弱差异对N2O的释放产生长远影响,三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有效N含量间不存在直接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岭石—聚丙烯腈夹层复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厦华  佟健  侯常娥 《矿物岩石》2001,21(4):7-10
作者通过XRD和IR等手段研究了高岭石-聚丙烯腈夹层复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对高岭石/DMSO(二甲亚砜)、高岭石/乙酸铵等中间复合物的置换反应,成功地将丙烯腈单体引入高岭石层间。XRD谱表明高岭石层间被插入有机分子后,其层间距增大;IR谱显示有机分子与高岭石的外羟基可能以氢键的形式相互作用。在有引发剂的存在下,实现了丙烯腈单体在高岭石层间的聚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CH4与CO_2在高岭石中的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_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_2和CH4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_2分子的吸附量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压力条件下,高岭石对CO_2分子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对CH4分子的吸附量;293.15 K时,高岭石对CO_2的吸附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CH4在CO_2分子的影响下不再符合Langmuir曲线,说明高岭石与CO_2分子的相互作用强于与CH4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孔径的增大,高岭石对CH4与CO_2的吸附量均减小,表明CH4和CO_2主要吸附在微孔中;高岭石吸附CH4与CO_2分子后体系的总能量和非成键能发生了变化,说明高岭石与CO_2的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高岭石与CH4的相互作用能,高岭石对CH4的吸附为典型的物理吸附,而对CO_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伴随着微弱的氢键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CO_2和CH4在黏土矿物的赋存机理以及CO_2驱替CH4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西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龚一鸣  李保华  吴诒 《地学前缘》2002,9(3):151-160
对广西 7条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剖面的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表明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带或偏心率轨道旋回层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 ,跨越弗拉阶—法门阶 (F—F)之交的碳同位素组成在 1 4Ma内不具一致性 ,表现为正偏、负偏和无偏 3种模式。主要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类 ;其母体生物源主要为海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和陆源高等植物。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构成F—F事件期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生物量的主体。分子地层参数及其与碳同位素的关系显示 ,F—F之交广西海域高温、高盐、缺氧、多风 ;Pr Ph与δ1 3C曲线的变化表现为负相关。地层的加积方式 (加积、进积和退积 )、堆积速率、缺氧程度、分子化石类型和丰度是影响广西F—F之交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退积序列、快速堆积、缺氧程度和有机质埋藏量增加通常对应δ1 3C值增加。由于分子地层参数能提供生物与环境这两大直接影响碳同位素组成的量化信息 ,因此 ,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对正确解释碳同位素的特征和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鹏翔 《广西地质》1995,8(3):25-32
广西氧化锰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广西氧化锰矿矿床类型的划分只有三大类,即锰帽型,淋积型及堆积型,作者在上述三大类的基础上,结合矿床成因,划分为三类七型,即残积类-锰帽型;淋积类-淋积型和淋积-堆积型,堆积类-丘陵坡地型,岩溶洼地水平迁移型,岩溶洼地原地坠积型及球粒-堆积型,这一划分,反映了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黑铜矿氧同位素分馏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涛 《地球化学》1996,25(3):221-227
黑铜矿为铜的氧化矿物,对其结构、力场、光谱前人做过较详细的工作。本文在黑铜矿内部力场计算的同位素位移基础上,通过光谱简约配分函数比的计算,得到黑铜矿-水氧同位素分馏方程:10^3lhα=2.51X^2-14.87X+6.31(X=10^3/T)同时,利用Zheng的加和增量模式法对黑铜矿的氧同位素分馏进行了计算,得到如下黑铜矿-水体系的分馏方程:10^3lnα=2.89X^2-13.10X+3.9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深海陆源碎屑沉积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属中晚泥盆世,地层总厚超过2000m。除最上部碳酸盐岩段外,主要是细、粉砂岩与页(泥)岩不等厚五层组成的沉积序列。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该序列形成于半深海-深海环境:1)时空上主要是由分布稳定的细粒浊积岩组成;2)等深积岩与浊积岩相伴而生;3)在浊积岩系和深海泥页岩中发现了高分异度、高丰度的遗迹化石共41个属,其中占遗迹总属的80%为深水型分子。此外,从岩相、垂直序列和古水流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舒家坝组属非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
用分子簇模型计算矿物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簇合物模型(Cluster Model)已经被广泛地用来模拟矿物的局域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计算矿物稳定同位素平衡分馏时,是否忽略平动和转动能还存在分歧.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对实际体系的计算研究了这一问题,详细评估了平动和转动能在配分函数之比中的贡献,给出了可以忽略的条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应用分子簇方法研究矿物的同位素分馏时,不应该忽略平动和转动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段渴望积扇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30,牛4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此两类浊积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它们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中—新元古代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江南造山带西段湖南中、新元古代火山-侵入岩具有截然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中元古代火山-侵入岩金属亚碱性玄武岩类,MgO,Ni,Cr含量及Al2O3/TiO2比值高,稀土元素分馏形式多样,更多地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新元古代中基性火山-侵入岩MgO,Ni,Cr含量较低;其中的基性岩大多属碱性玄武岩类,并较富TiO2,Al2O3/TiO2比值较低,HFSE明显富集,微量元素标准化曲线与OIB类似,具有裂谷玄武岩的特征。中元古代南桥玄武岩εNd(t)为6.86-8.98,具有明显的N-MORB特征,是俯冲带附近的古洋壳残片,为九岭古岛弧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元古代的益阳玄武岩εNd(t)为1.56-1.76,Nb,Ti,Zr亏损,Th相对富集,具俯冲带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这些玄武岩具有高MgO、高Al2O3/TiO2比值和Ni,Cr含量,具科马提质玄武岩的特性,可能是局部地幔柱-弧相互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早期益阳安山质集块岩Th,La,Sm和Nd富集,Nb,Ti,Zr和Hf亏损,εNd(t)值为-0.53--1.05,是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的产物。新元古代黔阳,古丈、高桥火山-侵入岩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近似于OIB,具裂谷玄武岩的特征,黔阳,古丈基性岩εNd(t)值在1.09-1.69,来源于软流圈地幔,湖南这些中-新元古代火-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Radinia超大陆在该区从拼合到裂解的演化踪迹。  相似文献   

12.
对大量不同地质-工业类型的淋积型铀-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区域因素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展示了与持续时间无关的大量铀堆积最终极限的淋积作用特性及不同类型矿床含矿带含矿率大小的近似性,考虑到除了已知的各种参数以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扩散效应不断加强,提出了一个成矿作用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苏联砂金矿床的主要地质-工业类型可分为:化学风化壳砂矿、弱分异堆积层的洪-冲积砂矿和洪-坡积砂矿、冲积砂矿、大陆古海岸线的滨海砂矿、工艺成因砂矿、其中冲积砂矿的工业价值最大,关于砂金矿的原生补给源、主要的有金-石英建造、金-硫化物-石英建造、金-硫化物建造、金-冰长石-石英建造,与它们有关的矿砂规模各不相同,其中金-石英建造的意义最大。砂金矿发育区的分类在砂矿的预测找矿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苏联可分为:老地盾和原地台砂金矿区,前中生代褶皱带砂金矿区、中生代褶皱区的砂金矿区、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砂金矿区。对于砂金矿的地貌构造位置,可分为隆起区、稳定地貌区和坳陷区。坳陷区中的成矿后坳陷对成矿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4.
华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及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液的δ^18O与δD值分别变化于-67‰--7.2‰(SMOW)和-44.1‰--5.2‰,属大气降水成因流体,蚀变体系δ^18O的变化情况显示,与岩石作用的流体具低δ^18O的降水特征,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的水-岩同位素平衡交换反应的理论计算和综合分析揭示,本矿田的铀成矿热液起源于大气降水与相山主要岩石的相互作用,岩浆水对成矿热液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高温高压处理钻石进行了显微观察及红外光谱、低温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等谱学研究,认为钻石的去色是由于高温高压过程引起晶格结构的重组,从而得出天然褐色钻石的致色与位错附近的孤氮-空穴(N-V)的眯缺陷有关的结论。同时也提供了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一些谱学特征,如红外光谱中较弱的3107cm^-1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325nm宽带,光致发光谱中的575nm与637nm峰。  相似文献   

16.
熊永良  翟裕生 《地球科学》1994,19(4):519-528
本文对铼-饿同位素体系的基础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铂-饿同位素体系及其与铼-饿同位素体系进行联合应用的设想。在铼-饿和铂-饿的联合体系中,地幔作用过程及地壳-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由^187Os/^188Os及^186Os/^188Os比值及其相应的γ^TUMR(^187Os)和γ^TUMR(^186Os)参数来进行描述,这一对比值和参数对地幔作用过程及壳-地幔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将会比目前所采  相似文献   

17.
低品位铜湿法冶炼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成彦 《新疆地质》2001,19(4):281-284,287
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难选低品位铜矿,可产出高质量的1#阴极铜。该工艺具有低投资、低成本、高效益、无污染等优点。文章以5个铜厂的生产现状为例,对该工艺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水平、投资、效益及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氮气、氧气和空气水合物的合成及其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和不同的压力下,在实验室内分别合成了氮气水合物(16MPa)、氧气水合物(13MPa)和空气水合物(15MPa),并对其N—N和O—O键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水合物中的N—N和O—O键的拉曼位移与天然的空气水合物中的数据十分接近。在氮气水合物和空气水合物中,N—N键的拉曼峰值均为2322.4cm-1;O—O键的拉曼峰值在氧气水合物和空气水合物保持一致,均为1547.8cm-1。空气水合物分解的拉曼谱图表明,它不是氮气水合物和氧气水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而是由氮分子和氧分子共同生成的单一水合物,氮分子和氧分子同时进入水合物的大笼和小笼中。与空气中的氮、氧比例相比,水合物中氧分子明显富集,氮分子和氧分子的比例为2.4∶1。  相似文献   

19.
以晋祠段为代表的中国斯蒂芬期植物群与欧美同期植物群有许多相同分子,但其中地方性植物分子比重较大,应属早期华夏植物群的一部分.该植物群与以太原组中上部为代表的Neuropterispseudovata-Lepidodendronposthumii组合也存在一定差别,表现在典型的华夏植物群的重要成员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20.
何炼  马欣 《辽宁地质》1996,(1):75-78
在PH为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用EDTA掩蔽干扰素。根据试剂Ⅲ分子结构中所含有官能团能与硼酸产生反应的机理,拟定了天然矿泉水中微量硼的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4mg/L,回收率为91-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