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气候学家寇本氏已于1940年六月二十二日逝世于 Graz,享寿九十有四。氏于1846年九月二十五日生于俄之彼得格勒,度其幼年生涯于黑海滨之 Crimea,父为著名之历史家,素为俄皇所赏识,黑海滨之产业即为俄皇所赠者。氏生时常称道此处气候温和风景优美以及温带植物之丰富;氏称气候与植物界关系所得之印像,于彼一生之科学生涯极为重要。自1875至1919年之44年皆服务于德汉堡海洋观象  相似文献   

2.
分辨率为10'×10'的全球地形资料是由美国海军舰队数值海洋中心准备,经过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DSS(Data Support Section)分析、修改,压缩成二进制形式的一份质量较高的地形资料. 目前这种全球资料有三种版本,即气象国际公司版本、美国海军舰队数值海洋学中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共和国地跨亚欧两洲,国土总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占全国面积的97%,欧洲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角,占全国面积的3%。人口5800万,80%为土耳其夫,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世界闻名的博斯普鲁断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不仅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相似文献   

4.
2016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强降水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2479站逐月及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16年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的关系,并诊断了两者之间的信息流向。结果表明,梅雨期间的高频斜压波动具有明显的下游频散效应。波动起源于黑海,沿西北—东南方向于3—4 d后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斜压波包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波作用通量矢量的分布表明,梅雨期间逐日均有来自西风带上游的扰动能量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而梅雨期间降水与斜压波包的信息流关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因此,3—4 d并源于黑海附近的斜压波包活动是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异常降水的成因。这些结果为深刻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成因和有效预测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20年5—9月天山南坡1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 GDAS再分析资料,分析天山南坡暖季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并采用HYSPLIT模式,模拟追踪水汽源地及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南坡暖季暴雨主要发生在南亚高压双体型、500 hPa以上西南急流(气流)、700 hPa切变辐合以及天山地形辐合抬升的重叠区域。水汽主要源自中亚、大西洋及其沿岸、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经TKAP(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富汗东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南疆、北疆关键区,分别从偏西、偏南、偏北通道输入暴雨区,700 hPa以上偏西通道、以下偏北通道占主导地位,且贡献最大的是南疆关键区。源自中亚的水汽主要输送至暴雨区700 hPa及以下,对暴雨的贡献较大,且沿途损失较大;源自大西洋及其沿岸、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的水汽主要输送至暴雨区700 hPa以上,对暴雨的贡献较小。另外,中低层还存在源自北疆、南疆、北美洲东部、蒙古的水汽。基于上述特征,建立了天山南坡暖季暴雨过程水汽三维精细化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2020年5—9月天山南坡1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 GDAS再分析资料,分析天山南坡暖季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并采用HYSPLIT模式,模拟追踪水汽源地及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南坡暖季暴雨主要发生在南亚高压双体型、500 hPa以上西南急流(气流)、700 hPa切变辐合以及天山地形辐合抬升的重叠区域。水汽主要源自中亚、大西洋及其沿岸、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经TKAP(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富汗东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南疆、北疆关键区,分别从偏西、偏南、偏北通道输入暴雨区,700 hPa以上偏西通道、以下偏北通道占主导地位,且贡献最大的是南疆关键区。源自中亚的水汽主要输送至暴雨区700 hPa及以下,对暴雨的贡献较大,且沿途损失较大;源自大西洋及其沿岸、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的水汽主要输送至暴雨区700 hPa以上,对暴雨的贡献较小。另外,中低层还存在源自北疆、南疆、北美洲东部、蒙古的水汽。基于上述特征,建立了天山南坡暖季暴雨过程水汽三维精细化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9月24~26日广西崇左市强台风"黑格比"造成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黑格比"前期造成的强降水比较合理,后期由于高层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黑海低压及地形作用,导致了台风低压环流后部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崇左市大暴雨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16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强降水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2479站逐月及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16年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的关系,并诊断了两者之间的信息流向。结果表明,梅雨期间的高频斜压波动具有明显的下游频散效应。波动起源于黑海,沿西北—东南方向于3—4 d后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斜压波包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波作用通量矢量的分布表明,梅雨期间逐日均有来自西风带上游的扰动能量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而梅雨期间降水与斜压波包的信息流关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因此,3—4 d并源于黑海附近的斜压波包活动是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异常降水的成因。这些结果为深刻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成因和有效预测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9年12月广西严重霜冻天气同期50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特征及前期500 hPa高度的相关场分析,得到北半球中高纬度槽脊的位置与强度,地面大陆冷高压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的主要环流形势;当年1月、9月极涡强度、位置,北美高压脊强度,及黑海附近低槽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天气重、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天气月刊》(Monthly Weather Review)1973年第101卷第三期,R.L雷纳德(Renard)等人所作。自1967年起,美国海军进修学院气象系和蒙脱里(Montery)海军舰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合作,设计了一个预报各个发展阶段热带气旋移动的客观预报方  相似文献   

11.
广西1999年12月严重霜冻与典型霜冻重年的环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12月广西严重霜冻天气同期50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特征及前期500hPa高度的相关场分析,得到北半球中高纬度糟脊的位置与强度,地面大陆冷高压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的主要环流形势;当年1月、9月极涡强度、位置,北美高压脊强度,及黑海附近低槽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天气重、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对以下三个难点专门进行了研究:一是能不能偷袭,即能不能逃避美军的警戒网?二是从日本到珍珠港需航行十二天,途中的补给工作能不能顺利进行?三是能不能掌握住美军的主力舰队何时停泊在珍珠港内?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ECMWF及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3月27—29日新疆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动力机制、物理量、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来源于欧洲中部,属西方路径,强冷空气经过黑海-咸海-中亚地区入侵新疆;造成强降水的原因是西方冷空气与中...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伊犁河谷2000—2020年10月—次年4月发生的23次暴雪过程大尺度环流背景,运用HYSPLIT模式(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追踪水汽后向轨迹,定量确定了不同源地水汽输送路径及其贡献。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暴雪区位于高空西南急流轴右侧、槽前西南强锋区、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区前部辐合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及地面冷锋附近的重叠区域。HYSPLIT模式分析表明,暴雪过程水汽主要来自地中海和黑海附近、西南亚、中亚、大西洋及其沿岸;水汽自源地出发经关键区,分别从西南(偏西)、西北(偏北)路径输入暴雪区;各路径、各源地对暴雪的贡献不同层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中亚、西南亚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以下,地中海和黑海附近、大西洋及其沿岸、加拿大等地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及以上;源自加拿大的水汽是湿地蒸发的结果,且与北美洲北部冬半年为极涡频发区有关。基于上述特征,建立了伊犁河谷暴雪过程水汽输送的三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89年夏季ECMWF客观分析的700hPa和500hPa温度资料,对夏季青藏高原西北侧高空温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西北侧高空温度与东半球其它地区高空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它们是泰米尔半岛到拉普帖夫海、青藏高原西北侧及黑海南边到里海的正相关区。并且随时间的变化,北半球的相关中心也象春季一样有西退的趋势。另外得到夏季青藏高原西北侧高空温度存在四种基本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2016年7月28日—8月2日新疆西部罕见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应用GDAS资料,模拟计算了大暴雨期间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1)200 h Pa高空偏西急流、700 h Pa和850 h Pa低空偏东急流及辐合线和500 h Pa稳定"两脊一槽"环流是大暴雨产生的天气背景;(2)大暴雨过程中阿克苏地区北部、伊犁河谷地区和博州地区东部1500、3000和5000 m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存在差异,其中,阿克苏地区北部1500、3000、5000 m水汽分别主要来自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地中海北部,水汽贡献分别占该高度水汽的38%、46%、48%;伊犁河谷地区1500、3000、5000 m水汽分别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黑海南部,水汽贡献分别占该高度水汽的100%、50%、68%;博州地区东部1500、3000、5000 m水汽分别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中亚地区、东欧,水汽贡献分别占该高度水汽的58%、54%、82%。水汽在输送过程中高度多变,以偏东和偏南路径为主输送到大暴雨区上空;(3)欧洲大陆、西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等陆地及黑海、里海等海洋是此次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南疆低层偏东风和辐合线在水汽的聚集及向上输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空急流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下沉气流在将高空水汽向下输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1979年4月11—12日甘肃省及西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寒潮、大雪过程,甘肃陇东部分地区雪量达10mm 以上,日平均气温下降12℃之多。本文主要对降雪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并试图通过分析,建立一种陇东地区大雪模式。一、形势演变过程前期北欧暖空气东南移与黑海、里海一带发展的脊结合,4月9日在欧洲东部形成南北向暖高压脊,脊前偏北气流引导喀拉海附近的地面冷高压从乌拉尔山南下,10  相似文献   

18.
11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图的主要特点是:北大西洋、堪察加半岛和美国南部为负距平区,日本以东洋面和西欧为正距平区.另外,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跨过黑海伸向中东地区的平均槽和由白令海伸向太平洋的槽都比较明显. 1.欧洲东部多雨从欧洲东部到俄罗斯的广阔地区降水偏多,如德国的石勒苏益格(schleswig)的月降水量高达199mm,是常年的2倍.另外,俄罗斯北部等欧洲的东北地区自10月以来持续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大气温度和水汽两种遥感产品,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12月10 12日和2016年3月2 3日两次暴雪天气冷、暖气团及水汽的来源地、输送路径进行监测分析,并对冬季和春季暴雪发生条件、降雪强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地区暴雪天气是冷、暖气团与水汽条件配合的产物。(2)在这两次暴雪过程中,水汽主要来自西部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及南部阿拉伯海等地;冷气团主要来自北欧、挪威海-巴伦支海、西西伯利亚以及伊朗高原等地;暖气团的来源和输送路径一般与水汽相同或紧密相关。(3)2015年12月10 12日降雪过程是北疆创纪录的一次超强暴雪,此次降雪天气中冷气团来自挪威海-巴伦支海、北欧和伊朗高原等地,暖气团和水汽来自黑海-里海一带。在降雪过程中,来自阿拉伯海的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进入,是导致此次降雪天气强度空前的重要原因。(4)2016年3月2 3日是一次较弱的春季降雪过程,冷气团来自北欧-西西伯利亚地区,暖气团和水汽则分别来自北疆当地和巴尔喀什湖附近,降雪过程中由于缺乏后续水汽补充,导致降雪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弱。(5)对比两次降雪过程可见,降雪过程中有无持续充足水汽补充,是决定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十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海到里海的强暖平流致使西伯利亚高压脊经向发展,并建立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和西欧东移的冷空气在蒙古国聚积加强,形成了强冷高压、强冷平流;横槽2次转竖引导强冷空气迅猛向南爆发,形成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与此次寒潮相伴的北方沙尘暴是蒙古气旋与地面冷高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剧增造成的,高空西风急流通过动量下传引起地面大风,是此次强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条件,在沙尘暴爆发区有南北风的强风切变,促进了沙尘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