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酒泉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及控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盆地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特征、古地温及火山岩等沉积盆地鉴别标志,认为酒泉盆地为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中生代早白垩世属伸展断陷盆地,新生代为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盆地叠合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叠合方式总体为正交式叠合,其中陆内坳陷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可以划分为披盖叠合型、局部叠合型、未叠合型3类,按照断陷盆地与陆内前陆盆地构造单元叠合位置,将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划分为前陆冲断带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斜坡与次级凹陷的叠合、隆后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4个亚类。中新生代盆地叠合控制了酒泉盆地油气成藏,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分布,决定了不同次级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范围和优劣,中新生代盆地叠合不仅加速了烃源岩成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储层物性的改善(裂缝的发育)起关键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次级凹陷叠合方式和叠合强度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差异,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基于盆地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特征、古地温及火山岩等沉积盆地鉴别标志,认为酒泉盆地为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中生代早白垩世属伸展断陷盆地,新生代为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盆地叠合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叠合方式总体为正交式叠合,其中陆内坳陷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可以划分为披盖叠合型、局部叠合型、未叠合型3类,按照断陷盆地与陆内前陆盆地构造单元叠合位置,将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划分为前陆冲断带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斜坡与次级凹陷的叠合、隆后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4个亚类.中新生代盆地叠合控制了酒泉盆地油气成藏,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分布,决定了不同次级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范围和优劣,中新生代盆地叠合不仅加速了烃源岩成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储层物性的改善(裂缝的发育)起关键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次级凹陷叠合方式和叠合强度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差异,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型盆地类型进行研究。认为:1)大歧口凹陷构造单元有4级,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平面构造格局和北断南超箕状断陷的剖面结构。2)凹陷内断裂有4级,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活动具有演化的阶段性和空间的迁移性,典型构造带活动性具有由北往南迁移的特点。3)新生代期间整个大歧口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均在东部海域的歧口主凹内,但整体具有往南迁移的趋势。4)凹陷经历了拓展裂谷、拉分断陷、箕状断陷和碟状坳陷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在整个构造演化时期意义重大,且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故认为大歧口凹陷原型盆地是一种"板内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4.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及基底构造的耦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构造在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数据,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规律与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基底构造对富油凹陷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68个断陷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呈弥散式分布,这些断陷可分为南部断陷群与北部断陷群,断陷群夹持在隆起之间,总体上构成了正负相间的盆岭构造格局。基底构造控制着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表现为:断陷群沿着深断裂分布;坳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向斜,隆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背斜;刚性的锡林浩特地块分割了断陷群。深断裂作为构造薄弱区在伸展变形过程中优先重新活动,并控制着断陷的发育与分布;盖层演化和基底构造之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基底流变性发生突变的区带对断陷的发育与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基底断裂带上叠的凹陷、基底断裂带交汇处上叠的凹陷和刚性基底上新生的凹陷在伸展变形过程中构造继承性好、沉降量大、优质烃源岩发育,是富油凹陷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靖海凹陷为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系统深入研究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有助于深化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本次研究以靖海凹陷2D地震资料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描述新发现的拆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对比靖海凹陷东、西部结构样式差异性;通过沉降史模拟结果和典型拆离断层生长发育过程分析,恢复了靖海凹陷自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和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研究区深部资料与国外深水盆地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以及破裂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靖海凹陷东部与西部的盆地结构样式存在差异性,西部发育大型拆离断层及其所控制的拆离盆地系统,东部则呈现为由多个简单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盆地所构成的复式地堑结构。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期和坳陷期,其中断陷又可细分为断陷Ⅰ幕和断陷Ⅱ幕。盆地断陷Ⅰ幕对应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阶段,高角度断层普遍发育;盆地断陷Ⅱ幕对应于南海北部陆缘减薄阶段—剥露阶段,拆离断层发育;当南海北部岩石圈完全破裂之后,盆地进入到坳陷期。  相似文献   

7.
开鲁凹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油气前景优良,但研究程度较低。前人主要针对凹陷内次级构造单元进行研究,而对凹陷整体构造和基底特征缺乏研究。为了研究凹陷构造特征,预测油气有利区,笔者等基于重力资料,综合地质、地震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了该区的断裂构造;应用Parker法和相关分析法计算了盆地的基底深度;并对凹陷进行了次级构造单元划分及油气有利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开鲁凹陷重力场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重力高和重力低呈条带状相间分布;反映了凹陷内突起与断陷亦由西北向东南相间分布。凹陷内断裂发育,其边界主要受近SN向、EW向及两组NE向断裂控制。开鲁凹陷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以断裂为界。凹陷内新生界、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发育。开鲁凹陷西部清河—苇莲苏断陷带内的平安地断阶,东部茫汉断陷中的茫汉南西缓坡带,南部奈曼旗断陷等区域,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为油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袁禹涵  张金功  袁炳强  薛健  姚天星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11-2023020011
开鲁凹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油气前景优良,但研究程度较低。前人主要针对凹陷内次级构造单元进行研究,而对凹陷整体构造和基底特征缺乏研究。为了研究凹陷构造特征,预测油气有利区,笔者等基于重力资料,综合地质、地震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了该区的断裂构造;应用Parker法和相关分析法计算了盆地的基底深度;并对凹陷进行了次级构造单元划分及油气有利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开鲁凹陷重力场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重力高和重力低呈条带状相间分布;反映了凹陷内突起与断陷亦由西北向东南相间分布。凹陷内断裂发育,其边界主要受近SN向、EW向及两组NE向断裂控制。开鲁凹陷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以断裂为界。凹陷内新生界、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发育。开鲁凹陷西部清河—苇莲苏断陷带内的平安地断阶,东部茫汉断陷中的茫汉南西缓坡带,南部奈曼旗断陷等区域,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为油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西部保定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保定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内冀中坳陷的西部, 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相隔.凹陷内构造-地层层序的划分, 对研究其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探讨太行山山前断层的发育特征也有一定的帮助.按照井、震结合的思路, 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周缘的地质填图成果, 建立了保定凹陷的地层系统; 根据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 对保定凹陷构造-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 分析了保定凹陷的构造演化.研究发现, 保定凹陷内发育了古近系孔店组底部和新近系馆陶组底部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 据此将保定凹陷在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 基底构造层、断陷期构造层和拗陷期构造层.保定凹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古近纪断陷、渐新世末反转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4个阶段, 其中, 古近纪断陷期又可以分为强烈断陷期、持续断陷期和断陷末期.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构造样式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新生代盆地具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是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断陷盆地。通过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表明:东部凹陷的形成可分为断陷期和拗陷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断陷期的过程中,伸展及走滑作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断陷早期以伸展作用为主,中期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晚期以走滑作用为主。在这种独特机制作用下,不同时期断陷由不同类型的半地堑组成。断陷阶段早期构造样式主要为非旋转或旋转半地堑;中期主要为滚动半地堑及复式半地堑;晚期主要为走滑半地堑;拗陷是新生代盆地萎缩期的构造样式。不同时期构造样式的研究,实际上再现了构造样式的演化史,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成藏动态过程的研究前提。   相似文献   

11.
南贝尔凹陷位于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内小断陷.该凹陷具有断陷结构简单、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形成了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铜钵庙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水下扇砂体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在东次凹北洼槽南一段Ⅱ油组构造和沉积匹配较好的区域形成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岩性一...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大凌河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河盆地位于辽宁省南部,渤海湾盆地东北角,是继中生代发育起来的第三纪断陷盆地。分东部凹陷,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等二级构造单元(图1)。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东南隆起演化及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失下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并形成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物到湖泥沉积段,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形成了侏罗纪不对称的断陷盆地体系。包括断陷期、断坳期和坳陷期三个阶段。构造样式东西存在差异。民丰凹陷具有坳陷型湖盆特征;若羌凹陷为典型的箕状断陷沉积,发育两期断陷,一期断陷为断陷特征,二期断陷为断坳特征。二期断陷对一期断陷具明显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具有继承性,两期中心略有迁移。  相似文献   

14.
<正>1地质特征广西375矿床位于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十万大山盆地为一中新代继承性内迭式断陷盆地。处于华夏古陆区,广西山字型弧顶的西南侧、南岭纬向复杂构造带西段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南段十万大山沉段带的复合部位。盆地基底为印支期花岗斑岩和下中三叠统及古生界,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和新生界红色碎屑建造。按基底形态,基底构造可划分为西部凹陷、中部隆起和东部凹陷三个构造单元,375矿床位于东部凹陷区东南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山西段尤路都斯盆地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路都斯盆地大地构造背景位于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伊塞克湖板块的缝合位置,是天山西段南天山与中天山之间一个狭长型山间盆地,EW向延伸。北抵那位提山,南为萨阿尔明山西段,面积600km^2。中间被NWW向延伸的艾尔宾山分隔为大、小尤路都斯盆地。其中大尤路都斯盆地面积4700km^2,小尤路都斯盆地面积2900km^2,现代盆地内为山间堆积平原,具有中间低凹、四周高的地形特征,海拔高程2400-2500m。现今的盆地实际上是一个第三纪发育的断陷沉积盆地,其基底是前震旦系结晶基底和古生界褶皱基底;盆地边界及盆内各二级构造带主要受断层的控制;盆地的构造格架可分大、小尤路都斯两个断陷,且大尤路都斯断裂陷可分为北部凹陷区、巴音背斜构造带、南部斜坡3整容上次级构造单元,巴音背斜构造带为大尤路都斯盆地内的最大二级构造单元;小尤路都斯断陷自北向南分布有北部(乌鲁木齐牧场)凹陷、西部凹陷、东南部凹陷、中部隆起带三凹一隆4个二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6.
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认识纵向上不同时期发育的断裂体系组合规律和构造特征;在分析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将乌尔逊凹陷北部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构造层,并阐述各构造层的构造特征。通过制作乌尔逊凹陷北部构造演化史剖面,认为盆地的演化分为三个构造旋回、五个演化阶段,并认为乌尔逊凹陷是由三期盆地叠合而成,即早期裂陷盆地、中期断陷盆地、晚期凹陷盆地。  相似文献   

17.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东部过XH-1井的GH-1剖面,揭示了盆地边缘在新生代多次盆地原型迭代中的结构变化。在梳理前人关于盆地原型学术观点的基础上,通过T25、T24、T23上超点不断东扩的特征,确认了陆相盆地发展跨越式、旋回性的演化特点;根据T24、T20两期构造反转,确认了陆内迁移拗陷期渐新统、中新统(龙井组和玉泉组)分别为两个二级构造层序;结合柳浪组的成因机制,探讨了柳浪组在盆地发展史中的归属问题。通过玉泉运动、花港运动和龙井运动机制探讨及界面确认,深化了断陷期、拗陷期西湖凹陷东部边界的认识,明确了西湖凹陷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走滑拉张断陷-转换边缘拗陷、渐新世-中新世陆内迁移拗陷、上新世-第四纪弧后陆架边缘拗陷的盆地原型迭代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金衢盆地的原型及其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衢盆地是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断陷盆地之一,发育在前中生代变质褶皱基底之上,主要由北部浅凹陷带、中央隆起带以及南部深凹陷带三个构造单元组成。运用盆地原型分析方法,对盆地的构造事件、深部构造、蚀源区、沉降史、沉积中心、盆地边界构造和沉积间断等进行了研究。盆地经历了早期陆内挤压、早白垩世晚期伸展拉张、晚白垩世拗陷、白垩世末萎...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哈密盆地形成于晚二叠世。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边缘断陷、断坳过渡、扩张坳陷、内部断陷及褶皱回返五个时期。时空上表现出断、坳结合,相互转化,侧向移动和超覆扩张等特征。盆地有晚二叠世以来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总厚7000m以上。上二叠统塔尔郎组和下、中侏罗统为主要生油层系,其中的河道砂岩体和席状砂岩体物性条件较好,是主要储集层。盆地油气聚集最有利地区为生油凹陷带内断层与背斜构造圈闭互相配置的次级构造带,它们主要存在于吐鲁番坳陷区内。台北凹陷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体下盘及其东段的柯柯亚-台北构造带,托克逊凹陷西部伊拉湖-大河沿逆冲断裂带下盘及其伊拉湖构造带以及中央背斜带等应列为重点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哈密盆地形成于晚二叠世。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边缘断陷、断坳过渡、扩张坳陷、内部断陷及褶皱回返五个时期。时空上表现出断、坳结合,相互转化,侧向移动和超覆扩张等特征。盆地有晚二叠世以来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总厚7000m以上。上二叠统塔尔郎组和下、中侏罗统为主要生油层系,其中的河道砂岩体和席状砂岩体物性条件较好,是主要储集层。盆地油气聚集最有利地区为生油凹陷带内断层与背斜构造圈闭互相配置的次级构造带,它们主要存在于吐鲁番坳陷区内。台北凹陷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体下盘及其东段的柯柯亚—台北构造带、托克逊凹陷西部伊拉湖—大河沿逆冲断裂带下盘及其伊拉湖构造带以及中央背斜带等应列为重点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