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矿的找矿者早就认为,岩浆煌斑岩是金矿床赋存的一种良好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共生可以证明这一论断。基于下列事实:(1)煌斑岩含金量是地壳所有岩浆岩中含金量最高的岩石;(2)煌斑岩不仅在空间上与金矿化伴生,而且是与金矿化同时产出;(3)由于金的高密性和亲铁性,普遍认为地核和深部地幔是富金的;(4)煌斑岩来自深部地幔,本身明显富CO_2、H_2O、F、Cl、Rb和Ba等组分,并含硫适中,适合于从富金的深部将金携带到地壳浅部。N.M.S.Rock等(1987)提出了金矿床成因的新模式:高温、富金、富挥发分的煌斑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后,或者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斑岩岩浆成矿(模式A);或者引发并加剧一个变质热液循环体系,同时可能提供变质热液、部分金以及CO_2和S,从而促使变质热液金矿床的形成(模式B)。这种模式强调了煌斑岩浆活动在金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将世界上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田两种矛盾的成因模式,即岩浆和变质成因模式加以统一,引起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50,自引:109,他引:50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 型和 SEDEX 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 CO_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 CO_2的包襄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 CO_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 CO_2包襄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阿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希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成矿带上与晚古生代火山岩有关的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包括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2种类型的金矿体。其中,热液成因金矿体明显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并遭受一定的剥蚀改造,矿体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显示矿床南段比北段剥蚀程度高,矿体金品位和厚度质量参数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矿体具有向北侧伏特征;沉积底砾岩型金矿体角度不整合于热液成因矿体之上,其含矿砾石类型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热液型矿体基本一致,为热液型矿体遭受剥蚀并在北东部阿恰勒河组中沉积的产物。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矿床的形成、产状变化特征、区域构造地质演化等资料的深入分析,建立了阿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剥蚀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4.
永新金矿是近年在小兴安岭西北部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由于研究程度较低,该矿床的成因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准确限定永新矿床的成因类型,文章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永新金矿床矿石矿物主要包括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等,其中,自然金主要以裂隙金和包裹金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围岩蚀变类型主要包括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局部冰长石化,其中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对永新金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稳定同位素(S、Pb、H和O)测试,结果表明,永新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各阶段平均成矿温度由305℃→237℃→202℃→162℃,逐渐降低;盐度w(NaCleq)由7.5%→3.4%→2.9%→1.7%,逐渐减低;流体密度由0.78→0.84→0.89→0.92 g/cm3,微弱增高,但整体均较低.成矿流体为典型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流体,成矿深度小于1.1 km,形成于浅成环境.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见少量CO2,基本不含有CH4和H2.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并与围岩发生了明显的水-岩反应;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与赋矿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具有成因联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典型矿床对比分析,确定了永新金矿床为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同一地区的众多早白垩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可能共同形成于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毕献武  胡瑞忠 《地质论评》1997,43(4):381-387
笔者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钠质溶液,其中的水为大气降和岩浆水混合成因,矿化剂主要来源于深部,金主要来源于海西期超基性岩和志留系金厂组浅变质岩。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丫他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热液成矿阶段中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以及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丫他金矿床中存在H_2O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三类流体包裹体;其中同一阶段同一视域中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在加热中完全均一到H_2O相,以及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_2相,它们的均一温度和形成压力基本一致,说明同时捕获了富CO_2和富H_2O两种流体;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或与大气降水有关的盆地流体;热液成矿阶段流体发生相分离,CO_2-H_2O不混溶作用导致热液中Au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并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7.
碱性岩相关铜-金(钼)矿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超过20%的大型-超大型铜-金(钼)矿床与碱性岩浆有关,因此,该类矿床引起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碱性岩有关的铜-金矿床的成矿岩体、物化条件及围岩种类各具特色,成矿成因类型多样,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金(钼)、浅成低温热液脉型金-铜(钼)。总体上,该类矿床的矿化和蚀变具有一定的特征:该类矿床多产出在伸展环境下、均富碲化物矿化、有大量的钾质交代作用、含有氟矿物质和钒云母等,成矿蚀变亦有一定的规律。长英质岩石中经常发生钾长石蚀变,而绢云母、碳酸盐和钾长石的混合蚀变常出现在中基性侵入岩中,水热合成石英和酸性蚀变十分罕见。这种特征矿化可能与碱性岩浆流体演化有关,这种流体富含CO_2,且在高氧逸度、低硫逸度条件下释放。在伸展背景下的碱性-钙碱性省寻找此类矿床具有巨大的勘查潜力,尤其在碱性岩体中心及其外围可能形成勘探的靶区。在中国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亦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借鉴国外寻找此类矿床经验的同时,仍需加强对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岩浆体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艳  温春齐  李保华  孙燕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100-104,113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热液期可初步分为5个阶段:氧化物阶段、金-黄铁矿阶段、银金-硫盐阶段、贫金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对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一般特征、成矿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气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马攸木金矿床在成因上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广东新洲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德贤  曹建劲 《矿床地质》1997,16(3):254-259,288
新洲金矿带产于震旦系云母石基片岩的层间断裂带中,矿床中有金矿床带10条,第二,三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属矿和硫来自围岩,流体主要是变质水,矿床是产于区域变质岩系中,与岩浆热动力变质作用有关,属浅成中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李洪梁  李光明 《地学前缘》2019,26(3):202-210
黄铁矿作为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是热液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成分标型特征记录了大量矿床成因信息。在分类总结了各类型热液金矿床关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矿床学的研究思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主成矿期或与金矿化同期的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及组合特征、(Fe+S)As特征、δFeδS特征、AsCoNi特征以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成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彼此显示出特征性的成因标型特征,可作为判别热液金矿床成因的依据。结合各类热液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热液金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对象。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地质与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今后热液金矿床成因的判别和黄铁矿标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42-)Cl--(K+)Na+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MPa)浅成(0.825~0.971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矿床实例首次论述了雪峰隆起带内板岩、变质砂岩等浅变质的区域变质作用不能使岩石中的金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断裂构造在动力变质过程中本身并不成矿,断裂破碎带的地层中金只是带内金矿体金金属量的0.123%;流体包裹体测定的金矿成矿温度主要区间在200~300℃,说明雪峰隆起带岩金矿床不是地下水热液成因;金矿床的一些矿石矿物、伴共生组分、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与花岗岩类岩浆岩的相似性也说明了两者间的成因关系;重磁资料推断地表无岩浆岩出露的岩金矿床下部有大面积的隐伏岩体。以上论述和排除法均说明雪峰隆起带上岩金矿床成因类型是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24-)Cl--(K )Na 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 MPa)浅成(0.825~0.971 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西藏西部马攸木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24-)Cl--(K )Na 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 MPa)浅成(0.825~0.971 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牟云 《吉林地质》2010,29(3):6-8
吉林东部地区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铜银)矿床可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浅成中温斑岩。热液型金(铜)矿两个亚类。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特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石英、方解石、冰长石和重晶石,成因上与高钾的钙碱性火山岩。斑岩(137~177Ma)有关,成矿流体属浅成低温氧化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混入的程度大。浅成中温斑岩,热液型矿床的特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石英,成因上与钙碱性火山岩。斑岩(130~140Ma)有关,成矿流体属浅成中温还原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混入的程度相对较小。由于火山岩,斑岩的来源深度不同,斑岩体在矿床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造成金矿床的类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 CO_2相及 CO_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 NaCl-H_2O-CO_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 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 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 NaCl-H_2O 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江西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山金矿为赣东北地区一大型独立金矿床,其产出受金山顺层剪切带的控制,主要矿化类型有硅化岩及含金石英脉型两种,金的大量淀积晚于石英脉的形成.矿区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氢、氧同位素资料证明成矿溶液为变质水,成矿温度为230℃~400℃,矿床属剪切带型中温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团结沟金矿床赋矿岩体石英斑晶及矿石中玉髓状石英内发育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赋矿岩体石英斑晶中主要发育含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纯液相等类型包裹体 ,而矿石玉髓状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度为 1 30~ 370℃ ,盐度 2~ 1 0wt%NaCl;与赋矿岩体石英斑晶中发育的气液两相包体温度、盐度范围相近 ,结合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特征 ,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 ,矿床成因属与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国堡 《矿床地质》2006,25(4):483-490
拾金坡金矿是甘肃北山南带较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拾金坡复式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产出部位明显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_银金矿_黄铁矿_方铅矿_闪锌矿_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硫和铅同位素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即斑状花岗岩;氢和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水。成矿时代属早—中海西期。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_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五凤金矿床是位于延边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脉的产出受不同方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分布于碱长花岗岩、角闪安山岩等侵入体及地层之中。研究表明,热液金矿化可分为石英--冰长石--方解石阶段,石英--方解石1阶段,石英--方解石2阶段及方解石阶段4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研究区主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为129.8℃~236.5℃,峰值区间为190℃~220℃,盐度w(NaCl)为0.83%~1.98%。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热液。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五凤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