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课题的结构96-908课题是国家‘“九五”期间全国15个科技重中之重项目之一。项目的名称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同志。该课题下列5个子专题,分别以Wj----称05,下同)课题的内容是:“区域中心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的建立与  相似文献   

2.
文中根据96—908—05—03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系统研究专题甘肃分专题“天水市干旱气候预测及对农业生产影响”子课题研究成果(系统从1998年开始投入业务运行),对今年本地4—6月降水及干旱趋势的短期气候预测作了技术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宇发 《贵州气象》2002,26(2):35-36
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是"九五"重中之重攻关项目之一,对于提高气象部门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是加快气象短期气候预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目前较先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的设计作一探讨,供同行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21日,贵州省"九五"重中之重课题<贵州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科研成果在贵阳通过鉴定验收.  相似文献   

5.
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 8年多的研制、发展和业务化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并以此为平台 ,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动力模式预测业务。 2 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 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 ,并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文是对该动力模式系统性能的介绍 ,也是对国家“九五”重中之重课题的加强课题“短期气候预测综合动力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专题的总结汇报。  相似文献   

6.
1会议概况国家“九五”期间重中之重项目“96-908-05-03”课题——“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系统研究”第三次工作研讨会,于1999年5月5-6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南京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及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甘肃等西北五省的代表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下列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门)各专题及配套协作项目工作进展情况;(2)演示“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系统汛期子系统”并征求修改意见;”(3)业务系统研制的技术要点;闪开展1988-1997年预报评估工作;(5)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何向业务应用转化问题;(6)1999年…  相似文献   

7.
广西短期气候预测与气候灾害监测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气候灾害监测、短期气候预测3个子系统,集气候资料管理、气候灾害监测、短期气候预测等气候综合业务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振国  刘海波 《浙江气象》2003,24(3):1-6,46
首先概述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近40多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技术经历了经验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物理统计分析、动力与统计相结合4个主要发展阶段。其次分析了“九五”以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的新进展,通过“九五”攻关研究,增强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综合决策和业务预测能力,初步实现了动力与统计相结合,提高了自动化、客观化、可视化水平。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动力气候模式,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提高物理统计方法,在汛期降水物理统计预测方法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主导因素、中纬度环流异常、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年代际气候背景与年际气候异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短期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九五”期同的重点研究课题,如何将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需要各级业务部门共同努力。我们在1997年1月沈阳市年度气候预测交流会上,以沈阳为例汇报了对市地级的短期气候预测改革的体会和认识,和同志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是“九五”重中之重攻关项目之一 ,对于提高气象部门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是加快气象短期气候预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目前较先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 ,对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的设计作一探讨 ,供同行作参考。1 总体目的和要求作为一个实时运行的业务系统 ,首先要求的是稳定、安全、可靠。过去对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以单机运行为主 ,使用一组固定的编译好了的应用程序来运作。其缺点是产品的形式是固定的 ,产品的升级困难 ;人的操作难免造成单机故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实时运行。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九五”以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的新进展,探讨了未来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短期气候动力预测模式系统的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出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洋-太平洋海盆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季和年际尺度的业务动力模式组成的系统.初步把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由经验统计方法提高到定量和客观分析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已建成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统计方法与气候动力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气候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也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一些新的预报技术和机理认识不断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业务。ARGO海洋观测资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业务模式的预测技巧,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已经投入准业务化运行,研发了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多模式气候预测产品解释应用集成系统(MODES)和动力-统计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FODAS)逐渐应用于业务中,大气季节内振荡(MJO)逐步在延伸期预报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对全球海洋、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南半球环流系统对东亚季风影响的新认识也不断引入到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这些新技术和新认识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的研究是攻关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的第三课题。目的研制影响评估模式,建立业务运行系统及提出相应的抗御不利影响的适应对策。背景任何气候波动,如气候变化、气候异常、气候极...  相似文献   

15.
张峻 《湖北气象》1998,(4):20-22
随着气象资料的不断积累,桌面型数据库系统(如Foxbase等)已不能满足大量数据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大型关系数据库的应用势在必行。随着“9210”工程的启动,Sybase数据库已在气象部门投入使用。“九五”攻关课题“96-908-05-04-01”子专题将PowerBuilder选定为数据库前端开发系统,根据该专题研究中的有关成果,在此介绍PowerBuilder开发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维桐  李福军 《辽宁气象》1998,(1):26-27,39
短期气候(旬、月、季、年)的预测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国气象局“九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的科研课题。沈阳市气象局根据现有条件和设备,充分利用计算机快而准的优势,经过几年努力,研制出了“沈阳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微机服务软件。根据统计学原理和历史气候的概率分析及相似年分析,采用了7种方法对旬、月、季、年的温度和降水进行预测,该软件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水平和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将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该系统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1引言短期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九五”期间的重点研究课题,如何将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需要各级业务部门共同努力。我们在1997年1月沈阳市年度气候预测交流会上,以沈阳为例汇报了对市地级的短期气候预测改革的体会和认识,和同志们一起探讨。2气候预测的时空概念1995年国家气候中心明确了月、季、年和数年的预测为短期气候预测,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值得深入探讨。我们认为,首先预报的时空概念是不同的,天气预报以地球自转一周,即以天为基本时间单位,在一天内又分白天夜间和24小时,预报对象和…  相似文献   

18.
对2010年1-12月和春季(3-5月)、夏季(6-8月)国家气候中心和内蒙古气候中心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质量进行评分,以检验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气候预测业务对内蒙古的预测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总体来看,2010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检验评分内蒙古气候中心91.7%的月份温度预测和75%的月份降水预测高于国家气候中心,其中,春季温度预测较差;夏季降水预测较差.平均而言,业务预测质量明显高于模式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在内蒙古业务预测分析参考时注意,降水预测的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对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项目“96-908-05-04-10”子专题中的气候模式集成系统软件的主要开发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如何创建可复用软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丁一汇 《气象》2004,30(12):11-16
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业务系统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数据库、动力气候模式系统、气候监测诊断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影响评价系统与气候应用服务系统。在建立短期气候业务系统过程中,主要获得了三方面的成果:第一,揭示出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最强气候信号是厄尔尼诺事件、高原积雪和季风;第二,发展并建立了复杂的全球与区域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T63L16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T63L30全球海洋模式和海冰模式、太平洋和印度洋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和厄尔尼诺预测模式;第三,在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下建立了完整的业务应用系统,不仅可提供短期气候预测信息,而且可以快速、客观、准确地给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林业、交通、电力、重大工程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关键地区的影响,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1998年开始应用以来,国家和大区两级整体预报水平比“九五”以前20年平均提高了6%~10%。但对区域性强洪涝事件的预报能力偏低,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