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土壤碳酸盐△C测量法已成为国内石油化探的一个主要方法,已在地表油气化探不同测量阶段(概查,普查,详查)中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该法在某些地区测量时地球化学异常不明显.为提高△C测量法的效果使其在不同景观区均获得好的显示,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结果,指出了△C法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不同景观区采用不同热相态碳酸盐作为有效指标,代替过去仅用△C一个指标进行测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能反映东海油气藏异常的气、液、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可作为东海油气化探指标。本文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溶铁和△C的油气化探指标。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作为海洋油气化探液态烃的样品源。根据油气藏顶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异常,圈出东海陆架盆地古滨海砂可溶铁Fe~(3+)/Fe~(2+)<1分布区作为油气远景区,提出了东海陆架盆地找油的新领域。△C是用无机组分反映油气富集的一种化探方法。东海陆架沉积物与△C有关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菱铁矿。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用四碱—氯胺T反应比色测定土壤中活性碘的半定量快速方法。测定范围0.01—1微克/25毫升溶液中。方法简单快速,每人每天约可完成60个测定。论述了碘作为地热勘查中探途元素的可能性,进而用文中所述方法测定了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上取得的11条剖面193个地表土壤样品(覆盖面积25平方公里),获得了规模大、强度高的碘异常分布图。碘异常和视电阻率法及土壤汞异常分布区较为吻合且都和地热储的分布相对应。从而指出碘可能是地热勘查中一个重要的探途元素。  相似文献   

4.
位变滤波及其在重磁异常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光楚 《物探与化探》1979,3(5):43-49,11
从重、磁观测数据中消除干扰及将其局部异常与区域异常分开,经常用的方法是线性滤波,非线性滤波很少应用。本文将叙述线性滤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位变滤波及几种位变滤波的具体公式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桂中1井井中化探指标的异常特征和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中化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监测和早期盆地勘查评价的地球化学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优选了酸解烃(SC1-SC4)、热释烃(RC1-RC4)、二维荧光(FL327、FL327、FL399)、后生碳酸盐(△C)和热释汞(Hg)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桂中1井各种化探指标的异常特征分析,表明区内存在油气生成潜力,并指出了其主要生油气层段和储油气层段。  相似文献   

6.
综合方法在柳塘隐伏铅锌矿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曾钦旺  饶家荣  骆检兰 《物探与化探》2002,26(3):179-184,191
在湖南坪宝铅锌多金属矿田外围柳塘预测找矿靶区,采用高精度磁测、高精度重力、高灵敏度土壤、岩石测量、碳氧同位素测定等综合方法普查、详查,以“磁场跃变区”及Pb、Zn、Ag、Sb、As等弱异常为主要标志,在地表无任何矿化蚀变显示的柳塘预测区,发现400m以下的全隐伏铅锌银矿床,这阐明了新方法新技术是成矿远景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提取深部找矿信息标志的最佳方法,总结了找矿预测的基本思路。通过该矿床的发现,说明“预测—普查一致性”原则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张金来 《物探与化探》1987,11(2):101-105
综合油气化探系指多种化探方法和多种化探指标的联合使用,比使用单一方法和单一指标具有许多优点.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综合油气化探.土壤△C法是一个新方法.本文首先就△C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吸附烃和汞的关系进行讨论;接着阐述了土壤△c在油田上的异常特征;最后论述了土壤△C在综合油气化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C法在综合油气化探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伴生碳酸盐矿物在海底与天然气水合物伴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在陆上冻土区中报道较少。以近两年在祁连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伴生的碳酸盐矿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含碳酸盐样品的显微镜观察及矿物分析,确定了伴生碳酸盐的矿物种属及赋存状态。按碳酸盐矿物组成及地质产状的不同,其赋存状态分成4种类型,即白色薄层状、烟灰色菱形晶簇状、深灰色薄壳状、微细浸染状。根据不同赋存形态碳酸盐的C、O同位素特征,认为烟灰色菱形晶簇状方解石或呈(云烟状)微晶方解石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碳酸盐C、O同位素随深度变化特征表明在一定深度处可能存在着烃类物质的活动,即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导致碳酸盐的矿物生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羌塘盆地戈木错地区的泥火山群进行了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区泥火山沉积物主要为第四系风化沉积物及被流体带到地表的下伏地层岩块组成。酸解烃法、蚀变碳酸盐法(△C)对土壤样品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含有的有机酸解烃成分具有完整C1-C5序列;烃类各组分间、烃类和碳酸盐指标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和凝析油气,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化对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古环境变化的指标.本文对黄土高原地区S1以来成土碳酸盐和红粘土中碳酸盐的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根据渭南、吉县、长武和会宁4个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土壤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探讨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指出气候的干湿程度可能是影响黄土地区成土碳酸盐δ13C值的主要原因;西峰红粘土序列碳酸盐的碳同位素记录表明,δ13C值在4.0Ma B.P.前后有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上新世干旱化的发展,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这一时期发生较大规模的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东海油气表层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气相、液相、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可作为油气化探指标。文中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液态烃、成岩作用环境指标Fe3+/Fe2+ 、热释碳酸盐(△C)、沉积岩细粒级样品分离。选择了东海油气表层化探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C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铁锰的碳酸盐系列,东海沉积物△C矿物成分以菱铁矿为主。△C成因上的多解性决定了△C作为油气化探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电子导体的极化暂态特性与电子导体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差异激电法的观测参数─激电差△P能够反映这种特性。本文用极化暂态特性的理论对石墨板、铜板和铁板三种模型上激电差△P异常的基本形态各不相同的现象作了初步解释,说明根据激电差△P异常的基本形态可以把不发生阳极溶解、不可逆性较弱和不可逆性较强的矿石─围岩溶液体系区分开,并且可以剔除炭质干扰。文中还给出了野外试验结果和应用实例。极化暂态特性反映的信息量很丰富,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激电异常的区分和场源性质的识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金、银矿产普查中应用化探的找矿效果和方法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文章主要简介了1980~1985年期间化探方法找金、银矿产所取得的找矿成果,新发现59处矿床和矿产地。指出了在中国的地理一地质条件下,寻找金、银矿必须首先开展小比例尺的区域化探,以便尽快缩小找矿靶区,圈出成矿远景区,然后进行普、详查工作,才能很快取得重大找矿成果,同时也会缩短找矿周期和节约经费。还讨论了开展区域、普查和详查化探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在1:20万区域化探和1:5万普查化探阶段主要应选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大比例尺详查中主要选用土壤测量或岩石测量。讨论了在普、详查中进行组合样品的问题。同时也指出承担金、银矿化探普查的野外队必须掌握痕量金分析方法和技术及形成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有限元法在中国南海及邻域区域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对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初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差(△a)的数值呈现有规律的分布,根据△a值的大小可以把本区划分为四个活动区:它们分别是烈活动区(△a>500bar)、强活动区(250bar<△a<500bar)、中活动区(12Sbar<△a<250bar)、弱活动区(△a<125bar)。其中南海北部及华南沿海地区属中活动区,这种环境对工程建设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银,一般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电热板加热溶样,使用铱、铂为基体改进剂,但存在分析流程繁琐、成本高等缺点。相比于电热板消解法,微波消解技术的高压密闭消解和微波快速加热等特点,具有酸用量少、消解完全、消解过程损失少等优点。本文对传统的微波消解和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改良,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建立了HNO_3-H_2O_2高压密闭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中痕量银的方法。采用65%的HNO_3和H_2O_2微波消解溶样,加入12 g/L硫脲为介质,消除了基体干扰。方法检出限为0.018μg/g,将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用于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09、GBW07311)、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2、GBW07404)和岩石标准物质(GBW07103、GBW07104)验证,结果显示测定值与推荐值吻合,准确度△lg C(GBW)≤±0.024、RE(GBW)≤±5.71%,精密度RSD(GBW)≤5.97%。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大批化探样品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30000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和大气中14C 含量变化,讨论了14C年龄偏离实际值的原因,提出以地球磁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校正14C 年龄Tc 偏离实际年龄Tt 的公式,即Tt=Tc-b(Tc-T?|F(1)ΔF/ΔT。用这一公式校正了14C 测年技术给出的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时限,并获得了与树轮年龄和U-Th 年龄一致的结果。本文还对12000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变化与气候变迁的相关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汪苓  田桂英 《铀矿地质》1997,13(1):49-54
本文介绍了用(232U)作示踪同位素,测定岩石、土壤、水体中铀同位素及岩石中钍同位素比活度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用两种标准方法[1.2]对样品进行化学富集、纯化、分离以及用电沉积法制备铀、钍α源的方法。对α射线多道能谱测量系统的配置,工作条件的选择,本底测定,实验样品的测定,推导出的计算公式、测量结果等均做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太阳变化驱动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从5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太阳变化驱动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重点在机制方面,即对全球变暖原因看法的分歧、太阳总辐射量的卫星测量结果、树轮14C记录与太阳变化代用指标、太阳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以及太阳—宇宙射线—云量的关系。强调这是一个有重大经济和科学意义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