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美国高压研究中心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主要目标的美国高压研究中心(Center ofHigh pressure Research缩写为CHPR)于1991年正式成立。它是1991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学和技术中心资助下建立的14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该研究中心是由华盛顿卡内基地球物理实验室、位于Stony Brook的纽约州立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系共同组建的。该中心的成员由以上三个单位的在职研究人员、研究生和实验员组成。同时还注意开展与其它大学的有关实验室、工业和政府部门间的合作研究。卡内基地球物理实验室的现任领导C.T.Prewitt和一些研究骨干如H.K.Mao B.Mysen等九人都是该中心的在职研究人员(staff member)。该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演化、结构和动力学等基础地学问题,也包括对其它行星内部特征的研究。此外,拟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积累和扩大有关高温高压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征的资料。并进行高温高压下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简讯     
笔者和孙忠和等同志在广东省翁源县岩庄水库正南的公路上,发现中泥盆统桂头组覆盖于贵东花岗岩体之上,其间花岗碎屑岩发育。该组岩石呈黄棕色,主要由云母片组成,中夹有少量长石和石英碎屑组成的条带,镜下观察,具明显的碎屑结构。在江西省全南县中寨附近公路北侧水渠旁,见到桂头组浅黄色粉砂岩、砂岩覆盖于英安质火山岩系之上。因此该火山岩系应为加里东期产物,而非前人所定的侏罗纪产物。该英安质火山岩系与贵东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3.
4.
日前,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创了一种研究地裂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强度光源直接聚焦于裂隙而产生弹性波来研究地裂。通常情况下,科学家在地表发射声波是为了探测来自地面裂缝的回声。而该研究则取代了仅在样本表面激发超声波的方法,直接在地裂地点聚焦脉冲红外激光束,将之转变为超声波源。  相似文献   

5.
地热研究     
地球内部产生热量的主要标志是火山、间歇泉及温泉。地热主要是由地壳中所含的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地球内部的摩擦力产生的。在解释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方面要考虑地热这一因素。它对油田及金属矿的形成也起决定作用。地热研究直接应用于经济地热能领域(如电站)和燃料矿的勘探方面。近地表温度的测量已用于寻找断层系和穹窿构造以及圈定煤田边界,还用于探测由于水化或氧化作用而具有放热反应的矿床。地热梯度的解释已成为评价沉积盆地石油远景的重要方法,它通过了解地  相似文献   

6.
成矿流体研究新进展及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卫平  冯建忠 《陕西地质》2006,24(1):101-110
本文论述80年代以来流体研究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动态展望,主要进展表现在构造作用中的地质流体,地壳变形过程中质量和能量的传递;岩浆房附近的孔隙流体压强;水热体系中侵入体空隙渗透性的演化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中的流体动力学,表面水深循环进入到水热变质带和熔融区的氢、氧同位素制约条件,与区域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有关的水热体系,地壳水力学的时间尺度,造山带中的流体作用,消减带的流体作用,二氧化碳的脱气作用。近十年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将流体的形成和演化与造山作用、构造变形、剪切作用、板块俯冲、壳幔对流等联系起来,俯冲带中的流体、剪切带中的流体、盆地卤水、海底热泉、大陆热泉、成矿流体油气形成及运移、地壳流体与地震火山活动等,对地质流体的成因、特征及其地质作用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工作研究     
康纪田 《河南地质》2014,(12):12-13
矿业用地是直接从市场上获取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打破了国家垄断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了市场权利结构的改变。对国家所有权的约束就是对集体土地权的解放和扩展,但是又必须对被解放和扩展的新权利设定边界。集体土地权人获得新的权利和自由以后,集体土地用途的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地壳岩体内各种破坏事件的发生,无论是由内动力引起(如地震)还是由外动力造成的(如滑坡),都是某种岩体力学作用在地壳岩体内长期累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陕西地矿局第一水文队设计和施工的西安市第一组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孔已于最近全部峻工,分层标已准确下到预定地层位置并投入监测,标志着地裂缝研究由定性评价阶段深入到定量研究新阶段。地裂缝自1976年发现以来,省水文一队经调查和勘查,认  相似文献   

10.
岩石圈研究的重要问题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功建 《地学前缘》1998,5(1):99-109
岩石圈研究是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地球46亿年的历史记录有95%都保存在大陆岩石圈中。大陆和大陆边缘岩石圈的研究最具挑战性吸引力。文中笔者简述了研究岩石圈的现代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岩石圈研究已取得的重大进展,全球地学断面图的编制和综合研究,大陆动力学热点研究,大陆科学钻探工作,岩石圈生物圈计划,同时介绍了青藏高原的研究状况。青藏高原是全球地球科学家从事研究的最佳野外实验室,它的隆升对亚洲及全球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研究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葛肖虹  张梅生 《现代地质》1998,12(3):295-301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关于断裂形成时代的研究,目前存在3种不同认识。其一,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就已存在,强调自早古生代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其二,认为断裂从华力西-印支期就开始活动;其三,作者根据柴达木盆地中由于阿尔金  相似文献   

12.
13.
土石混合体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土石混合体是不同于岩体与土体的一种地质材料,其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工程界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土石混合体概念的提出,并以土石混合体在我国的广泛分布特点与工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阐述了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与理论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与土石混合体相关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本文从力学试验、几何结构研究和数值模拟等不同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土石混合体研究的成果,指出结构效应是土石混合体重要而又特有的一个特征,其几何结构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成果。最后,针对土石混合体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本文展望并探讨了土石混合体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地质成因与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水与土石混合体的耦合作用、土石混合体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土石混合体力学参数快速确定方法等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途径。国际上南部非洲、南亚、东亚、东南亚4个地区及若干重大区域研究项目如 LBA、AMMA、MAIRS及ProMed等典型案例研究表明:区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基础,区域的实验、模拟、分析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有效方法。区域研究应关注:陆地表面过程、海岸带的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区域气候变化过程等关键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作用;区域边缘现象、阈值与突变问题;区域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有序适应等。有必要制订国际区域研究计划,实施地球系统的区域观测,建立区域研究的集成新方法、区域实验与尺度转换方法,建立基于数理基础的区域地球系统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岩溶洞穴成因研究和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93,12(3):285-291
<正> 岩溶洞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数以十万计。岩溶洞穴是岩溶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岩溶地貌与其他地貌类型最重要的差别所在。   相似文献   

16.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摘 要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 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 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 关于断裂形成时代的研究,目前存 在3种不同认识。其一,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就已存在,强调自早古生代以来断裂的多 期活动;其二,认为断裂从华力西—印支期就开始活动;其三,作者根据柴达木盆地中由于 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而引起的 “反犛型” 同沉积构造的雏型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因而 认为阿尔金断裂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查明断裂带内出露的不同时代 的地层岩块究竟属于原地岩块还是异地岩块?同时应对断裂本身进行变形年代学研究;(2) 断裂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这关系到断裂两侧原有构造带、地块和原型盆地的构造复位问题, 作者认为通过断裂旁侧牵引构造形成的过程来研究断裂运动学演化的特征是一重要途径;(3) 断裂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影响。这3个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北大陆构造 的格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找油勘探的战略部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寒武纪年代地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全球寒武系的底、顶界层型已被确定 ,但寒武系内的统和阶一级的全球标准划分尚待进行。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有关建阶的意见和推荐的 13个分阶的层位 ;同时介绍了劳亚大陆新近提出的 4统 6阶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回顾了我国的建阶过程 ,指出我国现有的阶一级单位实质上仍然是岩石地层单位 ,具有建立在单位层型上、底界被粗略界定因而时间意义不明确、对比性差、与岩石地层单位重名和不利于竞争国际标准阶和GSSPs等一系列缺点。在湘西、黔东地区新建的 5个阶可取代我国现有的中—晚寒武世年代地层系统。建议暂将我国寒武系划分为 3统和 9个阶 ,即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 ;中寒武统台江阶和王村阶 ;上寒武统酉水阶、瓦儿岗阶和桃源阶。  相似文献   

18.
王翠丽  曹明明 《地下水》2012,(2):183-185
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可反映某个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内容之一。通过运用遥感影像得出榆阳区土壤侵蚀分级图,并根据公式得出土壤侵蚀严重指数。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水田、平缓旱地、坡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在土壤侵蚀强度评价中所占权重。通过对2005-2008年榆阳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值的分析得出榆阳区土壤侵蚀有所好转,为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敬波 《地质论评》2013,59(Z1):1105-1105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从时空分布、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C-O-Sr-Nd-Pb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对碳酸岩进行全面总结,结合近20年来的实验岩石学资料,论述了其岩浆的分异演化过程、地幔交代作用及源区物质组成。碳酸岩具有极高的Sr、Ba和稀土含量(平均ΣREE=3731),Sr-Nd-Pb放射性同位素、C-O稳定同位素和惰性气体组成以及实验岩石学证据,均指示碳酸岩来自地幔,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碳酸岩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议,但本文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碳酸岩的形成与大火成岩省以及地幔柱活动有密切的时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