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坡缕石晶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郑自立  田煦 《矿物学报》1997,17(2):107-114
本研究通过对坡缕石化学成分分析数据的系统数理统计分析及结合透射电镜研究提出了Al2O3、Fe2O3、Mgo同SiO2一样为坡缕石的自身氧化物组分,而CaO、K2O、Na2O、TiO2等为主要以吸附态存在的非自身氧化物成分。相应的坡缕石晶体化学式为(Mg、Al、Fe、)5SiO20。(OH)2:·4(H2O)·nH2O(□—空位)。Ala3 、Fe3 、Mg2 异价类质同象置换的线性方程为Mg2 =4.978-1.519(Al3 +Fe3 )。穆斯堡尔谱、红外光谱及(020)面网晶格条纹象的分裂研究表明了阳离子占位形式:MIM2M3M3M1,其中边缘M1=(Fex3+)(Mg),中间M3=(A13 +Fe3+),M2=Al3 (缺Fe3 )或M2=(Fe3 +Al3 )或等于(Fe3 )和(□)。坡缕石的Mg2 -Al3 -Fe3 组分三角形图解揭示了:富Fe外生沉积成因为主的土状坡缕石和贫Fe富Al的热液交代蚀变充填作用为主的纤维状坡缕石的成分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广西发现的钡毒铁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来仁  施倪承 《矿物学报》1997,17(2):120-125
1989年我们在广西德保矿区发现了钡毒铁石,其化学成分为(%):BaO8.45,Fe2O335.10,As2O538.15,K2O0.14,Al2O30.07,H2O 18.48,总量为100.38。其理想矿物分子式为Ba0.5Fe4(AsO4)。(OH)4·7H2O,与德国产出的钡毒铁石的矿物分子式[BaFe4(AsO4)3(OH)5·5H2O]有一定的差异,是毒铁石[KFe4(AsO4)3(OH)4·7H2O]的钡端员矿物。该矿物是黄绿色、浅黄色,立方体晶形,硬度H=3,实测比重D=3.00,N=l.724~l.731,均质性,常见光性异常。粉晶X射线分析主要衍射强线(um)为:O.805(200)(99),0.563(220)(23),0.399(400)(47),O.326(422)(100),0284(44O)(73),0.241(542)(33),0.178(841)(23),等轴晶系,空间群为P43m,晶胞参数a=1.603nm。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南非最近产出的一种新型紫色玉石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对其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仪器对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化学成分和致色元素进行了研究。常规宝石学测试结果表明,该玉石折射率为1.54(点测),相对密度为2.1-2.2,摩氏硬度为1-2。XRD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矿物组成为鳞镁铁矿,呈紫色,次要矿物成分为利蛇纹石,呈褐绿色;SEM分析结果显示鳞镁铁矿大多为集合体,主要以鳞片状和纤维状两种集合体形式存在,能谱分析(EDS)结果显示紫色部分主要化学成分为Mg,O,C,Fe,Cr等,佐证了紫色部分为鳞镁铁矿;UV-Vis结合EDS分析结果显示,鳞镁铁矿的紫色可能由Cr致色引起。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电气石的物相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差热分析(DTA)、热处理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研究我国西北某地区产的黑色电气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过程,实验发现850℃热处理2h,电气石晶体结构的[Si6O18]复三方环和[BO3]三角结构已开始破坏,并出现新的物相-莫来石(Al2.35Si0.64O4.82),铝硼氧化物(Al5BO9)和赤铁矿(Fe2O3);890℃时,电气石分解形成的莫来石(Al2.35Si0.63O4.82)和赤铁矿(Fe2O3)量增加,并有新物相(Al2O3)9。97(B2O3)1.99形成;1010℃时,莫来石合成体系的Si、Al和O的原子个数比发生了变化(Al4.868Si1.132O9.566),出现矽线石(Al2SiO5)、镁橄榄石(Mg2SiO4)、顽辉石(Mg(SiO)3)和镁铝硅硼酸盐(Mg2Al4Si4B4O37)等新物相。  相似文献   

5.
曹俊臣  阚学敏 《矿物学报》1994,14(3):292-297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穆斯鲍尔诺、EPR谱和红外光谱,对不同颜色的岫岩玉(岫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绿色岫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黄色岫玉由叶蛇纹石和利蛇纹石组成。穆斯鲍尔谱显示出Fe2+和Fe3+的两个双吸收特征。Fe2+:化学位移为1.122mm/s,四极分裂为2.701~2.721mm/s,占据八面体位置;Fe3+:化学位移为0.155~0.355mm/s,四极矩为0.337~0.470mm/s,占据四面体位置。电子顺磁共振谱显示出中心场0.336T附近,存在一个具有超精细结构的六重吸收,g≈2.0,与处于八面体上的高自旋Mn2+有关。在低场区(0.16T附近),出现两个吸收线,g分别为4.29和3.88,与处于四面体位置的Fe3+有关。红外光谱显示出与叶蛇纹石有关的OH-振动吸收带(3665~3670cm-1);在3690~3680cm-1间显示出与利蛇纹石有关的吸收肩。1070,980cm-1出现Si-O振动吸收,另尚有5个吸收带(610,560,445,400,300cm-1)。随着绿色的加重和质量的提高,岫玉中Fe2+和Mn2+的浓度也增加。证实了岫玉的绿色与Fe2+→Fe3+的荷移有关,岫玉的黄色与O2-→Fe3+荷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天然叶蜡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呈消长关系;<400℃热处理时A和B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强;900℃时A消失,B的强度远远大于原样中的A;C附有超精细结构谱(g″=2.04,g┴=1.96,A″≈A┴=19.5×10^-4T),C在热处理时呈现复杂的变化。结果表明,A吸收带属于叶蜡石八面体AI(Fe)-O4(OH)2中的Fe^3 ,B吸收带归于八面体AI(Fe)-O2(OH)4中的Fe^3 ,C吸收带是无机自由基(如AI-O^-Si)和有机自由基的叠加谱;900℃热处理后八面体层中配位发生了变化:AI(Fe)-O4(OH2)→AI(Fe)-O5 H2O↑,AI(Fe)-O2(OH)4→AI(Fe)-O4 H2O↑;类质同象置换AI^3 的不仅有Fe^3 ,而且有Fe^2 离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直接法测定了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结构参数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R=0.048。结构分析表明袁复礼石与硼镁钛矿结构类型一致,M1位置上为Fe端元组分,M2位置上为Mg端元组分的新矿物,晶体化学式为:(Mg0.9342+Fe0.1852+)1.119(Fe0.6033+Al0.1793+T0.1094+Mg0.1092+)1.000(B0.89O3)O  相似文献   

8.
红帘石是一种富含Mn~(3 )的绿帘石,它与绿帘石和斜黝帘石为等构造矿物,空间群为P2_1/m,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 斜黝帘石 Ca_2Al_3O[SiO_4][Si_2O_7][OH], 绿帘石 Ca_2(Al,Fe)Al_2O[SiO_4][Si_2O_7][OH], 红帘石 Ca_2(Al,Fe,Mn)_2AlO[SiO_4][Si_2O_7][OH]。  相似文献   

9.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大村段是云南楚雄盆地的主要含铜层位之一。通过六苴zK24401钻孔岩芯样品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村段是半干旱-半潮湿气候条件下盆地边缘的湖泊沉积形成,沉积物距物源区较近,其沉积演化过程与物源区具有一致性。主元素组成的W(SiO2+Al2Oa+K2O+Na2O)占49.64%~81.84%,n(SiO2)/n(Al2O3)平均值为3.65,n(Al)/n(Al+Fe+Mn)值为0.71~0.78,n(Si)/n(Si+Al+Fe)值为0.69~0.87,反映出沉积物物源以陆源为主;n(Al2O3)/n.(Al2O3+Fe3O3)值为0.79~0.91,显示了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的特点;K2O/Na2O多大于1,表明物源区主要为偏酸性的花岗质岩石。沉积旋回造成多层泥页岩中Cu、Zn、Sb等元素初始富集。稀土总量ω(EREE)为104.12×10^-6~181.69×10^-6,n(La)N/n(Yb)N〉1,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稀土配分模式为Eu、Ce亏损——轻稀土富集右斜型。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在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化带铁帽中发现有砷铝铁石,针柱状晶呈晶簇状产出。鲜红色至褐红色,硬度HM=3.5,DX=5.34,折光率大于2。五个颗粒电子探针分析平均化学成分(%)为Fe2O320.77.PbO38.29,As2O5;36.64.CaO0.24.Al2O30.43,SiO20.30,H2O+末分析(以2.85%计)计算出分子式:Pb1.11Fe1.69Al0.05Ca0.03[(AsO4)2.07(SiO4)0.03]2.10(OH)2.05,粉晶X射线分析主要衍射线(nm)有:0.324(10)(202),0.295(8)(15),0.305(7)(40),0256(7)(242),0.458(6)(211),0.418(5)(131),0.356(5)(311),0.273(5)(251),斜方晶系.计算出晶胞参数a=1.2281nm,b=1.6657nm,c=0.7663nm,Z=8。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显示有波数为3448,3405,1638,1082,864,808,758,459(cm-1)等吸收带。  相似文献   

11.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用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获取和补充硒元素的主要途径,调查区域硒地球化学特征是有效地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以及开发富硒农副产品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省昭觉县域内较为重要的农耕乡镇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1328件土壤、19件玉米及20件土豆中硒等地球化学指标含量,利用相关分析与统计学等方法,结合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探讨研究区硒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与作物的富硒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4~1.50mg/kg,平均值为0.33mg/kg,划定富硒土壤面积为7.23km~2,占全区土壤面积的30.31%,玄武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4mg/kg,表明区内地质背景与土壤硒含量密切相关,区内富硒土壤主要受含玄武岩夹苦橄岩、凝灰质砂泥岩的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控制;(2)不同的用地类型和土壤类型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人为农业活动导致土壤对硒的吸附能力下降,黄棕壤土层中黏粒或铁氧化物等易与硒结合富集;酸性土壤中硒含量与pH值成反比;土壤...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等无机元素全量所采用的标准方法主要为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等。为掌握AAS、AFS和WDXRF等方法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了20个来自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实际土壤样品,通过盲样方式插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任务样品批次中,分发至3~5个实验室,采用AAS/AFS、WDXRF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平行测定Cr、Ni、Cu、Zn、As、Hg、Cd、Pb、V和Mn十个元素全量。结果表明:元素含量水平分布均匀(在≤1.0、1.0~2.0、2.0~10.0及10.0水平均有分布);85%以上样品Cr、Ni、Cu、Zn和Pb元素WDXRF方法的实验室间相对偏差(RD)更理想,60%样品As元素AFS方法的RD更优,元素含量对WDXRF方法的RD有更明显影响。总体上,AAS/AFS和WDXRF两类方法实验室间精密度控制水平均较高,WDXRF法更理想。进一步分析AAS/AFS和WDXRF方法间平行性(以这两类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RD’进行评价),Cr、Ni、Cu和Zn元素的RD’基本低于20%,As和Pb元素80%以上的RD’低于20%,Pearson相关性和线性关系分析表明这两类方法有较高的可比性;另外,Cr、Ni、Cu、Zn、Pb和As元素的p-XRF与AAS/AFS方法测试结果也有较理想的可比性。本研究认为,AAS/AFS和WDXRF两类方法具有等同测试效果,实际监测工作中Cd、Hg等含量较低元素宜选择检出限较低的AAS/AFS法;因WDXRF方法的前处理过程简单易控,大批量土壤分析中使用该方法更加高效,在特定实验条件下p-XRF方法也有可接受的定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武朝晖  康椰熙 《铀矿地质》1995,11(3):177-18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XRF测定复杂地质样品全分析中其它特殊成分的分析方法。本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样片,个别元素采用压片法制样,用散射内标法与经验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体效应的校正。各氧化物的测定下限分别为:SrO0.0030%,ZrO20.0030%,PbO0.0036%,CuO0.0042%,NiO0.0027%,ZnO0.0021%,Cr2O30.0069%,BaO0.0048K,As2O30.0015%,Nb2O50.0048%,V2O50.0051%,ThO20.0036%,U3O80.0030%,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能够满足地质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有益元素,摄入适量硒是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用富硒农产品是缺硒地区人体获取和补充硒元素的重要途径。调查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区、查明土壤硒迁移富集的影响因素,是高效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和科学开发富硒农产品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省沐川县西部地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土壤中Se、Al2O3、TFe2O3、OrgC、Cd等元素含量和pH值,利用统计学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硒等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8~1.30mg/kg,平均含量为0.39±0.15mg/kg,满足富硒土壤条件的土壤面积为11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其中无公害富硒土壤面积为35km2。土壤Cd含量是造成富硒土壤和无公害富硒土壤面积具有较大差异性的主要因素。②地质背景与土壤硒含量密切相关,富硒土壤主要受含碳酸盐岩及夹碳质地层的砂岩、粉砂岩等地层控制,土壤硒来源稳定;③土壤硒含量随pH值、风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随有机质、TFe2O3、S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其中有机质对土壤硒的影响显著大于TFe2O3,表明该区域铁氧化物对硒的吸附能力低于有机质。综上所述,研究区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建议当地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开发富硒农产品,同时应注重有机肥的平衡施肥,并进一步加强土壤-作物系统中硒迁移富集影响因素的协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林建奇 《岩矿测试》2021,(4):512-521
岩石中的痕量汞检测往往因内部晶胞结构复杂,使得热水浴酸解提取不彻底、挥发损失以及接触污染等引起结果偏差和不稳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研制的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岩石中的痕量汞,以探索最佳检测方案。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优化的实验条件为:以80%王水溶液对样品沸水浴提取50min,灯电流30mA,负高压280V,载气流速600mL/min,屏蔽气流速1000mL/min。测定痕量汞浓度范围为0.05~2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取样量为0.2g下方法检出限为0.28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7.3%~15.3%。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法光谱分析中,避免了化学消解处理直接进样测定,主要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180mL/min,裂解程序700℃保持60s。测定痕量汞浓度范围为0.05~5ng,线性相关系数r0.999,取样量为0.1g下方法检出限为0.04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3%~4.2%。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性、检出限以及稳定性均优于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更适用于岩石中的痕量汞测定。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ce of a series of long chain alkyl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was confirmed in a Utah boghead coal using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Parent and neutral loss scans were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lex mixture and daughter scans were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7.
云南安宁水系沉积污染物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安宁是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工业、矿业城市,是滇中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点。对安宁地区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尚停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而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明确。为揭示安宁地区水系沉积物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本文以2019年采集的云南安宁地区水系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系统分析其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8种典型重金属(As、Cd、Cr、Cu、Ni、Zn、Pb、Hg)以及采用质量基准法对PAHs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同程度地高于中国全国和南方水系沉积物背景值,且变异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均,Cd、Hg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等到严重等级;(2)∑PAHs平均含量为20856.0ng/g,较长江流域均值显著偏高,16种单体检出率接近100%,但PAHs总体生态风险较低,石化工业和石油燃料的燃烧是PAHs主要来源;(3)污染物重点潜在生态风险主要集中于普渡河流域螳螂川沿岸钢铁、化工等厂矿周边。本研究结果为加强流域工业点源污染监管、减少和控制工业污水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HF-HNO3-H3PO4-HClO4密封溶样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ICP-AES/MS)测定农作物、膳食和粪便中的硼。所拟定的方法在测硼的同时,还可测定Cr、Cu、Li、V、Co、Zn、Sr、Cd、Ba、K、Na、Fe、Mn、Zn元素,可以为农作物和饮食中痕量元素研究提供参考。ICP-AES测定硼的方法检出限(3σ)为0.0063μg/mL,测定限(10σ,DF=100)为2.10μg/g;ICP-MS测定硼方法检出限(3σ)为0.0228ng/mL,测定限(10σ,DF=1000)为0.092μg/g。方法经植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602~07605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接近,样品10次测定的RSD<1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定了一种以熔融法制备样片,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硅酸盐类样品中Si、Fe、Al、Tj、Mn、Ca、Mg、K、Na、P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在对不同靶材X光管和分光晶体实验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的测量条件。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测量范围广,检测限低,价格便宜等优点。经过近百个各种类型标样或管理样品的分析对比表明,本法不仅适用于硅酸盐类岩石样品的分析,还适用于铁矿、铝土矿、碳酸盐类岩矿样品以及水泥、耐火材料等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51个斜方辉石的化学成分和红外光谱资料,确定吸收带660-700cm~(-1)的波数(γ)与含镁量(X_(Mg))为线性正相关,线性方程为X_(Mg)=-1595.6-2.44γ,γ=0.92。将斜方辉石的γ、2v、红外光谱波数与成分的相关线绘于一个图上,则此图可以快速地鉴定斜方辉石及估测X_(Mg)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