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新世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XXON公司P.R.Vail等人创立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准,对华南泥盆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上的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下泥盆统的洛赫科夫阶至上泥盆统的法门阶可识别出20~21个Ⅲ级层序。华南泥盆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界线均已确定,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地层界线均比相应的层序地层界线滞后。本文试图以层序地层序列为准,建立一新的地层系统作为相应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相对应的辅助性地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建立层序地层的系、统、阶界线系统以利于野外作业。华南地区的泥盆系内,除弗拉斯阶与法门阶的阶间界线置于饥饿层(starvedsection)外,其他的阶、统、系界线均位于有关阶(统)顶部层序中的HST的顶面。  相似文献   

2.
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训练  李世隆  王约 《地球学报》1997,18(1):98-105
本文把华南法门阶上部和杜内阶分为4个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0、SQ1、SQ2和SQ3。其中SQ0属斯图年阶(Strunian)(泥盆系最顶部),其余3个层序归杜内阶。这4个层序可以与欧美等地同期的层序进行对比,表明当时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沉积层序具有全球的一致性。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apraesulcata-S.sulcata界线一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顶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因此建议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a间隔带中最明显的一个海进面,即SQ1的海进体系域的底界作为华南浅海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这条界线与泥盆-石炭纪之交海退事件层的顶界正好一致,大致相当于Pseudouralina组合带底部。  相似文献   

3.
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的泥盆系以发育碳酸盐台地和礁组合沉积为特征,岩相多样,地层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研究桂林泥盆系露头的相结构及碳酸盐台地礁组合不同亚相的9个剖面中的不整合界面,识别出该区中、晚泥盆世地层的5个层序界面:(1)牙形刺下varcus亚带和中varcus亚带之间;(2)牙形刺hermmani-cristatus带和disparilis带之间;(3)牙形刺下rhenane亚带和上rhenane亚带之间;(4)牙形刺expansa带内部;(5)牙形刺praesulcata带和sulcata带之间。这些层序界面在岩石学上的特征为具有生物铸模溶孔的白云岩和不同规模的暴露溶蚀面。比较明显的大的海泛面有2次:(1)牙形刺ensensis带和varcus带之间;(2)牙形刺linguiformis带和下triangular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可划分为12个层序(sequences).本区奥陶纪地壳演化正处于重要关键时期,早奥陶世(冶里-亮甲山期、马家沟期、峰峰期)为被动大陆边缘,划分为7个层序.海平面突然上升,尔后逐渐下降.中、晚奥陶世(赵老峪期、上店期)演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可划分为5个层序.海平面就鄂尔多斯地区整体而言发生大规模海退,露出海面.但就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则海水突然加深,随后海平面渐渐下降.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世末鄂尔多斯地区海水全部退出.  相似文献   

5.
碧口群是一套发生在台地与裂谷之间的裂谷边缘型沉积,各类岩石之间具有规律性的相变特征,按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群不整合在志留纪茂县群或水晶组之上,被中泥盆统—石炭系略阳组连续沉积覆盖,以及自身所产化石(Amphisitespulcher,Bairdiasp.,Desquamatiasp.,Schizophoriasp.等),将其时代确定为早—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6.
秭归周坪乡怀抱石剖面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产吉维特期的植物化石,化石层离顶界仅3.5m;上泥盆统黄家磴组产弗拉斯期的标准分子,含化石的地层离其底界1.3m;另外,长阳榔坪乡三串岭剖面黄家磴组底部有一层鲕状赤铁矿,其上的泥岩中产腕足类Lingula sp.及上泥盆统的叶肢介化石。根据植物化石垂直分布特征,长江三峡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应划在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Barra  相似文献   

7.
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变化节律及圈层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华南纪盆系中,可识别出20个正层序和相对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其中下泥盆统9个,中泥盆统5.5个,上泥盆统5.5个。它们可归并为4个正层序组,最大海泛面分别位于sulcatus带(D_1~2),perbonus带(D_1~3),中、上varcus带(D_2~2)和gigas带(D_3~1)。对埃姆斯期和吉维期4个海平面变化的瞬间状态,进行了瞬时古地理再造。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变化节律可分为三类:自节律;全球性他节律、区域性他节律;耦合节律,它们分别发育于法门期;布拉格期、艾费尔期;洛赫科夫期、埃姆斯期、吉维期、弗拉斯期和法门期/弗拉斯期之交(F/F)事件期。处于相对干暖和宁静期的布拉格期和艾费尔期全球性他节律海平面变化的原因,难以用冰川和构造机制解释,可能与海洋盆地容积或地球体积的脉动膨缩有关。F/F事件期的耦合节律海平面变化是地内外因素、圈层协同行为和耦合效应的灵敏标志。  相似文献   

8.
赵汝旋  秦国荣 《广东地质》1997,12(1):19-26,T001
粤北地区下石炭统下部的古孢子化石组合以具有泥盆-石炭纪过渡色彩为特征。根据其产出的地层位置和组成特征,划分Verrucossisportites nitidus-Anapiculatisporite hystricousus组合带(NH组合带(和Lycospora-Calamospora组合带(组合带)。前者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单位层型,其中的孢子较原理,交复杂,繁盛于泥盆纪的分子含也较高,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张夏组划分为两个正层序,其中上部正层序(530-525MaB.P.,三叶虫带Amphoton-Taitzuia带至Damesela带)由4个亚层序和17-23个小层序组成,其中正层序和亚层序具有高分辨率区域地层对比意义。每一级层序均表现为向上变浅和变粗进积型序列,底部常以间断-加深面或洪泛面为界。该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具有高频振荡特点,构成一个三级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由不同级别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分别与天文周期的奥特周期(2—5Ma)、米兰科维奇长周期(0.1—0.4Ma)和米兰科维奇短周期(0.02—0.04Ma)相对比。据层序地层和相序及相模式的研究,识别出6种类型的小层序,陆棚盆地至上缓坡显示出由A—F类型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云南拖顶一带的泥盆纪地层,由于受构造的影响呈断块产出。通过对矿区泥盆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地层层序较为清楚,可以分出下泥盆统碎碎岩、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上泥盆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在斩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厘定子泥盆纪的沉积相,并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而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分为5个沉积层序,并对沉积体系与拖顶铜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东北部下-中志留统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强  李志明 《地球科学》1997,22(6):559-564
贵州东北部下、中志留统(Llandovery-Wenlock统下部,439~427Ma)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OS1—OS6),其平均延限约为2Ma.OS1由龙马溪组和香树园组构成.雷家屯组包括两个三级层序.OS4由马脚冲组和溶溪组构成.秀山组和回星哨组构成OS5和OS6层序.OS1为I型层序,其余为Ⅱ型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层序的发育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密切关系.加里东运动造成的扬子地台持续上升对二级层序的组成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黔南早石炭世牙形石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中国区域地质》1994,(1):21-27,T001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 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示=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末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晚泥盆世艾特隆层的分子极为相近;(3)革老河组产腕足,珊瑚、牙形石等,与上覆汤耙组的一些属种,具有密切的演化关系,但与其下伏者王组的属种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者提出将泥盆-石炭系的分界线,置于革老河组Cystophrentis-compsite-Shuchertella组合带之底部。  相似文献   

14.
于炳松 《现代地质》1995,9(3):293-299
摘要:皖西中、下三叠统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从下往上,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盆地-开阔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上蒸发台地这样一个海水逐渐变浅、盐度不断增高的环境演化序列.据露头剖面分析,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可分成3个层序。层序均由低水位、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特征明显。据其岩性特征及准层序的叠置方式,识别出了追赶碳酸盐体系(catchupcarbonatesystem)和并进碳酸盐体系(keepupcarbonatesystem)。  相似文献   

15.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北缘的工产辽和南缘的东秦岭两个钼矿带闻名遐迩。本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燕辽钼矿带中兰家沟钼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86.5±0.7)×10^6a,杨家杖和肖家营子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87±2)×10^6d-(d191±6)×d10^6a和(177±5)×10^6a,小寺沟和寿王坟铜矿床的Re-Os模式为DD(134±3)×10^4a和(148±4)×  相似文献   

17.
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和年代地层界线再讨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曲靖地区志留—泥盆纪地层连续沉积,生物门类丰富,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笔者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关底组至翠峰山组西山村段之间确定了3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三级旋回(层序)和旋回边界(层序边界)与Vail等(1977)确定的全球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有很好的可比性。据此,结合生物组合分析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年代界线为:(1)S D界线在玉龙寺组第二段之底(上易剥页岩之底、最大海泛面),但有一枚卢德洛上带化石Ozarkodinacrispa出现在于上易剥页岩的中部;(2)Pridolian Ludlovian界线置于妙高组第二段之底(第三个层序边界);(3)Ludlovian Wenlockian界线置于关底组第一段上部(第二个层序边界)。  相似文献   

18.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及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约  陈洪德 《矿物岩石》1998,18(2):40-46
根据遗迹相和沉积特征,将龙洞水组、大河口组和屯上组划分为8个层序,其中包括2个Ⅰ型、6个Ⅱ型层序,在此基础上,对缺失标准化石依据的中、下泥盆统界线提出了讨论。黔南独山地区的龙洞水组和大河口组为海平面逐渐下降、富氧环境的沉积,屯上组为海平面迅速上升、缺氧或贫氧环境的沉积,大河口组和屯上组之间存在一古风化壳层,是海平面下降至最低点的产物,并有地层缺失,为一较明显的自然界线,下、中泥盆统界线置于此界面更近于实际。产于舒家坪组的Euryspiriferpara-doxusshujiapingensis腕足化石群不能作为下泥盆统的顶界。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泥盆系分布广泛,其中迭部县当多沟、若尔盖县普通沟一带剖面完好,层序清楚,总厚3700余米。由上志留统至下石炭统基本成连续沉积,其岩石地层单位由上而下是:下石炭统益哇组、上泥盆统陡石山组、擦阔合组、中、上泥盆统蒲莱组(新建),中泥盆统下吾那组、鲁热组,下、中泥盆统当多组,下泥盆统尕拉组、上普通沟组、下普通沟组,上志留统羊路沟组(新建)。通过十三个门类的研究,建立了部分门类的生物层序,它们为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区内外同类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部分化石组合带的对比表明,本区生物群与华南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群有较密切的关系。志留一泥盆系界线位于羊路沟组与下普通沟组之间,以牙形刺Icriodus woschmidti/Ligonodina elegans;腕足类Protathyris praecursor延限带/Molongia-Atrypoidea组合带,四射珊瑚Neomphyma-EmboIophyllum组合带/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  相似文献   

20.
浙江煤山长兴阶有机碳δ^13C层序分布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万春  李玉成 《地质论评》1999,45(4):368-374
本文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长兴阶56个样品的沉积有机碳碳同位素(δ^13Corg)分析,讨论了和只有机碳δ^13Corg在地层层序分布上的特征,及其与海水进退和碳酸盐岩δ^13Ccarb及δ^18Ocarb之间的关系。浙江煤山D剖面长兴阶δ^13Corg在地层层序上的分布总体呈现自下而上由重变轻的趋势,同时,δ^13Corg层序分布与生物演化及δ^13Ccarb和δ^18Ocarb层序分布之间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