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30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70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5个震源段,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进而根据最近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计算获得的b值图象,分析不同段落现今应力积累的相对水平. 主要结果表明:临汾盆地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为2.211016~3.031016Nm/a, M7.5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1 560~2 140 a. 灵石——洪洞段M8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在4300~5100 a之间, 相当于平均矩率为2.581016~3.101016Nm/a. b值图象显示灵石——洪洞段与临汾盆地段现今处于低或较低的应力水平,可能反映自1303年M8和1695年M7.5大地震破裂后,这两段的断面强度至今仍未恢复. 候马段和介休——汾阳段具有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并结合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判定这两个段落可能是未来强震的潜在危险段.   相似文献   

2.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营口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高原等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MS5.9(ML5.3)地震前后的地震序列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分析. 通过对营口台的资料分析表明,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ENE-WSW向,与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平均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显示增加,可能反映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营口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还与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走向一致,与活动断层走向相关. 快剪切波偏振的月平均变化直方图也显示,地震前两个月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似乎也有变化,但这个现象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分析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进而鉴别潜在大地震危险的断裂段. 文中由异常低b值的分布圈绘出凹凸体,发展和应用了由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判定断裂分段活动习性的方法,尝试了利用凹凸体段的震级频度关系参数估计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 结果表明,该研究断裂带存在5个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安宁河断裂的冕宁-西昌段属于高应力下的闭锁段,其核心部分为一较大尺度的凹凸体;则木河断裂的西昌-普格段则表现为低应力下的微弱活动状态. 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出上述闭锁段和微弱活动段的断层面轮廓. 冕宁-西昌段是未来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段. 该段从最晚的1952年6.7级地震起算,至未来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55~67年, 未来地震的震级估值为7.0~7.5. 本研究也初步表明,同-断裂段的活动习性可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5.
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02——2006年的中小地震资料,利用格点尝试法分析计算了华北北部4个应力小区的平均主应力轴,讨论了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今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1977——1998年研究区内的单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并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印证了唐山地震前后,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出现的转动和变化的现象: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后,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的北京地区和邢台地区震源机制解的平均P轴可能顺时针转动了约15deg;——30deg;。北京地区和邢台地区近期(2002——2006年)的平均主应力轴与唐山地震前的综合断层面解较为一致,这两个地区应力场似乎转回到唐山地震前的状态. 而唐山区震源机制解的平均P轴在地震后则一直稳定在EW向上。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段的京西北地区,其现今应力场则相对比较稳定,唐山地震前后主应力方向没有太大变动。鉴于数据资料等方面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仅仅是初步给出了华北北部地区应力场近几十年来一种可能的调整变化图象。   相似文献   

6.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吴忠良 《地震学报》2004,26(5):489-494
1979年Imperial Valley地震、1989年Loma Prieta地震、1992年Landers地震、1994年Northridge地震、1995年阪神地震的地震断层面上的位错分布,满足分段的Gutenberg-地震位错 Gutenberg-Richter定律 b值Richter定律. 对于小位错,b值约为1;对于比较大的位错,b值大于1.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9.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数据假设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的叠加,并同时认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分别满足不同参数的二维泊松过程.通过引入N阶距离概念,将叠加的二维泊松过程转化为一维的混合密度函数,在对距离阶数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最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混合密度分解,以达到提取地震丛集模式的效果.文中将该算法应用于我国西南地区松潘及龙陵主震前丛集地震的提取,并与C值的时间扫描结合,深化了这两次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2001年4月10日至6月8日相继发生了4月10日MS5.2、4月12日MS5.9和6月8日MS5.3的施甸地震. 本文利用云南遥测数字地震台网的保山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即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采用地震应力预测的分析手段,对这个强震系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 初步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活动的增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值t基本呈现增加的特征,但在强震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发生t减小的现象,符合我们早先研究发现的震前应力释放现象. 研究认为,在地震活动强烈的构造地区和有强震发生危险的经济发达地区或重要城市,开展强烈地震的应力预测应用实践,可以减轻地震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In his Doctor thesis, PAN (2000) has roughly studied som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 uncertainty on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especially to study the uncertainty influence extent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result in a spot, ow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seismicity parameters induced by variational statistical time ranges of various statistical regions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authors have inquired into the uncertain extents of influence of seismic p…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系统地收集整理了观测资料比较齐全、国内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167个,并对之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数据的地理分布还很不均匀,热流值变化范围为25—245mWm-2,多种平均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区域代表性热流值范围为61—68mWm-2。作者所作的经纬度网格和条带统计还揭示,数据覆盖区内热流沿经、纬向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纬向条带平均热流值看来具有波状起伏变化的规律。这一结果已经得到日本及其周围海域热流数据的初步印证,如果获得更广泛的证实,无疑具有深刻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地壳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大陆地区现有的热流观测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出发,对1°×1°网格平均热流值(q)与地壳厚度值(M)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作为一个整体,q-M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111°E以东地区特别是在华北盆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按地壳厚度分组和按热流值分组的统计结果具有相似的特征,在所有“一分为二”(即只分成小于和大于等于某一指定值)的分组系列中,高值范围的算例都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直线斜率在0.4-2.8mW/(m2·km)的范围内,与国内外报道的地表岩石生热率值一致;而低值范围的算例均给不出清晰的相关关系.作者认为,上述统计结果是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贡献和来自深部的地幔热流在大地热流二元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闽,赣地区小震群性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地震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群能量释放均匀度u值、震群归一化熵值K等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长汀震群以及闽赣地区其它小震群的殊征,认为长汀震群是一次无前兆性质的正常地震活动,而龙南震群是一次前兆性震群。  相似文献   

15.
膨胀地球基本参数的初值及其平均变化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地球膨胀过程的初始半径R0、膨胀起始时间t0以及半径R、转动惯量I、地表重力加速度g和反映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状态参数y等膨胀基本参数的平均变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球的地质年龄之内,地球膨胀的初始半径R0>4619km,膨胀的起始时间t0>43.8×102Ma,膨胀过程中的地球半径R、物质分布状态参数y、转动惯量I、地表重力加速度g和表面积S随时间的平均变化率分别为:dR/dt=4×10-4m/a,dy/dt=-6.7×1012/a,dI/dt=8.49×1027kg·m~2/a,dg/dt=-1.23×10-10kg·s-2/a和ds/dt=6.41×104m2/a。地球膨胀过程中的半径平均增长率,是首次用天文学方法研究得出,且该值介于其他作者用古地磁、古地理等方法所求得的地球半径增长率若干数值之间。  相似文献   

16.
The WKB-method is used for the derivation of both the complex dispersion relation and displacement functions for Love channel-waves that propagate in a coal seam of varying thickness. The constant Q-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anelastic friction. With numerical solutions of the absorption-dispersion re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ickness changes on the phase velocity a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Love seam-waves is analysed at various frequencies. It is shown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seam thickness can be optimally detected around the average Airy-phase frequency. An equivalence is pointed out between the wave guide structures: homogeneous with varying seam thickness and horizontally inhomogeneous with constant seam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搜集整理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Pn波到时资料,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的横向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Pn波的平均速度偏高,为8.09 km/s;构造上稳定的柴达木盆地下面,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较高,而构造上比较活跃的山西地堑地区波速则较低.1920年发生海原大地震的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低的地区.一个值得注意的结果是,与天山挤压带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偏低的情况不同,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现代挤压变形带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高的地区.鄂尔多斯地块下面,波速度不均一,存在高低速的变化.这与该地块四周皆有强地震活动、地块本身可能有整体的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b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荣 《地震研究》1995,18(2):168-173
本文研究了古登堡与李克特两种震级一频度关系式中b值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研究了b值的平均值,其在工程地震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亦用b值的平均值对所谓的地震节律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降雨对地电阻率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受本身台址条件的限制,观测深度较浅,因此,观测值受到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昌黎台EW向1983-1994年观测资料月均值,用褶积滤波和多元回归方法对ρs进行了降雨校正,将将之作为一个灰箱系统,将资料外推至19954上,然后与原始观测值作残差分析,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The stress status of the earths cr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lobal structure, the direction of plate movement, the drive mechanism of plate, earthquake cause, etc. Therefore the researches of the stress status of the earths crust and the process of dynamic evolution are paid a great attention to by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Zoback, Zoback, 1980; Zoback, et al, 1989; Zoback, 1989; Spence, 1997; Fuchs, 1997; Plenefish, Bonjer, 1997; Muller, et al, 1997; XU, et al, 1989; W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