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磁台大都面临着磁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用合理布点长期监测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理论分析表明,现有仪器能有效监测,可以合理选定监测半径并在监测区内合理布点,并提出了对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简易通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震前地声的历史记载以及震前地声的产生机制和特征.还有如何利用震前地声观测结果对地震发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并针对震前地声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预测的地声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详尽、完整地记录震前地声的强度、频度、频谱,并可通过在地震易发区域的大规模密集布点,组成这一区域的震前地声监测网络,以监测大地震孕育过程,以及对大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健康监测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座145m+2×260m+145m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首先介绍了传感器优化配置算法、评估准则和安放位置的选择方法;其次,建立了该连续刚构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环境振动试验,得到了桥梁的基本动力特性;再次,基于MAC矩阵和Fisher信息阵标准为理论基础的传感器优化布点算法,对桥梁健康监测加速度传感器布点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该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实时健康监测表明:基于本文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实时监测能够获得该桥梁前10阶振型,可满足桥梁长期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流动形变及重磁综合监测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利用流动形变、重力、地磁复测资料进行地震测所存在的困难,探讨了综合利用三种手段追踪应力场及地下介质动态的途径,提出了断层综合监测布点的原则,并介绍了依此原则所建的京西试验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地震信息采集为应用背景,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关键技术,讨论了无线网络在地震信息采集方面的系统构成方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决策为一体的地震监测及应急调度系统。将XML用于数据交换,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数据交换技术具有的格式不灵活、成本高以及交互性差等缺点,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跨平台间模式转换和数据交换。在采集环节,针对监测环境恶劣,面积大、监测点多、监测时段长而人手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在有线网络为主体的前提下,添加无线传感网络作为补充,以弥补有线网络无法全覆盖的缺陷,大量传感器节点按一定布点规则分布于地震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多跳的组织网络,并选用了ZigBee技术予以实施。对加强地震监测、强震动地震预警等灾情信息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在邯郸、邢台、张家口、冀县等地为捕捉震前电信息而用不锈钢电极实地观测所获取的资料作了初步处理、分析,可以看出在3.5级以上地震前,有一定异常显示。认为,经合理布点,改造环境,进一步提高仪器抗干扰能力,捕捉震前电信息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从多年的资料分析及山西跨断层形变测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沿山西地震带布设的短水准测量台点的布设情况,指出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断陷盆地的活动情况,应在盆地两侧断层上布点;就某一场地而言,短水准线路的布设应达到水准点自检的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变手段结合的方法监测断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高层次地震科技人才对构建监测预报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广东省地震局专业技术队伍结构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存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科技人员的潜能尚未完全发挥等问题,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利用1991年至1997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定点监测资料和1997年8月对西太湖北部的三次水化学和藻类布点监测资料,初步探讨了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分布和种间关系。结果显示,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主要由蓝藻,隐藻,硅藻,绿藻,裸藻和甲藻六大门类组成,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化主要在夏秋季暴发,夏季梅梁湾内藻类光合效率较高是该地区蓝藻暴发的原因之一;自梅梁湾河口湖我向外太湖,藻类总生物量递减,且种类组成也发生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理论计算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估计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虽然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监测区略有差异,但几何形状相近,其公共区域部分更趋合理地反映了目前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范围。比较了速度型和位移型地震记录的差异,并讨论了其监测范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模拟退火-单纯形综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中的大量地球物理反演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所采用的目标函数,即度量由参数化的理论模型得出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吻合程度,往往具有多个局部极值.针对这类问题,本文综合全局反演方法具有的全域搜索能力强、局部方法收敛速度快和“均匀设计”布点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模拟退火-单纯性综合反演方法,并通过一维声波非线性反演验证了这种综合方法的搜索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模拟退火-单纯形综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中的大量地球物理反演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优化问题,所采用的目标函数,即度量由参数化的理论模型得出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吻合程度,往往具有多个局部极值.针对这类问题,本文综合全局反演方法具有的全域搜索能力强、局部方法收敛速度快和“均匀设计”布点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模拟退火-单纯性综合反演方法,并通过一维声波非线性反演验证了这种综合方法的搜索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流域尺度面源污染的监测是系统认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迁移及转化过程, 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基础. 当前, 田块尺度的面源污染监测方法比较成熟, 而流域尺度的监测, 尤其是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频率设置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详细梳理了小流域采样断面布设、采样频率优化和河流断面通量估算3方面的主要进展. 1)从小流域样点布设来看, 包括常规监测采样设计、针对性监测采样设计和融合前两种类型的监测采样设计3种类型, 点位布设方法上有遗传算法、模糊逻辑法、熵值法和模型法等, 样品采集方式包括随机采样、复合采样、综合采样以及连续采样4种类型, 其中复合采样应用广泛;2)从采样频率来看, 1~2周一次的采样频率即可精准获取污染负荷通量, 若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度, 可在水文/水质变异大的时期提高监测频率及在特殊断面加密布点;3)在通量估算上, 当前主要的计算方法有平均法、插值法和回归/曲线法3类方法, 其中流量加权的浓度估计法、插值算法和LOADEST法是简便且精确的方法, 方法的选择上也可根据不同时期流域污染源特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直属地震台站运行维护进行实际测算,编制了《黑龙江省地震台站测震系统运行维护定额体系与框架》,解决了黑龙江省地震台站测震系统运行维护定额缺乏的问题。编制过程中,充分分析台站运行维护系统工作内容、定额编制的方法和结果。为使地震台站测震监测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做到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经济合理,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法和测算修订法科学地分析了定额标准体系,并对定额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芳 《山西地震》2008,(1):40-42
对山西长治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干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所有工业发展国家关于安全以及居民、地区、国民经济工程设施对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没有地理和民族界限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人口学和生态研究问题。因此,建立与地震安全性保障有关的国家科技课题是极为重要的。在哈萨克斯坦,研究人员拓展了地震监测系统构思,在其基础上制定了优先问题的计划:——研究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方法学和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震区划图以作为进行建设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文件。——研究地震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预报的方法,建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的地震监测系统。——研究监测的方法学,对有…  相似文献   

17.
激光原位碳酸盐岩U-Pb定年技术方兴未艾,在石油地质中应用潜力大,但由于碳酸盐岩U含量低(<10μg/g)、普通Pb含量较高,且U、Pb分布非均质性强,缺少基体匹配标样等因素使得碳酸盐岩U-Pb定年的精度差和成功率低,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目前激光原位碳酸盐岩U-Pb定年技术中存在问题,基于LA-SF-ICP-MS仪器,通过对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一种合理确定样品剥蚀参数的方法,在同一个序列中根据样品U含量高低对标样和未知样品设置不同大小的激光光斑和剥蚀频率,既保证标样和样品剥蚀坑深/宽比一致,避免元素分馏差异造成的系统偏差,也有效节约了标样.根据碳酸盐岩U、Pb含量低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利用网格法筛选和边筛边布点的方法快速筛选出高U和低普通Pb的点位,有效提高靶点筛选和布点效率以及定年的成功率,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通过对实验方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碳酸盐岩U-Pb定年的精度和成功率,并将该技术应用于传统方法难以测准的两个实例——川中地区低U、高普通Pb的热液鞍状白云石和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背斜白垩系清水河组砂岩储层中的低U、高普通Pb的年轻方解石胶结物,得到可靠的年龄数据,对研究...  相似文献   

18.
GPS技术在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市自1998年开始开展了利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研究,先后进行了可行性论证、GPS基准网建设、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的探索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并布设了由34点组成的覆盖整个上海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基准网.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准网的监测精度和沉降监测的时空分辨率,于2004年又布设了4个24小时连续运行的GPS固定站,对上海市地面沉降实施连续监测.为了考查GPS沉降监测的大地高可能达到的精度,研究合理的观测纲要与数据处理方案,本文在介绍并总结了上海市地面沉降GPS监测工作的同时,分析了GPS沉降监测基准网前后6期的观测数据.数据分析采用GAMIT/GLOBK软件包和GPS_NET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在基线边长达到30~40km时,GPS在大地高方向上的中误差仍可控制在2mm左右,由此推算GPS监测地面沉降的分辨率在3mm左右,完全能够满足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震监测环境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观测环境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山东地区地震监测环境的现状,引述了山东省在经济建设中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的实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合山东省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实例探讨依法保护的意义,通过郯城地震台等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保护的重要保障;阐述了依靠当地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并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及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进而提出了实现经济建设发展和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矛盾统一的构想。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同时,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炜 《地震》1990,(5):47-53,60
本文对水文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的理论基础、方法及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作者认为,为了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必须扩大研究领域,在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的同时,开展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球化学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震源及外国介质状态变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文中介绍了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的建设及水化多组分综合观测所取得的成果,并给出了近年来在探索新的反映地震灵敏组分方面如汞和氢的震例。对我国水化地震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现状及合理的采水方式、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系统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