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雷 《地下水》2011,(1):178-181
构建了橡胶坝工程建设综合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合理的后评价数学模型,并以贺庄橡胶坝工程建设为实例,应用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后评价.该方法将定性指标数量化及各项指标的无量纲化,使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准确、直观地反映橡胶坝建设项目的成功度,对实际的橡胶坝工程后评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兰兰 《地下水》2022,(1):274-275,290
清河橡胶坝工程是以拦河蓄水形成水面,结合开发旅游、美化环境、改善自然景观及灌溉的水利工程.本文通过对橡胶坝工程进行研究,对充排水管路设计、电气控制方式过程及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橡胶坝采用充水式坝袋充排方式,充水式橡胶坝控制系统包括坝袋的充胀、排空,坝袋的超压排水,以及坝袋内压和上、下游水位观测等.整个控制系统由深井...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道橡胶坝工程增加傍河区地下水资源量,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南阳市白河橡胶坝蓄水补源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傍河区地下水数值计算模型及河道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橡胶坝蓄水工程对地下水补给量及潜水蒸发的影响,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1)
橡胶坝在北方地区技术成熟,采用橡胶坝方案对于河流总体防洪调度和运行管理比较方便。以辽宁十家子河橡胶坝为例,结合该地区地形及河流发育特点,对橡胶坝的布置、泄流能力、消能防冲及坝袋设计等方面进行水力计算,并对各个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明确橡胶坝的设计过程及要点对合理采用橡胶坝方案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橡胶坝常年天然条件下运行易产生淤积,着重分析马虎山橡胶坝蓄水区在汛期河道来水量相对较大的条件下的冲淤变化规律,得出橡胶坝蓄水区总体呈冲刷趋势,为辽河河道泥沙冲淤变化、橡胶坝淤积防治等基础研究积累资料,结果表明:橡胶坝蓄水区冲淤变化受区间采水量、橡胶坝运行状况、人为因素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佳炜 《地下水》2018,(6):209-210,213
传统治理技术在汛期会出现漏水问题,导致治理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为了改善该问题,提出了橡胶坝技术在水利治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根据橡胶坝结构特点,探讨橡胶坝安装前期工作,待准备工序完成之后,对坝袋进行安装,使锚固线与坝袋中心线的对应线重合,并对坝袋进行锚固处理,保证锚固坝袋密封性,不会出现漏水问题。设计橡胶坝最适高度,使其平铺于中边墩墙上,不会产生褶皱。选择正确楔块尺寸,锚固槽和楔块断面进行施工设计,由此完成水利治理。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知,橡胶坝技术比传统技术治理效果好,最高治理效果可达到95%,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7.
张立  周长城 《地下水》2020,(1):192-193
大汶河属于黄河下游一级支流,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防洪除涝河道,流域已建成的六座拦河蓄水橡胶坝工程解决了河道防洪与蓄水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给大汶河的防汛调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大汶河流域防洪目标和联合调度运行原则,具体对六座橡胶坝联合调度方法进行探讨,明确了橡胶坝联合调度运行的规则和具体措施。通过实施防洪联合调度,对减少洪灾损失,提高防洪效益和最大限度实现洪水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有针对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的方法或不具备物理过程模拟,或缺乏对风险随机性的探讨。以沂沭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在水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连通河网不同河流洪峰相关性,创建随机水情条件下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通过1 200组水情条件,对沂沭河水系上游进行洪水过程模拟,针对橡胶坝可能造成的洪峰叠加问题,提出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运行调度风险管控建议。结果表明:① 50年一遇与10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条件下,均呈现出橡胶坝坝址处水位风险极高(概率P>0.8),流速风险较低(P < 0.3)的规律,且每当橡胶坝高度升高25%的设计坝高时,沂河与沭河坝前水位风险皆提高约70%,沭河坝址处流速风险降低约50%。②若在汛前塌坝下泄蓄水,人为洪峰的叠加会使沭河中下游河段产生极高风险。③通过划分水位、流速综合洪水风险安全域,洪水重现期50年一遇时,建议沂沭河橡胶坝在汛前调节至低于50%设计坝高,且控制沭河水深和流速分别在12 m和2.23 m/s以内,可以降低水位和流速风险至低风险(P < 0.4);洪水重现期100年一遇时,需将橡胶坝调至25%设计坝高以下,或者汛前尽早缓慢塌坝下泄蓄水,才能有效降低沂沭河水系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浑河右岸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属于沈阳市城市段,河道现状岸顶高于河底12~14 m,岸坡缺少防护,多年来受浑河洪水冲刷、雨水冲刷以及王家湾橡胶坝下泄洪水的影响,岸坡整体稳定性差,危及岸边滨水路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针对河道现状及问题,对浑河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右岸治理思路进行探讨,以河道治理原则为基础,对岸坡治理工程进行计算和合理设计,选择生态格网护坡结合混凝土桩基础作为岸坡防护的型式。从工程建成后的成效来看,治理工程建设后可提高该段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河岸冲兑,确保河岸安全,保护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10.
水泥煤喷搅拌连续墙是现代深基础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此法基于水泥对软土的加固作用,工作实例常见于软土淤泥、粘土及亚粘土地基中,在中细砂及砾石层中未见先例.本文以山西滹沱河界河橡胶坝基础工程为例,采用基底的细砂、粉砂作了基础砂试验,砂浆渗透性能试验.确定了砂浆配合比及设计要求,并对桩和墙体进行了设计,进行了墙体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和墙体稳定性的验算.论证了在中细砂土中采用水泥粉喷搅拌地下墙成墙的可行性及墙体的可靠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孙军平 《地下水》2011,33(3):120-121,155
充水枕式橡胶坝袋实现及时塌立坝的关键环节是可靠的充排水系统方案的选择,从"泵站动力充排、依靠水头差自流充排、动力抽排与自流充排相结合"共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对第二种方案的设计计算,从节约投资、确保运行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动力抽排与自流充排相结合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选择沂河汤头—刘道口段作为研究河段。在船流街—解家庄断面进行了电测法物探和钻探工作。搜集了柳杭橡胶坝、解放路沂河大桥、陶然路沂河大桥、罗程路沂河大桥等钻孔资料。根据物探、钻探结果及钻孔资料,绘制了船流街—解家庄、柳杭橡胶坝附近、解放路沂河大桥附近、陶然路沂河大桥附近及罗程路沂河大桥附近5个断面的沂河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在船流街、解家庄、柳杭、祊河大桥南岸及陶然路大桥附近沂河河槽等剖面采集了~(14)C及光释光(OSL)年代样品,样品分别在美国BETA实验室、北京大学AMS 14C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光释光实验室等进行了测试,获得了26个年代结果。结论认为,船流街附近约70 m以下、柳杭橡胶坝附近约69.53 m以下、解放路沂河大桥附近约55.09 m以下、陶然路沂河大桥附近约50.36 m以下、罗程路沂河大桥附近约56.35 m以下的河槽,为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沂河古河槽,古河槽宽深比较大,河槽宽浅;沂河古河槽底部基岩岩性复杂,断裂带发育。由于断裂构造、岩性、支流汇入等,沂河古河槽在解放路沂河大桥、陶然路沂河大桥附近形成局部深切;末次冰期最盛期,沂河汤头—刘道口段属于辫状河。  相似文献   

13.
曹光杰  于磊  张学勤 《地球学报》2019,40(3):417-427
选择沂河中游段作为研究河段。根据芭山橡胶坝、北社橡胶坝、沂水县南王庄沂河大桥、336省道(S336)沂河大桥、沂南县澳柯玛沂河大桥的钻孔资料,绘制了5个断面沂河古河槽地质剖面图。在洙阳村附近沂河断面进行了电测法物探,根据钻探验证结果对物探测量的沉积层厚度进行了校正,绘制了洙阳村附近沂河断面古河槽地质剖面图。在洙阳村附近沂河两岸,澳柯玛沂河大桥附近沂河西岸,挖掘剖面采集了光释光(OSL)年代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光释光实验室进行了测试,获得了15个年代结果。选择澳柯玛沂河大桥附近剖面,用河相关系法计算了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晚冰期(约12 000 aB.P.)和全新世中期(约7 000 aB.P.)的古流量。结论认为,沂河现在河床下方的基岩河槽为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古河槽,古河道纵比降较大;古河槽宽深比大,河槽宽浅,属于砾石河床分汊型;澳柯玛沂河大桥断面,末次冰期最盛期、晚冰期、全新世中期古流量分别约为17 m~3/s、20 m~3/s、30 m~3/s。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渭南市尤河水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已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为了尽快发挥水库效益,在溢洪道增加橡胶坝,使部分滞洪库容和有效库容相互转换,可提高水资源供水保证率,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罗长军  任泽垠  卢冰 《岩土力学》2003,24(5):786-789
白河第三级橡胶坝直接座于河床上,饱水、强透水性。鉴于该坝水毁教训,在加长的混凝土水平防渗铺盖前缘,新增悬挂式帷幕垂直防渗措施,以便进一步达到防渗抗冲的目的。通过喷浆桩的试验及施工,说明该项技术应用于粗砂、砾砂地层中是可行的。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大量跑浆、冒浆、夹砂等难题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及河道岸边护坡,已有成功经验,我们将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形成坝基水泥砂土搅拌桩悬挂式帷幕,成功地解决了南阳市第三级橡胶坝坝基防渗抗冲技术问题,在全国尚属首例,本文对水泥砂土搅拌桩的坝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抗冲防治在帷幕的设计与施工,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3)
针对王家湾橡胶坝第一跨气坝下游海漫实际被冲刷破坏情况,提出海漫修复工程的可行办法,即主要从材质上改变被破坏海漫型式。经过比选后,决定选用既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还可以起到生态环保作用的格宾石笼海漫替代原有模袋混凝土型式海漫。工程的实施效果将对今后海漫的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中景观湖建设日益增多,尤其北方各大城市已建或在建橡胶坝工程较多,由此引起的湖区水文地质条件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工程应用中多采用水位外推延伸法来对其危害进行估算。根据蓄水后沿岸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预测评价,通过对湖区相对隔水层的确定、水文地质条件模型的建立等步骤,最后得出湖区浸没危害的预测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5)
韩城市下游水面景观工程位于澽河毓秀桥至入黄口段,河道长约13.8 km,共有5座橡胶坝和2座跌水。为改善和美化环境,增强完善蓄水工程在娱乐、休闲、景观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需在河道右岸修建船闸,实现游船在整个水面工程范围不间断航行。针对澽水河下游水面景观航线设计、游船选择、船闸建筑物设计、输水系统设计等方面合理性进行论述,提出能满足多级水面景观工程通航的船闸设计方案,解决了多级水面景观工程通航问题,使澽河上下游水上交通衔接成为一个整体,为同类型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的ODP1143站和ODP114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17957-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提取了近18MaB.P.以来南海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11.5~10.6MaB.P.之间和3.6~3.3MaB.P.以来南海温跃层深度的南北梯度明显增大,指示了西太平洋暖池雏形的开始和现代暖池的最终形成,且分别对应于印度尼西亚海道和巴拿马地峡的关闭.此后,南沙海区的温跃层深度自约0.9MaB.P.逐渐变浅,至约0.15MaB.P.又再变深,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减弱和再次加强.因而,晚新生代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演化呈现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