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断陷盆地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 ,漳州盆地北西向九龙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鄂豫皖毗邻区属中强地震区,主要构造为东大别断块。其边界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和麻城—团风断裂带等)控制了块内英山—霍山北东向对角线多闭锁点右旋剪切破裂带的强震活动,它是研究区的主要强震构造带。根据地壳形变测量,东大别断块相对东西两大断块均呈右旋,这与中国东部晚新生代地壳扭动的方式一致。然而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里剪压性,麻城—团风断裂为剪张性。其构造力学性质的差异,很可能是由于前者为二级断块的边界构造;而后者是该二级断块内的三级断块的边界断裂。此二级断块内的深部上地幔隆起导致了麻城—团风断裂带的剪切扩张运动。1913年以来麻城、商城地区的强震活动或许与此有关;而霍山地区的较强地震活动,则与英山、罗田上地幔凹陷北缘莫氏面急剧变化有联系。此外,1917年霍山 6~(1/4)级地震和1932年麻城6级地震的孕震构造系统的分析表明:断块内次级闭锁断裂发震和受主干断裂控制的次级断裂发震,是我国板块内部现代强震的一种普遍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台湾海峡与台湾浅滩的地貌特征、区域构造格局、海峡盆地形成历史、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震源机制解以及地震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台湾浅滩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东东向澎湖—北港隆起南侧断裂(义竹断裂)是该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与应变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截至2016年底、约30 a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灰色关联度垂向综合指标提炼、年变速率与趋势累积率计算,分析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特性、水平及时空差异,以及与研究区内中强以上地震、区外大震孕育-发生或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特性总体上与地质资料一致。2)研究区内MS5.8以上地震及区外汶川大震震前多出现异常。3)垂向断裂活动较快的是渭河盆地西部、六盘山构造区北部;较慢的是渭河盆地中部、海原断裂、六盘山构造区南部。山西断陷带、西秦岭构造区北部长期能量积累明显;六盘山构造区至渭河盆地西部两端活动、中间相对闭锁,尤其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4年霍山MS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霍山地震是区域应力作用下的一次右旋张性地震,震中区域主挤压应力为近东西向,基于压磁理论,岩石圈磁场在地震前由于应力作用出现了近东西向的负变化现象;但在震后半年随着压应力的逐渐消散,磁场呈东西向的正变化,其条带末端受发震构造土地岭-落儿岭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岩石圈磁场各分量中,总强度F对地震的反映最显著,地震前后出现近40 nT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区域活动断裂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余震精定位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GPS观测数据,推断冷龙岭断裂倾向NE,而非部分早期研究推测的倾向SW。考虑到2016年和1986两次门源MS6.4强震相似的震源机制与冷龙岭断裂的位置关系以及冷龙岭断裂倾向NE等事实,可推测判定这两次强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冷龙岭断裂;冷龙岭断裂处于祁连-海原活动断裂系内著名的破裂空段“天祝地震空区”的西段,该地震空区内部的金强河断裂可能为一个次级的地震空区,未来存在6级左右强震危险;冷龙岭断裂目前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说明该段的应力、应变积累水平较高,未来存在大震可能,且不排除冷龙岭断裂与金强河断裂同时破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渭河盆地地貌、水系格局的分析,本文提出:(1)渭河盆地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以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几组断裂控制下的断块运动;(2)断块运动自南而北呈波浪式发展,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可分为老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初、更新世末—全新等世四个活动期;(3)新构造运动具有明显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差异性,华阴—华县一带最强,为应力集中区;(4)盆地新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48°~79°。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洛阳-济源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和磁力场特征及成因,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断裂构造分布与油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研究区油气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洛阳-济源盆地内重力低是由中生界-新生界引起,重力高是由前新生界或前震旦系基底隆起引起;盆地内发育的断裂按走向主要有近东西(包括东西、北东东、北西西)向、北东(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包括北北西)向3组断裂,其中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这2组断裂最为发育。断裂构造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地层的展布,断裂不仅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及原动力,而且改善了上三叠统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同时可为油气的成藏提供良好圈闭条件。研究区有3个油气有利区、2个油气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横断层作用下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发震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并利用横断层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分段;同时,对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其深部孕震机制十分复杂,而芦山地震没有明显的地表破裂带,为一次盲逆断层型地震;卧龙—怀远一线为地壳物质运动方向和主断裂走滑方向发生反向的转换带,发生在其两侧的地震是各自独立的,即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相互独立;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发震时,龙门山断裂带中未活动的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卧龙—怀远和小金横断层之间的断块为强震危险区,虎牙断裂与主断裂交汇处也是强震较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长江峡东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峡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形变、水系分布、震源机制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应力实测、模拟实验等多种途径综合分析了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认为本区现今处在大范围引张力背景上迭加了北东-南西向压应力的联合作用,由此决定了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及其发震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1.
湘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雪峰-九岭巨型弧形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多年来在本地区的勘查工作,认为本地区蓟县系坪原组为金的矿源层;近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带为成矿前构造,北东向长平深大断裂为导矿构造,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北东向次级构造为成矿后构造;燕山期岩浆岩为湘东北金矿的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并提供了能量;本区金矿体向深部延伸稳定,据此,本文认为万古金矿床和黄金洞金矿床的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四川芦山地震区域构造环境与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在介绍芦山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发震构造环境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72个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特别对龙门山应力区内各类应力数据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应力区目前处于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中;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在横向上从巴颜喀拉块体的北东—南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华南块体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区域最大主应力在纵向上从柴达木—秦岭块体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川滇块体的北西—南东向,亦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应力方向在不同块体间的转变,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在进行南东向水平运动挤压龙门山地块时,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导致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表现为明显的地壳缩短和山体隆升。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震稳定性的区域地震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地震动力学理论。分孕震、发震和应震等3个专题层,系统评价了渭河盆地地震稳定性。研究认为渭河盆地拥有多层立交孕震模式,当局部孕震单元满足发震动力学条件时,多以粘滑断错模式发震,同时因边界效应断块发生升降运动,对地震作用的地震响应模式可概化为下托上展。研究表明,区域地震动力学理论更全面深入地刻画了区域地震稳定性,是一种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鸡西与勃利盆地是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含煤沉积盆地,受敦密断裂控制,盆地走向均呈近东西向。盆地主要由鸡西群含煤沉积岩系组成,晚期叠加了一套河流相沉积岩系,伴有零星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61年3月8日潘家湾地震(M_S=4.9)是发生在鄂西三峡地区的中强地震之一。通过宏观考察和地质构造调查,对这次地震发震构造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地震构造标志可归纳如下: (1)地球物理场梯级带,尤其是位于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东缘附近,也大致位于地壳深部界面拗折带边缘; (2)新构造期以来地壳运动大型隆起带前缘与黄陵背斜刚性块体顶端相迭合部位; (3)以仙女山断裂为主体的近南北向断裂密集发育地带,地质上形成的地堑地垒组合而成之条块地质结构以及溶蚀洼地与垄岗相间排列的地貌格局; (4)在近东西向褶皱带背景上发育的南北向张性断裂系统并适应了现代应力场作用,易于产生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后地壳形变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唐山地区现今构造活动特征和应力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区内现今构造活动主要是沿袭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构造形迹而进行,但活动方式和力学性质有所改变。大震前后的形变资料一致表明,隆起和凹陷的长轴方向,以及活动最明显的断裂均以北北东向占优势。北北东向断裂的活动方式以顺时针扭动并兼有垂直升降为特征。震区及邻区的断层微量位移和短水准等测量结果也表明.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多表现为压顺扭,北西向显张性兼反扭,近东西向断裂呈张性。实测断裂活动方式,大震构造裂缝带的特征及摸拟实验结果均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唐山大震的发生,就是北北东向活动断裂带的发展受到北部强大的阴山东西构造带的阻挡形成相对的“闭锁”区,在近东西向压应力作用下,逐渐积累应变能,孕育成为大的震源体,直至地应力超过岩石的抵抗强度而突破“闭锁”,产生地震。  相似文献   

17.
在早白垩世义县火山旋回(表1)晚期时期,由于绥中古隆起的不断抬升和辽西中生代火山拗陷带的不断下沉,在古隆起与拗陷的接壤地带断裂构造发育。并控制了该地区已知十数个中心式火山机体的分布。这些火山机体较明显地沿着北东方向并在南端逐渐弯转呈近东西向的弧形排列,构成了两条近平行的向南东凸出的弧形火山链(图1、表2)。大青山破火山口构造位于内侧弧形火山链的西南端。平面上为一个近东西向的椭园形,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9公里,面积90余平方公里,以破火山口内最高山峰大青山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水口库区地震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特点,重点分析2008年3月6日古田4.8级地震序列以及震时福建地区应力场特征。分析认为:1) 2008年3月水口库区处于明显的应力积累区域;2)古田4.8级地震为构造型水库地震, NE向湾口断裂(F2)是可能的发震构造之一;3)水口水库前两次4级地震发震时间相隔近12年,表明水库水位的升降与发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区域构造应力的变化是导致水口库区地震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张广才岭边缘隆起带的中北部,宁安盆地西边缘,南邻敦一密深大断裂带。区域内地层简单、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发育,尤其是受北东向规模巨大的敦一密断裂带影响,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韧性剪切糜棱岩带构成本区最基本、最重要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构造以盆地群及控制盆地群的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特征,其中松辽盆地及控制该盆地的北东向断裂最具代表性,该盆地也是区域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日本大地震后对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触发的库仑破裂应力中,北东向展布的大多增加,从西北至东南、从西南至东北具有逐渐增加的特点;北西向展布以及近东西向展布的大多减小,且从西至东、从西北至东南的减小值逐渐增大。日本大地震改变了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本岛的基本运动趋势,日本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东北地区由原来的挤压状态改变为拉张状态。在2002~2018年、2006~2018年2个时段的运动趋势中,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仍非常显著,现今中国东北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仍将处于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之中,对较为规律的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的韵律性特征将产生一定影响。1999年开始的第5活动期已经结束,或将进入第6活动期前的间歇平静期,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还需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