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春季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58,自引:14,他引:58  
采用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TBB资料分析了亚澳季风区的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发现4月份季节转换就已开始,5-6月是季节突变时期,6月份亚洲地区复季风形势完全建立。  相似文献   

2.
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1980-1986年5-9月的850hPa逐日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系统水汽输送的平均结构和低频结构。研究指出,从季节平均结构来看,亚洲季风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低频活动结构看,亚洲夏季风系统中存在着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和南海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1980 ̄1986年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格点资料和1980 ̄1992年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观测到的黑体辐射(TBB)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和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及其可能机制。发现亚洲夏季风建立征兆最早出现在中南半岛-南海地区,随后自该地区分别向西、向东扩展;中南半岛地区是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天然分界线,其两侧夏季风的建立特征和形成机制迥然不同。亚洲夏季风自东向西逐渐建立的格  相似文献   

4.
夏季广东降水异常变化与夏季风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19  
利用广东省36个地面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850hPa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广东降水变化与夏季季风活动的关系。发现广东夏季降水量变化与南海北部西南风大小成显著正相关,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南海北部西南季风强广东降水多的结论。前汛期(4-6月),西南季风可以给广东带来降水,但降水的变化与西南季风强度变化关系不显著,5-6月份甚至出现热带西南季风弱广东降水反而强的情况,其主要的影响来自于副热带季风的加强。后汛期(7-9月),当西南季风在南海中北部地区加强,副热带季风对广东影响减弱时,广东降水增大。  相似文献   

5.
西沙群岛大气中海盐粒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在西沙永兴岛观测的Cl^-海盐核资料,主要结果有:(1)东北季风期干直径大于2μm的Cl^-核平均浓度878个/L,平均含盐量105.4μg/m^3,其中干直径大于4μm的特大核平均为190个/L,最大间观测到干直径57μm的Cl^-粒子,均较该地在1987年5月西南季风盛行期的观测值高。谱型呈准单调下降的幂函数递减谱。(2)随距海面高度增加海盐粒子浓度与含盐量均有所减小。(3)Cl^-粒子  相似文献   

6.
根据1800-1989年(110年)的资料,分析研究了新加坡地区月平均和年平均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新加坡年平均降雨量存在准2-6年和18年的周期振荡;亚洲季风以及ENSO对新加坡降雨量有明显的影响。新加坡年雨量的谷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而峰值在东北季风期。在El Nino年,新加坡降雨量多为负距平;而在反El Nino年,新加坡降雨量多为正距平。  相似文献   

7.
北半球雪盖的气候特征及与印度季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向东  蒋尚城 《气象》2001,27(12):8-12
利用卫星观测的1966年11月-2000年12月北半球雪盖资料,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对雪盖与印度季风的分析,得出:(1)欧亚冬季(12月-翌年3月)雪盖面积与印度季风降水(6-9月)呈反相关,并指出印度季风降水不仅受欧亚雪盖的影响,可能与暖水年有一定的联系。(2)青藏高原10、11月雪盖面积与次年印度季风爆发及降水关系较好,并提出可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南半岛地区热力特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8年5月1日-8月31日南海季风试验(SCSMX)产1980年1月-1995年12月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1998年和多年平均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中南半岛地区热力特征,揭示该地区热状况的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可能联系,从而讨论引起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南海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附近地区存在较强的持续地面感知加热并具有显的低频振荡特征,低层大气在中南半岛地区出现较强的暖中心,由此导致局地强的水平温度梯度和位势高度梯度,有利于加强该地区的西南风。南海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地区低层出现较强的辐合风,高层出现较强的辐散风,这种低层强的辐合,高层强的辐射散配置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降水的加强,进而触发南海季风的爆发。对多年平均资料的分析也证实了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并进一步发现南海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地区850hPa温度是逐渐增加的,且增温幅度大于南海地区上空,由此加强了中南半岛与南海之间的温差。另外,比纬圈温度偏差和位势高度偏差的分析中发现,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和中南半岛地区的副高东撤与中南半岛地区的增温和孟加拉湾低槽的向东扩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南沙永暑礁近海面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南沙永暑礁1989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水文气象月报表资料,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将风向和风速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定义了永暑礁的4个风期,通过风向风速的年内变化分析得出永暑礁盛行风风向在年内变化成顺时针向右偏移;无论是东北季风期,还是西南季风期,盛行风平均风速都大于非盛行风。东北季风期主导风向顺时针偏移时风力减小,西南季风期主导风向顺时针偏移时,到南南西风时最大,在西南风时略有减弱,呈现波状发展趋势。通过引入风速不稳定指数概念,发现永暑礁西南季风期风速变化突然,更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   总被引:58,自引:13,他引:58  
赵汉光  张先恭 《气象》1996,22(4):8-12
利用1951-1994年每月平均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东亚地区季风强度指数。分别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弱与我国夏季雨带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夏季风强的年份,主要雨带分布在我国北方,而夏季风弱的年份,主要雨带分布在我国南方;夏季风为正常的年份,雨带分布一般在我国中部。分析发现:夏季季风的强弱与夏季风来临迟早还存在着联系。当夏季风来临早的年份,则夏季季风强度以偏强为主;反之夏季风来临迟的年份,则夏季季风  相似文献   

11.
深圳气候平均值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WMO约定,进入2001年,气候多年平均值时段由原来的1961~1990年变为1971~2000年。本文对比分析了深圳主要气象要素滑动的气候平均值的演变,由于全球大气增温和深圳城市化的影响,深圳多年气候平均值出现了气温上升、雨量增加、湿度下降、日照减少等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南省111个气象站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四季和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以期明确非自然因素对河南省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均一化后增温速率为0.21℃/10 a,较均一化前偏大0.02;季节之间,均一化前后均以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均一化前后分别为0.36℃/10 a和0.38℃/10 a;月份之间,均一化前后均以2月增温速率最大,分别为0.49℃/10 a和0.51℃/10 a。从各站看,全省有41.4%的站点平均气温变化未受到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余58.6%的站点受非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对于年平均气温,均一化后有96.4%站点气温显著上升,均一化前为90.1%,增加了6.3%,58.6%的站点中有43.3%的站点气候倾向率被低估、15.3%被高估;对于季节平均气温,均一化后冬春两季均有99.1%的站点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均一化前分别为98.2%和92.8%;对于月平均气温,均一化前,12个月中月平均气温增温显著的站点超过50%的月份有2月、3月、4月、10月和12月,均一化后,又增加了个1月;非自然因素对平均气温数据的影响导致了对全省气温变暖速率的低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1953~1995年冬夏季平均最低气温(Tm)和平均最高气温(TM)资料,分析冬夏季TM、Tm距平场的年代际空间型态及其演变特征.指出冬夏季Tm、TM场的空间型态基本都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生显著变化,但空间型态变化的冬夏季差异十分明显,且冬季Tm、夏季TM空间型态的年代际变化在相应Tm、TM场的变化中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均生函数场预报模型对降水预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均生函数的处理原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将正交展开的时间系数俄为预报因子,并引入逐步算法进行因子筛选建立预报模型。将均生函数场预报模型用于云南省汛期雨量及5月雨量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模型作区域性降水预报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可作多步预测,是一咱滚动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闪电实测数据结合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对山西省2005年8月15日~17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负闪次数远大于正闪次数,正闪强度却高于负闪强度;雷电发生高频次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次暴雨过程地闪电总数超过5000个,暴雨区的闪电频次~时间曲线很好的反映了暴雨过程降水高峰的到来和消亡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100年天津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军  任国玉  任雨 《高原气象》2011,30(5):1399-1405
利用1910-2009年天津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计算了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低)气温序列,以及高(低)温阈值、最长暖日(冷夜)日数和霜冻日数等极端气温指数序列。利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这些气温序列变化趋势的显著性和跃变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近100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冬、春季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7.
王丽丽  郭媛媛 《山西气象》2006,(4):18-19,25
利用40a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所给定的图,分析了季(月)平均温度场的纬向平均分布,得出了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征,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特征,温度随季节变化和时间演变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风速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荣艳淑  梁嘉颖 《气象科学》2008,28(6):655-658
本文利用华北地区1957-2006年共计50a 104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风速,分析了该地区年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逐年代变化特征、近50a来的变化趋势以及风速突变现象,研究表明,华北地区风速呈西北和东南地区偏大、东北一西南向风速偏小的分布特征;风速有减小趋势,大部分台站风速减小趋势达到了-0.2~-0.5(m·s-1)/10a;华北南部风速最先开始突变,西部次之,北部和中部没有检测到突变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50年严冬和冷夏演变趋势与区划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中国93个测站1953~1995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Tm)和夏季平均最高气温(TM)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年际、年代际变率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冬季Tm和夏季TM进行客观区划,揭示了我国近半个世纪冷夏、严冬气候异常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热带风暴(TC)"黄蜂"登陆的一次边界层观测所得到风速资料的分析计算,取得不同时距下平均风速序列.比较不同时距选取时登陆TC的平均风速、风向和台风强度,发现1 min平均比10 min平均水平最大风速大25.30%,风向变化不大,TC强度指数1 min与10 min相差2%~4%.时距选取较小时,TC平均风速和强度变大,所测得风速区域也变大,而风向与时距的选取没有明显关系.只是在阵风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选取小的时距可以更好的表示这种特征.所以时距选取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时距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