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考虑震级不确定笥和资料完整性估计地震危险性参数的极大似然法,分别采用1940年和1070年至1993年完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汾渭地震带及陕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参数。结果表明:利用近几十年来的完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地震危险性参数;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完整震级不确定性对β的影响较小;随震级不确定性的增大地震年发生率减小;在资料完整的前提下,震级下限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以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度关系式(logN=a-bM)为基本公式,导出计算不同震级复发周期及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公式。利用陕西省丰富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对陕西未来地震的最大震级及中长期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库地震最大震级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地震最大震级综合影响参数E值预测法及其与最大地震的经验关系自1987年被提出后,在很多大型水库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20多年又有一批水库地震被确认。该经验关系是否适用值得研究。文中在收集增补最新水库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选取48个水库地震震例资料,统计确定了新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与综合影响参数的经验模型,并与已有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水库地震的最大震级上限≯  相似文献   

4.
沈军  李莹甄  汪一鹏 《中国地震》2004,20(3):229-237
通过对活动断裂定量资料和地震活动性的分析对比,认为完整地震轮回包括特征地震和特征地震之间的次级地震;次级地震的震级与上次特征地震的离逝时间、断裂滑动速率有关;断裂的位移分为产生特征地震的大粘滑和产生次级地震的小粘滑;完整地震轮回中震级一频度关系依然成立;完整地震轮回的能量积累大致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地震活动性不同;特征地震的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特征地震与次级地震之间的变形分配。基于上述认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关系,用于定量估计地震构造的潜在震级和危险性;并将其初步运用于天山部分地震构造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库地震的综合概率增益预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库地震预测中首次引进了地震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叙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影响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发生的因素;结合中国水库及其水库地震震例资料,对水库地震综合影响因素E值、库容、库水深度因素或指标预测水库地震最大震级的效能R值和经验概率增益K值进行了统计和评价,表明概率增益综合预测能够对各种预测方法预测水库地震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外若干水库进行了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回溯性检验,表明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彭美煊  彭浩 《山西地震》1999,(3):39-42,77
为计算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震源参数,根据断裂力学的有关公式分析了断裂扩展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利用弹塑性力学中的达格代尔塑性区中最大位移的公式计算了应力场的初始剪切应力τ。和地震释放的总能量ET;根据不同作用行震波资料和历史地震等烈度线所得出的不同震级的地震矩,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山西地区不同震级地震矩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矩和其它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Wu等(2004)提出的地震强度测定方法,应用近场速度波形记录,测定地震参数M_(ew),实现了川滇地区中强地震(M_W≥5.7)强度近实时快速测定。M_(ew)是一个与矩震级M_W对接的地震参数,与传统的应用振幅测定震级的方法相比,不会存在震级饱和问题,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的矩震级M_W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解决了应用近场波形资料和矩张量反演方法求取大地震矩震级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为区域中强地震速报提供近实时矩震级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强震加速度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水平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立人  陈正位 《地震》2001,21(1):53-58
提出一种地震活动期、幕最大地震M1的估计方法:利用中低震级累计频度∑N与震级近似的直线关系得到间隔地震频度N与震级的线性关系。用间隔度N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计最大地震M1。结果表明,以震级-间隔频率的线性关系估计的M1比震级-累计频度关系得到的M1更接近实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震级-累计频率关系得到M1通常被高估。基于震级-累计频度关系曲线的特征和震级-间隔频度的线性关系估计的最大地震M1,可为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提供新的信息。研究表明,中国大陆自1979年开始的地震幕即将结束,而帕米尔东北侧自1915年以来的地震平静期也将结束。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水口水库于1993年3月下闸蓄水,同年5月23日发生首次诱发地震,迄今已超过1400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996年4月21日ML4.1地震。水口水库能诱发多大震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水口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古登堡—里克特公式外推预测法、发育断裂长度预测震级法、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水口水库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预测研究。综合结果认为:水口水库有可能诱发最大5.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用最大熵法求地震年均发生率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b。但所得结果往往和直接基于G.R 关系的极大似然估计或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有差别。对差别的解释多归结为地震目录的不完整,但我们认为差别的来源在于最大熵法所建议的是一种非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因而,差别是必然的,地震目录越完整,差别越明显;反之,如某一地震目录的差别甚微,那正是该目录不完整的充分条件。本文还讨论了最大熵法所建议的新型震级-频度关系与通常的 G-R 关系的异同和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判断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开统  彭克银 《地震》1996,16(1):1-8
详细讨论利用地震现场提供的1天、3天和7天观测资料,预测地震序列类型和最大强余震震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47个M≥6.0地震的地震序列实例检验表明,利用7天内的观测资料,准确率可达到85.1%。因此,使用b值横截距法有可能在早期预测最大强余震的震级并判断地震序列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单台识别核爆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乌鲁木齐地震台记录的国外6个主要核试验基地的核爆地震记录资料,通过对振动波形、首波振幅P1、最大纵波振幅Pm、最大横波振幅Sm及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Ms之间一些关系的研究,找出了核爆记录与天然地震记录的差别,为单台正确识别核爆提供了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测震台网中小地震矩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北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6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利用正交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体波震级ML和Mw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酉部和山西南部为例,根据现有多种地震目录的不同精度,确定不同的震级下限,依据最大似然模型,求得由不同资料得到的各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并依据通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得到了这两个区域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17.
金学申  戴英华 《中国地震》1996,12(A00):65-70
以四川西部和山西南剖为例,根据现有多种地震目录的不同精度,确定不同的震级下限,依据最大似 然模型,求得由不同资料得到的各潜在 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并依据通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得到了这两个区域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18.
山西地区不同时段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宋美琴  李丽  罗勇 《地震》2014,34(2):82-88
对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科学评估, 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 而最小完整性震级MC又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参数。 本文据山西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时间的阶段性差异, 将其分为4个时段, 以1970—2012年山西地区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 利用震级-序号法、 最大曲率法(MAXC)、 90%和95%的拟合度GFT法, 研究了不同时段山西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变化特征。 1970年以来随着山西测震台网的改造, MC逐步降低, 尤其是“十五”数字化台网改造后, 山西ML≥0.9地震基本完整, 表明山西地震监测能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J.  C.  Wang  C.  F.  Shieh  曹井泉 《世界地震译丛》2005,(6):51-59
采用由地震能量加速释放模型发展的“破裂时间”方法深入研究了台湾中部40次M≥4.5级地震的活动特点。首先识别主震及其前震,然后按要求选用观测资料。把“破裂时间”非线性方程分成两个线性方程,再使用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用部分估计参数建立模型,并用其来预测破裂的时间和主震的震级。比较预测结果和研究的40次地震,最大时间偏差仅0.98年,震级偏差1.2级。由此表明,作为地震活动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地震能量加速释放模型可应用于台湾中部。  相似文献   

20.
以近期地震活动计算未来强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度关系式logN=a-bM为基本公式,导出计算不同震级地震复发周期T_M=m·10~(bM-a)和最大震级M_1=a/b,利用与强震孕育有关的近期地震活动资料,可定量计算未来强震的发生时间和最大震级。通过对川滇地区强震震例的验证和实际预报效果的检验,表明该方法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