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地下水》2017,(2)
立足于金沟河流域引水渠首泥沙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引水渠首排沙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提出应该实施防排结合的泥沙分级处理措施,并逐步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降低引水比,协调解决引水渠首防洪、排沙及引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徐华辉  王庆华 《四川地质学报》2013,(Z1):104-105,108
通过对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制定成本管理对策,总结出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措施,即在施工管理中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现代生态保护思想的重要部分。以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综合调查等手段,重点研究了水环境、草原及矿山环境生态保护措施及恢复技术。结果表明:川西北阿坝州主要面临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等生态问题,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及增加水污染相关政策是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基础;通过建设处理湿地、生态漂浮浮岛,以及使用再生水进行补给等手段能够有效恢复草原水质;提出了矿山采空区土地处理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复垦监测是评价矿山环境恢复效果重要手段。本研究成果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常青花园工程实例,论述了大面积填土地区地基处理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结构类型、荷载特征、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技术、工期要求等因素,综合运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并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有效的工程管理和监控措施以及工后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卡赞和贝帕扎里天然碱矿定向水平对接井项目,是目前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平对接井项目,钻井工作量大和技术要求高是该项目的2个主要特点。本文将钻井施工中经常发生的卡钻、井漏、钻具脱落等井下事故及复杂情况进行梳理归纳,结合实际案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剖析,对比不同处理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最后提出一些安全有效的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为类似钻井工程预防井下事故及处理措施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吉林省通化县新华矿区的钻探施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施工设备的选择,钻孔结构、钻进方法及钻进参数的选择,钻进技术和措施,冲洗液的选择及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措施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顺利的完成了该矿区的钻探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涛  刘国成 《探矿工程》2011,38(3):24-25
第四系松软地层松散掉块,一般情况下必须下入套管,但出现套管事故非常不易处理。通过对一起套管事故处理措施和过程进行总结,为类似地层套管事故处理提供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SDS)技术是在CFG地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的改进,减少出土量,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进而减少混凝土用量。首先从设备上的关键结构来说明其工作原理;再通过已完成的工程实例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来佐证SDS技术的技术和经济优势;最后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邯郸市地下水管理现状,从8个方面例举了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合理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必须采取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技术措施,建立与其相应的水资源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制定保障其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支持体系与制度.制度合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是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的关键,实现一体化管理可以保障邯郸市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纯峰 《探矿工程》2012,39(6):39-41
在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地面注浆孔施工时,因在扫孔过程中操作不当,使粗径钻铤脱扣跑钻,造成脱扣钻铤被卡事故。事故发生后,虽然对钻铤脱扣事故钻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但均未成功。后引用了石油专用套铣管技术进行事故的处理,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介绍了事故处理难点及套铣管处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现状为V类和劣V类水质占七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断面的50%以上,高中营养化湖泊占被调查湖泊的85%以上,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十分严峻.目前河流湖泊采取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削减截流污染源、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河流低泥疏浚、河道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引清冲淡等等.生物生态技术将在河流湖泊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水资源问题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第四纪研究》2010,30(1):107-114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本文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主要生态环境特征,综合评价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探讨,针对新疆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对于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机理及检测与整治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既有铁路的特点,分析了常见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机理;提出路基病害的检测应运用现代化检测工具,采用原位和区段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路基病害整治技术的复杂多样,整治具体路基病害的困难性,指出了铁路路基病害智能管理系统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片石路基长期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片石夹层路基断面为依托, 区分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换热的形成机理. 以最佳孔径为依据, 分析了青藏铁路片石路基自然对流换热长期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岩石风化、水汽迁移、震动荷载和其它外力作用下的结构破坏或失稳等, 提出加固片石层的刚性和柔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灌区水资源配置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实用性不强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建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与机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新方法、水文生态调控技术、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与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railway ballast under cyclic loading are simulated with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Dilated polyhedra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Minkowski sum operator in order to resemble the irregular shapes of ballast particles. The polyhedral particle generation, contact detection between particles and contact laws are presented. Ballast box tests with periodic lateral boundaries a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s of the sleeper and ballast particles. The settlement and effective stiffness of ballast bed are investigated under cyclic loadings with five distinct frequencies. The settlement of ballast bed is significant in the first several cycles and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cycles gradually. The higher frequency loading generates larger displacement in the same simulation time. The effective stiffness of ballast bed increases graduall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articles' sharpness, dilated polyhedra with different dilating radii and spherical particles are also develop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sharper the ballast particles are, the smaller the produced settlemen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陕北煤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亚东 《地下水》2009,31(1):84-86
阐述了陕北煤矿区矿井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矿井水的水质特征,探讨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综合利用途径以及进一步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陕北煤矿区矿井水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缓解其水资源用水矛盾、建立资源节约型矿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旧堡隧道渗漏为承压条件下的裂隙渗漏,主要表现在局部道床和局部边墙结构缝处的渗漏。该线经多年通车运行渗漏现象日趋加重,表现为夏季道床局部积水湿滑和边墙侧行走板的渗漏湿滑。采用疏、堵相结合的工艺进行治理,即采取新钻导水孔引导边墙砌体外承压水至集水井内的疏导方法和在裂隙渗漏区植管注胶堵漏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A railway embankment constructed on a floodplain is at risk of damage due to flooding flows. The process and critical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railway embankment damage during flooding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rendering risk estimations impossible and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lood-resilient rail systems. For this work, we first reviewed records of railway damage in flood plains and flows through the ballast layer. The breaching process was selected as the focus of our study. We secondly specified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ws through a ballast layer. The critical flow rate per unit width and the minimum upstream water depth required for initiating extensive ballast breaching were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using a full-scale ballast layer with rails and sleepers constructed using materials originally utilized in actual railways. A two-dimensional flow model was then employed for estimating the flow through a ballast layer that was placed on an impermeable base embankment. A simple ballast breaching model was also employed in order to explore a higher flow rate condition that could not be represented in our experiment due to limited facilities. The breaching pattern represented by the simulation model corresponded to the breaching pattern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here, we also discuss the ballast br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qualitative field records and quantitat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well as the ballast breaching process as represented by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20.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导热系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冻融过程、 道砟覆盖及降雨对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试验段和天然地表土体开展导热系数、 温度、 水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 融化期导热系数波动均明显大于冻结期, 天然场地导热系数在冻结期大于融化期, 而无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和道砟覆盖路基土体的导热系数在冻结期小于融化期, 与通常的认知和温度场模拟取值相反; 道砟层的保温和阻水效应导致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含水量和导热系数均小于无道砟覆盖路基土体, 冻结期路基土体导热系数有减小趋势, 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尤为显著; 降雨入渗增大土体导热系数, 低含水量的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导热系数对降雨的响应最强烈。寒区路基工程数值模拟时, 应考虑水热变化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不宜采用固定相变区间的分段函数或阶跃函数预估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