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令很多地理教师感到头痛、棘手,其中有些事件的起因在于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甚至无理取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处变不惊,以静制动。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如果能认真对待“错误”的价值,巧妙合理地加以引导,必将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实现职业价值的主要对象,与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着教师的道德与智慧,也无时无刻不是在锤炼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3.
黄雷 《地理教学》2009,(11):44-44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人是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就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独立存在的人。目前的地理课之所以成为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只见书不见人,禁闭了学生的独立情感,  相似文献   

4.
孔海君 《地理教学》2006,(10):21-22
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无论是教师的错误还是学生的错误,都是应该尽量加以避免和纠正的。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些错误只要运用得当,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能发挥正常教学难以达到的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丹 《地理教学》2007,(11):25-26
新课改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我认为,教师敢于“出错”,善于“出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出错”,善“出错”呢?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会医急于知道某种结局而凝神思考;会因解决某一个难题而释然喜悦;也会为有新的发现而拍案叫好。此时,学生整个身心处在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中,感知、想象、思维等理性活动异常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课外问问题时或当课堂上有疑问时,笔者往往不急于告诉学生这道题该如何如何,而是先听听学生怎么说,于是会常对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想的”,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能即时生成许多资源,其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有些甚至是离奇荒唐可笑的。教师善于捕捉并收集这些信息,找出其中易混点、易错点、难点、疑点、盲点,形成二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沈烨 《地理教学》2010,(23):23-23,12
我对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基本能力有以下几点想法:1.提高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面对着文字材料和图示材料呈现的丰富信息,学生如果基本知识不扎实,概念模糊,根本不能获取有效信息,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以“综合分析题”中的第八大题第三问为例,通过审题可以知道题目是要求比较登封地方时正午和北京时间12:00的早晚。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其实课堂上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课堂上遇到错误如果只是简单的否定,既无法对出错的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短时间内有效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学生本人进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上周我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讲评试卷时,灵活地运用了这一策略,把课堂推向  相似文献   

10.
张天仕 《地理教学》2010,(17):61-6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如何爱护学生。”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信任的桥梁,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情绪;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受到亲近亲切,感到“如沐春风”一般喻悦的情境,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胡铮 《地理教学》2005,(9):30-3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地理知识的运用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参与的情景下,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发展思维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读、说、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用较多的文字去表述,而这恰恰是很多地理考生的不足之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虽然能较好地掌握地理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地理学的概念、原理来解释、说明一些地理学问题时却显得词不达意。学生们也常说,“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说不准确”,所请“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地理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地理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李桦 《地理教学》2006,(3):17-18,9
课堂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习,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进行议论、评论或辩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最近,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节地理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确,下课前老师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老师就放心了。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  相似文献   

15.
伏成云 《地理教学》2013,(11):50-51
正常言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错误能启迪思维,开悟心智。错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课堂教学中错误也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课堂可以因"错"而精彩。不重视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浪费。叶澜教授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里所说的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7.
沈斌 《地理教学》2007,(3):9-12
课程的高水平实施离不开课程资源建设,从教研层面来看,除了解决素材性资源“有没有”、“是否丰富”的问题,更需要挖掘优秀教师个体身上蕴涵的教育实践智慧,这是更重要的课程资源。按照新的资源观,人们对待资源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能否运用资源。精品课是凝聚在优秀教师身上的教育实践智慧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建设过程是挖掘智慧的过程,它的运用是分享智慧、启迪思维和放大优质教师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修志 《地理教学》2011,(10):45-47
一位前苏联地理教育家说过:“没有地图的地理课,也就没有地理了。”这说明地理教学与地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的授课、编写试题、教学研究中,地理教师都需要用到各种地图,如政区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图像的绘制及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及信息  相似文献   

19.
黄秀卓 《中国地名》2009,(10):46-49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没有孩子的家庭没有希望,没有树木的国家同样也没有希望。”一座枝繁叶茂的城市,是对这个城市生命力的最直观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耿峰 《地理教学》2013,(9):38-39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常见到这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请坐下来再想一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能够帮帮这位同学";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会提醒"再想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然而不知道我们的教师注意到没有:这些学生会很"识相",这节课就一直低着头,再也没说过一句话。长此以往,课堂氛围逐渐沉闷,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于是我们不由佩服那些名师在课堂上的沉稳、睿智,感叹为何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