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RBainbrdge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谅解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也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误法。”教学中,学生出错再正常不过,即使是教师,也常会出错,一节好课不应该是“完美”的,不在于有没有错误,而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茧”中破茧化蝶,将“错误”变成一种“美丽”,在于教师能否抓住时机,启迪学生思维,完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2.
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应以一定的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前提。进入高三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由教师重新灌输、学生机械回顾,那么课堂会被教师的声音所占据,课后学生仍然会遇到很多做不出的地理问题。但是如果知识是学生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肖明 《地理教学》2011,(9):21-22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课堂提问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呢?地理上讲到节水技术时有一种叫“滴灌”技术,其实在课堂提问中,我们可以借鉴“滴灌”的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对于有些试题如果考生按常规的思维方式,凭经验主义解题很可能出错。下边列举几种学生常见的解题错误思维定势,谈一下对策。一、判读柱状图“高必多、低定少”例1.(2004江苏卷)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右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案例背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两者既不相似,又无较多的关联。要寻求出一条红线,自始至终能把两者自然、美妙地自内而外串成一体。这里蕴藏着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自然和人文造化的珍贵宝藏,有着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吸引着我们的学生,如果引用得当,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堂区级同课异构课,要求创新,多环节优化学生的自主体验,促进每一个体验在多向互动中有效生成,体现高效课堂,关键在于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6.
朱华君 《地理教学》2012,(19):45-47
一、主题与背景:课堂的有效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毋庸质疑。对于"有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  相似文献   

7.
正地理教师就像沙漠中的引路人,带领一群新手前行,如果教师没有一张地图或者是没有一个引领群体前行的行动计划,那么在前行的过程中就会容易迷路,地理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就是这引领学生前行的地图或计划。在一节地理课结束后,你希望学生能知道什么?或者是能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做什么?在学完地理课程的某一章节后,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一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周丹 《地理教学》2007,(11):25-26
新课改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我认为,教师敢于“出错”,善于“出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出错”,善“出错”呢?  相似文献   

9.
地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令很多地理教师感到头痛、棘手,其中有些事件的起因在于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甚至无理取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处变不惊,以静制动。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如果能认真对待“错误”的价值,巧妙合理地加以引导,必将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何刚 《地理教学》2005,(1):30-31
学会“看”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教学生阅读地图上的主要信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地图符号,告诉学生该怎样分析这些信息。这一过程是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学习的接收体,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果离开了教师和课堂,学生就很难独立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11.
耿峰 《地理教学》2013,(9):38-39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常见到这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请坐下来再想一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能够帮帮这位同学";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会提醒"再想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然而不知道我们的教师注意到没有:这些学生会很"识相",这节课就一直低着头,再也没说过一句话。长此以往,课堂氛围逐渐沉闷,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于是我们不由佩服那些名师在课堂上的沉稳、睿智,感叹为何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兴  相似文献   

12.
李卫 《地理教学》2012,(21):42-43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理性思维尚未完善,一些较难理解的地理知识,比如说气压带、风带有关知识,海陆热力差异,撒哈拉沙漠的成因等,《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的探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问题又常常被学生提及,如果处理不得当,课堂就会陷入被动局面,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伏成云 《地理教学》2013,(11):50-51
正常言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错误能启迪思维,开悟心智。错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课堂教学中错误也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课堂可以因"错"而精彩。不重视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浪费。叶澜教授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  相似文献   

14.
樊强义 《地理教学》2013,(14):35-36,5
正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安排的精巧,就可以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在启智的顿悟中结束。但若不够重视或没有精心设计,往往会使整堂课质量下降,给人以虎头蛇尾、繁琐累赘之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总结环节。一、总结的必要性课堂总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内容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  相似文献   

15.
孙燕 《地理教学》2010,(1):43-45
当我刚走上初一初二的地理课堂时,两个年级的个别班级常会出现气氛的过活跃,有时候看起来不像是课堂,更像是娱乐场所。学生们常常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笑得合不拢嘴,或情不自禁地与旁边的同学嬉笑着交流。一旦活跃起来了,要想收场难度很大,或者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平静了,其实学生的心思还飘荡在刚才那句话那张图那段视频上。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虽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课堂就很难与之呼应,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为此,要让学生多阅读,增加知识积累。多读书的学生课堂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在讲解新内容时,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效果会更好。比如,巴以冲突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地理教学中常提的话题。巴以为什么冲突不断?以色列为何比较强大?中东地区如何实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课外问问题时或当课堂上有疑问时,笔者往往不急于告诉学生这道题该如何如何,而是先听听学生怎么说,于是会常对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想的”,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能即时生成许多资源,其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有些甚至是离奇荒唐可笑的。教师善于捕捉并收集这些信息,找出其中易混点、易错点、难点、疑点、盲点,形成二度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叶成福 《地理教学》2010,(13):58-5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犯错误。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如何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是检验教师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能生活会学习,能合作会探究,能实践会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创设一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好自学提纲,提出自学目标,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会学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储备知识。架设知识经验与教材新知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