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沂水龙泉站金矿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地质体以新太古代泰山岩群与燕山期花岗岩金含量较高.对黄铁矿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期黄铁矿为金矿物的主载矿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反映了成矿流体由早期相对中偏高温(260~330℃)和还原的环境向晚期低温和氧化环境演变的趋势.对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07~550℃之间,可分为125~160℃,177~230℃和260~330℃ 3个温度峰值集中区,分别反映了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其冰点温度变化于-2~-8.6℃之间,盐度在3.39wt%~12.39wt%之间.  相似文献   

2.
李洪奎  张玉琴  杨永波  李英平  郝兴中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5/15-2007/6/13
沂水龙泉站金矿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地质体以新太古代泰山岩群与燕山期花岗岩金含量较高。对黄铁矿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期黄铁矿为金矿物的主载矿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反映了成矿流体由早期相对中偏高温(260—330℃)和还原的环境向晚期低温和氧化环境演变的趋势。对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07~550℃之间,可分为125—160℃,177—230℃和260—330℃3个温度峰值集中区,分别反映了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其冰点温度变化于-2- -8.6℃之间,盐度在3.39wt%-12.39wt%之间。  相似文献   

3.
古利库金(银)矿床位于中生代大杨树火山断陷盆地北东缘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落马湖隆起的接壤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江组火山岩及其与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及其外围的环形断裂控制。热液成矿阶段分为早期石英阶段、玉髓-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古利库矿床进行的系统岩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为136~367℃,从成矿早期至晚期分别为270~367,255~304,179~318,136~279℃。盐度w(NaCleqv)为1.4%~8.0%,成矿深度为1.0 k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显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特征。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冰长石和叶片状方解石-石英,结合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
库茹尔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伊什基里克裂谷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矿体受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有关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不足,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以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初步查明了矿床成因类型。库茹尔铜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_2-H_2O三相包裹体与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84℃~359℃、250℃~319℃和229℃~263℃,盐度分别为4.1%~8.5%NaCl_(eq)、1.0%~6.0%NaCl_(eq)和32.7%~33.9%NaCl_(eq);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均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144℃~212℃和114℃~163℃,盐度分别为0.2%~6.7%NaCl_(eq)和0.1%~3.1%NaCl_(eq)。库茹尔铜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特征,流体不混溶是导致Au-Cu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与斑岩成矿系统相关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侯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大柳行金矿田东南部。该文采用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对金矿石中石英矿物内残留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总结了金矿石石英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以纯液包裹体为主,次为H_2O-CO_2气液两相包裹体及H_2O-CO_2三相包裹体,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9~396℃,盐度在2.9~22.44wt%NaCl,密度在0.64~1.06g/cm~3之间,估算成矿压力为128~340MPa,成矿深度约4.4~11.6km。该矿床至少经历了2个矿化期次,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流体来源于天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产物,属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柿竹园矿床成矿温度研究—以490中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90中段为例,根据硫同位素平衡温度、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矿物温度确定主要成矿期各个阶段的温度范围:矽卡岩阶段温度为300~580℃,云英岩阶段温度为226~489℃,高—中温硫化物阶段温度为246~350℃,中—低温硫化物阶段温度为158~270℃。  相似文献   

7.
在相山矿田成矿流体研究中,前人一般选择成矿晚期结晶良好、透明度高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其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基于此,选择江西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特富矿石中与铀矿物紧密共生的磷灰石及其伴生微细晶透明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期为成矿流体来源的判断与成矿过程的研究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特富铀矿石中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含黑色矿物包裹体的微晶磷灰石(Ap1型),晶形较差,形状不规则,透明度较差,粒度小,推测为主成矿阶段产物,与之共生的主要有微晶石英和紫黑色细晶萤石,同属主成矿阶段产物;另一类为中粗晶磷灰石(Ap2型),自形程度高,形状规则,部分呈六方柱形,粒度大,推测为成矿晚阶段产物。主成矿阶段,紫黑色细晶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H_2,微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O_2和CO_2,指示了成矿流体中的气体组分以H_2、O_2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CO_2,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富H_2的深源流体加入。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0℃~330℃,盐度为5%~9%NaCl_(eq),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20℃,盐度为4%~10%NaCl_(eq),成矿温度最低为180℃。特富铀矿石中成矿期磷灰石及其共生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较好地指示了铀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8.
广东英德周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其矿床成因存在矽卡岩型和热液改造型的争议,并且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较为可靠的证据,尤其成矿流体研究是空白。通过对周屋铜多金属矿床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拉曼分析研究表明:在矽卡岩阶段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矽卡岩阶段的石榴石和白钨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0~≥490℃,高盐度(35.26%~40.10%NaCleqv)和低盐度富气相包裹体(4.18%~4.96%NaCl eqv),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或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为320~490℃,盐度变化范围较大(4.18%~17.08%NaCleqv),表现为沸腾现象。金属硫化物阶段,在硫化物早期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0~360℃,高盐度(30.92%~37.40%NaCleqv)和低盐度富气相包裹体(10.48%~11.70%NaCleqv),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硫化物晚期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为202~320℃,盐度变化范围较大(4.18%~24.04%NaCleqv),显示流体的沸腾现象,硫化物阶段是铜矿主要成矿阶段。褐铁矿-碳酸盐化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全部发育富液相包裹体,演化为相对较低的温度(Th=120~220℃)和较低的盐度(2.57%~7.59%NaCleqv),没有沸腾现象,属于NaCl-H2O成矿体系。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石榴石、白钨矿和石英中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2为主,其次是(或含)CH4或H2;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晚期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液相和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N2。从早期的石榴石、白钨矿到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包裹体中H2O的含量增多,说明在矽卡岩后期阶段,有较多的天水加入。铜矿床的成矿流体在200~490℃区间内至少发生了2次强烈的沸腾作用,改变了体系内的物理化学条件,导致大量铜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沸腾作用对铜矿的形成和富集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彩霞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彩霞山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类型主要有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两类,测得均一温度为180℃~310℃,最佳成矿温度为190℃~220℃,属中低温矿床,代表矿区主要的成矿阶段。测得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23.2℃~-0.8℃,盐度为1.4%~23.18%。气液两相包裹体中液相成分以水为主,气相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单液相包裹体中成分为w(H2O)>w(CO2)。再据分馏方程计算得到热液水δ(18OH2O)为7~8。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矿床成因应划归于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丰富的晶质和非晶质熔融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表明天然岩浆珠滴被矽卡岩矿物晶格缺陷捕获,其中含有石榴石、黄铜矿等子矿物,且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500℃,为早期矽卡岩岩浆熔体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矽卡岩成矿早期以岩浆作用为主,晚期以热液作用为主,且熔-流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矽卡岩阶段,早期岩浆熔体中富含成矿物质,为矿区深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Haigou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orogenic gold deposit. There are a reasonable amount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gold deposit,including three types: CO2-H2O-Na Cl inclusions,pure CO2 inclusions and Na Cl-H2 O inclusions,of which most of them are CO2-bearing inclusions. The fluid salinity is 1. 43%- 9. 08%,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ange of 4. 69%- 5. 41%,the density of CO2 is 0. 69- 0. 80 g / cm3,indicating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fluid is low-medium salinity and low density fluid. A series of studies on gold-bearing quartz vein and fluid inclusion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amount of CO2 in the inclusions,which means the more CO2-bearing inclusions there are,the higher the content of gold is. CO2 is mainly derived from mantle fluid,and the ore-forming fluid should be derived from mantle fluid and the crust shallow fluid. The conclusions have important denotative meaning on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 and the deep prospecting on metal deposit.  相似文献   

12.
对磨坊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研究 ,结果表明主要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 2 0~360℃ ,包裹体盐度在 0 .35 %~ 2 0 .6%之间 ,压力在 1 .73× 1 0 5~ 44.1 8× 1 0 5Pa之间 ,密度为0 .80~ 1 .0 9g/cm3。推测该矿床形成深度为 5 0 0~ 1 0 0 0m ,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3.
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 (归来庄式 )、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 (磨坊沟式 )、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 (点 )组成 ,矿种以金为主 ,伴有银、铜、铁矿化 ,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 ,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 ;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 ;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状构造 ,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归来庄式)、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磨坊沟式)、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银、铜、铁矿化,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状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动力成矿观点对小秦岭金矿田富矿体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对本区的动力成矿特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文中联系到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对金矿的富化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成矿系列。笔者以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对小秦岭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新观点,认为它是晋宁晚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胶东地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资料,通过建立GIS地质数据库,实现对各类地质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地质异常与金矿分布的关系。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金矿成矿与找矿密切相关的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叠加,形成组合地质异常,并运用组合地质异常进行金矿成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胶东地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资料,通过建立GIS地质数据库,实现对各类地质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地质异常与金矿分布的关系。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金矿成矿与找矿密切相关的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叠加,形成组合地质异常,并运用组合地质异常进行金矿成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资源潜力与找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玲珑焦家式”金矿的成岩成矿,从新太古代至中生代存在着继承性的成因关系,成矿具有长期性、多源性特点,但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是主导成矿因素。区域化探成果显示胶东金矿直接矿源岩———郭家岭花岗岩金的丰度比原始矿源岩———早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系及侵入岩系金的丰度低1/2。郭家岭花岗岩面积在2 km2以上岩体定量估计金亏损总量与胶东金矿总量预测的资源量相当,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胶东金矿资源的潜力。望儿山金矿的找矿实践展示,焦家式金矿在1 000 m以下尚有巨大潜力,整个胶东金矿产区在3 000 m以上的资源潜力应在5000 t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新立金矿床地处渤海莱州湾畔,含矿蚀变带隐伏于海水之下,矿床位于三山岛断裂带(主要控矿断裂)由NE向转为NEE向的拐弯部位。三山岛、仓上金矿床也分布在该断裂带拐弯地段。根据胶东地区金矿主要受NE向断裂控制,构造产状变化或构造交汇部位易于成矿,以及金矿床具有等距分布的特点,今后找矿的重点地段应是仓上金矿床北部和芙蓉岛—潘家屋子一带。  相似文献   

20.
大磨曲家金矿位于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主脉的NE延伸部位。矿区内已发现矿脉 2 5条。通过对玲珑金矿田的成矿条件分析和东风矿床的综合研究 ,认为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