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南岭地区地质弄常及其圈定方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对该区的金矿资源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圈定了10个地质异常区和7个金成矿远景区,为南岭地区金矿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找矿远景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异常是基于地质异常概念应用多学科信息综合定量标定的致矿信息单元,本文以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成矿预测为例,应用地质异常综合定量圈定金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赵江南 《地质与勘探》2014,50(1):130-137
查明地质异常是成矿预测的基础、找矿的前提、靶区圈定的依据。本文以"三联式"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着重探讨了甘肃省铅锌矿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提取与圈定,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厘定地质异常与铅锌矿种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证据权成矿预测方法实现对甘肃省铅锌矿床的成矿定量预测及成矿远景区圈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质异常研究的矿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异常理论入手,讨论了地质背景场的分区、分级,在此基础上,分四个阶段进行了矿产预测;地质异常场预测,成矿地质场预测,矿化异常区预测和矿产靶区圈定。该方法在陕西勉略宁地区进行大比例矿产预测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GIS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海峰 《贵州地质》2003,20(3):160-165
本文先从成矿预测的特点和GIS的优势,说明了GIS应用于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然后以成矿预测理论为基础,将GIS成矿预测分为三步加以阐述,这三步包括:数据的采集与建库,GIS成矿预测空间模型的建立和成矿预测区的圈定。并重点介绍了建立成矿预测空间模型中的地质异常与找矿有利度分析。最后,对GIS应用于成矿预测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性地质异常转化为面状异常,并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各种遥感异常与已知矿产当量的关系,计算各主因子的二级因子得分,形成成矿预测栅格图像。通过栅格图像各通道间的复合运算分析进行遥感综合异常的定量圈定,最终在工作区圈定了多个不同级别的遥感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和波谱特性,使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它可以宏观、多方位地对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加以预测;地质异常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理论,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把各种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成矿有利度分析。地质异常场是一个综合异常场,是各种成矿地质因素的综合反映。地质异常综合评价更多是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析。基于遥感技术和地质异常理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将遥感和地质异常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并在成矿预测中得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南金矿集中区成矿地质异常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吕贻峰 《地质与勘探》1998,34(4):20-24,36
从控制金矿形成过程中同地质异常类型形成背影分析入手,研究了辽南金矿区域成矿条件,控制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选择特征分析法进行定量成矿预测,成功地圈定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陈荣国 《福建地质》2013,32(2):96-104
以前人工作成果为基础,通过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相关信息分析,论述区内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床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运用成矿规律和地质、重砂、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类比进行成矿预测,共圈定两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0.
侯惠群 《地质论评》2000,46(Z1):298-301
成矿预测工作中,如何划分地质统计单元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地质体单元法为基础,给出地质统计单元划分的分割检验法定量数学模型.方法的实质在于通过对变量或变量组合的有序划分,来寻求地质体的边界,以达到圈定地质体单元边界之目的.此外,还对晋东北金矿预测单元的划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由地质和物化探特征所表示的成矿单元的确定性条件和边界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定量划分方法,划分出矿化集中区、成矿远景区及矿床三级统计单元.  相似文献   

11.
郑存江 《岩矿测试》2005,24(4):284-286
在分析地质标准物质标准值不确定度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多个实验室协作研制地质标准物质时,协作单位除提供重现性检测数据外,还应分别提供各项目检测数据的合成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或实验室之间的平均值的合成不确定度按不等精度方法处理。标准物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由分析方法、检测实验室、样品均匀性和样品稳定性的不确定度合成后乘以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水平下的包含因子而得。  相似文献   

12.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友宁 《西北地质》2005,38(4):108-112
介绍了矿山环境地质与矿山地质环境及其关系。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及其特点,以及矿山环境地质学沿革及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需要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到勘查系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7,14(1):172-181
面对21世纪,矿床学和矿业发展有两大趋势(1)全球化;(2)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研究要扩展到全球背景。在简述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的观点。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也即将矿床成因和成矿系统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这是新世纪中矿床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成矿系统是一个有特色的地质系统,文中提出成矿系统论的5个要点(1)根据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基本成矿机制;(3)矿床系列和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系列共同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5)成矿系统的资源-环境双重效应。成矿系统论对于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成矿系统研究向勘查系统转化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成矿系统的整体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分析和历史分析,有助于明确找矿方向和目标。西藏朱诺斑岩铜矿的实践表明,勘查选区的核心问题是对找矿信息的分析、理解和把握。要将筛选关键找矿信息与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因素二者有机结合,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准确的地质内涵,是勘查选区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后,用“三环图”表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与地质环境安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野外应急调查、遥感解译、历史地质信息等资料,对“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做出了总体评估。划分了地震区地质灾害的类型,描述了地质灾害的典型实例。基于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结合美国、日本减轻地震灾害的经验,讨论了地质环境与人类安全的关系。初步认为:地质安全是人类生存安全的最基本层面,其工作目标是探求地质环境安全和地质灾害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工作任务是调查评价不同尺度和不同功能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容量,并判断地震、气象(候)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5.
冷红蕾  王文娴 《江苏地质》2007,31(2):147-150
介绍了几内亚体育场岩土层结构和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将其与国内红粘土进行了比较,认为是属于基性岩风化而形成的红粘土,并探讨了该红粘土的形成过程。从元素迁移规律着手,分析了形成该地剖面上特殊的岩土层序的形成原因,从化学成份和分子结构着手分析了该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几内亚红粘土工程地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立军 《世界地质》2013,32(3):447-462
本文结合近年来辽宁省化石资源调查成果,对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以辽西各主要盆地化石群为代表的相对连续的化石群序列; 运用宏观进化理论和地理隔离等观点分析了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并对其主要地质背景进行了总结。对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可识别出辐射、趋同和复式进化等类型; 在义县组阶段存在着由于地理隔离而发生的成种事件,九佛堂组阶段翼龙和鸟类的辐射可能与由于食性分化而导致的生态隔离有关; 热河生物群的演替很可能是打破地理隔离后部分物种的绝灭、一些本地起源物种的向外迁移和外来物种的侵入、部分类群的辐射和复式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所处的主要地质背景在时空上协同一致。综合分析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已经“穿时”,在其晚期火山活动初始,已进入九佛堂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勘单位资金短缺,资产质量低下等现状剖析,提出加强资金、资产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和费用支出的设想和具体办法,向管理要效益,使地勘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豫西南泥湖多金属矿田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豫西南泥湖地区具有闻名于世界的特大型钼矿,通过近几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在南泥湖钼矿外围发现了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它们成环带状分布于南泥湖钼矿外围。文章重点论述了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成因的脉状铅-锌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上述三者均属于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的多金属矿床,并认为,不同类型矿床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在时、空上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9.
王家枢 《地质通报》2009,28(203):384-387
科技情报工作是指在广泛搜集各种情报来源的基础上,运用类比、分析、综合、判断、逻辑推理等方法,鉴别各种情报信息,洞察当前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研究这些变化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意义,分析这些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其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加强地质科技情报工作是当代地质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中国的地质情报工作必须坚持3个服务方向,即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科技进步服务和为生产一线服务。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地质情报研究中心,选择重点领域开展情报研究,力争建立地质情报研究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了人为地质灾害的概念, 典型事例以及人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 使环境质量下降;而地质环境恶化又可导致地质灾害的加重, 使灾害频度增大, 强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