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前兆台网“九五”和模拟观测系统并入“十五”观测系统的技术系统及其特点,指出前兆台网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最优的廨决方法,特别是对oracle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分析.解决前兆台网技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提高了维护与管理前兆台网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台网运行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建设经验对今后台网运行维护和改扩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在青海省测震、前兆及强震动无人值守台站安装运行以来,对以往设备供电系统续航差、远程管理和监控能力弱的状况得以极大改观,提高了台站维护效率,节约了维护成本,对各台网整体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山东区域地震前兆台网的基本概况,阐述技术系统和观测仪器的运行监控、观测数据的质量监控。结合台网的实际情况,总结技术系统和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经验,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疆地震台网子台供电系统中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免维护蓄电池以及稳压电源等主要设备和超短波数传系统中发射机、接收机、数字复、分接设备以及天线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对超短波数传的原理、场强的接收以及设备的一些参数,作了简单的阐述,对台站设备日常出现的问题和故障,作了简单分析,并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并就1次典型的台网故障现象分析及排除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观测、运行和服务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地震前兆台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今后前兆台网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做好江苏省地球物理观测台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解决业务交流不便,尤其是市县台站维护管理缺乏信息化平台等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该系统采取任务模式与可视化流程式操作,方便区域地球物理台网中心和台站维护人员快速熟悉并使用,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弥补了市县站信息化管理薄弱的缺陷,是对全国地球物理台网管理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天津市部分台站无法接入交流供电的问题,对部分台供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供电模式,避免农忙或雷雨季节停电问题,以提升台网整体数据传输连续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天津市部分台站无法接入交流供电的问题,对部分台供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供电模式,避免农忙或雷雨季节停电问题,以提升台网整体数据传输连续率。  相似文献   

10.
十五前兆台网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后,随着监测司关于运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辽宁前兆台网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本文阐述了当前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的总体运行、管理、维护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13.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许多地震工作者对地震波速的大量研究工作,已证实了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孕震区内及其周围地区,可能会出现地震波速度或波速比的下降异常。例如海域、松潘、新丰江、宁蒗等地震,震前都出现过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目前结构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划分类型,主要有橡胶垫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复合基础隔震体系等类型。总结了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指出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王碧泉  马秀芳 《地震学报》1983,5(3):257-267
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大地震的发生时间与中等地震活动性、太阳活动水平、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由模式识别所得的性质提出,大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达到一定水平是大地震可能发生的重要性质.而太阳活动极值前后及自转加速度变化较大时段可能触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19.
20.
水对断层摩擦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国  张流 《地震地质》2002,24(3):387-399
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研究了光面、含脆性物质夹层和含延性物质夹层 3类断层的摩擦滑动行为 ,认为水对断层滑动稳定性和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含有岩性、围压 (深度 )和含水量 3因素的断层活动稳定性的模式 ,认为脆性断层更多地表现为速度弱化 ,少量水的存在易于出现黏滑 ,高孔隙压时会表现为稳滑 ;半脆性或半延性的断层在少量水或较低孔隙压的情况下会表现出速度弱化 ,也就可能出现黏滑 ,但孔隙压较高后 ,会表现出速度强化 ,滑动也就会是稳定的 ;延性断层多为速度强化 ,不出现黏滑。提出水的进入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水的存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这是考虑水或一般流体对岩体或断层活动稳定性影响时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