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度、pH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分别测定了盐度和pH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滤水率的影响.对盐度梯度分别为24,28,32,36和pH值分别为7.0,7.5,8.0,8.5,9.0 梯度下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在盐度24~32范围内滤水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32~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减小,盐度28和32时滤水率明显高于其它盐度组.在pH值7.0~9.0范围内,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变化迅速,呈现一个峰值变化,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波纹巴非蛤胚胎与浮游幼虫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在人工繁育条件下,在显微镜下对波纹巴非蛤胚胎与浮游幼虫的形态进行活体观察和拍摄,并用内置目微尺进行壳长和壳高的测量.首次报道了波纹巴非蛤胚胎与浮游幼虫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点,利用图版和文字描述了波纹巴非蛤早期生活史的形态并对其发育生长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波纹巴非蛤的早期形态体现了浅海性种类的特点,“D”形幼虫期的壳长为90.37±1.53I,zm,壳高为71.86±1.09μm;壳顶后期壳长为130.17±1,83μm,壳高为110.24±1.39μm,与其他帘蛤科种类相比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大西洋浪蛤(Spisula solidissim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浪蛤软体部干质量为0.049g±0.003 g,实验饥饿的时间分别为1,3,5,7,10,13,20,27 d.结果表明:(1)饥饿对浪蛤的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浪蛤在饥饿1~7 d时其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饥饿7 d以后,其耗氧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饥饿对浪蛤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浪蛤在饥饿1~5 d时其耗氧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饥饿5 d以后,其排氨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在实验期内浪蛤的O/N(O为呼吸氧原子数,N为排出氨态氮原子教)值为17.05~34.18,平均值为21.1.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海水盐度(16、20、24、28、32、36、40、44)对紫血蛤(Sanguin-olaria violace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紫血蛤按壳长分为大(50 mm以上)、中(40~50 mm)、小(小于40 mm)三种规格.结果显示,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在盐度为36取得最大值,三种规格紫血蛤的耗氧率最大值分别为1.11、1.25和1.57 mg/(g.h),排氨率最大值分别为62.34、83.89和104.68μg/(g.h);其后随盐度上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降低,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紫血蛤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养殖驯化7 d后的累计死亡率以盐度44组为最高(55%),表明44可能是紫血蛤的耐盐上限.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5.
雌雄波纹巴非蛤不同组织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斧足、外套膜、鳃、闭壳肌、性腺5个组织以及不同性别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结果显示:波纹巴非蛤5个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除外套膜与鳃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组织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斧足性腺外套膜鳃闭壳肌;不同性别波纹巴非蛤的斧足、外套膜、鳃、闭壳肌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精巢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卵巢(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波纹巴非蛤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幼贝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密度交互作用对波纹巴非蛤幼贝生长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3因素为温度(A),盐度(B),密度(C);3水平为-1,0,1),以幼贝生长率为响应值,以A(26℃,28℃,30℃)、B(28,30,32)和C(0.56,1.4,2.24个/cm2)为影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对幼贝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3种生态因子对幼贝生长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是:B>A>C;(2)通过SAS软件分析,得出波纹巴非蛤幼贝最适生长环境组合是温度为26.93℃、盐度为31.39、密度为1.12个/cm2,理论最佳生长率为41.47%。为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预测结果为实验条件,相同实验时间后,得到的生长率为42.30%,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近,响应面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软体动物:翡翠贻贝Pernaviridis、波纹巴非蛤Paphia(Paphia)undulata、凸加夫蛤Gafrariumtumidum、曲畸心蛤Anomalocardiaflexuosa、伊萨伯雪蛤Chione(Clausinella)isabellina、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zonalis和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对~14C-DDT和~14C-杀灭菊酯的积累和排泄。结果表明:~14C-DDT很快地在动物体中积累。翡翠贻贝和波纹巴非蛤积累DDT的能力最高,腹足类的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力较差。~14C-DDT在动物中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在消化腺和鳃中分布最多,外套膜、足和水管次之,贝壳中的积累最少。DDT在波纹巴非蛤中的半衰期最长,除鳃以外,DDT在波纹巴非始的软组织中的半衰期在30d以上,提示波纹巴非蛤可能作为海区DDT污染的指示生物。杀灭菊酯在软体动物中的积累和排泄类似DDT,但其浓集系数和半衰期均远远小于DDT。  相似文献   

8.
波纹巴非蛤性逆转时生殖腺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纹巴非蛤由雌性逆转为雄性时,其生殖腺雌性滤泡内卵细胞败育,逐渐退化分解吸收。同时,分布于滤泡壁上的原始精原细胞开始生长发育。残留的雌性生殖细胞与发育的雄性生殖细胞共同存在于滤泡腔内,即为波纹巴非蛤的雌雄间性过渡阶段。随着滤泡内卵细胞的退化吸收,精细胞与雄性泡逐渐形成。波纹巴非蛤雄性个体是由雌性个体通过性反转发育而来,这种性别的转化是双方向的。此外,波纹巴非蛤雌雄同体存在两种滤泡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4、27、30)和5个pH梯度(5、6、7、8、9)。结果表明,温度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温度18~30℃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先降后升;盐度对该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盐度为27和24;pH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pH为6~9时,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幅度较小。在温度18~30℃,耗氧率与排氨率之比(O∶N)为5.56~45.4;在盐度18~30,O∶N为17.14~40.09;在pH5~9范围内,O∶N为27.59~40.4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钝缀锦蛤的生理生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饵料密度、温度和盐度对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密度为3×10~4个/m L是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密度;面盘幼虫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为27~30℃;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为30。实验结果可为建立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3种规格的合浦珠母贝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盐度21—36的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pH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体质量为(6.44±0.59)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分别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8℃、12℃、16℃、20℃、24℃),5个盐度梯度(15‰、20‰、25‰、30‰、35‰),6个丁香油浓度梯度(0、8、16、24、32、40 mg/L)和5个MS-222浓度梯度(0、10、20、30、40 mg/L)。结果显示,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均对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影响。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20℃时达到峰值;盐度3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盐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耗氧率和排氨率升高;丁香油和MS-222均能有效降低大泷六线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其中丁香油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丁香油浓度为24 mg/L时或MS-222为20 mg/L时可使大泷六线鱼处于深度镇定期,结合耗氧率及排氨率变化,认为上述浓度是大泷六线鱼幼鱼保活运输的最佳浓度;本研究所有处理组的O∶N比值范围均在14.77~24.11之间,表明适宜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大泷六线鱼幼鱼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研究认为,适度降温、自然盐度和适宜浓度的麻醉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大泷六线鱼幼鱼的呼吸代谢强度,其中丁香油相比MS-222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实现大泷六线鱼高质量运输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盐度和pH值对鮸鱼幼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及pH值对鮸鱼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鮸鱼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11~26,鮸鱼幼鱼耗氧率逐步上升,26时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pH值对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05),pH6.5~9.0鮸鱼幼鱼耗氧率变化幅度很小,在此范围内pH值的变化对鮸鱼幼鱼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O:N比值也随着盐度升高而升高,26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H8.0时,O:N比值最低;不同盐度和pH下鮸鱼幼鱼平均O:N分别为24.258,22.378.鮸鱼幼鱼主要以蛋白质为能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存活以及能量收支变化。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随着盐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盐度为25和30时,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为100%,低盐96hLC50为10.14,高盐为44.36;方斑东风螺存活率随氨氮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当氨氮质量浓度为0~20mg/L时,存活率均为100%;氨氮96hLC50为253.83mg/L。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实验中,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和排氨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50、8.62和0.07mg/(g·h),耗氧率在盐度35时达到最大值,为1.84mg/(g·h)。氨氮实验中,摄食率和排粪率在1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8和10.42mg/(g·h),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9和0.13mg/(g·h)。通过能量收支方程发现,随着盐度和氨氮浓度的上升,方斑东风螺生长能占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盐度30和氨氮浓度5mg/L时达到最大值。本研究首次从能量收支角度出发,探讨了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可为其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饥饿对3种不同规格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饥饿的时间分别为1,3,5,7,10,13,20,27,35 d.实验结果表明,饥饿对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P<0.01).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在饥饿1~7 d时,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饥饿7 d以后,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在饥饿1~10 d时,排氨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饥饿10 d以后,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实验周期内,大、中、小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的O/N值分别为15.05~36.12(平均23.69),15.6~37.56(平均24.73),17.44~47.25(平均27.17).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二倍体(2n)和三倍体(3n)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的盐度(S)梯度为15,20,25,30,35共5个梯度,实验牡蛎的规格为,2n:W(软体部干质量,单位为g)=0.347±0.071 g;3n:W=0.301±0.099g。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和排泄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逐渐增大,盐度与耗氧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o[mg/(g·h)]=0.0142S~(1.219),3n:Ro[mg/(g·h)]=0.0085S~(1.391);随盐度的升高,排氨率逐渐增大,当S为35时,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排氨率略有下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盐度与排氨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A[μg/(g·h)]=-12.25+2.902S-0.0573S~2;3n:RA[ug/(g·h )]=-39.39+3.882S-0.06S~2。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耗氧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排氨率的差异则有所不同,当S为15~20时,二倍体和三倍体牡蛎的排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S为25~35时,其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室内受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色下,大(73.32±1.73) g、中(46.71±0.15) g和小(25.67±0.25) g 3种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实验采用红、橙、黄、绿、蓝色和对照组(白色)6种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规格刺参的耗氧率趋势相同: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3种规格刺参的排氨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白色>红色>橙色、绿色、黄色、蓝色.刺参的体重与单位体重耗氧率及排氨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可以表示为R=aW~b,耗氧率a值在0.005 9~0.012 1之间,b值范围是1.119 7~1.214 6,排氨率a值的变动范围为0.004 2~0.02,b值的变动范围为0.455 3~0.867 8.这说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的影响,丰富了刺参的基础研究,对于刺参养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