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插件技术的GIS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亮  杨凌云  尹艳斌 《地球科学》2006,31(5):609-614
为了解决传统GIS软件的行业化、专业化和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 使GIS软件面向大众化、低成本化发展, 构建插件式GIS应用框架平台, 能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的复用性和灵活的可扩展性平台, 同时为项目实施所面对的特定知识应用领域提供很好支持软件框架具有实际意义.在深入研究“平台+插件”模型的本质与实现机制后, 提出了基于插件技术的GIS应用框架的对象模型、消息机制和层次结构.同时将这一理论成果成功应用到了大型GIS平台---MAPGIS7.0的开发与实践中, 实现了全插件式的GIS应用框架, 使平台功能扩展和GIS的应用开发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间件技术在水文遥测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萍  王志坚  倪伟新 《水文》2002,22(6):32-35
中间件技术与软件构件技术结合是实现软件复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软件复用是减少水文遥测系统软件开发投入,提高软件的标准化与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集成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中间件技术及软件构件技术,对简化各类分中心、中心的软件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基于软件即服务架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四级模型中有关功能可配置、可扩展和多用户效率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功能可配制的GIS服务引擎模型框架,并介绍了功能可配制的GIS服务引擎的核心技术——工作流技术、功能仓库技术、搭建与配置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等,同时给出了一个基于功能可配制的GIS服务引擎技术构建遥感影像系统的应用实例,为软件即服务这一新的软件应用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万州示范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先进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框架,讨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的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的设计。建立系统总体框架、工作流程,以及灾情评估模型的模块功能。该设计结合当前地质灾害管理、评估的需要,为区域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一个应用例证。  相似文献   

5.
大坝工作性态的模糊可拓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怀智  顾冲时  吴中如 《岩土力学》2006,27(12):2115-2121
对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研究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指标度量方法和综合评估工程方法等3个方面的内容。依据大坝工作性态评估信息物元系统,应用可拓理论,基于多因素优化融合的思想,通过物元变换建立了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模糊物元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资料、数值分析计算成果以及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实现了对大坝工作性态的定性与定量集成描述,结合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完成三维动态评估大坝工作性态的目标。另外对物元特征权重和特征值权重拟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工作性态进行了评估,得出该工程整体安全度介于正常与基本正常之间的结论,该结论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大坝工作性态模糊可拓评估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怀智  吴中如  顾冲时 《岩土力学》2006,27(11):1967-1973
大坝、坝基地质体与周围环境组成一个多元复杂系统,其工作性态受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等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有的是确定性的,但有的则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可变性等不确定性特点。大坝工作性态的综合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决策问题,它常常表现出目标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的共存、局部到整体的递推。解决这类多属性、不相容的问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加以解决,而可拓学正是研究事物的可拓性以及开拓的规律与方法,用以解决矛盾问题的一门学科。采用物元的概念将研究对象、评估指标和量值结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工程的观点,依据菱形思维模式和物元的可拓性,建立了多指标分层次的大坝工作性态评估信息物元系统,提出了大坝工作性态模糊可拓评估的基本流程;应用物元变换建立了用于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物元模型,能够实现对大坝工作性态的质与量综合刻画。该方法理论清晰、简捷,便于计算机编程。所述原理亦可应用于岩体边坡整体评估、岩体质量评估、大坝老化评估等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设计方法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美国的ANSYS有限元软件经过多次升级换代,已发展为集计算机绘图,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为一体的功能刘全,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先进软件,成为国际工程设计的主流软件。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SG18钻塔进行了风载受力分析,并和克-马图解法进行了比较,从而说明ANSYS有限元软件用于构架设计是完全可行的,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王银秀  李业伟 《江苏地质》2014,38(3):445-450
介绍了Surpac软件在数字矿山地质建模上的应用.以某矿山为例,根据矿区的原始资料,利用Surpac软件,建立了矿区数据库、实体模型、块体模型,清晰直观地反映了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涵盖了特异(高)值的分析与处理,块体属性的建立及其大小参数等的确定,矿体模型、岩性模型等在指导矿山工程布置上的运用等方面.最后,着重比较了Surpac与传统方法的储量计算结果,数据表明Surpac模型可靠,计算正确,可用于资源评估、资源动态管理、采矿设计及计划编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控制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测井仪器,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测井软件。该软件包括控制软件和随钻监测软件两部分,具有系统自检、数据采集、钻进轨迹偏差计算、电磁波电阻率计算、钻头与顶底板关系判断等数据处理功能。采用MVC对软件的系统构架进行设计。描述了各模块的设计流程,并用C#语言完成软件的开发。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现场操作方便可实现随钻测井的实时监测管理。该软件的成功开发,提升了中国煤矿井下随钻测井的能力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发展了一个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动态模型,提出了一种适宜于地区性评估技术的单位价值计算方法,并构建以生物量比值系数以及货币变化指数为调节因子的动态监测模型结构.选择建立在植被机理基础上的CASA模型,模拟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植被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等,利用遥感技术反演了甘肃省年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进行了验证.根据建立的动态模型分别评估了1999年和2002年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85年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83.6×108元,1999年为1 403.7×108元,2002达到1 308.6×108元,全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地域性特征并随时间而变化,目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快定量化研究深度,同时寻找有效的验证方法将是未来生态学乃至其它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是典型的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系统.为解决城市地质领域中信息系统软件构建重用问题, 将现代软件工程中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引入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研发中, 提出了城市地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异构结构风格、软件框架结构、总体业务处理流程等几个重要方面的内容.采用这一设计思想, 不同城市应用系统的构件重用程度相当高, 便于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可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同时系统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实践证明, 城市地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及其设计思想可应用于不同城市城市地质信息系统或类似大规模系统的开发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空间数据处理原理及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处理和成图技术在地球化学和找矿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地球化学数据的总体和局域分布型式总结发展了数据预处理技术,二维空间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应该包括数据预处理,结合分析并估值,数值滤波3个环节。上述研究思路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化探研究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电找水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进 《物探与化探》1999,23(5):363-367,375
简要介绍了激电找水资料处理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框架结构、程序功能和系统软件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最后给出应用实例说明了软件系统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南卓铜  李新  李述训 《冰川冻土》2002,24(5):646-651
在软件工程流程中,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是基础, 不同的体系结构要求不同的底层数据模型及相应的实现手段. 分析比较了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两种体系结构, 文件服务器架构和客户/服务器(C/S)架构,选择胖客户C/S架构作为本系统的基础体系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要求体系结构能支持网络分布式环境、易于功能扩展、具备可操作性等特点, 描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 给出具体的系统配置及开发集成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吴亮  谢忠 《地球科学》2006,31(5):649-652
如何提高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信息交换体系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是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首先研究了ISO/OGC空间信息共享的规范和标准, 并建立了具有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集成模块, 在此基础上研究具有一致性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 形成独立于软件、适用于地质空间信息互操作的表达模式, 提供一个可用于异构和分布式体系下的数据描述机制, 使得应用管理地质空间数据成为可能.提出了以地理置标语言(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 模型为框架, 给出一种地质空间信息交换的机制.针对地学应用需求, 提出了专业应用数据的模式, 为地质空间信息交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断陷湖盆充填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多期差异湖侵,控制了层序格架及其内部沉积体系类型和分布。基于霸县凹陷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800口探井钻/测井、岩心及古生物等资料,在明确古近系湖盆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以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为研究目标,分析差异湖侵作用过程中的层序结构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时期的缓慢湖侵过程中发育断坡—坡折层序结构,以多期退积型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形成厚层优质烃源岩。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快速湖侵过程中,形成弯折—宽缓坡型层序结构样式,发育混积滩坝、小型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断陷湖盆差异沉降控制了层序结构样式,古地貌和物源供给调节岩相的空间分布,湖盆不同演化阶段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湖侵作用下沉积体系特征的响应模型,可为同类型盆地中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勘探地球物理层析成像软件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工场源激发的地震波、声波、电磁波及电阻率分布而重建地下物理参数图像的理论、正反演算法、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超声波模型实验、电阻率实验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完成了由Windows95支持的勘探地球物理层析成像软件系统的研制,并介绍了三个勘探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煤炭地质保障系统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开发面临数据来源多样、地质监测系统集成开发语言不统一、定制化软件导致地质保障平台在不同煤矿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微服务的地质保障系统开发架构,架构分为3层,分别是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微服务的地质保障架构规范了开发过程,简化了使用的技术栈,优化了系统集成开发流程;将通用的技术业务固化在开发架构,将需要集成的地质类子系统等专业属性强的业务通过微服务方式进行开发和部署运行,降低了开发、集成难度;使用Docker技术封装微服务镜像,让微服务的部署运行不再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提高跨平台移植性,降低了系统的部署难度,缩短了部署时间。微服务地质保障系统架构在唐家会地质保障系统中的开发实践证明:架构的应用改变了现有地质保障类软件的开发模式,通用业务与专业类业务分离,以微服务的形式实现多专业应用集成,便于多团队并行开发,提高工作效率;微服务实现了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不同方法的钻探、物探等专业功能开发可独立完成,使后期运维、修改的可控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Multi-stage differential transgression controls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its sedimentary type and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acustrine rift basin.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data of the Baxian sag as well as drilling,logging,core and paleontological materials from 800 exploration wells,the study targeted the Members 1 and 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o analyze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sedimentological difference within the sequence framework during the differential lake transgress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leogene lake basin ev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ult slope-break slope architecture was well developed with back-stepping deltas and fan deltas during the slow lake transgression of the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in which forms thick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The flexural-gentle slope architecture was well developed with mixed beach bar and small scal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fan deltas)during the rapid transgression of the Member 1 of Shahejie Formation. The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controlled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paleogeomorphology and provenance supply,regulating the spatial lith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sedimentary system during the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lake basin. On this basis,the response model of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ial lacustrine transgression is established,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especially for lithologic oil and gas reservoir in the same type of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