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引言”中指出:地震社会学是主要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在“由来及发展”一节中说明,地震社会学是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地震预测、预报等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名词是1977年1月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中国从1979年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后,开始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当前也是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这个中心问题上。在“主要研究任务”一节中阐明,地震社会学主要是探讨组织体制的作用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探索发挥地震预报的积极作用;调研地震虚报、误传和谣言的对策;研讨地震的综合及各项对策;开展震害调查和预测;拟定与地震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各项法令条例等。最后两节概述了我国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概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群害之首。由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复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益于减轻地震灾害的认识、措施与方法,无疑是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任务。首次提出地震社会学一词是1977年1月在东京举行的日美地震预报讨论会。其后,地震社会学发展迅猛。1979年4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上,7个专题组中就有4个专题组30余篇论文专门讨沦地震社会学问题。同年,我国成立了地震社会研究室(隶属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宄所)。  相似文献   

3.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在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迎接新世纪推进地震社会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地震预报研究。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推进,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为人们所关注。地震预报之社会发布,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反应,甚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为地震科学家所关注,也为社会科学家所关注。为研究其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应采取的对策,兴起了地震社会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6.
地震社会学是本世纪70年代才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应用社会学,反映我国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第一本专著《地震社会学初探》,近期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总论、地震灾害的社会学分析、震灾防御研究、灾时社会行为与社会问题、结语五部分,全面探讨了震灾与社会的关系,震灾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和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逐步开展地震社会学的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调研工作中,有关主管的研究单位曾将其部分工作成果陆续刊登在《国际地震动态》上;随着《国际地震动态》对外发行和交换工作的进展,并相应地进行了有关地震社会学方面的国际资料交换和通信交流活动的探询,曾得到外国有关知名专业人士的积极反应。他们除陆续寄来许多关于地震社会学方面的资料外,并在给笔者等人的来信中表达了对开展此类国际交流活动的兴趣和愿望,还给予了《国际地震动态》以较好的评价。现按国家把来信中的部分意见摘编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言 利用地震前兆进行地震预报,特别是近期地震预报,以达到直接减轻灾害的目的,这是近代地震预报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六十年代以来,中、日、苏、美等国均加强了这方面的努力。二十多年的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它集中反映在科研问题的深入及研究与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地震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论述,阐明了地震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宏观背景,探讨了地震社会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研究体系与研究途径,并指出了地震学家与社会学家联合起来共同研究与发展地震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为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以摘译、编译、摘编、汇编、综述等多种形式刊登国际上、各国和我国在地震、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等有关的自然科学领域、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等有关的地震社会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学术成果文章和动态消息,以及学术交往活动、科研规划、会议、专业机构、知名人士、书刊介绍等报道。本刊的主要特色是包括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和地方地震工作在内的综述性文章和地震社会学方面的文章每期均占有一定比例。本刊自1972年5月创刊以来,由于有关各方面的热情关怀和支持,在编辑方针、报道内容、版面编排和出版发行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获得国内外好评。在1985年11月全国群测群防地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赞助下,从1979年8月起筹备并成立了地震社会学专业研究室,并与其他部门的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开展了地震社会学的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关于这方面的基本工作概况和现状,在以本专业研究室名义撰写并先后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第9期(总第33期)的《国际地震社会学概况及中国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1983年第1期(总第49期)的《中国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工作方面的概况回顾》两文中均已作了概述,本文的第一部分在此仅作几点补充体会;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于作为1982年以前的课题“地震虚报和地震谣言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相应对策”的调研概况作一综述;本文的第三部分则对于作为1983—85年的课题“调查几次大震的预报效果,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预报方式的意见”的研究工作提出进展情况及其进一步设想,其中并将涉及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今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系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中文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办刊的宗旨是把它办成了解国际上和国内外地震科研工作和动态信息的一个窗口,同时并成为宣传和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喉舌。它的主要特色是在报道内容上兼顾我国地震工作的三大主要方面,即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和地震社会学;在每期刊登的文章中,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地方地震工作和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研究的综合汇编类文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于1988年7月28日—8月1日在唐山市召开,来自全国约50个单位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6位学者应邀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还有60余篇论文在分组会上作了交流,它们比较广泛深入地论述了地震社会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课题等问题。与会代表一致通过成立了“全国地震社会学研究会”(暂定名)筹备小组,并将以会议论文为基础,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选集。  相似文献   

14.
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是我国地震工作的四大任务之一。为了深化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1987年7月,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新三论”、社会学与地震对策学习讨论会。地震系统14个单位从事地震社会学研究的有关人员共46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5.
一部反映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文集——《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将于近期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其实用化进程,1988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我国首次以“地震社会学”命题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我国地震学界、社会学界11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即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汇编,分大会报告、学术论文、论文摘要三部  相似文献   

16.
地震社会学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回顾了我国地震社会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主要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际上开展的同类研究作了介绍了评价;最后对地震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和等问题担子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地震预报实验场工作,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辑室联合组织的《地震实验场与地震预报译文集》将于1987年年底前出版。该专集由《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编辑,组织选译了美、苏、日、希腊和土耳其等国的地震  相似文献   

18.
无前兆地震     
为了预报地震,必须能够观测到前震等前兆现象。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最近以实验证明:因产生主震的断层面状态不同,这种前兆现象有时几乎没有,有时不明显。这一现象将影响地震预报观测网在各地的配置。茂木教授的这一发现在1981年7月加拿大伦敦市召开的国际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会议上发表。1979年夏美国旧金山近郊的凯奥蒂湖地震(M=5.9、无伤害),是在设置有世界一级观测网内发生的,完全没有捕获到地震研究人员所期待的前兆现象,从而引起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大波动。“地震预报是不可能的”的悲观看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课题组与有关方面协作,从1989年迄今,在学术书(期)刊出版社等出版社陆续编辑出版了一套“灾害学和地震社会学研究丛书”及其他有关图书共20多种,现将内容简介如下(目录表附后):一、灾害学和地震社会学研究丛书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损失。为了减轻灾害损失,科学家们倡议20世纪最后1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  相似文献   

20.
实现准确的地震预报是人们长期以来的愿望,是当前地震科研工作的中心课题之一。伍德和古登堡早在1935年就曾指出:要使地震预报有意义,就必须准确地标出未来地震的地区和时间。6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日益重视探索地震预报方法;进入到70年代以来,国外地震工作者和有关学者开始意识到地震预报的社会代价问题。美国的哈斯(J.E.Haas)和米莱蒂(D.S.Mileti)认为,两年或两年以上的预报时间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一次地震本身引起的损失或许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