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地台西南缘浅变质地层中新发现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震旦世。据此将该套地层划归震旦系,进一步划分为灯影组、观音崖组和苏雄组,建立了该区震旦系岩石地层系统。在区域对比基础上,将其归属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分区九顶山小区。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多重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60个大体均匀分布于华北地台的地层剖面为基础,以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整体性为依托,对华北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多重划分研究,在岩石地层方面,研究了地层分区、划分了18个岩石地层单位“组”,分析了组的穿时性,在生物地层方面,重点介绍了蜒、古植物和孢粉生物地层,划分了各个组合带、延限带和顶峰带,分析了生物演化系列,空间展布和对比,提出了多方面的新认识,在年代地层方面,应用界线层型概念以及与首要门类生物地层单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贵州早、中三叠世台地和盆地过渡区2个三级层序7个四级层序和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该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微量元素分布的规律,探讨了三叠纪层序地层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强  于炳松 《现代地质》2001,15(3):254-254
不同的古地理背景和构造背景下层序发育的结构样式及其主控因素是极不相同的。本文旨在建立和完善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 ,探讨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结构样式的控制因素以及碳酸盐岩层序与油气生、储、盖之间的联系 ,并将其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以及国外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探讨克拉通背景碳酸盐岩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控因素。根据层序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沉积学等对露头和钻井进行综合研究 ,识别出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 19个三级层序 ,7个超层序 ,2个超层序组。将 19个三级层序归并为4种…  相似文献   

5.
杨森  王东方 《吉林地质》1990,9(1):31-41
作者在辽北顾官电发现了与殷屯组连续过渡整合接触的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确切地展示了殷屯组的内部结构及其与上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组应位于景儿峪组之下铁岭组之上,可与辽东的永宁群辽西的下马岭组和吉林浑江的大罗圈河组相对比。殷屯组以及与之对比的地层的底部砾岩不仅指示华北地台主体抬升,而且也标志着华北地台的演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1:5万堡子坝幅,临江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扬子地台西北缘文县地区的泥盆纪地层进行了重新研究,共识别出Ⅳ个三级层序,层序均发育有TST和HST,前3阶层序缺乏LST和SMST,经四个层序发育SMST。通过对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初步建立了扬子西北缘泥盆纪地层格架,并对泥盆系区域地层格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年代地层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地层研究的一部分。以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整体作为研究范围,应用界线层型概念以及与首要门类生物地层单位界线的相关性讨论了各个年代地层界线,包括石炭、二叠系界线、石炭系内部界线和二叠系内部界线,并采用了国际通用阶名,与国内外相当地层界线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建立了系统的和完整的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年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华北地台中—新元古界中寻找金,银矿床的思路与前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华北地区燕山地区发现一批金、银矿床。它们主要赋存在变质核杂岩体主拆离断裂带上和肋的中-新元古界中。言语训初步地这些矿床的特征,阐述了大陆伸展构造体系在盖层地层中的表现型式以及类似卡林型金矿床作用的主要特征。同时进一步指出华北地台包括中-新元古界在内的沉积盖层是寻找与伸展构造体系控制的金、银矿床的有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Beltanelloides podolicus 在中国上震旦统首次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Beltanelloidespodolicus可谓球形藻群体化石之最大者,压扁圆盘体直径3-30mm,呈炭质膜保存。与其一起出现的化石还有许多高级藻类和动物化石。它们的发现为扬子地台上震旦统与东欧地台文德期地层的对比又添一证据。  相似文献   

10.
笔者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对扬子地台西缘陕西宁强和四川广元地区的志留纪地层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通过区内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扬子西缘志留纪层序地层格架,最后探讨了该区志留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在晚寒武世为一个较为典型的缓坡型台地。在其北部地层中,以发育风暴砾屑灰岩及生物丘灰岩闻名,包括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在该套地层中,深缓坡相泥岩和泥灰岩与浅缓坡相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一起构成若干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本身即为有序的异成因岩相序列而成为基本工作单元。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米级旋回形成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反映了三级层序本身是一个与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关的、环境加深和变浅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相序列根据这些特征,在华北地台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从北向南,相变为一套白云岩,其中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则发育较多的潮坪相白云岩以及由其构成的环潮坪型米级旋回。这些层序的典型特征是:层序界面为淹没不整合面,层序的相序序列以“深缓坡相—浅缓坡相”为特征,从而构成特殊的“CS(?) HST”序列;而在华北地台南部,层序界面多为暴露间断面,层序的相序组构多以“缓坡相—潮坪相”为特征。从北向南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富有规律性的层序地层格架。从旋回到层序、从岩相序列到沉积相序列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作为基本工作单元,米级旋回实际上是由“间断—加积作用”旋回机制所形成的岩相序列,由米级旋回的有序叠加形式所构成的三级层序则是一个沉积相序列。由各剖面点的古水深变化曲线,可以定性地综合出华北地台晚寒武世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北美晚寒武世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对比,既存在相似性更存在差异性,说明了长周期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同时也受区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研究了宁蒗-盐源地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牙形刺组合带:(1)Panderodus gracilis-Panderodus simplex组合带;(2)Pterospathodus cellodni组合带;(3)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组合带。从生物地层学、沉积学和区域对比的角度分析了Pterospathodus celloni带和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带之间的相互重叠关系,并认为其相互关系为渐变演化关系,不是突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台中、上寒武统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生物地层对比基础之上通过对河北顺平清醒剖面、山东张夏和河北赵各庄标准剖面以及北京西山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北地台张夏阶和上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并命名了5个总体向上变浅、以间断加深面为界的层序:张夏层序、崮山层序、崮长层序、长山层序和风山层序,并将上寒武统的4个层序与美国的相应层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层序地层单位与原来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并用层序界面对原有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进行了优化;同时探讨了在克拉通陆表海背景下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以及相应的地质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地层定量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学者Shaw AB法为原理,以地层多重划分研究为基础,对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定量地层的时间分析,进行了分区内以标准参考剖面(SRS)为准的地层定量的时间分析、区域范围内的复合标准参考剖面(CSRS)的定量地层的时间分析,进而讨论了Shaw法在多重地层划分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石岩系—二叠系界线的腕足动物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炳恒 《地质论评》1998,44(2):113-119
依据现代地层学理论,年代地层界线应具有全球一致性或近一致性。根据华北地台石岩纪,二叠纪地层特点,笔者主张在华北地台以Pseudoschwagerina(s.s)带底作为二叠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台西缘志留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扬子地台西缘陕西宁强-四川广元地区的志留系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扬子西缘专留纪层序地层格架。最后探讨了该区馨留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中绝大多数金矿赋存于太古宙地层或侵入于太古宙地层中之燕山期岩浆岩体内。金矿的形成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老变质岩,燕山运动使老地块活化,其中之金在岩浆热液作用下析出、迁移富集。金矿是岩浆热液成因。文中分析了成矿区带、矿田和矿区、矿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东缘—东南缘的胶辽徐淮地(层)区发育了一套中—新元古代海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通常不整合覆于太古宇或古—中元古界之上,平行不整合伏于寒武系之下,在安徽和江苏北部、山东中—西部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出露良好.前人对于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和对比,尤其是该套地层的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不同的认...  相似文献   

19.
扬子地台西南缘下石炭统中间界线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祥和  季强 《地层学杂志》1997,21(4):253-258
通过对滇东、黔南和桂林一带典型地层系统、微古生物序列、结合层序地层分析,发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下石炭统中间界线地层内第一个海泛面出现的同时产生了Ozawainelidae最原始的代表——无旋脊“Eoparastaffela”类群,而最大海泛面形成期间则发育了真正的Eop-arastaffela,它们之间的序列关系代表了Ozawainelidae早期演化谱系。以有孔虫无旋脊的“Eoparastafela”—真正的Eoparastafela演化谱系中具二个壳圈、壳缘宽圆的原始Eop-arastaffela出现为标志,作为杜内阶-维宪阶分界的下石炭统中间界线。这一界线在扬子西南缘位于大塘阶的万寿山组、祥摆组和黄金组第一段内部。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下古生界储集层主要存在四种类型:古岩溶型、同重结晶作用有关的白云岩型、同构造作用有关的裂缝型和粒屑灰岩型。其中古岩溶型最为有利,其次为白云岩型和构造裂缝型,粒屑灰岩型则相对较差。在纵向地层中,认为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中,其次在上寒武统白云岩中。表生期岩溶作用是风化壳储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大多受岩性控制。太参3井及其以西、和鄂尔多斯西南缘的陇县、礼泉地区白云岩储层与古岩溶型储集层相互组合比较好,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