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内生真菌类群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红树林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叶、叶脉、树皮、茎等4个部位, 湿季共分离到297株内生真菌, 干季共分离到232株内生真菌.叶片内生真菌优势类群为青霉属和盘长孢霉, 叶脉为青霉属和枝孢霉属, 树皮内生真菌中不产孢类所占比例最高, 而茎部的优势类群为枝孢霉属和短梗孢霉, 说明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器官和组织特异性.比较各部位内生真菌湿季类群和干季类群发现其优势类群也有一定的变化: 叶片内生真菌湿季优势类群是青霉属和盘长孢属, 而干季优势类群为不产孢类群B和C;叶脉、树皮、茎的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在湿季和干季也有差异.这说明不同季节的环境因素(降水量、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的变化对内生真菌的类群及其分布具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HPLC/ESI/MS检测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Halorosellinia sp.1403#的次级代谢产物,推断代谢产物的分子量大小、极性,结合HPLC/ESI/MS2推断可能的结构。添加硼酸作为生长因子,将在该条件下获得的代谢产物和标准物对比,发现了10个已经在原来条件下得到的代谢产物,包括两个首次从该菌在原培养条件下发现的新代谢产物和14个在原培养条件下没有发现的代谢产物。实验证明HPLC/ESI/MS对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6种红树林植物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通过重组人DNA TopoisomeraseI(hTopoI)的松弛活性的抑制实验筛选发现:有45%的菌株代谢产物对hTopoI松弛质粒抑制活性的IC50小于1/2,并筛选到两株对hTopoI具有强烈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MF54和MF60,其IC50均为1/12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红树林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对hTopoI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有望从中发现潜在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天然活性产物新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发现新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源泉。结合作者的工作,文中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于2012年4月、7月与10月以及2013年1月与4月,对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龙海市九龙江口、厦门市凤林湾、泉州市洛阳江口、宁德市湾坞5片红树林湿地的海洋线虫进行采样与优势属及摄食类型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样区域优势度大于等于5%的海洋线虫优势属依次为Sabatieria、Ptycholaimellus、Parasphaerolaimus、Terschellingia、Daptonema、Viscosia和Dichromadora,优势度依次为19.82%、7.88%、7.45%、7.26%、6.79%、6.00%和5.25%。在漳江口红树林、九龙江口红树林及洛阳江口红树林均以Sabatieria为第一优势属,优势度分别为27.87%、28.37%和23.40%;凤林红树林以Terschellingia为第一优势属,优势度为18.10%;湾坞红树林以Daptonema为第一优势属,优势度为22.86%。海洋线虫摄食类型数量的季节变化如下,漳江口红树林:1B>2A>2B>1A;九龙江口红树林:1B>2B>2A>1A;凤林红树林:1B>2A>2B>1A;洛阳江口红树林:2B>1B>2A>1A;湾坞红树林:2A>1B>2B>1A。在漳江口红树林、九龙江口红树林和凤林红树林中海洋线虫均以1B型为主导,在湾坞红树林中以2A型为主导,在洛阳江口红树林是2B型为主导,在5个区域内1A型海洋线虫的丰度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海洋木栖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建厦门海沧、集美及漳州浮宫等地采集到的红树林等海洋潮间带的各种腐木样品中分离得到17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其结果表明共有9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多种拮抗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总数的54.5%.在这些活性菌株中,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30.2%,非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69.8%.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主要分布于15个属中,包括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和一些不产孢的分类群.某些稀有真菌如盘多毛孢Pestalotia、茎点霉Phoma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海鞘内生真菌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 AS-107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研究。利用反相和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喹唑啉酮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并综合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norquinadoline A (1)、quinadoline A (2)、epi-fiscalin D (3)、fiscalin B (4)、quinadoline B (5)、prelapatin B (6)和tryptoquivalines L (7)。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抗水产致病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为16μg/mL;化合物6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harveyi)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ia)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值分别为16、32和32μg/mL。  相似文献   

8.
深海真菌是深海微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深海环境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人们对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关注较少.本研究对来自东太平洋、南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三大洋)的1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共获得175株真菌,包括93株酵母菌和82株丝状真菌.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93株酵母分别属于红冬孢酵母属(Rhodosporidium)和胶红酵母属(Rhodotorula)的两个种[海洋红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82株丝状真菌分别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Fusarium)、支顶孢属(Acremonium)、茎点霉属(Phoma)、麦轴梗霉属(Tritirachium)、毛壳菌属(Chaetomium)、外瓶霉属(Exophiala)、侧齿霉属(Engyodontium)、肉片齿菌属(Sistotrema)、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腥掷抱菌属(Tilletiopsis)和Hormonema.其中曲霉属为丝状真菌中的优势属,占总菌株的47.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大洋深海沉积物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真菌资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大洋区域深海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九龙江口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林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两个红树林群落及其相应对照光滩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及抗菌活性.对微生物类群的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土壤细菌中,芽孢杆菌(Bacillus)是最占优势的属;放线菌以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最具优势;其次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从秋茄林到白骨壤林,由于潮位降低,小单胞菌比例增加,而链霉菌比例下降;丝状真菌以半知菌占绝对优势,木霉(Trichoderma)、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Penicillum)是最常见的属;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微生物的类群减少,但芽孢杆菌和小单胞菌的相对比例增加;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类群比对照光滩丰富,缘于林内土壤营养与微生物的栖息条件比光滩优越.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土壤真菌的抗菌活性低,抗菌谱窄;放线菌的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宽,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多为小单胞菌,小单胞菌是一类值得重视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0.
从采自海南东寨港的红树林卤蕨(Acrostichum aureum Linn.)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 MA-318,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反相硅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以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分离手段获得一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HRESIMS、1D NMR、2D NMR)鉴定该化合物为新的链烯酸酐,其结构为methyl(E)-3-(4-(2-((4-(but-1-en-1-yl)-2,5-dioxo-2,5-dihydrofuran-3-yl)methyl)butyl)-2,5-dioxo-2,5-dihydrofuran-3-yl)propanoate,命名为methylate cordyanhydride A。抗菌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角果木属(Ceriops)5个物种24个个体加上外类群木榄共125个序列,包括rpl20-rps12,atpB-rbcL,trnL intron,trnL-trnF,trnT(UGU)-trnL(UAA)共5段叶绿体非编码区,序列总长度为2716 bp。基于以上合并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贝叶斯法和邻接法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呈现出高度一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角果木属包含两个大的分支:(1)角果木C.tagal和澳洲角果木C.australis构成一个分支;(2)十雄角果木复合体内的3个物种(十雄角果木C.decandra、齐氏角果木C.zippeliana和拟十雄角果木C.pseudodecandra)组成另一分支,其中齐氏角果木和拟十雄角果木为姊妹种,该分支3个物种相互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显著大于传统物种角果木和澳洲角果木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且每个物种的单系性在系统树上均得到强烈支持。研究结果支持了Sheue在最近研究中关于该属物种地位的处理,进一步探讨了角果木属系统发育关系与该属生物地理分布模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1991—2010年间从海洋真菌分离得到的134个新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和活性研究情况,其中包括fumitremorgin类19个、notoamide类22个、细胞松弛素类18个、吲哚喹唑啉类9个、吲哚萜类11个、肽类及其他单吲哚类21个和双吲哚类化合物34个。海洋真菌来源的吲哚生物碱不仅结构奇特,并且表现出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采自烟台养马岛的日本仙菜(Ceramium japonicum)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EN-298,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反相柱层析、正相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薄层层析(p TLC)等分离手段获得1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D、2D NMR)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10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对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真菌Eupenicillium sp. DX-SER3 (KC871024)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利用硅胶层析柱、正反相中压层析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参考文献数据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 烟曲霉酸、β-腺苷、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N-acyltryptamine和对羟基苯甲醛。其中, 烟曲霉酸在该菌株中产量很高, 预示着该菌株具有开发成该类化合物的工程菌株的潜力。文章还探讨了烟曲霉酸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潜力, 发现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BH4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株来源于海绵的真菌Aspergillus sp BH4的次级代谢产物,该菌的发酵产物具有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对其活性组分一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文献及NMR,MS波谱数据确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南海礁栖腔节藻Coelarthrum sp.共附生真菌Pestalotiopsis neglecta SCSIO41403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中压正相柱层析色谱法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真菌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获得6个次级代谢产物单体化合物, 使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 结合其理化性质以及文献数据对比, 分别鉴定为: gamahorin (1)、microsporaline C (2)、7-hydroxy-5-methoxy-4,6-dimethylphthalidc (3)、demethyl nectriapyrone A (4)、4-hydroxybenzaldehyde (5)和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 (6)。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发现, 其中化合物1、2、5和6是首次从海洋动植物共附生真菌中发现。抗菌活性筛选显示其中化合物3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自雅浦海沟4个站位的12个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真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序列信息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7株)、曲霉属(Aspergillus,7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枝孢属(Cladosporium,6株)、赭霉属(Ochroconis,1株)、Meyerozyma属(1株)、梅拉菌属(Meira,1株)、Cystobasidium属(2株)、Wallemia属(1株)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1株)等10个属.其中青霉属、曲霉属和枝孢属菌株为优势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7%、18.4%和15.8%;而Wallemia属(节担菌纲)菌株是首次从深海环境中分离到.利用PCR技术在分离的深海真菌菌株中检测nir K和P450nor两种反硝化关键酶基因,结果显示nir K基因可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枝孢菌(Cladosporium s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6种真菌菌株中检测到,而P450nor基因仅在黄曲霉菌株中检测到.同时还通过富集培养方法从上述沉积物样品中分离获得两株反硝化枝孢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深海沉积物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真菌资源,它们在深海环境氮循环中起着一定作用,这将增强人们对深海环境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应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中压液相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MGR072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色谱分离,并运用紫外吸收、核磁及质谱等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喹啉酸酯和4(1H)喹唑酮;基于核糖体工程原理,对该野生型菌株进行抗链霉素和抗利福霉素突变株筛选,得到1765株抗性突变株,其中S1、S2、S3、S4、R1、R2这6株的目标产物产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突变株R1、S3、S4相应峰的积分面积高达野生型菌株(WT)的15、24和12倍;突变株R2的相应峰几乎中断消失.本研究显示针对红树林微生物中丰富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定向化学分离和核糖体工程优化,快速锁定其中微量的新颖结构类群并对其产量进行调控,为后续分离新天然产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7种水产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饼法对分离自南麂岛海域的1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78株海洋真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获得了对至少一种病原指示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9株.采用打孔扩散法对这19株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共有9个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种或者几种病原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NJ0104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除灿烂弧菌...  相似文献   

20.
产淀粉酶的海洋曲霉菌的分离及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乐清湾红树林中分离获得2株产淀粉酶的真菌,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菌株,暂命名为曲霉5#和曲霉34#。对它们的生长温度、固体发酵时的产酶条件以及淀粉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曲霉5#和曲霉34#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0~35℃和25~30℃,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40℃和35℃,在10℃下均能生长。对两株菌进行固体发酵时其最佳培养时间为96 h。两株菌所产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0℃;淀粉酶在50℃下仍能保持活力,60℃下酶活力开始下降,80℃时酶几乎失活;离子对淀粉酶的激活或抑制作用也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