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塔南山断裂位于河西走廊酒泉盆地北侧,是青藏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界断裂之一。前人仅对该断裂西段开展过古地震研究。文中基于古地震探槽研究和光释光测年等传统地震地质工作方法,定量研究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的古地震特征。通过对断裂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沿断裂沿线地层以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洪积物为主,全新世洪积物厚度仅几十cm。选取发育在全新世洪积物相对较厚的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进行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持续活动特征明显,全新世洪积扇上发育高0.5~1m的断层陡坎表现出了很新的活动性。多个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5.16±1.29)ka之前、(9.9±0.5)ka之前、6ka左右、(3.5±0.4)ka之后。全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2次事件,且2次古地震均造成断裂全段破裂。  相似文献   

2.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唐山口段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蔚广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北端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内的一个半地堑盆地,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为控制该盆地形成的边界断裂。该断裂带位于唐山口段的山前断裂在冲洪积扇体上形成了线性特征显著的断层陡坎。横跨断层陡坎开挖的探槽表明该条山前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探槽揭示了2条活动断层以及相应的3次古地震事件。在距今约9ka时其中一条断层首次活动,之后在距今约7.3ka时该条断层再次活动并引发了另一条断层的形成与同步活动。最后它们又发生了第三次活动,而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由于相应地表沉积的缺失而无法获得。这3次古地震事件的累积垂直位错约为8.1m。估算出整条山前断裂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1.7ka、平均滑动速率约为1.6mm/a。此外还依据经验公式估算出了各次古地震的参考震级。  相似文献   

3.
玉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造山带西段,与阿尔金断裂相邻,构造位置特殊,是青藏高原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活动证据。近20a越来越多的研究使得对其认识逐渐从弱活动向强活动转变。因此,玉门断裂作为1条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造山带中新生的活动断裂和褶皱带,确定它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玉门断裂山前冲积扇面和北大河阶地的影像解译与断层陡坎的测量,以及对2条不同断层陡坎的探槽开挖工作,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48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30mm/a。2)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共发生4次古地震事件,这4次古地震分别发生在6.12~10.53kaBP、3.6~5.38kaBP、1.64~1.93kaBP和0.63~1.64kaBP。总体上表现出复发间隔逐渐缩短,活动性增强的趋势,并且每次古地震都可能造成多支断层同时破裂,形成陡坎。  相似文献   

4.
渭河断裂杨家村—窑店段西起杨家村,经魏家泉、金家庄、东耳村、陈家台,到达窑店,走向NE,倾向S,长约33km,为同生正断层,沿渭河北岸I级、Ⅱ级、Ⅲ级阶地前、后缘展布。遥感解译、浅层地震探测、探槽、钻孔联合剖面结果表明,渭河断裂杨家村—窑店段在咸阳附近的渭河北岸阶地表现为断层陡坎,与NE向阶地坎重合;断裂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可能仍有活动。渭河断裂杨家村—窑店段自(46.0±3.3)ka以来断距较大,在11.0~16.5m之间;垂直滑动速率在0.34~0.45mm/a之间;断裂最新活动时间约为2.0ka BP。金家庄左阶斜裂区将渭河断裂杨家村—窑店段划分为杨家村—金家庄段和东耳村—窑店段。  相似文献   

5.
榆木山北缘断裂古地震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榆木山北缘断裂位于祁连山主体山系以北的榆木山北部边缘.断裂活动形成一系列沿山前发育的断层陡坎.通过探槽剖面对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大致可以确定全新世以来的2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的年代为距今(4.066±0.086)ka;事件Ⅱ为距今(6.852±0.102)ka至(6.107±0.082)ka之间.该...  相似文献   

6.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 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07~0.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城地震区、下辽河—辽东湾、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西侧的金州断裂沿线,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明显受到了NE—NNE向和NW向两组构造的制约,构造交会部位亦即地震活动条带的结点是破坏性地震的多发区。研究表明,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海城河断裂、鸭绿江断裂西支东港以南段等6条地震构造(段)是区内危险性最高的地震构造,按照4级划分原则,可将其确定为高危险等级;金州断裂金州—普兰店段、郯庐断裂带渤中北—辽东湾段、依兰—伊通断裂铁岭—开原北段等10条地震构造(段)确定为较高危险等级;郯庐断裂带下辽河段、医巫闾山西侧断裂等4条地震构造(段)危险等级一般,其它地震构造(段)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天山南部北轮台断裂带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影像资料解译,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象、地貌、时间的分析,对长逾300 km的北轮台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速率进行定量研究。北轮台断裂带西部为库车坳陷的北部控制性断裂带,东部为发育于山前冲洪积扇面上的断层陡坎,在阿克艾肯段断裂形成了高达38 m的断层陡坎,为多次7~7.5级地震活动的产物,其逆冲抬升速率可达到1.52 mm/a;而在吉格代布拉克段发育有高10~20 m的断层陡坎,此段断裂带的活动速率为0.1~0.9 mm/a。北轮台断裂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切割多级阶地面,形成不同高度的古地震形变带,估算最近一次古地震的离逝时间为1.7 ka。  相似文献   

9.
达尔布特断裂中段构造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斌  李进云 《内陆地震》1997,11(4):295-301
研究了达尔布转断裂中段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特征,阶地变形,冲洪积扇变形,断层陡坎展布及探槽揭露等方面的内容,认为达尔布特断裂中段的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垂直活动速率在0.011mm/a,水平活动速率为0.20~0.22mm/a;且至少有2次明显活动,全新世最后1次活动可能为古地震事件,时间距今约4000~4500年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达尔布特断裂中段具有发生强烈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庞炜  何文贵  张波 《地震研究》2019,42(1):120-132,I0002
临泽断裂在地貌上可见3条断层陡坎,总体走向NNW,最长约8 km,东侧和中间陡坎主体倾向E,西侧陡坎倾向W。①利用差分GPS对3条断层陡坎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发现临泽断层陡坎较低,局部发育多级断层陡坎,坡角较缓,高度几十厘米至1米多;②在临泽断裂上选取4个探槽剖面进行古地震分析、样品采集和年代测试,发现东侧和中间的断层陡坎为正断层所控制,西侧的断层陡坎为逆断层所控制;③探槽开挖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临泽断裂上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8 895±125)a B.P.之前、(7 245±75)a B.P.~(6 190±20)a B.P.、(5120±20)a B.P.~(4.8±0.5)ka和(2 550±50)a B.P.~(2 326±64)a;④全新世以来可以确定3次事件,较早一次事件与榆木山北缘断裂上较早一次古地震事件时间比较吻合,说明临泽断裂可能是榆木山断裂向河西走廊内部继续活动的延伸;最后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约为2 500 a,表明临泽断裂全新世活动一直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11.
渭河断裂咸阳段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勤虎  段蕊  李晓妮  卞菊梅  魏青珂 《地震研究》2015,38(2):250-256,333
通过地貌追踪、浅层地震、钻孔联合剖面勘探及探槽开挖等,查明了渭河断裂咸阳段(杨家村—窑店)的展布和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渭河断裂咸阳段从咸阳市北侧渭河阶地前缘陡坎通过,考虑到断裂在金家庄、东耳村一带存在一个左阶斜裂区,阶区宽约1 km,可将断裂分为东、西两段,即:杨家村—金家庄段和东耳村—窑店段。断裂总体走向NE,倾向S,倾角65°~75°,为同生正断层。程家村探槽显示断裂错断全新统黑垆土底界15 cm,该层底界14C测年结果为2 255 BP,顶界光释光(OSL)年龄测年结果为(3.7±0.41)ka,说明断裂在全新世有活动。渭河断裂咸阳段自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逐渐减弱,全新世平均活动速率为0.04~0.12mm/a。  相似文献   

12.
秦岭北麓晚第四纪断层陡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在秦岭北麓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发育有断层陡坎,本文依据对这些陡坎的地质地貌分析、地形剖面测制、探槽揭露及测年数据,讨论了断层陡坎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生成时代和断距,评估了秦岭北麓断裂在晚第四纪的活动强度。由断层陡坎高度经过校核获得断距变化范围在1.1至7.9米之间,由此求得秦岭北麓断裂中段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平均滑动速率接近1mm/a,西段在眉县一带为0.5mm/a左右。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3—4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北缘三危山断裂东北段的古地震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阿尔金断裂带的一条重要分支,研究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可为全面地把握青藏高原北缘的地震活动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在对三危山断裂东北段(十工口子西-双塔)进行遥感资料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并分析探槽内揭露的断层、地层和楔状堆积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堆积物的光释光断代研究,最终利用逐次限定法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年代。研究发现该断裂段上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距今最远的一次事件E1发生在约5.3万年前,接近5.3万年;第二次事件E2发生于距今约4万年之前,5.3万年之后,更接近4万年;最近的一次事件E3发生于距今7.42—2.47ka。由于晚更新世以来探槽开挖地点地层沉积的不连续,或地层沉积之后发生的侵蚀作用,导致探槽内揭露出的古地震事件存在严重缺失。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晚更新世中晚期和全新世,三危山断裂东北段上确有破裂地表的古地震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酒西盆地白杨河断裂古地震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杨河断裂是酒西盆地内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长约25 km,整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25°。以往的研究认为白杨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隐伏断裂,其持续的活动造成了上覆阶地变形,形成白杨河背斜。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在断裂西段和中段发现连续发育的低断层陡坎,表明断裂活动已至地表。古地震探槽揭露白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震事件,年代分别为距今(8.7±0.6)ka和(3.9±0.5)ka,每次地震事件的垂直断距都在约0.6 m,利用经验公式,估算震级约为6.8级。  相似文献   

15.
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北侧山前冲洪积扇上新发现了一条长约60km的逆断裂带,属于本区NNW-NWW向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活动断裂系内的一条次级挤压构造。断裂在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挤压逆冲断层陡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1±0.27mm/a。探槽剖面确定了三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距今约32.7±1.45ka、15.54±1.32ka和3.2±0.33ka。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西山断裂层组展布于北天山山前断展褶皱系与博格达推覆构造系的转换部位,为盆地向S推覆的构造,由4~5条长度十几公里至近30km的断层组成,其滑脱面埋深约11km。通过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结合深部构造特征分析,西山断裂组晚更新世中晚期有明显的活动。断层F1—F3最年轻的2次事件基本都被限制在距今(22.7±5.2)ka和40ka左右。而F4和西山断裂最年轻的事件被距今31.0ka和38.0ka的地层覆盖。这显示西山断裂组晚第四纪活动有分组和组合破裂的特征。断层F4和西山南缘断裂为一组,F1—F3为另一组。坎前堆积地层、断层与堆积地层的切错关系和不同间断面或标志地层在断层两侧的累积位差的突变,是识别地表破裂型逆断层古地震事件的重要标志。降低逆断层古地震识别的不确定性,关键在于识别事件的标志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有多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位于祁连山北缘的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门—北大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该断裂西起玉门青草湾,向东经老玉门市、大红泉止于骨头泉,全长约80km,整体走向NWW。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可将其分为三段:东段构造形态简单连续,为逆冲断层陡坎为主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中段结构复杂,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以逆冲扩展为主;西段未出露地表而成为盲断裂-褶皱带。通过对断层陡坎差分GPS测量及相应地貌面年代测试,得到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逆冲速率约为(0.73±0.09)mm/a。  相似文献   

19.
拉萨那林拉卡断裂带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萨地区最主要的一条晚更新世活断层为那林拉卡断裂带,是走向NWW、倾向SSW、高陡倾角的左旋逆走滑断层,全长33km。通过对该断裂带的研究,发现其从晚更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并在地表保留了断错地貌现象。其中,在次角林西沟及谢村最为明显,断层错断河流、山脊、阶地等地质体,形成断头沟、断层陡坎等断错地貌,并且两处晚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位错分别为54~87m和20~67m。通过对断裂带上4个探槽的研究,发现距今约7万年以来,沿那林拉卡断裂带可能发生了5次古地震事件,各次事件的大致发生年龄为距今68.53,54.40,<41.23,21.96,9.86ka,事件平均复发间隔为14.67ka。由于探槽有限,并且各探槽揭露出的地震事件有限,没有一个探槽能完全揭露5次事件,因此文中对一些事件上下限年龄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由5条分支断层组成,并于更新世强烈活动,其中安丘-莒县断裂持续活动至全新世,是1668年郯城■级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文中采用古地震探槽方法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并采用14C测年方法确定古地震的时间。结合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时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共有3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3 000a以来、距今约6 000a和11 000a,垂直同震位移均约1m。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在安丘-莒县断裂新沂段山前出露区存在地表破裂的迹象,在隐伏区表现为大量喷砂冒水现象,在探槽揭露的晚全新世地层中有密集的裂缝和砂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