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啸及风暴潮灾害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海啸和风暴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和风暴潮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严重海啸及风暴潮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和风暴潮预警系统,可以在一旦海啸和风暴潮发生后,提前发出警报信息,争取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时间,从而极大地减轻海啸和风暴潮灾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海啸防灾减灾机制,对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属空白。本文首次对我国的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借鉴我国成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在根据我国一些历史地震海啸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的方法对我国珠江三角洲的海啸危险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啸预警系统(ITWS)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国际海啸预警系统的构成、地震与海啸信息的检测、海啸预警信息的发布,并介绍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和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  相似文献   

4.
具有一定面波震级的海啸地震常常产生巨大的海啸,要想对海啸地震作出较早的,准确的海啸预报,尽早地确定其为可能引发海啸的事件是十分关键的。本文显示,利用P波脉冲宽度计算宽频带矩震级Mwp,可给出震源持续时间的精确估计,我们发现,结合Mwp和震源持续时间即可确定1992年的尼加拉瓜地震为一个可能的海啸地震。我们的结果显示,Mwp结合源持续时间可为海啸预报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尤其是对于震源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海地震。  相似文献   

5.
通过用压力计和从波谱中确定卓越周期,在日本纪伊半岛观测28个海湾的水面波动。波谱用汉宁窗口6小时中抽取一分钟样本的时间序列获得。比较1944年东南海海啸和1960年智利海啸在海湾顶部对应最大波高的卓越周期,我们确定海啸的高度取决于卓越周期。而且,海啸的高度比定义为海湾顶部最大海啸波高与开阔海面波高的比值,被绘制作为卓越周期的功能。它们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1944年东南海海啸和1960年智利海啸分别为12~25min和31~60min,这被归因于海湾共振。在共振时期内,1944年和1960年海啸的高度比分别为2和4,于是得出卓越周期作为基础数据对于预测海湾海啸放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28章:海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是一种海洋重力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诸如火山喷发、滑坡等其他地质运动引起的。大多数海啸是由浅源大地震引起的,所以沿板块俯冲带分布(图1)。Tsunami(海啸)一词是日语,表示港口波的意思。海啸通常很小,在深海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当其接近海岸或海港时,就会变得很大,并造成破坏。有时候,海啸被称为地震海洋波,或被错误地称为潮汐波。  相似文献   

7.
(1)本文在对未来500年内由地震引发的可能是最坏情况的海啸进行研究后指出,惠灵顿港周围地区及其南部沿有发生海啸以至洪水泛滥的危险性。(2)参考历史海啸资料对惠灵顿地区几个主要断层运动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就惠灵顿发生海啸而言,在西Wairarapa断层发生震级为8的地震(类似于1855年的地震)会造成最坏的情况,地震学家估计,未来100年内出现这种事件的概率为30%。(3)对海底运动导致的海啸波浪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多次破坏性海啸,例如2010年智利南部Mw8.8级和2011年东日本Mw9.0级地震海啸,引起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防灾减灾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课题,2008年至今连续3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WCEE)上均有大量海啸研究相关文章发表。本文通过调查这3届WCEE海啸专题最新研究成果,跟踪国际海啸研究动态;对目前2个研究热点问题,ASCE7-16中海啸荷载及影响和概率海啸危险性分析,进行调研和总结;从历史海啸目录、海啸数值模拟及应用、海啸预警系统和概率海啸危险性分析4个角度对我国海啸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考虑我国目前在海啸灾害研究方面的现状,结合国际海啸研究动态,思考我国海啸防灾减灾当前应侧重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记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锋  刘昌森  章振铨 《中国地震》2005,21(3):437-443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地震海啸波及10国,造成20余万人死亡和失踪、50万人受伤、100万人流离失所的浩劫,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地震灾害的关注。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的呼声也日趋强烈。我国海岸线长达32000km,我国的经济重心又相对集中在沿海地区,产业发达,人烟稠密,人们自然会对海啸表示相当的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地震史料的基础上,发现我国也有地震海啸发生,但除台湾外,其他地区并不严重,概率较低。为防患于未然,对我国自身的地震预警系统也应适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MCOT数值模型,建立了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数学模型,对日本"311"海啸进行了模拟验证。针对马尼拉地震带海啸,通过设计海啸震源的计算,分析广东省沿海海啸风险,从数值上得出了海啸引发的最大增水值以及海啸到达广东省沿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海啸灾害及其预警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海啸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可以在一旦海啸发生后,争取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时间,提前发出海啸警报信息,这就能极大地减轻海啸灾害。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期海啸研究对地震研究的启发佐竹健治在一年当中,3次重大破坏性海啸给尼加拉瓜(1992年9月2日)、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1992年10月12日)和日本北海道(1993年7月12日)的沿海地区造成了灾害。每次海啸的浪高度均达到10m以上,共造成150...  相似文献   

13.
越洋海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坏性海啸基本上都是越洋海啸,如1960年智利海啸、2004年苏门答腊海啸。越洋海啸的传播机制与近场海啸不同,进行数值模拟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也不同。本文分析比较Boussinesq方程和线性浅水方程,选用后者作为进行越洋海啸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运用蛙跃格式求解微分方程。以2004年苏门答腊海啸作为算例,把计算结果与NOAA和NGDC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以后进一步的海啸危险性分析和海啸预警等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海啸波特征作为表征海啸潜在破坏性的参数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针对近场极端海啸事件造成的灾害来说,这种表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然而总结分析历史海啸事件造成的损失发现:在远场近岸及港湾系统中,海啸诱导的强流却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陆架或港湾振荡导致海啸波幅快速升降诱发强流,可能促使港工设施受到威胁及损害,进而对海啸预警服务及海事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全面理解与评估海啸在港湾中诱发的灾害特征,探索港湾中海啸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发展针对港湾尺度的海啸预警服务指导产品尤为迫切.受限于海啸流验证数据的缺乏及准确模拟海啸流技术方法的诸多不确定性,大部分海啸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水位特征的研究及验证,可能导致对港湾中海啸灾害危险性认识的曲解与低估.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针对夏威夷群岛三个典型港湾建立了精细化海啸数值模型(空间分辨率达到10 m),并联合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分析了日本东北地震海啸在三个港湾及其邻近区域的海啸特征,波、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精细化的海啸港湾模型模拟结果可信.模拟发现港湾中较小的波幅,同样可以产生强流.综合分析日本东北地震海啸波、流特征对输入条件不确定性的响应结果发现:港湾中海啸波-流能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这与港湾系统中海啸波的驻波特性相关;相比海啸波幅空间特征,海啸流特征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海啸流时空分布特征对输入条件的不确定性响应比海啸波幅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响应更强,海啸流的模拟与预报更有挑战性;不确定性对海啸流计算精度的影响会进一步传导放大港湾海啸流危险性的评估及对港工设施产生的应力作用的误差,合理的输入条件对海啸流的精确模拟至关重要.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从海啸波-流特征角度更加全面认识近岸海啸灾害特征,拓展海啸预警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灾害应急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辅助决策产品.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准确的海啸源模型是近场海啸精确预警的关键.尽管目前还没有办法直接对其进行正演定量计算,但是可以通过多源地震、海啸观测数据进行反演或联合反演推算.不同的海啸源可能导致不同的预警结论,了解不同类型海啸源适用性、评估海啸源特征差异对近场海啸的影响,无论对于海啸预警还是海啸模拟研究尤为重要.本文评估分析了6种不同同震断层模型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震海啸近场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对比分析了有限断层模型与均一滑动场模型对近场海啸产生、传播、淹没特征的影响及各自的误差.研究表明:近场海啸波能量分布主要取决于海啸源分布特征,特别是走向角的差异对海啸能量分布影响较大;有限断层模型对海啸灾害最为严重的39°N以南沿岸地区的最大海啸爬坡高度明显优于均一滑动场模型结果;综合对比DART浮标、GPS浮标及近岸潮位站共32个站次的海啸波幅序列结果发现有限断层模型整体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比均一滑动场模型平均误差要低,其中Fujii海啸源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最小,分别是0.56m和26.71%.UCSB海啸源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次之.3个均一滑动场模型中USGSCMT海啸源模拟精度最高.相对于深海、浅海观测站,有限断层模型比均一滑动场模型对近岸观测站计算精度更高.海啸源误差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可能与反演所采用的波形数据的代表性有关;谱分析结果表明Fujii海啸源对在12至60min主频波谱的模拟要优于UCSB海啸源.海啸源中很难真实反映海底地震破裂过程,然而通过联合反演海啸波形数据推算海啸源的方法可以快速确定海啸源,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破裂过程与海啸产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海啸造成的灾害与损失并非都与淹没有关,特别是港口中海啸诱导的强流会对船只及海事设施产生重要的影响及损害.由于海啸流观测数据稀缺及海啸诱导涡流机制的不确定性,过去60年海啸科学主要集中于对海啸波特征及淹没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海啸流模拟及验证工作开展较少,导致对海啸流基本特征及其造成灾害现象的曲解.开展海啸诱导的涡流研究及预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及紧迫.考虑快速海啸预警需要,综合对比海啸诱导涡流的物理框架及模型方法,探索兼顾效率与计算精度的海啸流模拟方法是本文的核心工作及出发点.通过分析浅层湍流相干结构(TCS)产生的主要物理耗散机制,确定了考虑2D水平耗散机制的非线性浅水方程可用于海啸涡流的模拟分析.基于高精、高分辨率有限体积模型Geoclaw建立了三个精细化的港口海啸流模型,模型分辨率为5m.利用基于海啸浮标反演的海啸源模型作为初始条件,模拟分析了日本东北地震海啸在远场的海啸波流特征.海啸波流特征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结果可信.对比发现:波驱动的自由表面流,小的位相或波幅误差就会导致大的流速误差,流的模拟和预报相对波幅来说更具挑战性.研究了海啸波流能量在港池中的分布特征,得到:港池入口及防波堤两端常被强流控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相对于波幅的空间变化,海啸流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所建立的高分辨率海啸模型模拟再现了日本海啸在近场的涡旋结构,给出了与观测基本一致的涡流特征.最后,引入海啸流危险等级标准,分析了港口海啸流危险性等级分布、船只疏散的安全深度及回港的时间周期.针对港口、海湾同时考虑海啸波流特征的海啸预警与评估对于港口应急管理者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震海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山东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地震海啸的地区。收集整理了山东沿海地区记载的7次地震海啸史料,对每次地震海啸进行了信度评级,认为仅有一次可能是海啸。根据山东沿海地区历史地震海啸、地震类型、沿海地理环境、现代地震海啸记录资料等分析,表明山东沿海未来遭受破坏性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强震台网的我国沿海海啸走时预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沿海地区,面临着潜在海啸袭击危险。海啸传播走时分析是海啸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强震台网提供的地震要素,从理论上讨论海啸预警时间计算方法。在球坐标系下,建立了远洋海啸传播模型,采用差分技术,实现远洋海啸传播数值模拟,首次针对我国主要城市进行了海啸走时计算,分析了我国沿海走时特点,指出了未来发生在太平洋的远洋海啸对我国的长江三角洲会有较大影响。本文计算海啸走时方法可以为我国建设的新一代基于数值海啸预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24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发生时,地震仪大概只用了几秒钟就测出这次大地震的震级。但仪器开始测的是震级大约是8.0级,并说明没有巨大海啸风险。而地震发生了5小时后,研究人员才将震级改为9.0级或更大,这意味着有发生巨大海啸的高风险。与此同时,以喷发速度移动的波浪海啸已经穿过印度洋,猛烈地撞击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其他地方的海岸。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洋地震海啸的灾害是严重的。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地震海啸中的灾害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