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3日华北地区普降中到大雪,在京津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北京市南郊观象台的降雪量为10毫米,打破了自1951年以来1月上旬的日降雪量记录。  相似文献   

2.
兴安盟95.3.15—16大到暴雪分析程玉芹(兴安盟气象处)在1994年冬季严重高温、干旱的气候背景下,1995年3月15—16日全盟普降了大到暴雪。高空的影响系统是贝湖至巴湖以西的横槽转竖过程,地面是河套倒槽发展成的低压冷锋过程。详细分析了这次典型...  相似文献   

3.
2009年冬季(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新疆阿勒泰地区降雪异常偏多,最大积雪深度和降水量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大到暴雪以上量级在阿勒泰地区北部、东部反复出现,由此引发了该地区的特大雪灾。本文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确定了降水的主要时段和大到暴雪出现的时间,并利用常规天气图分析探讨2009年冬季大到暴雪出现的天气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地区SO2, SO4=和HNO3(g)干沉降速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节泰  李建国 《气象学报》1997,55(5):545-562
使用中国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各主要台站1992年全年00点和12点(GMT)地面及探空资料,由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MM4产生中国东部地区地面以上大约40m高度(最低模式层)处二维温度、湿度和风场,使用污染物干沉降模块及该地区下垫面类型资料,计算出了该地区SO2,SO=4和HNO3(g)全年干沉降速度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受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类型的综合影响,3种污染物的干沉降速度有明显的变化。对SO2,全年区域平均极小值为0.088cm/s,极大值为1.275cm/s,平均值为0.430cm/s;对SO=4,分别为0.014cm/s,0.287cm/s和0.118cm/s;对HNO3(g),分别为0.060cm/s,5.250cm/s和1.123cm/s。SO2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一带,对SO=4和HNO3(g),除在上述沙漠地带有一极大值区域外,在靠近四川的云贵高原尚有另一极大区。对1992年全年来说,SO2和HNO3(g)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均出现在七月份,分别为0.552cm/s和1.518cm/s;而对SO=4,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出现在九月份,其值为0.096cm/s。这些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Euler平流扩散方程和K模式闭合方案的数值解,讨论了混合层厚度、风速和稳定度3因子对银川市冬季地面SO_2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不稳定层结(A级)下混合层厚度增加250m时能使地面SO_2浓度减少40%~75%,而在稳定层结下混合层厚度增加200m时仅减少20%的浓度;而当混合层厚度和风速分别增加250m和3.8m·s ̄(-1)、层结由稳定(F)变为极端不稳定(A),并且当混合层最大厚度和最大风速分别限制在650m和4m·s ̄(-1)时,老城西部地面浓度减少了90%,稀释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71个气象站1960~2009年共50年的冬季逐日降水、风速和天气现象资料, 以及3个站降水对比观测试验数据, 对东北地区降雪测量记录的风场变形误差进行了评价和订正,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场变形误差对研究区降雪量变化趋势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台站观测记录普遍被低估, 全区观测的冬季平均降雪量为15.1 mm, 而风场变形误差订正后冬季平均降雪量为22.5 mm。各站绝对误差介于1.1~19.4 mm, 平均绝对误差为7.5 mm, 各站相对误差介于11.8%~50.8%, 平均相对误差为34.1%。2)主要由于受气象台站观测环境改变导致的风速减弱现象影响, 东北地区大部分台站雨量计对降雪的捕获率有所增加, 冬季降水观测中的风场变形误差减小, 引起实测的降雪量变化趋势估算值被高估。风场变形误差订正前, 东北地区近50年的冬季降雪量变化趋势为0.4 mm·(10 a)-1, 而风场变形误差订正后, 冬季降雪量变化趋势为0.1 mm·(10 a)-1。3)东北南部地区台站受风场变形误差影响尤其明显, 冬季实测的降雪量变化趋势偏高更大, 订正后和订正前趋势差值为-1 mm·(10 a)-1, 即订正前冬季降雪量变化趋势被高估程度达到了64.3%。  相似文献   

7.
秋季层状云中高值过冷水区的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俊  张连云  陈金敏  王庆  龚佃利 《气象》1999,25(12):24-27
利用11架次的机载“PMS”资料,分析了山东秋季层状云中高值(大于0.1g·m~(-3))过冷水区的微物理特征:最大过冷水含量为0.361g·m~(-3),84.0%的过冷水含量在0.1~0.2g·m~(-3)间,过冷水连续出现的宽度86.1%小于3.0km。雪晶形状以霰粒和小雪粒为主。2阶(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云滴尺度谱,质量谱适合用对数正态函数拟合。  相似文献   

8.
孙兴池 《山东气象》1999,19(4):49-51
1 概述1999年秋季(9~11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季平均气温为14.9℃,较常年偏高1.1℃。季内,除10月上旬阴雨数较多,气温偏低1.1℃外,其余各旬较常年偏高,尤其9月上旬较常年偏高3.8℃。全省季平均降水量为155.1mm,较常年偏多32.9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前期雨量充足,后期降水减少。季降水量分布如图1所示:鲁西北在100mm以下,乐陵最少为58.7mm,偏少25%;其它地区在100mm以上,其中鲁西南、泰沂山区东部、鲁东南季降水量在200mm以上,五…  相似文献   

9.
黑体效应在棉花热量补偿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 揭示了黑体效应 (地膜内撒草木灰) 使棉花苗期日平均地温显著提高(较地膜覆盖), 其中0 cm 提高0.82~0.97℃, 10 cm 提高1.0~1.50℃, 20 cm 提高0.99~1.01℃;在棉花生长初期41 d 中,较地膜棉增加0 cm 地积温33.3℃.d,10 cm 地积温47.7 ℃. d,20cm 地积温40.9 ℃. d; 较地膜覆盖补偿气积温38.9℃. d, 使棉花生育期较地膜棉提早3~4 d。从而使棉花生育的优势部位与气候资源优势时段同步, 趋利避害, 促进了棉花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沟麦种植方式光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晴天条件下的观测资料,对沟麦不同种植方式的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群体内各层总辐射的相对吸收率上层(60~80cm)减少05%~2%、中层(40~60cm)增加05%~34%、下层(20~40cm)增加3%~6%;(2)各不同处理群体反射率相差不超过2%;(3)理论计算表明,相同处理方式下,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接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明显延长;(4)沟麦种植改变了净辐射在作物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其规律为与对照相比,朝阳侧增加,背阳侧变化不大,行中减少,平均增多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分析了华南冬季异常冷月及其前期大气环流及外部强迫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异常冷月当月至其前期3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高压持续偏弱或位置偏东偏南。前一年东亚夏季风弱,当年冬季风强。前期7、8、9月和当年冬季亚洲极涡扩展。1月前期11月和12月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偏少。2月前期11个月,特别是3~8月北极Ⅳ区极冰偏多,12月前期1~11月Ⅱ期极冰偏多,3~8月Ⅲ区极冰偏少。综合上述因子以及500hp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2000年2月期间 ,全省平均气温3.3~16.0℃ ,与常年同期相似 ,降水量为139~318mm ,比常年略偏多 ,日照时数为327~434h,基本同于常年。此期间影响我省农作物生长发育最为明显的时段是12月中旬后期~下旬初和1月下旬。12月中下旬 ,我省受强冷空气影响 ,过程降温赣北达11~15℃ ,赣中、赣南达10℃以上 ,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达 -4~ -6℃ ,山区达 -7~ -9℃ ,为历史同期少见。12月23日 ,万安、南康、信丰最低气温创历史 ,全省普遍出现冰冻天气。泰和、婺源、宁都、广昌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WPS(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Anderson Ⅱ型9级撞击采样器测量了2008年夏季典型日南京钟山风景区、鼓楼商业区与江北工业区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和质量浓度,分析了城市不同功能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均比较高,达到104cm-3,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峰值集中在001~004μm;其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主要集中在001~02μm粒径范围内,其日变化受汽车尾气排放、混合层高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粒径为001~01μm的超细粒子对总数粒子贡献较大,鼓楼为9328%,江北为8166%,钟山为6652%;细粒子(粒径<11μm)与TSP质量浓度的比值钟山为92%,鼓楼3377%, 江北2498%;质量浓度主要为粗粒子(粒径≥11μm)贡献,但是鼓楼与江北的细粒子的贡献也非常大,说明这两个功能区的细粒子的污染值得关注;数浓度和相对湿度(RH)有密切联系,当RH<75%时其峰值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RH>75%时其峰值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少,并且相对湿度对细粒子的影响要大于对大粒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春季、夏季环流特征的分析,找出影响乌盟地区冬季降雪的关键区,制作乌盟冬季降雪量多雪年和少雪年预报。  相似文献   

15.
郁珍艳  毛燕军  柳苗 《浙江气象》2011,32(2):48-48,F0003
浙江省2011年冬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拉尼娜事件至2010年年底达到盛期,东亚地区冬季风偏强,与此相应,浙江省冬季多雨雪天气,季内全省性大到暴雪对电力、交通、林业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以乌鲁木齐冬季清雪工作需求为牵引,利用乌鲁木齐2006—2016年冬季(当年11月—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积雪深度、气温和173 d降雪日的逐时降雪量资料,分析了近11年冬季各量级降雪的分布特征、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的日变化特征;对积雪深度和对应降雪量做线性拟合,得出二者比值大体为0.968 cm/mm。得出清雪预报服务的重点是:小雪的有无、降雪起止时间和累积降雪量、积雪深度的预报,难点是中雪、大雪特别是暴雪和对应的积雪深度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17.
分析广西1999年度(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的气候状况,其特点为:各地年平均气温17.3 ̄23.8℃,比常年偏高0.5 ̄1.3℃;有49个县市(占56%)气温异常偏高,有25个县市(占29%)气温显著偏高;全区年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8℃,与1998年并列为广西自1959年以来第2暖年。年降水量为928 ̄2399mm,与常年相比,桂北正常到偏多3成,桂南正常到偏少2成。年  相似文献   

18.
文章确定了锡林郭勒盟牧区冬季白灾气象指标;通过对近60a白灾发生历史和致灾因子的变化分析,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白灾指标变化规律,讨论了社会因素对致灾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成灾的气象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致灾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降雪量、积雪深度和平均温度;影响白灾气象指标的社会因素是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棚圈建设、饲草储备条件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3月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1月上中旬的连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4d ,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田间土壤湿度从地表0cm层至50cm深度层均达99%以上 ,对油菜现蕾、抽苔和小麦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而雨日多 ,湿度大 ,温度较低可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1月下旬末至2月初我省出现了入冬以来的第一次较大的降雪天气过程 ,这次雨雪天气过程对大田越冬作物没有不利影响 ,且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 ,可减少越冬虫卵的成活率 ,抑制生育期超前的油菜生长 ;但对大棚蔬菜而言 ,却因积雪可造成大棚倒塌。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1997—07—28—15~18时,西安地区的长安县、兰田县及西安城郊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突发性雷暴、冰雹、大风天气。仅3h长安的雨量达54.2mm。西安最大风速27.5m/s,是196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冰雹持续3min,直径10mm。从降水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该过程是由中小尺度系统形成的局地灾害性天气。西安主要大街大型广告牌倒塌,城郊大片输电线路中断,停电长达数十小时,损失十分严重。1大尺度天气背景07—28—08时500hPa图(图1)上,副高活动在青藏高原及华北到西北东部地区。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