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毕思文 《地质通报》2003,22(8):601-612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和国内外研究现状4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七大特征和六大趋向。其次,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第四,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效应。最后,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然后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翟裕生 《华北地质》2003,26(2):65-71
成矿系统研究适应了地球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在对成矿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作用产物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成矿系统研究的4个要点: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一变化一保存的演变过程。作者明确了成矿系统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的方法,总结了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通过成矿系统研究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个途径,分析了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并探讨了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翟裕生 《华北地质》2003,26(3):129-135
成矿系统研究适应了地球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在对成矿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作用产物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成矿系统研究的4个要点: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变化一保存的演变过程。作者明确了成矿系统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的方法,总结了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通过成矿系统研究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个途径,分析了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并探讨了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莲 《矿产与地质》2003,17(4):577-579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阐述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如何解决系统模型建立、系统的空间坐标系统、数据质量问题和系统的质量体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制的用于WY300-Ⅲ型液压稳压器的微机自动控制系统,改善了原稳压器的性能,拓宽了应用领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对加装了该系统的改型机WY300-ⅢC的自动控制原理、功能及其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岩溶形态系统的分形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章喜  沈继方 《地球科学》1994,19(1):102-108
运用分形理论,系统研究了构成岩溶形态系统的岩溶地貌、水文网和洞穴系统的分形特征,并计算了分维值,以鄂西岩溶区的地貌小区为例,建立了地表峰体的分维与控制岩溶系统发育的岩性,外源水等因素的联系,揭示了分维的岩溶学含义,进而从岩溶系统介质场结构及岩溶作用过程的非线性动力特征分析探讨了岩溶形态系统的分形机理。  相似文献   

8.
全球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观测系统在检测,监测和预测地球系统的变化中发挥着越工重要的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多尺度性,非线性性,突变性,非平衡性等要求各种全球性观测系统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协调。评述了全球性观测系统联系与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体系纲要》、介绍了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宇 《中国地质》2003,30(2):220-224
笔者根据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的差异,以地下水循环的特征为纲,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岩溶水系统分为三级,对各级系统进行了分类。第一级为岩溶水系统,第二级分为浅循环和深循环岩溶水系统、第三级分别进一步分为裸露型、裸露-覆盖型、裸露-埋藏型、滞水型及层控型和断裂带型6类基本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并论述了各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指出了各类系统的供水意义,对断陷盆地岩溶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用光纤传感器监测道路边坡的稳定性,这个研究开发了三种监测系统,BOTDR(光纤形变测量技术)系统、FBG系统和MDM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在日本的几个地方经过了测试,校验了它们的应用。本论文就是说明了这些系统的校验结果(摘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灾区恢复过程与水体自净过程的相似性,提出了洪灾"自愈过程"概念,建立了灾区的三大"受力"系统:破坏力系统、自愈力系统和救助力系统,并通过效能平衡原理确立了三大受力的关系,采用灾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解决了效能平衡的定量衡量问题,从而构建了完整的洪灾评估系统。系统中破坏力代表了洪水的破坏能力,自愈力代表了灾区自身抗洪救灾的能力,救助力代表了外界提供的帮助,所以该系统不仅分析了灾情,而且对灾区、对国家应当采取相应的抗洪救灾措施也进行了分析。算例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完整、评估全面的特点,系统中的模型也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同时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对于其它类型的灾害评估决策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构可控的地质解释——侵入岩专题地质填图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照华  苏尚国  刘翠 《地质通报》2017,36(11):2012-2029
火成岩及其组合的性质不仅受岩浆系统本身性质的约束,也受到成岩环境的控制。因此,火成岩分布区的地质填图应当立足于结构可控的地质解释。基于这种认识,建议侵入岩专题填图按照岩浆系统的几何尺度及其与动力系统的关系划分填图单位。一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全球动力学系统,具有最大的几何尺度;二级岩浆系统与区域地质历史有关,是全球动力系统与岩石圈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局部动力系统,与全球动力系统没有直接联系;四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岩浆动力系统与围岩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通常与岩浆产量和通道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五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具体的岩浆过程,通常是侵入岩区的最小填图单位。但是,岩浆系统具有可无限细分的特点,填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划分更次级的岩浆系统。对于几何尺度小于地质图表述能力的岩浆系统,建议制作局部放大的专题地质图件,以展示特定岩浆系统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are not only controlled by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conditions,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ids.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ideal model is generalized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system in inland basins of Western China.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density flow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system in inland basin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EOS9 module in TOUGHREACT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oundwater streamline,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which ar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termediat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and loc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newal rate of groundwater,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fluid densit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will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the circulation rate from 32.28% to 17.62% and a certain enhancement to the loc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which increased from 37.29% to 51.94%.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并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塔东南新生代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阿尔金断裂体系、车尔臣断裂体系和西昆仑断裂体系。阿尔金北缘断层在存在走滑性质的同时,更多的表现为向北西的强烈冲断;车尔臣断裂体系由车尔臣断裂及次级断层和一系列反冲断层组成,除表现为向北西冲断外,还具有左行走滑特征;西昆仑断裂体系主要由自南向北的冲断的逆冲断层组成,在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处,受阿尔金左行走滑的影响呈弧形弯曲。  相似文献   

15.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岩性圈闭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是一双断式内陆断陷,其内,始新统发育6个三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对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单元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始新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暗色泥岩,与低水位体系域的低水位楔、低水位扇及高水位体系域的大型三角洲等湖相砂体呈横向上相变过渡,纵向上交互,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在新安堡凹陷內的低水位体系域申形成了透镜状岩性圈闭,在新安堡凹陷及万昌构造带周缘的低水位体系域中形成了岩性或复合型岩性圈闭,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有杆抽油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是国内外采油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示功图的不同形状特征可以反映抽油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将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应用于示功图的识别与分类,建立了一个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模型对示功图进行自动聚类,从而实现故障诊断的自动化。应用江苏油田的实测示功图数据进行实验,可以看出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分类能力和泛化性能,是实现油田抽油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微生物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将灰岩在细菌、放线菌、真菌环境下进行溶蚀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前后的岩样进行扫描,以研究其微观溶蚀形态及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后,岩样的溶蚀显著加强,其中真菌的溶蚀能力最强、放线菌次之、而细菌的最弱;不同微生物作用下的岩样其微观溶蚀形态不同,细菌溶蚀后的样品表面呈蜂窝状溶蚀,放线菌的呈线状溶蚀,而真菌的呈絮状溶蚀,这与微生物本身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万勇  薛强  陈亿军  张乾  赵颖  刘磊 《岩土力学》2013,34(6):1636-1644
为探讨不同界面形式下有限长与无限长填埋场边坡封顶覆盖系统稳定特性,通过模型试验确定了不同边坡长度下界面分别为土工膜和三维网时封场覆盖系统的破坏模式与失稳坡度。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覆盖系统的许可破坏模式及其速度场,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了考虑界面强弱特性以及坡长有限与无限形式的覆盖系统稳定性统一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试验结果对该理论进行验证。运用文中提出的理论模型对新型环保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生态污泥腾发覆盖技术(EST)中防护基材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失稳时,滑移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平行于坡面的直线,下段为位于覆盖层内部近似为与坡面成一定夹角的直线;减小边坡长度能使覆盖系统稳定特性提高,但减小覆盖层厚度对覆盖系统稳定的增减影响与界面强弱形式有关;覆盖系统稳定特性主要由界面抗剪强度控制,增加基材强度并不能大幅度提升覆盖系统稳定特性,且增加界面黏聚力对覆盖系统稳定贡献明显优于增加界面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9.
自动送钻的目的是使钻头对井底的钻压保持设定的恒压值,实现最优化钻井的目的。当前深井超深井钻机自动送钻是通过绞车、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大钩来进行的,由于绞车、游动系统存在动载,钢丝绳振动,大钩送钻速度明显不均匀,使井底钻压不稳定,难以实现较准确送钻。阐述了绞车游动系统送钻的工作原理和液压盘式刹车自动送钻、辅助电机自动送钻方法。提出精确自动送钻的理想方案是采用液压缸送钻系统,采用无绞车液压缸升降式钻机,液压缸系统自动送钻并担负起下钻具任务;也可用绞车起下钻具,液压缸自动送钻方案,彻底消除绞车、游动系统对自动送钻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一种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指导地层新能源利用的新方法。系统化设计从功能的实现角度将供暖系统分为采灌井系统、设备及管网系统、机房土建系统、信息控制系统、电力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运行调试再到实际工作状态的检验,详细说明了这一系统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