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家浦煤田的含煤地层为早石炭世的马查拉组,为马查拉煤系。通过对马查拉煤系沉积剖面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对自家浦煤田马查拉煤系沉积相的归纳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还原了自家浦煤田早石炭世马查拉煤系的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并且以此为基础,在认真研究自家浦煤田的控煤因素之后,剖析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质》1987,(Z1):124-131
甘肃地域辽阔,古生物地理位置重要,前人在探讨中国古地理时,都要涉及甘肃。刘鸿允(1955)编制了1:1600万中国古地理图,其中包括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中晚石炭世古地理图。杨敬之等(1962)根据刘鸿允的古地理图,对石炭纪古地理作了进一步阐述,也涉及到甘肃。王鸿桢、刘本培(1981)在讨论中国的地层分区与地理发展时,也曾涉及甘肃的石炭纪古地理。  相似文献   

3.
鄂西松滋地区地层发育齐全,从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但对有无早石炭世地层,有不同看法。鉴于早石炭世地层在湖南、粤北等地为重要含煤地层,笔者从1972~1986年对该区石炭纪地层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区内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较好,并可与黔南、苏皖等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实测描绘了安徽萧县白土镇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对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磨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磨片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9科16属34种,且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立了有孔虫化石组合带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为晚石炭世晚期(C22)。将研究区内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有孔虫化石组合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石炭纪—早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有孔虫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认为有孔虫化石对于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界线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藏北部申扎县永珠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该剖面中查果罗玛组碳酸盐岩地层(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下拉组(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在沉积上表现为冰海相杂砾岩,在古生物化石面貌上表现为特提斯-冈瓦纳古生物群混生。古生物群混生的现象为石炭纪—二叠纪的特提斯生物区与冈瓦纳生物区之间的地层和古生物对比建立了一座桥梁。永珠组中上部地层中同时产有牙形石和腕足类,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晚石炭世莫斯科期,而腕足类的研究则表明其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这一矛盾预示着在(亲)冈瓦纳相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缺失的意见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砾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地层剖面的测制,在铜陵、南陵、泾县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发现了沉积石英质砾岩和岩屑砾岩,肯定了本区在早、晚石炭世之间曾经历一次海平面下降和风化剥蚀作用,致使早石炭世地层在许多地方残缺不全,由于石英质砾岩与岩屑砾岩在岩性、沉积特征、成因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分别称为浙溪组下段和浙溪组上段。早期的石英质砾岩由于受到后期的冲积扇沉积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剖面上表现为缺失。岩屑砾岩的沉积厚度、砾石大小等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大,明显受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野外露头、钻井地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新疆北部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的沉积建造、沉积相分布及古生物组合特征综合表明,新疆北部石炭纪古地理总体特征表现为由早石炭世的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向晚石炭世的浅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演化的趋势。岩石组合类型由早石炭世的活动陆缘型岛弧火山岩、深海复理石及海相碳酸盐岩向晚石炭世的裂谷型火山岩、陆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及海相碳酸盐岩过渡。早、晚石炭世不同地区的古地理及其相应的岩石组合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那拉提东拉尔墩达坂一带广泛出露石炭纪巨厚火山-沉积建造,最初前人将其划归"大哈拉军山组",后又出现了地层划分与命名上的"同物异名"等问题。经调查认为其自上而下由3部分构成:上部碱性裂谷双峰式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01.3±3.8)Ma和(302.5±3.9)Ma,时代为晚石炭世;中部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Caninophyllum、Kansuella、Athyris等,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下部钙碱性岛弧火山熔岩及同质火山碎屑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这3部分地层间均以角度不整合接触。据地层划分理论和中国地层指南,并与区域地层对比,将其依次重新厘定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和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炭系实测剖面岩石的岩性、岩相、结构构造、粒度、古生物组合和古生态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利用石油勘探成果,研究了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早石炭世早期,秦岭海域海水以天水—静宁古海峡为通道,向北侵入本区,形成由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陇西三大古陆围限的祁连海海湾沉积区,以咸化泻湖相、滨浅海相沉积为主,早石炭世晚期,海侵进一步扩大,以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石炭世海盆继续向东、向北扩展,海侵次数增多,形成了多个以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沉积的海侵海退旋回,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沉积时期,海水向东与华北海相连,成为广阔的陆表海沉积。中部地区存在近东西向分布的链岛状古隆起及水下隆起,古地形具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地区石炭纪地层十分发育,化石丰富,其中尤以天山西部的昭苏县阿克沙克、尼勒克县胡吉尔台和天山东部的托克逊县马鞍桥、哈密县的雅满苏等地石炭系发育更为完善,层序清楚、富含化石、且保存完美,是研究石炭纪地层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地层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收集了大量的地层和古生物资料,为石炭纪各统界线的划分打下了基础。本文试图从1966、1978和1979年区调大队地层分队和第六地质大队测制的地层剖面和所采集的四射珊瑚论述新疆天山地区早—中石炭世的过渡层及其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重新划分和厘定了博格达小区的地层系统,特别是对石炭纪地层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在原塔克尔巴斯陶组内发现不整合界面,从而将该组解体,其下部层位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特征可以和托斯巴斯陶组对比,从而将它们重新厘定为黑山头组,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晚期,并发现该组在下涝坝与下伏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为整合接触;将塔克尔巴斯陶组上部层位厘定为姜巴斯套组,依据发现的Choristites等腕足化石,笔者认为该组上部应该已经存在晚石炭世地层;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以及锆石U-Pb年龄,将七角井组的地质时代厘定为晚石炭世早期,它和柳树沟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在祁家沟组顶部灰岩中发现了有孔虫等丰富的微体化石,认为它的时代是晚石炭世中期,和阿什喀腊组为同时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哈拉阿拉特组是西准噶尔地区重要的石炭纪海相地层,岩性组合二分性明显:灰绿色为主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透镜体与灰黑色为主的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长期以来均认为前者在上,后者在下。根据该组层型剖面中的地层产状、层劈关系、冲刷构造和粒序层理,认为该剖面并未发生倒转,应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透镜体在下,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生物碎屑灰岩整合覆在其上。根据`哈拉阿拉特组内所发现的化石材料,认为该组是西准噶尔地区一跨早—晚石炭世的岩石地层单位,下石炭统-上石炭统的界线位于该组下段上部。在克拉玛依西北部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与达尔布特断裂之间新识别出的哈拉阿拉特组地层,其中含有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的化石,前人用这些材料来确定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的时代是错误的,目前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尚无可延续到晚石炭世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北祁连山东段早石炭世地层普遍发育,早石炭世早期地层是该区晚古生代主要含矿地层(如小红山——甘塘大型石膏矿床,即成生于该地层之中、下部)。该区的下石炭统地层,前人称之为“臭牛沟组”,系袁复礼(1925)创名,标准地点在甘肃省天祝县祁连山区臭牛沟。解放后,相继有不少地质生产单位和科研部门在古浪一黑山以及靖远地区,对石炭纪地层进行了研究,又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主要有: 王建章(1959)按岩性把臭牛沟统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称新城子砂岩(在剖面描述  相似文献   

16.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野外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并结合华北盆地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邯邢煤田煤系层序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层序为单位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邯邢煤田煤系划分为四个层序,结合盆地分析,层序类型、海泛面及沉积体系域发育特征,以层序为单元分析岩相古地理演化,邯邢煤田煤系从中石炭世开始沉积到早二叠世,主要经历了潮坪、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昭乌达盟(简称昭盟)石炭系比较发育,笔者根据岩相古地理特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石炭纪地层划分提出了新的意见(表1),并将区内石炭系划分为南北两个岩相带,总结了地层、古生物特征,分析和论证了古地理等有关问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主要分布于石炭纪和二叠纪,煤炭储量约占各时代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主要的聚煤层段。研究含煤岩系岩相古地理条件,从而进一步扩大我国煤炭资源,一直是煤系沉积学的主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已在许多方面取得进展。 1.沉积体系我国华南早石炭世含煤岩系,东部以湘中、湖南、粤北、粤南、赣中、赣南为代表,为一套陆表海堡岛体系,空间上可局部过渡为三角洲体系、河流体系,也可过渡  相似文献   

19.
赵明鹏  陈敏 《地质论评》1995,41(6):517-524
本文据区内6个石炭纪地层剖面的岩性组合,垂向层序及生物组合特征的研究,将沉积相区分为陆源碎屑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浅水开阔台地和极浅水局限台地碳酸盐沉积以及半深水台盆沉积五种类型。研究表明,在石炭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组合特点。早石炭世沉积类型比较复杂,具有陆源碎屑潮坪-三角洲-开阔台地-台盆环境组合形式;而中晚石炭世则主要为极浅水局限台地环境,总体上表现出向上变浅的环境演化特点。本文指出台地向上变浅的机理是在总体浅进超覆的背景下由碳酸盐沉积物的快速沉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哈拉奇组为新疆阿合奇县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在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地区北部,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沉积,与该区南部属碳酸盐台地沉积的康克林组在岩性、岩石组合及古生物组合上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组重力流成因的生物屑砾屑灰岩中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确定其筵带为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进而确定该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南区康克林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哈拉奇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的地层系统,确定了该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存在,对塔西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