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米市盆地地层中古生物的分布层位、产出状况及组合面貌,新建了10个生物地层单位(7个组合带、1个延限带、2个顶峰带)。  相似文献   

2.
曾德敏  胡济民 《湖南地质》2001,20(2):89-91,97
湖南中部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涟源、邵东等县,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产丰富的轮藻化石,以宁乡县崔坪峡塘剖面为代表,有3属7种1型1新种,并首次发现了轮藻植物节部化石,建立了2个化石带:(1)Trochiliscus ingricus-Eochara changshaensis组合带,分布在跳马涧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2)Sycidium顶峰带,分布在棋子桥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并对轮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岭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双壳类化石十分丰富,对其详细的生物地层 学研究可以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识别该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提供重要的古生物资料。本文对湖南浏阳石康、湖南 宜章下坪和广东揭西灰寨三条剖面采集的海相和非海相双壳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 具有4个双壳类生物带,即:半咸水相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海相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 组合带、海相 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组合带和半咸水相-陆相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对各生物 带代表化石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分析表明,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时代延限主要为瑞替期, 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 组合带主要为赫塘期,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 组合带主要为辛涅缪尔期,但有 可能向上延伸至土阿辛期。经与海相同类生物带的对比,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 组合带时代延限大致为赫塘期 至土阿辛期。根据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南岭地区半咸水相-陆相T-J 界线应位于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与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 组合带之间,这与四川盆地陆相T-J界线(位于Modiolus weiyuanensis-Unionites? emeiensis 组合 带与Pseudocardinia (=Kija) kweichouensis-Cuneopsis sichuanensis 组合带之间) 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陆相T-J 界线(位于 Waagenoperna-Yananoconcha(=Kija)组合带与下伏郝家沟组之间) 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4.
黔南独山石炭系层序地层及麦粒蜓带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本培  李儒峰 《地球科学》1994,19(5):553-564,T00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贵州东部及邻区震旦纪大塘坡期事件沉积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明华 《贵州地质》1997,14(1):21-29
本文以大量而翔实的锰矿钻孔原始编录及人工与自然露头剖面的观测资料为素材,运用当代事件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重新划分并论证了黔东及邻近地区各聚锰盆地大大塘波组(Z1d)/铁丝坳组(Z1t)的自然分层界线,即大塘坡组底界应以标志海平面迅速上升,温暖气候条件下菌藻类生物的空前繁盛及海底缺氧环境沉积的黑色炭质页岩(或富真藻类灰(云)岩或者真是同时异相的页岩)为对比依据,其底界恰好代表一个初始海泛面  相似文献   

6.
黔东地区“大塘坡式”锰矿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塘坡式"锰矿指产于黔东及毗邻地区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炭质页岩岩系中的沉积碳酸锰矿床。该区位于上扬子陆块东南部,跨越上扬子褶皱带与华南复合陆内造山带。锰矿床所处盆地属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后形成的被动陆缘裂谷成锰沉积盆地,而这些成锰沉积盆地受一系列北东向古断裂控制。本文对锰矿成因及锰质来源进行了阐述及总结,提出了"大塘坡式"锰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南方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形成一直存在热水成因、生物成因或化学成因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松桃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碳、硫同位素和藻类化石的研究,认为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是在700-695Ma全球性Sturtian冰期后形成,由于大气中含有很高的CO2与海洋中的Ca^2 、Mn^2 反应,造成大量CaCO3和MnCO3快速沉淀,形成“碳酸盐岩帽”(碳酸锰)所致。对大塘坡组藻类化石研究还表明,在含锰矿的层次,藻类化石很少,而锰矿层上下,微体藻类化石都很丰富,这说明锰矿成矿与藻类关系并不那么密切。  相似文献   

8.
四川龙门山中段泥盆纪的双壳类,因腕足类的繁盛排斥而相对贫乏,研究者较少。刘协章(1988)描述了江油甘溪、北川一带的泥盆纪双壳类18属49种,大部分为新属种,并划分出3个组合带1个顶峰带。笔者在进行1∶5万都江堰幅区调工作时,于都江堰市虹口乡九甸坪深...  相似文献   

9.
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过渡区,跨越上扬子地块和江南造山带。通过对本区7个较大成锰沉积盆地中大塘坡组地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本区大塘坡组地层厚度与锰矿品位及矿体厚度呈正相关性,即大塘坡组地层厚度越厚,锰矿品位越高、矿体厚度越厚,其中,锰矿品位与大塘坡组第二、三段地层厚度呈较强正相关性,锰矿体厚度与大塘坡组第一段呈较强正相关性。同时大塘坡组及锰矿体的厚度变化表明松桃道坨-冷水成锰沉积盆地和杨立掌-李家湾成锰沉积盆地为同一个成锰沉积盆地,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以往研究,选取了2个砷含量差异较大的样品,利用连续浸取实验,结合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等离子原子吸收光谱(ICP-AES)、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分析,经低温灰化(L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50%以上的砷不能被NH4Ac、HCl、HF和HNO3等无机试剂提取出来,结合以往的研究认为砷主要以高价有机砷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塘剖面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的一条白垩系-古近系(K-E)界线剖面,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探讨该剖面岩石、生物、磁性和年代地层的划分,用剖面图反映岩性的变化及各门类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较全面地反映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新的地质调查成果,按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对江西信丰大塘盆地上白垩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建立了盆地相应的岩石地层单位。本文阐述该地层序列中段长岗群及其横坑里组、窑前组、新仓下组的建群、建组理由,描述其正层型剖面及含义特征,并对其时代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四川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研究之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资料,对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首次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和若干个四至五级高频层序。在三级层序中,岩关组2个、大塘组3个、威宁组2个、马平组2个,它们均可作区域性对比。其中,四个层序分别与冈瓦纳大陆晚古生代五次冰川事件中四次间冰期-冰期旋回相对应,表明其成因与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显然,研究区石炭纪层序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升降旋回,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重力调查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珂 《物探与化探》2007,31(5):381-385
地质大调查以来区域重力调查取得了重要进展,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基本实现了全国陆域的全覆盖,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稳步推进,取得一批地质成果.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进步突出:普遍使用各类高精度重力仪和GPS定位系统;区域重力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几种二三维正反演软件得到推广;制订了新区域重力调查规范.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区域重力调查要加快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工作进度,并合理部署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每个图幅的具体调查任务和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改进地改和GPS高程改正方法,提高地改精度;要提高区域重力调查成果的解释水平,改进报告编写.  相似文献   

15.
文山杨柳井铝土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鹰 《云南地质》2009,28(3):291-294
铝土矿产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属堆积型,分布于大塘组及威宁组形成的溶蚀漏斗及洼地中。讨论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盘西线新海站—大塘站(K 3 500~K 38 493)岩溶路基塌陷病害注浆整治的实例,介绍了该段岩溶路基塌陷发育规律、病害情况、病害的形成机理、注浆整治方法、质量检查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仙人岩铝土矿床是遵义铝土矿中规模最大、以高铁铝土矿为主,产于碳酸盐岩古岩溶侵蚀面之上的沉积型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本文对仙人岩铝土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在大塘期前,由于加里东运动,息烽-遵义上升成陆,致使基底地层(∈-S)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较为丰富的风化残积物和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地学问题。由于背景和驱动力的变化,我国的区域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深刻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也是发展地理科学和深化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文与自然要素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影响区域发展的单要素和多要素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积累,而且地球表层系统中"人地关系"综合研究思想也已经兴起了10多年,但真正的交叉和综合研究还很少。进行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目标是阐明我国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分异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地学因素在各时期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及低水位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岩性圈闭的地震和钻井层序地层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由SQ1、SQ2、SQ3三个三级层序组成,分别以障壁岛-泻湖体系、潮控碎屑滨岸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特征,总体反映了陆源供给由弱到强、研究区北部抬升的阶段性过程.在SQ2层序发育时期,地形平缓,砂体储层发育于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下部,导致与沉积作用相关的岩性圈闭发育.SQ1、SQ2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SQ3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大塘中-晚期的构造挤压和抬升作用.SQ1层序内的鼻状凸起的两侧--西北部和东南部斜坡区、SQ3层序内的由北部褶皱隆起和南部差异压实联合作用形成的次级凹陷,是形成低水位岩性圈闭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0.
桂林岩溶地下水14C 年龄测定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2003,22(4):267-270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 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 C1d )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 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30aB. P.以上,且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之所以偏大,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制约,水循环交替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